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雀东南飞》的接受从一开始写作就发生了,但因《孔雀东南飞》与这一历史时期诗歌审美主导倾向上的不一致,所以其流布范围并不是很广,《孔雀东南飞》是用乐府诗的语言形式进行创作的,之所以会用乐府语言形式,这与作者对乐府语言的接受有关,也自然与时人对乐府语言的普遍接受有关。
关键词:汉末 南北朝 孔雀东南飞 诗歌审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孔雀东南飞》作于汉末建安时期,从写作之日起,就开始了对该诗的接受。《孔雀东南飞》在魏晋南北朝开始流传,但因《孔雀东南飞》与这一历史时期诗歌审美主导倾向上的不一致,所以其流布范围并不是很广,与之相应,魏晋六朝接受《孔雀东南飞》的人并不是很多。
(一)《孔雀东南飞》的写定时间和写作之接受
1.《孔雀东南飞》的写定时间
直到上世纪20年代,《孔雀东南飞》的写定时间才成为一个问题,在这之前,大都根据该诗的序,认为它写定于汉末建安时期。1924年,梁启超在一次演讲中说,像《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一类的作品,都作于六朝。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此,《孔雀东南飞》的写定时间开始出现争议,并且一直持续到五十年代,胡适、古直、黄节、陆侃如、郑振铎、萧涤非、张为骐、刘大杰、唐弢等学术泰斗均有参加。争议中的观点,除了建安说、六朝说,还有建安后流传成文说、晋代说、东晋说,堪谓众说纷纭。后起诸说法,一般是据语言的时代特点进行判断立论的,但因语言时代性特点的不明确,也决定了诸说法的不可靠。故长达三十年的争议,并没有解决问题,《孔雀东南飞》的写定时间反而模糊起来。因愈争愈乱,梁启超发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一文,想站出来结束这没有结果的争议,他说:“但仔细研究,六朝人不会有此朴拙笔墨。原序说焦仲卿是建安时人,若此诗作于建安末年,便与魏黄初仅相衔接。那时侯如蔡琰的《悲愤诗》,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诗》,都是篇幅很长。然则《孔雀东南飞》也有那个时代成立的可能性,我们还是不翻旧案的好。”这一次论争并没有因梁公的话而结束,一直持续到五十年代,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了。
《孔雀东南飞》的写定时间没有定论,我们只能在纷纭不一的说法中,找出最可信的一种。应该说,《孔雀东南飞》的序记载的写定时间是可靠的,除非有证据推翻它。至今还没有证据推翻是序所记载的写定时间,也就是说其依然是最可信的说法。《孔雀东南飞》序:“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隘于庭樹,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汉末建安完全具备了写作《孔雀东南飞》的条件:第一,汉末建安是一个“五言腾涌”的时代,五言诗正是在这一时期成熟并繁荣昌盛的。第二,汉末建安是一个叙事诗成熟的时代,《陌上桑》和蔡琰的《悲愤诗》都是很成熟的五言叙事诗。第三,汉末建安乐府和拟乐府的写作成风,一些著名作家,如张衡、繁钦、辛延年、宋子候等都有乐府作品。所以,萧涤非先生在《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中明确指出:“……此本绝作。如谓建安时代不能产生,则以推而下以至于六朝、隋、唐、明、清,亦无能产生也。”
2.《孔雀东南飞》的写作之接受
汉乐府虽经官府人员的加工润色,但其因事而感、因感而作的原创精神并没有因润色而消失,所以班固给予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总结性评价。从文学接受的角度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写作,是每一首汉乐府诗的初始接受,这一点可以称作写作之接受。《孔雀东南飞》虽然在其是乐府诗还是古诗上存在分歧,但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写作精神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孔雀东南飞》的接受从一开始写作就发生了。
《孔雀东南飞》在写作中,首先接受的是其题材。先秦两汉时期,家庭婚姻不幸是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为民众所关注,所感兴趣。《诗经》中的《氓》和《谷风》、汉乐府《上山采蘼芜》、班婕妤的《怨歌行》等所咏叹都是不幸的婚姻,《孔雀东南飞》所写的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是对以上诗篇题材的承续。刘兰芝是在与丈夫焦仲卿共享幸福的婚姻爱情生活中,被婆婆休弃的,所以她与以上弃妇诗中的女子在境遇上又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她没有逆来顺受,没有屈从于外来的摆布,而是与焦仲卿一起以死亡捍卫了他们的爱情和追求,这一不幸的婚姻悲剧更震撼了时人,或怜惜,或悲痛,或反省,或抨击,或磋叹,磋叹之不足,而以诗篇歌咏之。
其次,接受的是刘、焦悲剧所引发的感情。《孔雀东南飞》序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孔雀东南飞》是作者因感动而带着情感进行的写作,自然是作者先认可了自己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但作品不是写给自己一个人看的,诗中言,“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作者是抱着让人们能接受的心态写作的,因此,他的情感也有所取舍,使自己的一人之情能为他人所接受。所以,尽管《孔雀东南飞》的题材情感是哀伤以至于死的,但叙事情感却是,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再次,接受的是流行的乐府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是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生成的,其既是对当时语言的凭借和依赖,也是对当时接受语境的迎合。《孔雀东南飞》在语言形式上,也有这个特点。《艳歌何尝行》中有诗句:“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古艳歌》中有诗句:“孔雀东飞,苦寒无衣。为君作妻,中心恻悲。夜夜织作,不得下机。三日载匹,尚言吾迟。”《孔雀东南飞》中有诗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停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不难从比较中看出,《孔雀东南飞》的语言与乐府诗的语言形式上是一体的,也就是说,《孔雀东南飞》是用乐府诗的语言形式进行创作的,之所以会用乐府语言形式,这与作者对乐府语言的接受有关,也自然与时人对乐府语言的普遍接受有关。
作者简介:华丽娜(1978— ),女,青岛大学教师,古代文学硕士。
关键词:汉末 南北朝 孔雀东南飞 诗歌审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孔雀东南飞》作于汉末建安时期,从写作之日起,就开始了对该诗的接受。《孔雀东南飞》在魏晋南北朝开始流传,但因《孔雀东南飞》与这一历史时期诗歌审美主导倾向上的不一致,所以其流布范围并不是很广,与之相应,魏晋六朝接受《孔雀东南飞》的人并不是很多。
(一)《孔雀东南飞》的写定时间和写作之接受
1.《孔雀东南飞》的写定时间
直到上世纪20年代,《孔雀东南飞》的写定时间才成为一个问题,在这之前,大都根据该诗的序,认为它写定于汉末建安时期。1924年,梁启超在一次演讲中说,像《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一类的作品,都作于六朝。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此,《孔雀东南飞》的写定时间开始出现争议,并且一直持续到五十年代,胡适、古直、黄节、陆侃如、郑振铎、萧涤非、张为骐、刘大杰、唐弢等学术泰斗均有参加。争议中的观点,除了建安说、六朝说,还有建安后流传成文说、晋代说、东晋说,堪谓众说纷纭。后起诸说法,一般是据语言的时代特点进行判断立论的,但因语言时代性特点的不明确,也决定了诸说法的不可靠。故长达三十年的争议,并没有解决问题,《孔雀东南飞》的写定时间反而模糊起来。因愈争愈乱,梁启超发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一文,想站出来结束这没有结果的争议,他说:“但仔细研究,六朝人不会有此朴拙笔墨。原序说焦仲卿是建安时人,若此诗作于建安末年,便与魏黄初仅相衔接。那时侯如蔡琰的《悲愤诗》,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诗》,都是篇幅很长。然则《孔雀东南飞》也有那个时代成立的可能性,我们还是不翻旧案的好。”这一次论争并没有因梁公的话而结束,一直持续到五十年代,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了。
《孔雀东南飞》的写定时间没有定论,我们只能在纷纭不一的说法中,找出最可信的一种。应该说,《孔雀东南飞》的序记载的写定时间是可靠的,除非有证据推翻它。至今还没有证据推翻是序所记载的写定时间,也就是说其依然是最可信的说法。《孔雀东南飞》序:“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隘于庭樹,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汉末建安完全具备了写作《孔雀东南飞》的条件:第一,汉末建安是一个“五言腾涌”的时代,五言诗正是在这一时期成熟并繁荣昌盛的。第二,汉末建安是一个叙事诗成熟的时代,《陌上桑》和蔡琰的《悲愤诗》都是很成熟的五言叙事诗。第三,汉末建安乐府和拟乐府的写作成风,一些著名作家,如张衡、繁钦、辛延年、宋子候等都有乐府作品。所以,萧涤非先生在《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中明确指出:“……此本绝作。如谓建安时代不能产生,则以推而下以至于六朝、隋、唐、明、清,亦无能产生也。”
2.《孔雀东南飞》的写作之接受
汉乐府虽经官府人员的加工润色,但其因事而感、因感而作的原创精神并没有因润色而消失,所以班固给予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总结性评价。从文学接受的角度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写作,是每一首汉乐府诗的初始接受,这一点可以称作写作之接受。《孔雀东南飞》虽然在其是乐府诗还是古诗上存在分歧,但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写作精神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孔雀东南飞》的接受从一开始写作就发生了。
《孔雀东南飞》在写作中,首先接受的是其题材。先秦两汉时期,家庭婚姻不幸是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为民众所关注,所感兴趣。《诗经》中的《氓》和《谷风》、汉乐府《上山采蘼芜》、班婕妤的《怨歌行》等所咏叹都是不幸的婚姻,《孔雀东南飞》所写的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是对以上诗篇题材的承续。刘兰芝是在与丈夫焦仲卿共享幸福的婚姻爱情生活中,被婆婆休弃的,所以她与以上弃妇诗中的女子在境遇上又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她没有逆来顺受,没有屈从于外来的摆布,而是与焦仲卿一起以死亡捍卫了他们的爱情和追求,这一不幸的婚姻悲剧更震撼了时人,或怜惜,或悲痛,或反省,或抨击,或磋叹,磋叹之不足,而以诗篇歌咏之。
其次,接受的是刘、焦悲剧所引发的感情。《孔雀东南飞》序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孔雀东南飞》是作者因感动而带着情感进行的写作,自然是作者先认可了自己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但作品不是写给自己一个人看的,诗中言,“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作者是抱着让人们能接受的心态写作的,因此,他的情感也有所取舍,使自己的一人之情能为他人所接受。所以,尽管《孔雀东南飞》的题材情感是哀伤以至于死的,但叙事情感却是,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再次,接受的是流行的乐府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是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生成的,其既是对当时语言的凭借和依赖,也是对当时接受语境的迎合。《孔雀东南飞》在语言形式上,也有这个特点。《艳歌何尝行》中有诗句:“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古艳歌》中有诗句:“孔雀东飞,苦寒无衣。为君作妻,中心恻悲。夜夜织作,不得下机。三日载匹,尚言吾迟。”《孔雀东南飞》中有诗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停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不难从比较中看出,《孔雀东南飞》的语言与乐府诗的语言形式上是一体的,也就是说,《孔雀东南飞》是用乐府诗的语言形式进行创作的,之所以会用乐府语言形式,这与作者对乐府语言的接受有关,也自然与时人对乐府语言的普遍接受有关。
作者简介:华丽娜(1978— ),女,青岛大学教师,古代文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