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深度理解,学力自然生成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8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科书第49~50页例3和“练一练”,第51页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操作和思考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能应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比较,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应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磁性黑板。
  【教材分析】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描述统计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新教材把平均数放在“统计与概率”里进行教学,将平均数的教学从“传统的偏向于平均数的算术意义”引向了“关注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课堂的关注点也悄然生变。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认识平均数
  1.创设情境,收集信息
  (1)情境:体育课上四年级第一小组的男生和女生正在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
  (2)出示成绩统计图,介绍条形统计图名称、横轴、纵轴。
  提问:说说从统计图中知道的信息。
  (3)呈现问题: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准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
  (4)小结:当人数相等时,通过比总数我们知道了男生投t得准一些。
  2.引发冲突,寻找方法
  (1)女生又来一个沈明芳同学,她投中了几个?现在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
  (2)讨论、交流,产生比“平均数”的需求
  (3)预设:①女生投得准一些,因为女生最多的吴燕套中10个,男生最多套中9个。
  ②男生投得准一些,因为女生最少投中4个,男生最少投中6个。
  ③女生投得准一些,因为女生一共投中30个,男生一共投中28个。
  ④要比“平均每人套中几个”。
  (4)小结:比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既考虑了套中的个数,也考虑了参加比赛的人数。
  【评析: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是教学平均数的重要基础。为此,周老师十分注重新课引入的设计,课始让学生说出从统计图中收集的信息,再分两个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比较,“①人数相等:男女生都是4人,看条形统计图中每人投篮的情况,怎么比?②人数不等:男生4人,女生5人(现在女生增加了沈明芳,她投了4个),又怎么比呢?为什么不能比总数?”富有启发性的追问,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比总数”不公平,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自然想到“比人均数公平”,从而产生了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深入研究,探索平均数
  1.探索“男生平均每人投中几个”
  (1)移多补少
  ①你能从图中看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7个)这7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在磁性黑板上先移一移,再画一画,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活动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生1:我是在磁性黑板上移一移的,张明最多,先移一个给李小刚,再移一个给陈晓杰,使每个人都是7个。
  生2:我是在图上画的,把多的移给少的,男生平均每人套7个。
  ②谈话:像刚才两位同学这样,把多的移给少的(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板书:移多补少),求出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用红线标出平均数),这里的7表示什么?
  追问: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是表示每个男生都套中7个吗?和王宁套中的7意义一样吗?
  ③指出:这里的7个,是我们将男生的套圈成绩通过移多补少得到的結果,在统计学里,7就叫作6、9、7、6的平均数。
  ④观察平均数的那条虚线,和最多的9个、最少的6个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平均数在最多和最少之间,超过平均数的部分和不足平均数的部分一样多)
  (2)先合后分
  ①除了移多补少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得到平均数吗?
  生3:先算男生套圈的总成绩:6+9+7+6=28(个),再算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28÷4=7(个)。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课件,并板书:先合后分。
  ③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请大家比较这两种方法,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两种方法都是要把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变得一样多(板书:一样多)。表示的是男生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板书:总体水平)。
  【评析:周老师先让学生移一移、画一画、算一算,再通过媒体演示与学生的交流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后分,平均数的意义及取值范围等建立清晰的表象。同时,将平均数学习嵌入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中,较好地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2.探索“女生平均每人投中几个”
  (1)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呢?拿出作业单,独立完成。
  ①估计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在()个~()个之间。
  ②在图上画一画、移一移,算一算,女生平均每人套几个。
  ③说说哪几名同学套圈个数超过平均数?哪几名低于平均数?
  (2)汇报交流。
  ①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在4个和10个之间。追问: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可能大于10个吗?可能小于4个吗?为什么?
  ②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③提问:这里求出的6表示什么?(“6”是10、4、7、5、4这5个数的平均数)
  ④比较:为什么男生除以4,女生除以5呢?人数不一样,所以除的数也不一样,要把总数平均分给对应的人数,才能得到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评析:教师精心设计了研究单,让学生独立完成“女生平均每人套圈的个数”,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空,還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估一估平均数在几和几之间,再比一比男生和女生平均数的取值范围,使学生体会到平均数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它是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
  3.解决问题,回顾反思
  (1)现在你知道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吗?(7>6,男生投得准一些。)
  (2)回顾: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刚才我们比男生、女生谁套得准一些,这里的“准一些”,比的是什么?是怎样解决的?
  (3)通过平均数猜其他数。
  第二小组有3名男生,平均每人套中8个,猜一猜,他们每人可能套几个圈?学生在作业单上画一画,全班交流。
  9、9、6 8、10、6 11、4、9 11、6、7
  提问:你发现这些不同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还有别的可能吗?每个人都套中8个行不行?
  【评析:通过给定的平均数,猜其他的三个数这一过程,再次将学生的关注点由“过程解答”引向“结论反思”,在学生充分表达、尽情思辨中,理解平均数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要理解与原始数据和平均数的关系,只要人数和总数不变,平均数则相同,进一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
  三、实践运用,理解平均数
  1.笔筒里的铅笔
  (1)出示三个笔筒的图片,分别装着6支、7支、5支铅笔,问: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不用举手,知道了就立刻站起来抢答。
  (2)将笔筒里笔的枝数改变一下,分别放1支、2支、15支,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吗?学生计算后汇报。
  有没有用移多补少的方法的?为什么不用?(我们要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地选用方法。)
  (3)把三个笔筒里的铅笔再改变一下,分别为4支、5支、9支,你能迅速求出平均每个笔筒有多少支吗?为什么都是6支呢?
  2.丝带的长度
  (1)出示3根丝带,问题:这三根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2)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可能在什么范围?
  (3)先在心里猜一个数,然后动笔算一算,算完后看看你猜得准不准。
  (4)18厘米大概在什么位置?到屏幕上来指一指。
  (5)现在要变化了,如果红彩带的长增加3厘米,现在的平均数还是不是18cm?你是怎么想的?现在又要变化了,如果黄彩带的长减少6厘米,现在这三根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6)小结:发现平均数随个体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评析:周老师将原本单一的训练演绎成为富有层次感的题组对比训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深化了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特别是把握了平均数不仅具有假设性,还有波动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更全面,更丰富,更立体。】
  3.篮球队员的身高
  (1)出示打篮球的情境图。
  (2)根据图意请你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学校篮球队里每个队员的身高一定是160厘米。()
  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可能是155厘米。()
  4.生活中的平均数
  (1)2018年我国男性平均寿命72.38岁,女性平均寿命77.37岁,比男性高4.99岁。
  (2)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
  (3)2014年我国与世界各国人均读书量:中国5本, 韩国15本,法国24本,日本44本,犹太人68本。
  看到这些,你有什心得?是不是生活中所有的数据都需要求平均数呢?分析讨论以下数据的含义。
  【评析: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平均数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感受平均数的价值和统计的意义。】
  四、总结全课,拓展平均数
  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对平均数的感受是什么?在生活中你听说过平均数吗?带着今天对“平均数”的认识,走进生活,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
  板书设计:
  平均数
  移多补少
  一样多 整体水平
  先合后分
  【总评】
  一、为学而教,促进了学力的提升
  周老师站在课程的高度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秉持儿童立场,积极营造了自由平等、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给足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先学,如“男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先移一移、画一画、算一算,再在小组里交流”,引导学生听思结合,学思结合,手脑结合,说学结合。教学设计新颖独到,尤其研究单的呈现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如“(1)估计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在( )个~( )个之间。(2)在图上画一画、移一移、算一算,女生平均每人套几个。(3)说说哪几名同学套圈个数超过平均数?哪几名低于平均数?”通过问题驱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精准定位,凸显了用力的方向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常用的统计量,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它具有两个功能:其一,它是一组数据的代表数值,可以用来说明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或者典型情况;其二,它可以用来进行数据之间的比较,以判断几组数据的数值差别。本节课周老师以“为什么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义?怎样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出的平均数有什么用途?”这样的线索,紧紧抓住平均数的意义和平均数的特点来展开教学。一是营造了富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情境,体现了统计知识的特征。如“四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教师分两个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比较,①人数相等:男女生都是4人,看条形统计图中每人投篮的情况,怎么比?②人数不等:男生4人,女生5人(现在女生增加了沈明芳她投了4个),又怎么比呢?为什么不能比总数?实现了学习内容与儿童生活经验的有效对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平均数的需求。二是经历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感悟到平均数的作用。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的情境图,抓住认识冲突,围绕问题“男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引导学生动手先移一移、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教师再用课件动态演示,借助几何直观,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即通过“移多补少”变得一样多,表示一样多的这个数就是这四个数的平均数。再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到平均数是介于一组数据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这样对平均数具有虚拟性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自主探索中学会用“求和均分”和“移多补少”求出平均数,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精选材料,彰显了统计的价值
  统计的教育价值更多地表现为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遇到实际问题时用数据说话的科学品质。在例题教学完后,教师相机呈现了这样一道题“第二小组的3名男生,平均每人套中8个,大胆猜一猜,每人可能各套中多少个?”在交流分享中,得出了多种不一样的结论,但从逆向思维中,大家认识到,只要总数和份数不变,平均数都是相同的。三个数都是8时,进一步理解了平均数是大于或等于最小值和小于或等于最大值之间。练习的设计也衔接巧妙,意蕴精致,深化了知识的内涵,提升了应用意识。如练习八的第一题,在孩子们求出红、蓝、黄三种彩带的平均长度是18厘米后,教师灵活改编教材,增加两个问题:(1)红色彩带增加3厘米,它们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厘米?(2)黄色彩带减少6厘米,它们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厘米?在比较观察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数不仅具有假设性,还有波动性,它会随着数据的变化而产生波动,也进一步体验到平均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应用很广泛。
其他文献
【摘要】牧式教学将教学隐喻为牧羊,因为牧羊于教学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师希望学生全面发展,但又个性突出,这些都取决于学生对学习材料的选择和知识内容的获得,而学习内化也是学生的自主决定、主动习得,这个过程和牧羊一般,羊儿被带到草地,吃什么草,怎么吃,不是牧羊人所能决定的。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正如牧羊人和羊一般,把课堂交给孩子,真是别开生面。  【关键词】班队课;自主组织;自主合作;自我探究  牧式教学,
期刊
【摘要】今年年初,教育部连发三文,要求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一时间,学生、家长、中小学和社会培训机构不能很好理解领悟文件精神,感到茫然,笔者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是说竞赛活动不要搞,兴趣小组要解散,而是在不增加学生课内外负担的前提下,学校要担负起责任,大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关键词】规范竞赛活动;个性特长发展;兴趣爱好培养  小学数
期刊
【摘要】作者以《植树问题》为例,谈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创设学习材料,抓住教学的有效时机,达到材料利用效果的最大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触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创设;学习材料;数学思维  所谓“学习材料”是指,在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教材中创设的数学学习材料或者师生创生的数学学习材料。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抓住教学的有效时机,呈现学习材料,以达到材料利用效果的最大化,取
期刊
【摘要】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的一种,能教会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对数学建模的不断探索、研究和应用实践中,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数学建模思想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数学建模能力的提高,就是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差异教学的途径,以期为提高不同层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都对计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听得懂的不会做,会做的却做错的现象。究其原因,大多和学习习惯不好、知识掌握不牢且有缺失、教师的训练方式有关。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孩子计算兴趣、计算习惯、教师的训练方式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真正领悟到计算的本质和规律,运算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多个案例来论证幼儿观察记录中精准分析的重要性,并列举实例来说明观察记录中教师怎样来分析幼儿的能力、兴趣、需求以及怎样来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  【关键词】细致观察;精准分析  细致观察是教师走进幼儿心灵的主要手段,写观察记录是教师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并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的一种研究方式,同时也是幼儿教师更好地了解孩子、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老师们在写观察记录
期刊
【摘要】幼儿舞蹈教学相对于幼儿园教学和成人舞蹈教学,在教育领域内关注度较小,大多数的幼儿舞蹈课堂也存在一些局限,如偏重舞蹈技能技巧的练习,却忽视了幼儿良好情感和品质的发展。而绘本不仅形象生动、内容有趣,而且在阅读中还能增加幼儿情感的体验,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因而深受幼儿和家长的欢迎。经过探索实践,笔者发现将绘本阅读引入幼儿舞蹈教学可以较好地弥补当下幼儿舞蹈教学的不足,并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期刊
【摘要】10年的教学生涯让我越来越清楚一个教师的使命与职责,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如何全面地看待站在面前的孩子,既是对一个教师能力的挑战,也是对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追问。庆幸,10年的探索与改变,让我眼下寻得了那颗珍贵的种子:开放性深度学习。下一个10年,再下一个10年,作为一个教育者,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键词】教师;学生;学习;教育者  从教师走向教育者  ——我的教育观随笔  江苏省南京市锁金新
期刊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七桥问题的研究,明晰七桥问题的内涵与本质,进而发现一笔画图形的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体悟抽象、模型和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积极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数学抽象,体会数学建模,掌握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并
期刊
【摘要】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孩子的天性和童真需要在大自然里感悟和释放。为此,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整合现有资源,依据园所现有的场地性质、地形地貌、空间环境,怀抱自然,就地改造,进行了一场“让游戏点亮儿童生命”的田园变革。  【关键词】整合资源;怀抱自然;田园变革  农家乐,现代人追求的惬意生活;农家乐,回归自然的梦境田园。相信很多人都曾被农家乐触动过情怀,也心之向往。儿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