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避暑山庄,和合承德”是河北承德的城市文化品牌。“和合”在承德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山庄因“和”而修,外庙因“和”而建,承德因“和”而兴。天地之和、天人之和、民族之和、宗教之和、生态之和……延伸到教育,承德人巧妙借助“和合”思想,整合各方资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德育“风景”。
善为本,和为贵;积小善,成大德。这既是“和合承德”城市文化品牌的一种解读,又是承德教育人信奉的一种价值观念。承德市教育局局长丁然履职以来,不断强调更新育人观念。他认为,倘若没有观念上的更新,就谈不上探索和创新。因此,他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坚持“文化立校、文化兴教”,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承担起“传承文明、塑造心灵”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这一新时期,对于承德教育,您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丁然:近些年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明晰和确立了坚持“一个主题”、突出“一条主线”、狠抓“四个关键词”的总体工作思路。“一个主题”就是走承德特色教育发展之路;“一条主线”是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个关键词”分别是均衡发展、质量提升、队伍建设和环境保障。可以说,这一工作思路的主旨就是“育人”,育“人的素质”,而德性和德行又是人的素质中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因此,德育要成为承德特色教育发展之路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文明习惯,修身立志,积小善、成大德,成就美丽幸福人生。
循着这样的思路,我们着力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均衡。2012年9月,我市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这对我们是一种极大的鞭策,给了我们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
承德虽然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三百多年的避暑山庄文化、多元融合的民族文化……这些都是宝贵的德育资源,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过程中可有效利用的鲜活素材。包容、和谐、博大等承德传统文化内涵滋养着青少年,与此同时,我市正在大力构建国际旅游城市,这就要求新一代青少年具备开放胸襟、世界眼光、现代礼仪等文明素养。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我们一直在思考,并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那么,具体到中小学德育工作,您有着怎样的设计框架?
丁然: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仅仅是学校的职责,家庭和社会必须参与其中,共同施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和社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德育格局,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体”不做强不行,“两翼”不展开也不行。就像一只大鸟,身子不强壮,飞不起来;两翼不展开,照样飞不起来。
第一,做强学校德育。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学生经过六年或三年的在校学习生活,其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都会被刻上鲜明的烙印,这就是学校文化的力量。因此,我们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评选、学校管理水平分类评估(规范校、特色校、品牌校)等一系列举措,使得学校文化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并涌现出了一些品牌。比如,承德市实验小学的“幸福教育”、河北民族师院附中的“三行一静”行为教育、承德三中的“和合文化”、南营子小学的习惯养成教育、丰宁实验小学的“书香德育”等。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发挥这些品牌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我市学校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二,做大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社会教育涉及面更广,需要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统筹协调,这也一直是教育的“短板”。怎样将“短板”补长,我们不断探寻有效途径。最近几年,我市利用项目资金,按照“五有”(有场所、有经费、有人员编制、有专兼职教师队伍、有专业培训课程和特色活动)、“一规范”(规范的管理运行模式)的要求,加快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步伐,以艺术、体育、科技教育等为突破口,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活动中心具有课程丰富多样、形式自主灵活等独特优势,为青少年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阵地。尤其是我们逐渐意识到,活动中心还是沟通联系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们赋予活动中心更多使命和职责任务,按照“强化功能、整合资源、拓展服务、提升效益”的思路,指导其统筹组织区域内青少年艺术、体育活动;整合科技馆、博物馆等各种社会资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尽可能地向农村延伸触角,使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突出公益性,注重提升社会效益,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
第三,做优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家庭教育,也不懂得与学校配合。现实生活中,“虎爸狼妈”型、偏袒溺爱型、放任不管型的家长比比皆是。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通过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组建市级、县级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立家长委员会等措施,有力地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我市还被教育部关工委确立为首批“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之一。
:如您所说,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然而,做强学校德育需要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中小学在操作层面应该怎么做?请您提一些建议。
丁然:办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个体为本,要把“生本”思想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以尊重生命的敬畏感做好教育工作。具体来讲,我有三点建议。
首先,更新观念,打造人文课堂。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接受德育的主渠道。我们要更新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生本”思想落实到课堂上,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则要退居幕后,扮演好“导演”的角色,相信学生、成就学生、发展学生,唤醒、激发学生的热情,创设条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表现欲。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学会团结合作;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知识的超市”,上演“生命的狂欢”。 其次,创新载体,积聚正能量。一是主流引导,要切实开展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坚定信心跟党走,产生深厚的爱国情感,报效国家。二是寓教于乐,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组织“经典诵读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少儿文艺精品进校园”“道德模范、心理专家、法律专家进校园”“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廉政文化进校园”等“六进校园”活动;通过开展道德大讲堂、中华经典诵读、优秀童谣征集、“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拼搏、奋发向上的道德情操。三是典型带动,继续开展“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典型示范,以评促进,着力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
再次,创建小组,延伸管理终端。学校德育要分解到班级管理中,而小组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单元,抓学校德育就要抓小组建设。以前的班级小组由于责任不清,组员之间没有建立共同的利益关系,形同虚设。为此,我们应该延伸管理终端,把小组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赋予小组互助学习、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等多项职能,放权给学生,实现民主管理,让每个学生都以主人的身份参与管理,承担责任与义务,在自律与他律中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我们知道,地方的历史文化如果巧妙运用,可以成为很好的教育资源。请您介绍一下,承德是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助力学校德育的?
丁然:承德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避暑山庄的兴建使得多个民族在此和谐共处、不断融合,形成了“和合承德”文化特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战略,把“承传文明、德行天下”作为承德城市精神凝聚人心。我们教育系统也在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丰富德育内容,充实德育载体。
一是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依托本土丰富的人文资源,努力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例如,我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组织编写了《可爱的丰宁》地方课程系列教材,将杰出诗人郭小川、满族剪纸等特有的内容纳入课程;承德市实验小学、避暑山庄小学、滦平县巴克什营中心小学等学校也都从自身实际出发,开发校本教材,以优秀的精神食粮滋养学生。
二是优化教育基地功能。加快校外教育基地建设,指导学生走出校园“围墙”,到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除抓好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其功能、扩大其覆盖范围以外,我们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着力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开辟校外教育阵地。比如,充分利用董存瑞烈士陵园、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社区、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场所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有效利用各类体育、文化场所和设施,开展主题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积极争取“全国地级城市示范性学生综合实践基地”项目落地;等等。
三是传承民间艺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满族剪纸、滕氏布糊画、隆化二贵摔跤、宽城背杆、平泉燕山大板等一大批民间艺术的传承受到挑战,甚至走向失传的边缘。我们以对历史、对文化负责的态度,决心在这方面做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主动协助当地文化部门,鼓励包括“草根”在内的各类民间艺术家成为学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兼职教师,以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努力使其在新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您刚才提到,承德市被教育部关工委确立为首批“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之一。能不能分享一下,承德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丁然:我市开展家庭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尤其是经过近些年的不懈努力,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已得到稳步提升。我们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家庭教育,将家长委员会作为现代教育制度和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落实。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系统行政推动。完善市、县(区)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职能,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强化分工负责。目前,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办校率已达到90%以上。在广泛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发挥二者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功能,使家长能够接受富有实效的培训指导,能够“零距离”地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除了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当中,市教育局关工委每年还牵头对全市家庭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指导。
多方聘请师资。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的作用,组建市、县两级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为家长学校提供师资支持。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定期来承德举办专题报告,开展互动交流。每年举办各种辅导讲座200多场,培训家长近20万人次。各中小学、幼儿园选聘部分优秀班主任,经过统一严格培训,成为本校兼职家庭教育讲师。如此构建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家庭教育教师队伍。
创新培训模式。我市探索了六种服务家长的教育培训模式。一是配合省电视家长学校,定期录制专题家教节目,组织学生家长收看。此外,平泉、丰宁等县(区)还在电视台开办了专题电视家教讲座。二是针对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组织学生家长及时收听省广播家长学校的家庭教育专题节目。三是结合偏远山区实际,坚持开设函授家长学校。四是用好省关工委家庭教育网站—“春泥网”,开展有针对性的网上培训。五是配合省关工委编写培训教材《家庭教育手册》。六是发挥《家庭教育周刊》的作用,及时传播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
下一步,我们将以科研为引领,发挥家庭教育教研室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探讨》《新时期如何做合格家长的研究》等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提出解决策略,推动我市家庭教育向更深层次推进。
责任编辑/宋立文
善为本,和为贵;积小善,成大德。这既是“和合承德”城市文化品牌的一种解读,又是承德教育人信奉的一种价值观念。承德市教育局局长丁然履职以来,不断强调更新育人观念。他认为,倘若没有观念上的更新,就谈不上探索和创新。因此,他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坚持“文化立校、文化兴教”,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承担起“传承文明、塑造心灵”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这一新时期,对于承德教育,您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丁然:近些年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明晰和确立了坚持“一个主题”、突出“一条主线”、狠抓“四个关键词”的总体工作思路。“一个主题”就是走承德特色教育发展之路;“一条主线”是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个关键词”分别是均衡发展、质量提升、队伍建设和环境保障。可以说,这一工作思路的主旨就是“育人”,育“人的素质”,而德性和德行又是人的素质中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因此,德育要成为承德特色教育发展之路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文明习惯,修身立志,积小善、成大德,成就美丽幸福人生。
循着这样的思路,我们着力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均衡。2012年9月,我市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这对我们是一种极大的鞭策,给了我们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
承德虽然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三百多年的避暑山庄文化、多元融合的民族文化……这些都是宝贵的德育资源,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过程中可有效利用的鲜活素材。包容、和谐、博大等承德传统文化内涵滋养着青少年,与此同时,我市正在大力构建国际旅游城市,这就要求新一代青少年具备开放胸襟、世界眼光、现代礼仪等文明素养。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我们一直在思考,并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那么,具体到中小学德育工作,您有着怎样的设计框架?
丁然: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仅仅是学校的职责,家庭和社会必须参与其中,共同施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和社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德育格局,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体”不做强不行,“两翼”不展开也不行。就像一只大鸟,身子不强壮,飞不起来;两翼不展开,照样飞不起来。
第一,做强学校德育。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学生经过六年或三年的在校学习生活,其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都会被刻上鲜明的烙印,这就是学校文化的力量。因此,我们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评选、学校管理水平分类评估(规范校、特色校、品牌校)等一系列举措,使得学校文化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并涌现出了一些品牌。比如,承德市实验小学的“幸福教育”、河北民族师院附中的“三行一静”行为教育、承德三中的“和合文化”、南营子小学的习惯养成教育、丰宁实验小学的“书香德育”等。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发挥这些品牌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我市学校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二,做大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社会教育涉及面更广,需要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统筹协调,这也一直是教育的“短板”。怎样将“短板”补长,我们不断探寻有效途径。最近几年,我市利用项目资金,按照“五有”(有场所、有经费、有人员编制、有专兼职教师队伍、有专业培训课程和特色活动)、“一规范”(规范的管理运行模式)的要求,加快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步伐,以艺术、体育、科技教育等为突破口,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活动中心具有课程丰富多样、形式自主灵活等独特优势,为青少年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阵地。尤其是我们逐渐意识到,活动中心还是沟通联系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们赋予活动中心更多使命和职责任务,按照“强化功能、整合资源、拓展服务、提升效益”的思路,指导其统筹组织区域内青少年艺术、体育活动;整合科技馆、博物馆等各种社会资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尽可能地向农村延伸触角,使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突出公益性,注重提升社会效益,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
第三,做优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家庭教育,也不懂得与学校配合。现实生活中,“虎爸狼妈”型、偏袒溺爱型、放任不管型的家长比比皆是。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通过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组建市级、县级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立家长委员会等措施,有力地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我市还被教育部关工委确立为首批“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之一。
:如您所说,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然而,做强学校德育需要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中小学在操作层面应该怎么做?请您提一些建议。
丁然:办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个体为本,要把“生本”思想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以尊重生命的敬畏感做好教育工作。具体来讲,我有三点建议。
首先,更新观念,打造人文课堂。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接受德育的主渠道。我们要更新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生本”思想落实到课堂上,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则要退居幕后,扮演好“导演”的角色,相信学生、成就学生、发展学生,唤醒、激发学生的热情,创设条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表现欲。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学会团结合作;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知识的超市”,上演“生命的狂欢”。 其次,创新载体,积聚正能量。一是主流引导,要切实开展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坚定信心跟党走,产生深厚的爱国情感,报效国家。二是寓教于乐,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组织“经典诵读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少儿文艺精品进校园”“道德模范、心理专家、法律专家进校园”“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廉政文化进校园”等“六进校园”活动;通过开展道德大讲堂、中华经典诵读、优秀童谣征集、“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拼搏、奋发向上的道德情操。三是典型带动,继续开展“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典型示范,以评促进,着力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
再次,创建小组,延伸管理终端。学校德育要分解到班级管理中,而小组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单元,抓学校德育就要抓小组建设。以前的班级小组由于责任不清,组员之间没有建立共同的利益关系,形同虚设。为此,我们应该延伸管理终端,把小组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赋予小组互助学习、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等多项职能,放权给学生,实现民主管理,让每个学生都以主人的身份参与管理,承担责任与义务,在自律与他律中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我们知道,地方的历史文化如果巧妙运用,可以成为很好的教育资源。请您介绍一下,承德是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助力学校德育的?
丁然:承德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避暑山庄的兴建使得多个民族在此和谐共处、不断融合,形成了“和合承德”文化特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战略,把“承传文明、德行天下”作为承德城市精神凝聚人心。我们教育系统也在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丰富德育内容,充实德育载体。
一是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依托本土丰富的人文资源,努力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例如,我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组织编写了《可爱的丰宁》地方课程系列教材,将杰出诗人郭小川、满族剪纸等特有的内容纳入课程;承德市实验小学、避暑山庄小学、滦平县巴克什营中心小学等学校也都从自身实际出发,开发校本教材,以优秀的精神食粮滋养学生。
二是优化教育基地功能。加快校外教育基地建设,指导学生走出校园“围墙”,到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除抓好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其功能、扩大其覆盖范围以外,我们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着力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开辟校外教育阵地。比如,充分利用董存瑞烈士陵园、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社区、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场所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有效利用各类体育、文化场所和设施,开展主题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积极争取“全国地级城市示范性学生综合实践基地”项目落地;等等。
三是传承民间艺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满族剪纸、滕氏布糊画、隆化二贵摔跤、宽城背杆、平泉燕山大板等一大批民间艺术的传承受到挑战,甚至走向失传的边缘。我们以对历史、对文化负责的态度,决心在这方面做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主动协助当地文化部门,鼓励包括“草根”在内的各类民间艺术家成为学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兼职教师,以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努力使其在新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您刚才提到,承德市被教育部关工委确立为首批“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之一。能不能分享一下,承德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丁然:我市开展家庭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尤其是经过近些年的不懈努力,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已得到稳步提升。我们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家庭教育,将家长委员会作为现代教育制度和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落实。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系统行政推动。完善市、县(区)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职能,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强化分工负责。目前,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办校率已达到90%以上。在广泛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发挥二者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功能,使家长能够接受富有实效的培训指导,能够“零距离”地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除了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当中,市教育局关工委每年还牵头对全市家庭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指导。
多方聘请师资。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的作用,组建市、县两级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为家长学校提供师资支持。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定期来承德举办专题报告,开展互动交流。每年举办各种辅导讲座200多场,培训家长近20万人次。各中小学、幼儿园选聘部分优秀班主任,经过统一严格培训,成为本校兼职家庭教育讲师。如此构建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家庭教育教师队伍。
创新培训模式。我市探索了六种服务家长的教育培训模式。一是配合省电视家长学校,定期录制专题家教节目,组织学生家长收看。此外,平泉、丰宁等县(区)还在电视台开办了专题电视家教讲座。二是针对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组织学生家长及时收听省广播家长学校的家庭教育专题节目。三是结合偏远山区实际,坚持开设函授家长学校。四是用好省关工委家庭教育网站—“春泥网”,开展有针对性的网上培训。五是配合省关工委编写培训教材《家庭教育手册》。六是发挥《家庭教育周刊》的作用,及时传播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
下一步,我们将以科研为引领,发挥家庭教育教研室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探讨》《新时期如何做合格家长的研究》等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提出解决策略,推动我市家庭教育向更深层次推进。
责任编辑/宋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