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的中学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他们希望政治课老师能真正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把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他们解答,希望通过政治课学习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这样,政治课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前提条件,是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教学问题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 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 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 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 的学习方法。
针对高一经济常识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与社会保障的教学,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小王的爸爸在其化肥厂工作 ,每天上班8小时,月薪700元。过了一年化肥厂被私人承包了,每天常常劳动10小时以上,双休日也常得上班 ,而又未能及时领到工资,最终因经营不善,化肥厂倒闭,小王的爸爸下岗。但小王的爸爸掌握一技之长,会修理自行车,便去街道摆设了一个自行车修理铺,恰巧此时,该镇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当地城管委同志与小王 爸爸发生了争执……
请问:(1)这一则材料从过程上来看可分解为哪几个阶段, 在不同阶段中,你是如何看待小王爸爸、化 肥厂领导、城管领导三者关系的?(2)你阅读了上述材料有何启示?
教师放开让大家争论各抒己见,使大部分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教师将学生作出的各种解答方案 让全班同学评议、争辩,最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一些学生看到了教材中叙述的内容与自己的看法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脸上充满成功的笑容。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是要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一些创新机遇;二是要根据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适当地暴露、 产生、激化学生认知结构上的矛盾,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
二、重视学法指导,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的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 一个质的飞跃。
三、在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一般能力培养紧密相连
创新能力是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个体可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与一般能力中具体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 实践能力相结合。
(一)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在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大量复杂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规性问题,有些是创造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去鉴别、选择有关问题。
(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
(三)实践能力培养。所谓实践能力就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动的指导的能力。政治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调查能力、政治参与能力等。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努 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石家庄市元氏实验中学)
一、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前提条件,是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教学问题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 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 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 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 的学习方法。
针对高一经济常识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与社会保障的教学,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小王的爸爸在其化肥厂工作 ,每天上班8小时,月薪700元。过了一年化肥厂被私人承包了,每天常常劳动10小时以上,双休日也常得上班 ,而又未能及时领到工资,最终因经营不善,化肥厂倒闭,小王的爸爸下岗。但小王的爸爸掌握一技之长,会修理自行车,便去街道摆设了一个自行车修理铺,恰巧此时,该镇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当地城管委同志与小王 爸爸发生了争执……
请问:(1)这一则材料从过程上来看可分解为哪几个阶段, 在不同阶段中,你是如何看待小王爸爸、化 肥厂领导、城管领导三者关系的?(2)你阅读了上述材料有何启示?
教师放开让大家争论各抒己见,使大部分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教师将学生作出的各种解答方案 让全班同学评议、争辩,最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一些学生看到了教材中叙述的内容与自己的看法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脸上充满成功的笑容。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是要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一些创新机遇;二是要根据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适当地暴露、 产生、激化学生认知结构上的矛盾,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
二、重视学法指导,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的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 一个质的飞跃。
三、在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一般能力培养紧密相连
创新能力是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个体可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与一般能力中具体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 实践能力相结合。
(一)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在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大量复杂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规性问题,有些是创造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去鉴别、选择有关问题。
(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
(三)实践能力培养。所谓实践能力就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动的指导的能力。政治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调查能力、政治参与能力等。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努 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石家庄市元氏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