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dou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感作为对语言的直觉,它是对阅读心理的一种描述。是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并把感受理解的内容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将大大有助于他们提高英语水平。
  【关键词】语感心理学机制英语思维
  
  语感被认为是一种类似直觉、自然的感觉。它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掌握语言习惯的一个较高级的阶段。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科,语感便是它的支点。本文将在分析语感形成的心理学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语感是语言的社会变体--言语直接作用于让人的各种语言感觉器官,使人脑产生对言语现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学生在外语学习的听力训练中产生的听辨能力,在阅读训练中产生的阅读能力,都是在语言实践中各种感官对外来刺激产生适应,并逐渐改善感觉机能而产生的结果。
  在多种神经机能基础上形成的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在长时期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它具有专门的神经基础,它是一种遗传的潜能,它是按照某种生物发展时间表趋向成熟的。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意识和无意识这两种心理因素都起着作用。语感的形成和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与无意识和直觉有关。所以,在外语教学中,如果能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无意识和直觉发挥作用,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尽快形成语言能力和语感。
  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就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总结以下几点经验:
  一、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熟练运用汉语的能力,这就对外语学习不可避免的产生影响。比如说,许多学生对外语语言材料的听读理解在许多情况下都是靠译成汉语才完成的,而在用外语表达自己思想时也大都是靠把想好的意思由汉语译成外语再说出来或写出来,即使采用直接法或视听法也不能杜绝这种现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汉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汉语的依赖性和汉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汉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比如:翻译"取得成就"一词,很多人往往就会用make achievements,这里的make显然就是一种汉语思维的结果,在英语中,这种搭配是不恰当的,应该用score或attain achievements更符合英语思维的习惯。
  二、增大学生语言实践的量
  语感是在吸收外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逐渐完善的心理机制。它是对语言信息的正确译解、储存和反馈,亦即在吸收相干信号过滤非相干信号的言语输入(与听辨和阅读理解等接收性能力有关)和在直觉中遵循语言规则,准确无误的言语输出(与说与写这两种能产性技能有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度敏感而又十分稳定的心理素质。
  古人曰:"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古人学习汉语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对于任何一种语言学科都适宜的。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练习,既能提高语言的复现率,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又为他们体验领悟语言创造机会。使得学生在不自觉的过程中掌握语言规则,下意识的自然吸收,从而产生语感。
  三、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没有自然、稳固的语境。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积极的创造浓厚的英语氛围,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和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语感。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等。课堂上引导学生尽量用英语参加课堂交际。还可采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办法,如联系许多理科中公式的字母代号是相关英语单词的首位字母教单词。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过程有时就成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语知识的过程,其他学科的某些知识点就成了诱发学生复习英语的因素。
  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尤其是在语感培养的过程中,这种学生的主动自发性也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英语语感能力地培养归根结底是认识个体在长期地英语语言反复学习使用地过程中习得的。老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现实的英语情景中切身感悟规律和意蕴。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通过有意识的积累,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此外,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素质,在我们学校的外语教学中,我们遵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提出"遵循外语习得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要求,努力使我们课堂教学情化、交际化,探索符合我们自己教学实际的"优化教学"的路子。
其他文献
[背景]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有效性更是教学的生命之所在。课堂教学有效与否不在于容量,也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学生是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一线语文老师不再“盲从”,不再追求表面意义上的流畅与生动,更多地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他们逐渐认识到:有效的语文课堂应是删繁就简、摈弃浮华的,应致力于学生语言、思维、情感、认识等能力有效发展的。  而回顾身边的常态课教学现状
摘要:“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把 “错误”转化为“资源”,化消极为积极,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挑战。“错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它有时发生在学生方面,有时发生在教师方面。“错误”也常常会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有它特有的“精彩”之处。  关键词:错误分析深化理解科学    为了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让课堂开放,把空间留给学生,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得到了发展和尊重,课堂上学生表现十分活跃,常常有一
摘要: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个性,教会学生重视积累,善于构思,学会倾吐,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倾吐心声积累构思生活资源  个性很复杂很多样。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自我、真我和本我进行探究,让学生自我个性表达和生成。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倾诉,个性发展。  一、重视生活积累,挖掘生活资源  开掘生活可以让作文更充实,更丰富,更灵动,更美好。教师要教会学生从生活中选材,裁剪材料,说得好,
摘要:高中美术欣赏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高中美术教学中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推广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美育情感创造性思维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美术欣赏主要通过欣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
摘要: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概念的下的政治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    一、 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
语文课堂是充满生机与乐趣的课堂,教师要有好点子,要让学生感觉快乐幸福,改变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内心的激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环节有如乐曲的前奏,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而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倡导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就需要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追求高质量、高效率是所有人的共同目标。教育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教学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
摘要:所有毕业班英语教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都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效果不是太好。那么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呢?本人认为主要应该从词汇、阅读习惯、语法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着手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阅读理解题目在英语考试中占了相当大的分量,题量大,分值也大,(总分30分,占中考笔试总分的25%),阅读理解题目最能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但是我们毕业班学生都害怕做阅读理解题目,特别是
【摘要】针对现时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从重建学生信心、教学形式通俗易懂、结合专业元素、增强幽默感和趣味性等方面阐述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农村中职数学教学实效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职生源素质数学教学    目前,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面临众多困难,为生存求发展,中职学校设置“零门槛”就读,来者不拒,只要愿意就读中职,都招收进来并想方设法留住。生源少,招生任务重,面对每一个来之不易的
内容提要:教师在教学单元中巧妙的设置问题,对学生学习掌握本教学单元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高效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问题导学法的基本特点,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在问题设计方面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问题问题导学问题情境学生    问题导学起源于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解决问题的思维途径,即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