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本文对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25例脑瘫患儿行引导式护理方式,研究护理效果,并与另外25例行基础护理的脑瘫患儿进行对比。结果:行引导式护理干预的25例脑瘫患儿恢复效果显著,且总有效率高于仅行基础护理的25例患儿,两组患儿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引导式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对脑瘫患儿予以正确的护理治疗,加快患儿的痊愈时间,这种方法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引导式护理 脑瘫患儿 探讨
Central Nervous System 是人体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而当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尤其是对儿童来说,将会导致脑瘫,对脑瘫患儿以及神经系统损伤的其他病症患者应用引导式护理干预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医学临床的一种趋势。
引导式护理模式正是根据Central Nervous System损伤所研究出的治疗护理模式,如合理应用此模式对脑瘫患儿进行护理,能够改善患儿的性格以及增强其运动协调性,因此,本文将对引导式护理干预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脑瘫患儿共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他们平均分为研究组(n=25)和参照组(n=25)。在研究组患者中,有12例为男患儿,13例为女患儿,最大年龄为8岁,最小年龄为2.5岁;在参照组患者中,有14例为男患儿,11例为女患儿,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3岁。按照临床表现区分,其中有23例为痉挛型脑瘫,16例为手足徐动症,11例为混合型脑瘫。此外,对于本次研究的分组流程患儿家属已经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参照组患儿行基础性护理,研究组则进行引导式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进行身体训练,对非脑瘫患儿的正常儿童进行身体测评,分析其正常的EC能力,对脑瘫患儿行全身训练,从最基础开始,逐渐发展到高级运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科学性指导。②贯彻引导式教育方式,与家属共同指导患儿,进行简单动作的训练,如抬头、低头保持身体平衡等,另外,指导患儿进行手部的活动。[2]③护理人员要全面学习引导式教育的相关理念,当患儿做好相关动作后,护理人员与家属要及时的鼓励患儿,并提供一些奖励,帮助患儿积极的进行训练。
1.3 效果判断标准
行引导式干预护理后,患儿的肢体运动有很大进步,其智力较之前有所提高,反应能力变快,表示护理有效;患儿肢体运动、智力以及反应有改善,表示护理好转;患儿的各项身体机能无改善,表示护理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进行研究的50例脑瘫患儿所有临床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等比较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P<0.05,表示具有差异性。
2 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有效人数为15例。好转人数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参照组有效人数12例,好转人数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4%。χ2=5.7110,P<0.05。
3 讨论
脑瘫患儿在婴儿时期就已有明显的临床病理表现,最常见的则为患儿的行为异常,运动迟缓。脑瘫患儿的病症并不是持续进展的,如对脑瘫患儿及时的进行治疗和予以有效护理,能够对脑神经进行修复,从而增强患儿的肢体协调性。在对脑瘫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协调患儿的肢体平衡,在本次研究中所提及的引导式护理干预模式,它是一种新型的集治疗、护理为一体的护理方式,它有别于基础性的护理效果,它通过对患儿进行简单运动式训练,以此促进患儿的肢体运动,恢复受损功能[3]。
在引导式护理干预模式进行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儿予以科学的引导,与患儿家属共同指导患儿从初级运动到高级运动的练习,以此改善患儿的肢体运动能力、注意力以及适应运动。[4]对于脑瘫患儿的护理中,家属在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属和患儿的亲近感,能够使患儿提高运动能力,调节肢体平衡性,以此增强护理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50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护理,其中25例采用引导式护理模式的研究组经过护理后,其身体协调能力、手部活动以及语言能力都有显著提高;经过基础护理的25例脑瘫患儿恢复效果低于研究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综上所述,在对脑瘫患儿进行护理过程中,应用引导式护理健康干预模式的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许洪伟,姜明霞,孔祥颖,等.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6):50-51.
[2] 李素杰.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探析[J].医药与保健,2014,22(2):114.
[3] 陈莺倩.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5):485-486.
[4] 刘大凤.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19-220.
【关键词】 引导式护理 脑瘫患儿 探讨
Central Nervous System 是人体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而当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尤其是对儿童来说,将会导致脑瘫,对脑瘫患儿以及神经系统损伤的其他病症患者应用引导式护理干预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医学临床的一种趋势。
引导式护理模式正是根据Central Nervous System损伤所研究出的治疗护理模式,如合理应用此模式对脑瘫患儿进行护理,能够改善患儿的性格以及增强其运动协调性,因此,本文将对引导式护理干预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脑瘫患儿共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他们平均分为研究组(n=25)和参照组(n=25)。在研究组患者中,有12例为男患儿,13例为女患儿,最大年龄为8岁,最小年龄为2.5岁;在参照组患者中,有14例为男患儿,11例为女患儿,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3岁。按照临床表现区分,其中有23例为痉挛型脑瘫,16例为手足徐动症,11例为混合型脑瘫。此外,对于本次研究的分组流程患儿家属已经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参照组患儿行基础性护理,研究组则进行引导式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进行身体训练,对非脑瘫患儿的正常儿童进行身体测评,分析其正常的EC能力,对脑瘫患儿行全身训练,从最基础开始,逐渐发展到高级运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科学性指导。②贯彻引导式教育方式,与家属共同指导患儿,进行简单动作的训练,如抬头、低头保持身体平衡等,另外,指导患儿进行手部的活动。[2]③护理人员要全面学习引导式教育的相关理念,当患儿做好相关动作后,护理人员与家属要及时的鼓励患儿,并提供一些奖励,帮助患儿积极的进行训练。
1.3 效果判断标准
行引导式干预护理后,患儿的肢体运动有很大进步,其智力较之前有所提高,反应能力变快,表示护理有效;患儿肢体运动、智力以及反应有改善,表示护理好转;患儿的各项身体机能无改善,表示护理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进行研究的50例脑瘫患儿所有临床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等比较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P<0.05,表示具有差异性。
2 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有效人数为15例。好转人数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参照组有效人数12例,好转人数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4%。χ2=5.7110,P<0.05。
3 讨论
脑瘫患儿在婴儿时期就已有明显的临床病理表现,最常见的则为患儿的行为异常,运动迟缓。脑瘫患儿的病症并不是持续进展的,如对脑瘫患儿及时的进行治疗和予以有效护理,能够对脑神经进行修复,从而增强患儿的肢体协调性。在对脑瘫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协调患儿的肢体平衡,在本次研究中所提及的引导式护理干预模式,它是一种新型的集治疗、护理为一体的护理方式,它有别于基础性的护理效果,它通过对患儿进行简单运动式训练,以此促进患儿的肢体运动,恢复受损功能[3]。
在引导式护理干预模式进行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儿予以科学的引导,与患儿家属共同指导患儿从初级运动到高级运动的练习,以此改善患儿的肢体运动能力、注意力以及适应运动。[4]对于脑瘫患儿的护理中,家属在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属和患儿的亲近感,能够使患儿提高运动能力,调节肢体平衡性,以此增强护理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50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护理,其中25例采用引导式护理模式的研究组经过护理后,其身体协调能力、手部活动以及语言能力都有显著提高;经过基础护理的25例脑瘫患儿恢复效果低于研究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综上所述,在对脑瘫患儿进行护理过程中,应用引导式护理健康干预模式的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许洪伟,姜明霞,孔祥颖,等.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6):50-51.
[2] 李素杰.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探析[J].医药与保健,2014,22(2):114.
[3] 陈莺倩.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5):485-486.
[4] 刘大凤.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