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铮铮 气壮山河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iy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风拂面,细雨绵绵,杨柳依依。我伫立在大胡庄82烈士纪念塔前,默默地重温76年前的那场战斗,默默地哀悼牺牲的烈士!我没有亲历那场战斗,也没有对那场战斗做深刻的调查和研究,然而,我从党史资料和许多网文中读懂了大胡庄战斗,被烈士们在战斗中表现出的铮铮铁骨和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所震撼,所激励!
  不久前,我得知在淮安区工作人员和当地群众的精心努力下,大胡庄82烈士的遗骨与遗物,被放入棺木,迁入大胡庄82烈士陵园,从此与日寇浴血奋战壮烈殉国的82位英烈长眠陵园,我的心里得到了一些宽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一种爱国的激情驱使我要好好写写他们,讴歌他们的爱国壮举和顽强的杀敌精神,另外区老促会副会长田文秀、茭陵乡党委书记夏海华等专门找我,希望多为大胡庄烈士写些文章。然而,大胡庄烈士们的名字留下的却很少很少,只有副营长巩殿坤、连长晋志云、战士刘本成,我下笔犯难了。我于是进行寻访,从最早调查研究大胡庄战斗的学术专家秦九凤那里又找到了几位烈士的名字:连指导员胡勇,文书高建国,战士王孩儿,战士耿傻子,当地刚入伍的大勇子。副连长孙文魁没有参加战斗,正在抗大四分校学习。我获得了这些宝贵的烈士名字,心里感到莫大的收获!我于是根据秦老提供的史实资料,重温大胡庄的战斗:
  1941年3月底,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奉命由皖东北开赴苏北盐阜区,执行地方化和加强地方武装的任务。部队冲破运河、盐河要津的重重封锁,挺进淮海与盐阜两大抗日根据地的交界处苏家嘴一带集结,要在这一地区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坚持同日寇的持久战。团部安排一营的主力二连在苏家嘴西北10公里处大胡庄一带驻防,警戒淮阴、涟水城日伪军的行动,以保证主力侧翼的安全。二连连排长都是老红军,是跟着黄克诚将军南征北战、东拼西杀、屡建功勋的猛士。该连配备的是老套筒,每人一把刺刀和大刀,四颗手榴弹,全连配有轻机枪两挺。为了加强领导,团部特指派一营副营长巩殿坤随二连行动。
  1941年4月25日,这天太阳快落山时,二连指战员悄悄移驻茭陵镇南边的大胡庄。连队领导经过现场勘察,决定在庄西北的小西场过夜,并迅速派出警戒。深夜,在汉奸的告密下,盘踞于涟水城的侵华日寇华北派遣军第二十一师团一部200多人和伪军400多人,带着四挺重机枪和两门九二步兵炮,兵分两路,以钳形包剿之势,在乌云密布的夜色中窜过茭陵镇,直扑大胡庄。
  26日凌晨4时许,驻扎在大胡庄农民胡其华家的二连连部获悉日寇以8倍兵力前来偷袭的情报,正欲分散转移,庄圩外树丛中的哨兵已鸣枪报警了!随着枪声,敌人像恶狼一样扑了上来,一下子冲进了庄子,把二连拦腰截断。
  战斗经验丰富的晋志云连长迅速指挥一、二排就地展开,利用院墙、猪圈和房屋的窗口就地反击,两挺机枪很快将敌人打得缩回了头。副营长巩殿坤甩掉上衣,左手握鬼头大刀,右手抓着驳壳枪把,大声高喊:“同志们,敌人送上门来了,狠狠地打!”他迅速指挥已有伤亡的三排抢占房屋等制高点,把住巷口等几个有利地形,奋起还击,终于压住了敌人突如其来的第一次冲锋。
  接着敌人对二连阵地发起了第二次冲锋。阵地上尘土飞扬、砖瓦横飞。房顶炸穿了,院墙炸塌了,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倒下。然而,二连的战士们英勇顽强,又一个接一个冲上去,敌人的二次冲锋没有得逞。紧接着敌人又进行第三次冲锋,也被击退。在二连的阵地前,躺着100多具日伪军尸体。
  日军指挥官急红了眼,下令投掷毒气弹。过了一会,敌人趁着烟雾发起了第四次冲锋。副营长巩殿坤命令大家上好刺刀,准备与敌人肉搏。当敌人冲到面前时,他一跃而起,大声喊着“杀”冲向敌人,勇猛突刺。战士们也跟着冲了上去,与敌人展开殊死肉搏。被分割在另一边的连长晋志云,沉着指挥一、二排的战士们将房屋的山墙打通,战士们穿墙移动,巧妙地和敌人捉迷藏。战士们越战越勇,子弹打光了用刺刀捅,刺刀捅弯了用大刀砍,大刀砍钝了用枪托抡、用砖头砸。昨天才入伍的大胡庄的地主长工“大勇子”,摸起一把菜刀朝鬼子头上砍去,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指战员们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打退了敌人第四次进攻。
  几个小时过去了,敌人除了尸体增加外,其他一无所获。恼羞成怒的敌人开始投掷燃烧弹,趁着浓烟烈火发起了新一轮进攻。
  二连指战员们战斗在火海之中。机枪手牺牲了,战士剩下的也不多了。一名炊事员顽强地从血泊中爬过来,抱着机枪向敌人扫了一梭子子弹。身负重伤的晋志云清楚地知道他们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他和几个伤员拆毁了机枪,将零件扔到猪圈和土井里。阵地上一个个伤残的战士也将自己心爱的武器拆毁。当敌人哇哇冲到跟前时,他们有的抱着敌人滚进浓烟烈火,有的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中午时分,枪声渐渐平息,二连的勇士们几乎全部伤亡。副营长巩殿坤左腿被弹片击断,身负重伤。他对身边负伤的通信员说道:“大娃子,你要活着,将这里的战斗情况和战士们的英雄事迹报告给团部!”然后命令他躲藏起来。通信员含泪告别巩殿坤,躲到一处老百姓家的柴垛子里。冲进庄内的日寇瞪着血红的眼睛,在弥漫的硝烟中寻找搜索,在柴垛子上刺了几刀。敌人有一刀刺到大娃子身上,他没吭声,躲了过去。敌人搜索到一间烧坏的茅屋时,蹲在泥墙边的巩殿坤忍着剧痛,举起血染的手枪,用仅剩的一粒子弹,击毙了那个舞着指挥刀留着小胡子的日本军官。后面的鬼子兵吓得失魂落魄,不敢靠近,在远处投燃烧弹,年仅23岁的巩殿坤被熊熊烈火吞噬了。
  阵地上的枪声渐渐稀疏下来,大火在吞没了半个村庄后,终于在两栋屋子之间一个较大间隔的空地熄灭了。敌人踩着一片焦土,占据了二连的阵地。鬼子见到有几个身负重伤的战士拒不投降,竟丧心病狂的把他们绑在木棍上,放在火里活活燒死。牺牲后双手仍牢牢地掐着一个鬼子脖子的二连文书高建国,头颅被敌人砍下扔到旱沟里。
  在这场战斗中,战士刘本成战斗到最后负伤躺在死人堆下得以幸存,通信员大娃子也得以幸存,其他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英雄的二连指战员消灭了200多敌人。
  那天风沙很大,团部驻地正处在上风头,以致枪声听不见,烟火望不见。直到一个村干部跑来报告了情况,首长才知道二连遭到日伪军偷袭。团政治处主任李少元同志当即率二营和警卫连跑步增援大胡庄。他们赶到这里时,敌人已撤走了。新四军战士在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协助下打扫战场,竟没有发现勇士们一具完整的遗体,有的战士紧紧抱住敌人烧死在一起,有的还咬着敌人的耳朵,连长晋志云的遗体已经无法辨认,副营长巩殿坤全身烧焦,只剩下一只穿着鞋子的脚尚可辨认。军民们悲痛欲绝,泣不成声。他们强咽着仇恨,含着热泪,连夜将烈士的忠骨抬到庄子北边的旱沟里深埋了。
  重温大胡庄战斗,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英雄的二连指战员们,以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气吞山河的浩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永垂青史。英雄的二连是当年八路军新四军的典型代表,表现了共产党抗日军队坚不可摧的钢铁般意志和视死如归的英勇献身精神。今天,我们虽然无法认识和查找他们的一个个名字,但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他们与日月共存,与天地同在。今天,大胡庄战斗纪念塔高高地耸立着,每当我们看到这座血染的丰碑,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些无名战士在硝烟中英勇地将子弹射向敌人,英勇的挥起大刀砍向敌人的情景,我们的热血里就会涌动爱国的激情和顽强拼搏、报效祖国的信念!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历史,永远怀念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新四军、八路军勇士们!
  注:本文作者施向平,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区作协副主席、淮安市新四军研究会理事,著有长篇纪实小说《车桥战役》《淮宝支队》《浴血盐淮》。短篇小说《爱的红围巾》荣获第四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责任编辑 李赞庭)
其他文献
史学家白寿彝老先生曾经写到:“新四军的历史首先是一部政治史,其次才是军事史”,从新四军组建开始,内部的政治博弈与外部的政治斗争始终伴随其发展。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于盐城重建军部,在刘少奇、陈毅等人的努力下,开始向组织上强固、政治上坚定的“铁一般党军”转变。这一时期,华中局、新四军遵照中央要求,结合自身状况,努力解决、消除存在的独立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自由主义等土地革命时期和皖南军部时期的种种积弊
期刊
“一生为农终不悔”的信念,让他选择坚定;  “敢为人先创大业”的力量,让他选择勇往直前;  “公道正派写忠诚”的风范,让他选择奉献。  这就是荣获海安县十佳农村支书、“双带”富民标兵、市扶贫先进个人、年届50岁的南莫镇邓庄村支书周文忠的生动写照。  不过,想从他嘴里掏出笔者所需要的“材料”,却颇费周折。为了完成组织上交办的采写任务,笔者只好另辟蹊径。  乡邻口中的“周爱农”  第一个接受采访的是他
期刊
在欢庆鸡年新春佳节之际,《铁军》杂志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清葆将军,饱蘸深情,挥毫泼墨,书写了多幅书法巨作,赠送给今年杂志发行征订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新增订杂志达100份以上的,赠送四尺整张(138×70CM)作品一幅;新增500份以上的,赠送六尺整张(180×90CM)作品一幅;新增1000份以上的單位,赠送八尺整张(240×120CM)的作品一幅;征订杂志达5000份以上的单位,赠送丈二整张
期刊
本刊讯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江苏省委原书记,江苏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八届常委韩培信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15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7岁。  韩培信同志出生于1921年10月,江苏响水人,193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地下党交通员,苏北东北行署2区财经股股长、行署总务科科长,阜东县八滩区区长、振东区
期刊
南昌,古称豫章、洪都,自古是南方繁盛之地。在中国革命史上,这里爆发过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亦曾作为新四军军部所在地,被称为英雄之城。一辈辈人的不懈努力,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源源动力,不仅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南昌人,也让中国、让世界更加了解南昌,让英雄之城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新面貌。  军旗在这里升起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面对白色恐怖,中共临时
期刊
2016年12月26日,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在合肥召开《云岭》杂志创刊30周年座谈会。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领导、特邀嘉宾、作者、《云岭》杂志编辑部及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等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  《云岭》杂志编辑部主编田式祖作了《〈云岭〉》的历史回顾》,副主编刘以顺作了《〈云岭〉对毛泽东新闻报刊思想的坚持和运用》,副会长聂皖辉作了《拥抱〈云岭〉》的发言。之后,《铁军》杂志社总编辑李赞
期刊
订阅《铁军》杂志已经两年有余了。最早接触这本杂志,是在江苏海安参观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时,一位当地的老同志推荐给我的。虽然忘记了那位老同志的名字,但他当时向我推荐这本杂志时的一句话我还记得,“这是一本宣传中国军队,尤其是新四军的权威杂志,不仅传播着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更是一本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学术性与文学性兼备的杂志。”  2016年4月的《鐵军》里面有两篇文章让我感触颇深。一篇是章熙建的《枫林的
期刊
在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2016年12月12日,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會向南京大屠杀期间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南京民众、记录日军暴行的国际友人,颁发“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表达江苏人民对他们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的崇高敬意。  原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原南京基督教青年会工作人员、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乔治·费奇之子罗伯特·费奇,原金
期刊
1935年10月,张学良出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习惯称副司令)兼代总司令(总司令为蒋介石)。杨虎城时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第十七路军总指挥,军事上归张节制。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第一个高潮是临潼捉蒋,第二个高潮是张学良放蒋,第三个高潮则是惨痛的“二二事件”。“捉蒋”“放蒋”广为人知,而“二二事件”却鲜为人知。  适逢“二二事件”80周年之际,
期刊
青松肃穆,一副副挽联随风轻扬。随着哀乐响起,人们默哀肃立。浙江安贤园里在松柏映衬下“气壮山河”的墓碑,分外洁净、庄严,2月25日,抗战英灵许慎的安葬仪式就在此举行。  许慎,原名钱光仁,浙江诸暨人,出生于1922年9月。时代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1938年,许慎原是浙江诸暨一个年仅16岁的私塾少年,在华夏大地燃起熊熊抗日烽火时,他弃笔从戎离开故乡热土,奔赴千里之外的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培训,并且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