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内选段】
1.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节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鲁迅先生生的病,刚好了一点,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大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
…………
梅雨季,很少有晴天,一天的上午刚一放晴,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了,跑得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
我喘着连茶也喝不下。鲁迅先生就问我:“有什么事吗?”
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节选自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课外选段】
1.夏天会使人变得年轻。一到夏天,你不得不卸下厚实的外衣,连同收起那古板肃穆的面孔。让肌肤与太阳天天亲近,心胸受熏风夜夜爱抚。大汗淋漓之际,洗一个热水浴,再捧出一盆冰西瓜,仰脸躺在瓜棚小院内,此时最不拘小节,最自由自在。夏天是打牌、聊天、讲故事的好时光。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拱猪”,一起钻桌子,一起数天上有几颗星星;或眺望黝黑的苍穹,诉说鹊桥银河的爱慕思恋,于是,儿时的童趣与青年时代的豪兴一一凑到眼前,在追溯和幻想中年轻10岁。
夏天令人感到人生的多彩。翠绿的大自然在热浪中渐显幽深和成熟。茉莉如雪,紫薇带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大街上走过一群少男少女,仿佛飘过一朵七彩的云霓。大都市令人眩目的夏装琳琅满目,叫你说不出哪种颜色最美丽。夏天从来就不甘寂寞,淡雅和浓艳,都可以成为夏的象征。
夏天最考验一个人的毅力。因为闷热,便滋生出许多烦躁。意志薄弱的人,爽快地把夏天让位给无聊、懶散、游荡和倦怠;意志坚强的人,却分外珍惜夏天,珍惜夏天的光阴,也就延长了你的生命。在酷暑炎热中驾起充实的生命之舟,在磨炼中赢得时间老人的恩赐,让生命的每一刻不为之虚度。
夏天是最浪漫的季节。夏日的山水毫不羞涩地敞开自己的胸怀,让游人从容地欣赏它的雄奇、它的妖娆。夏天最有趣的节目是看海,去沙滩听潮声,嬉浪不夜天,或去唱卡拉OK,或去看通宵电影,在无风的夏夜默默期待东方第一缕曙光出现。夏天有许多缠绵的话可说,不说也可品味夏日情调的温馨。
(节选自曹政《夏日风情》)
2.再有,留在我记忆的胎记里的,就是我少年街道上的那些马车、那些驴车、那些骡子和羊,和慢慢腾腾的老牛。在我少年的时光里,每天都能看到几辆马车从街道上走过,几辆驴车从街道上走过,几辆牛车从街道上走过。马路和街道上时时有冒着热气的马粪或牛粪,时常能听见牲畜的叫声:熟悉的牛儿“哞哞”声,羊儿“咩咩”声,驴儿“昂昂”声……此时又回荡在我的脑海里。牲畜是乡村的风景,能赶着马车去走亲戚也算一种身份,就像现在一个农民开着小车走亲戚一样。
(节选自安庆《一条少年的街道》)
3.太阳下山了,又是一日之程,步行人,也觉得有点疲劳了。
你走进一个荒僻的小村落——你对这村落很生疏。然而又好像很熟悉,因为你走过许多这样的小村落了。看看有些人家的大门已经闭起,有些也许还在半掩,有几个人正迈着沉重的脚步回家,后面跟着狗或牛羊。有的女人正站在门口张望,或用柔缓的声音在招呼谁来吃晚餐。也许,又听到几处闭门声音了,“如果能到哪家门里去休息下该多好呀”,这时候你会这样想吧。但走不多远,你便会发现一座小店待在路旁或十字路口,虽然明早还须赶路,而当晚你总能做得好梦了。“荒村雨露眠宜早,野店风霜起要迟”,这样的对联会出现在一座宽大而破陋的店门上,有意无意地,总会叫旅人感到心暖吧。在这儿你会受到殷勤的招待,你们遇到一对很朴野、很温良的店主夫妇,他们的神色和语气,会使你生发回到了老家的感觉。但有时,你也会遇着一个刁狡的村少,他会告诉你到前面的村镇还有多远,而实在并不那么远;他也会向你讨多少脚驴钱,而实在也并不值那么多。然而,他的刁狡,你也许并未看出刁狡的讨厌,他们也只是有点拙笨罢了,什么又不是拙笨的呢?一个青生铁的洗脸盆,像一口锅,那会是用过几世的了;一把黑泥的宜兴茶壶,尽够一个人喝半天,也许有人会说是非常古雅呢。饭菜呢,则只在分量上打算,“总得够吃,千里有缘的,无论如何,总不能亏心哪。”店主人会对每个客人这样说。
(节选自李广田《野店》)
读写对接
白描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类似于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而文学创作中的白描则指不用华丽的词藻和繁复的修辞手法,也不精雕细琢、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寥寥数笔,写出活生生的形象,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鲁迅曾将白描手法定义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在他看来,白描就是简练自然,无须刻意雕琢,要用极简练的笔法来写。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冬日捕鸟”这一部分,就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作者集中笔力写雪天捕鸟,怎样张设机关,鸟雀如何入陷阱……虽然着墨不多,却相当传神,是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
而在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从鲁迅和萧红简单的对话间便可见萧红对鲁迅先生去世的惋惜。
在《夏日风情》一文中,作者从四个方面再现了夏日风情,不管是细节化的工笔,还是特写式的白描,都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将读者带入夏日的真实生活中。
而在《一条少年的街道》中,作者选取了少年时街道上的典型生活场景,从视觉、听觉等角度,运用白描的手法,借助拟声词,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特色,语言简明质朴。
《野店》亦是如此,作者通篇白描,于不动声色中诉说着野店里经常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一切,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气的野店以及浓浓的人间烟火。
运用白描法写作时,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白描不用精雕细刻、层层渲染,也不用曲笔、陪衬,但需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作家们就常用三言两语把一个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这不得不让我们赞叹。
2.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由于白描勾勒没有其他修饰性描写的烦扰,故作者能将精力集中于描写人物的特征上,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揭示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
3.不尚华丽,只求朴实
白描手法一般不用华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是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既省俭又传神。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作者抒发的是真情实感,感情愈淳,愈能行动读者的心灵。
1.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节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鲁迅先生生的病,刚好了一点,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大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
…………
梅雨季,很少有晴天,一天的上午刚一放晴,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了,跑得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
我喘着连茶也喝不下。鲁迅先生就问我:“有什么事吗?”
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节选自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课外选段】
1.夏天会使人变得年轻。一到夏天,你不得不卸下厚实的外衣,连同收起那古板肃穆的面孔。让肌肤与太阳天天亲近,心胸受熏风夜夜爱抚。大汗淋漓之际,洗一个热水浴,再捧出一盆冰西瓜,仰脸躺在瓜棚小院内,此时最不拘小节,最自由自在。夏天是打牌、聊天、讲故事的好时光。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拱猪”,一起钻桌子,一起数天上有几颗星星;或眺望黝黑的苍穹,诉说鹊桥银河的爱慕思恋,于是,儿时的童趣与青年时代的豪兴一一凑到眼前,在追溯和幻想中年轻10岁。
夏天令人感到人生的多彩。翠绿的大自然在热浪中渐显幽深和成熟。茉莉如雪,紫薇带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大街上走过一群少男少女,仿佛飘过一朵七彩的云霓。大都市令人眩目的夏装琳琅满目,叫你说不出哪种颜色最美丽。夏天从来就不甘寂寞,淡雅和浓艳,都可以成为夏的象征。
夏天最考验一个人的毅力。因为闷热,便滋生出许多烦躁。意志薄弱的人,爽快地把夏天让位给无聊、懶散、游荡和倦怠;意志坚强的人,却分外珍惜夏天,珍惜夏天的光阴,也就延长了你的生命。在酷暑炎热中驾起充实的生命之舟,在磨炼中赢得时间老人的恩赐,让生命的每一刻不为之虚度。
夏天是最浪漫的季节。夏日的山水毫不羞涩地敞开自己的胸怀,让游人从容地欣赏它的雄奇、它的妖娆。夏天最有趣的节目是看海,去沙滩听潮声,嬉浪不夜天,或去唱卡拉OK,或去看通宵电影,在无风的夏夜默默期待东方第一缕曙光出现。夏天有许多缠绵的话可说,不说也可品味夏日情调的温馨。
(节选自曹政《夏日风情》)
2.再有,留在我记忆的胎记里的,就是我少年街道上的那些马车、那些驴车、那些骡子和羊,和慢慢腾腾的老牛。在我少年的时光里,每天都能看到几辆马车从街道上走过,几辆驴车从街道上走过,几辆牛车从街道上走过。马路和街道上时时有冒着热气的马粪或牛粪,时常能听见牲畜的叫声:熟悉的牛儿“哞哞”声,羊儿“咩咩”声,驴儿“昂昂”声……此时又回荡在我的脑海里。牲畜是乡村的风景,能赶着马车去走亲戚也算一种身份,就像现在一个农民开着小车走亲戚一样。
(节选自安庆《一条少年的街道》)
3.太阳下山了,又是一日之程,步行人,也觉得有点疲劳了。
你走进一个荒僻的小村落——你对这村落很生疏。然而又好像很熟悉,因为你走过许多这样的小村落了。看看有些人家的大门已经闭起,有些也许还在半掩,有几个人正迈着沉重的脚步回家,后面跟着狗或牛羊。有的女人正站在门口张望,或用柔缓的声音在招呼谁来吃晚餐。也许,又听到几处闭门声音了,“如果能到哪家门里去休息下该多好呀”,这时候你会这样想吧。但走不多远,你便会发现一座小店待在路旁或十字路口,虽然明早还须赶路,而当晚你总能做得好梦了。“荒村雨露眠宜早,野店风霜起要迟”,这样的对联会出现在一座宽大而破陋的店门上,有意无意地,总会叫旅人感到心暖吧。在这儿你会受到殷勤的招待,你们遇到一对很朴野、很温良的店主夫妇,他们的神色和语气,会使你生发回到了老家的感觉。但有时,你也会遇着一个刁狡的村少,他会告诉你到前面的村镇还有多远,而实在并不那么远;他也会向你讨多少脚驴钱,而实在也并不值那么多。然而,他的刁狡,你也许并未看出刁狡的讨厌,他们也只是有点拙笨罢了,什么又不是拙笨的呢?一个青生铁的洗脸盆,像一口锅,那会是用过几世的了;一把黑泥的宜兴茶壶,尽够一个人喝半天,也许有人会说是非常古雅呢。饭菜呢,则只在分量上打算,“总得够吃,千里有缘的,无论如何,总不能亏心哪。”店主人会对每个客人这样说。
(节选自李广田《野店》)
读写对接
白描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类似于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而文学创作中的白描则指不用华丽的词藻和繁复的修辞手法,也不精雕细琢、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寥寥数笔,写出活生生的形象,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鲁迅曾将白描手法定义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在他看来,白描就是简练自然,无须刻意雕琢,要用极简练的笔法来写。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冬日捕鸟”这一部分,就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作者集中笔力写雪天捕鸟,怎样张设机关,鸟雀如何入陷阱……虽然着墨不多,却相当传神,是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
而在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从鲁迅和萧红简单的对话间便可见萧红对鲁迅先生去世的惋惜。
在《夏日风情》一文中,作者从四个方面再现了夏日风情,不管是细节化的工笔,还是特写式的白描,都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将读者带入夏日的真实生活中。
而在《一条少年的街道》中,作者选取了少年时街道上的典型生活场景,从视觉、听觉等角度,运用白描的手法,借助拟声词,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特色,语言简明质朴。
《野店》亦是如此,作者通篇白描,于不动声色中诉说着野店里经常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一切,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气的野店以及浓浓的人间烟火。
运用白描法写作时,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白描不用精雕细刻、层层渲染,也不用曲笔、陪衬,但需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作家们就常用三言两语把一个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这不得不让我们赞叹。
2.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由于白描勾勒没有其他修饰性描写的烦扰,故作者能将精力集中于描写人物的特征上,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揭示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
3.不尚华丽,只求朴实
白描手法一般不用华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是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既省俭又传神。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作者抒发的是真情实感,感情愈淳,愈能行动读者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