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借”:班主任忙里偷闲的诀窍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li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校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步履匆匆,面容憔悴,似乎时时刻刻都在沉思或担忧着什么。操场、教室、食堂、宿舍、卫生包干区、劳动场地……凡是有学生的地方,必然会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不错,他们就是班主任。既然这么辛苦,那他们的工作成效如何呢?与他们一交谈,你往往会发现他们有一肚子的苦水:“我每天从早忙到晚累得要命,可只要有一点儿疏忽班上就会出乱子。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不省心?”“学校的各项考核都与班主任直接挂钩,我真恨不得将一天掰成48小时用。”……可见,班主任工作繁重而琐碎,如果我们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将自己当成了学生全天候的保姆,只会身心俱疲,效果也未必理想。相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如果班主任能潜心创新教育的艺术,巧妙地“四借”,就一定能事半功倍。
  一、借智
  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惑,有时甚至会思路阻塞,焦头烂额。如何从“山穷水尽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呢?一个人的视野和能力毕竟有限,我们不妨先静下心来听听那些优秀的班主任怎么说。像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任小艾的《我的班主任工作》、陶海林的《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智慧与技巧》等书,无一不是作者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读了之后,你会发现,原来他们经历的困惑比我们要多多了,但他们没有退缩,而是根据当时特定的情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找到了凝聚着情感和智慧的只属于他们的金点子。这些金点子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能转变我们惯有的思维模式,将我们引领到豁然开朗的欣喜境地。除了向教育专家学习,我们还可以向身边的优秀班主任请教。这些能够将班级管理得有声有色的“诸葛亮”有他们的独门秘诀,有的可能不适合写出来供大家共享,但却很管用,若能借鉴过来,必然能为我们省却许多烦恼。
  二、借力
  这里所说的借力是指用心选择、放手起用班级的学生干部。这虽算不上什么新鲜的建议,但却是所有成功的班主任共持的法宝,也是每个班主任解放自己、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理由很简单,学生干部本来就是班上至少某一方面非常突出的佼佼者,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自然能服众。另外,他们时时处处都与同学们在一起,无论是课堂上发生的事,还是课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他们都了如指掌,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给我们,使我们不至于闭塞视听,临事心慌意乱,手足无措。当然了,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作用,我们必须先要对他们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培训,要耐心、细心,并不时给予鼓励,使他们的各项工作都步入正轨。这样他们才会信心满满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当好我们的左膀右臂。
  三、借眼
  学风是班级建设的重中之重,一个班级如果形成了浓厚的学风,班风自然会优良纯正,学生违纪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与科任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换句话说,就是要借助科任老师的眼睛及时地了解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通过频繁的沟通交流,我们可以随时掌握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以便必要时与科任老师协商如何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我们还可以对班上需要重点关注的调皮对象实施有效的监控,而不必过分依赖学生干部的汇报。当然了,说到借眼,我们也可以广开言路,给予班上每个学生反映班级情况的话语权,借用众人之眼来弥补我们观察之不足,这也是民主管理的一种体现。
  四、借口
  出于自尊心,没有哪个学生不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和赏识。针对这一心理,我们不妨借助第三者之口表扬一下学生,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以及参与各项文体活动的积极性。这“第三者”可以是科任老师,也可以是学校领导,还可以是社会人群。例如:某些同学习惯好、方法优,学习成绩稳步提升,我们可以借助科任老师的口夸赞一下;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高效完成了学校布置的某项突击任务,或者代表学校参加某项竞赛取得了好名次,我们可以借助学校领导的口夸赞一下;班上的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或者敬老院,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奉献了一次爱心,我们可以借助社区大妈或者敬老院里爷爷奶奶的口夸赞一下……由于这些夸赞、激励来自第三方,从某种程度上说,因其客观和宝贵,更为学生所看重,自然也就更能唤起他们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了。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借助、整合各种外在的力量,就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其他文献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是哪里人,按照籍贯来说,我是太原小店人氏,按中国父系社会传统的说法,我又应该是个忻州人,因为我的父亲是忻州人。  童年时,每年的寒暑假,我的童年、少年大部分回忆都与忻州有关,许多次梦里也总会梦到那些人和事。  奶奶家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父亲排行老二,由于大伯早逝,父亲其实是实实在在的大哥。由于家穷,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骑了家里唯一的一辆自行车,早早地下太原了。  那会儿不叫打
期刊
去年,我新接了一个四年级的班级。孙旭阳就是这个班的孩子,他聪明懂事,学习认真,但是一让他写作文就发怵。第一次家访时,他的妈妈问我:“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的作文进步?”  我很喜欢这个孩子,学习勤奋不懒惰,每次作文他都是写得满满的,可就是读起来干巴巴的,枯燥无味。每次给他点评的时候,他都很认真地听着,让你不忍心训斥。这么一个好苗子却输在作文上,确实非常可惜。我想如果我能找准方法,一定能帮他在作文上取得
期刊
看得出来,它上面还有斑斑点点的残漆。数百年前,我的先人曾仔细为它上漆、打蜡。一方柔和的亮光,使这户耕读人家能随时拂去劳作的倦意,伏案捕捉内心的光线;那幽幽木香,让平淡的日常生活缭绕着别样的气息。   后来,漆渐渐磨损、脱落,固执的时光之蝉,终于挣脱蝉衣,鸣叫着向远处飞去,在逐渐黯淡下来的记忆的房间里笃定地站着,依旧保持着儒雅的姿势。它平淡的容颜,呈现着素朴的木质,也折射着我先人本色的品行。   我
期刊
【课内选段】   1.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
期刊
一天晚上,笔者在办公室准备第二天要上的课——练习4。在备课时,笔者发现“处处留心”模块中的一个问题值得探究:“睡”是“目”“垂”,也就是闭眼,“醒”为什么不用目字旁却用酉字旁呢?于是,笔者特地查阅资料,终于弄明白了“醒”的意思。“醒”左边的“酉”与酒有关,右边的“星”意为“半明半暗的状态、星夜状态”,“酉”与“星”组合起来表示“从醉酒状态向神志清爽状态过渡”。  第二天,笔者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
期刊
【文题亮相】  做人,得有点癖好,这几乎是古往今来所有名人雅士的共识。陆羽有茶癖,米芾有石癖,陶渊明有菊癖,郑板桥有竹癖,嵇康有打铁癖,连白居易都说“人皆有一癖,我癖在书章”。   生活中,每个人的“癖好”都各有差异,不同的癖好成就了不同的人生。人无癖,就会活得百无聊赖。但过度的“癖好”,有时也会毁掉一个人。   阅读上面的文字,以“癖好与人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60分)   要求:(1)题目
期刊
不少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无物、平淡乏味,不能感染人,更不能留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中没有生动的细节描写。高尔基说过“写人物要让人物多行动少说话”,可见对人物动作详细描写的重要性。笔者据此设置了四个学习写作的环节:细观察、深体会、抒真情、说收获。分享四点心得:分解动作,细致描写;精选动词,表情达意;准确用词,一字传神;抓住特征,揭示性格。  透视体验一:细观察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
期刊
教师是教育工作者,更是语言工作者。因为教师是凭语言吃饭的,是靠说话工作的,所以研究如何跟学生说话,应是教师的专业课;探究怎样与学生沟通,当是老师的必修课。说话既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又是一门高妙的艺术,要想精当地表达,有效地交流,就要研究说话的科学,探求交流规律;要想高水平地说话,高质量地沟通,就要探索说话艺术,掌握沟通诀窍。  原则上,要坚持“十不”:  一是不能指责质问。在孩子苦恼时,老师理应同情
期刊
【习作展示】  嘴角唇边的年味儿  苏茜楠  人都说,吃在西安,但我觉得过年时候,这种感觉更甚。   清晨,起个大早,来到回民街,到北小街买一二斤新出炉的酱香牛肉,到中大街买半斤粉蒸肉。回到家里,一拌,放点儿调料,再一蒸,还未出炉,那米香、肉香已从锅里飘了出来,让人垂涎三尺。出炉后夹进刚蒸好的荷叶饼里,再抹上一层豆瓣酱,那肉里流出的肉汁与豆瓣酱相结合,鲜、香,又有点辣,咬一口,每一根神经都舒展得恰
期刊
三、材料运用不当  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使用材料、改造材料去论证中心观点的技能、技巧,还没有建立起使用材料中的重点语句、把握重心所在,从而分析论证中心观点的“思维与语感”的自觉机制。如《享受孤独》中的第一个论据:  中国的断臂维纳斯杨帆,九岁时因拉变压器拉线受伤,被截去双臂。她曾想就此了却生命,但她没有。她没有任何朋友,终日呆坐在家,她萌发了对十字绣的喜爱之情。很快,她就学会用双脚制作十字绣。她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