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数学课,要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和谐课堂气氛的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营造应该是循循善诱,提倡思考,精心设疑,引导讨论,互相尊重,融洽情感,严谨治学,活而不乱的教学状态。
一、设疑激趣,提倡思考
学习兴趣是学生形成稳固的学习内驱力的前提和条件,“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有疑问,才要去学习,去思维。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学习积极思维,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引导学生存疑、生疑,学会质疑。我常采用以下这些方法,引导学生存疑、生疑、质疑。。1.设问式引疑。就是教师在知识的关键处或需要加深认识的地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2.自学式引疑。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上的例题,找出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想不出的原因,激发学生形成渴求新知识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3.悬念式引疑。就是教师在知识的重点处设置悬念,让学生存疑、生疑,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当学生的悬念加深了,迫切需要解疑时。于是整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得扎实,又学得活泼。4.图解式引疑。就是通过直观图解式线段图来引出学生的疑惑、疑异,从而形成从几方面来开展思维,深刻理解概念,正确解答题目,5.演示式引疑。就是通过学生动手或老师实物演示引导学生产生疑惑与疑异,从而来理解概念,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引疑的方法还很多,如迁移式引疑、练习式引疑等等,引疑的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存疑生疑后,还要引导学生勤于质疑。在学习中形成“疑”后,通过自学、思考,自己不能解决,就要勤于质疑,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只有这样勤于质疑才会提高质疑的质量,善于质疑不仅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和谐课堂的营造奠定了基础。
二、鼓励提问,引发思考
学生对知识产生疑问,就想要释难与解疑。若他们不把疑问转化成问题提出来,别人就不知道他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因此还必须要把“疑”转化并形成问题提出来。为了鼓励学生敢于问、善于问,首先我转变教育思想,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融洽师生感情,与学生打成一片。如在课外多参加他们的活动,与他们一起打乒乓、跳绳等等,在课中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于是学生们从不想问,到举手提问的人多了起来,敢于问了。接着我又向他们提出高一层的要求:不能整节课都是问题呀?提问还必须有针对性,要围绕本节课的内容,抓住重点来提,别人已经提出过的问题一般不要再重复提。学生提问的质量渐渐有了提高。现在他们的提问能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能抓住新课的重点与难点,逐步的善于问了,如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时,我先让学生拼图,怎样拼出特殊的四边形?并分别从位置和数量上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还可以怎样算?我思考过了,但想不出其它的想法了。到底是怎样做呢?学生的提问不再就事论事,细小锁碎,而是能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来思考问题,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与难点。当我解释了他们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时,学生又有了新问题,既然能列式求出正确的答案,为什么还要我们想另一种方法,且只能求出近似的答案呢?学生的提问有时也含对教材,对教师提出疑异。提问使他们想得深、想得远,形成了要问个为什么的学习好习惯,也提高了思维的深刻性。学生敢于问、善于问,为下面环节的继续学习开辟了道路。
三、组织讨论,深入思考
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与其由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倒不如适时地将问题作为学生争论的中心展开课堂讨论,尽可能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对新知识疑惑不解,产生问题时,就要抓住时机释疑,解决问题。因此,在学生学习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培养思维的开阔性。讨论理解这个环节,就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调动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信息交流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议,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但大家知道一节课45分钟有很多环节,最后还得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而现在学生人数又多,让每个学生都来说一说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就组织各种形式让学生参加的讨论,有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的,有4人一组共同讨论的,有大组讨论的,也有师生共同讨论的,这样就使一些平时不大开口的学生都有了说一说的机会。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培养他们怎样围绕中心来讨论。如讨论的时候,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他们知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逐步展开,而中等以上的学生则在突破难点,运用知识的迁移,在概括新学的知识中尽量发挥作用,启发组内同学的理解。这样就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他们的思维开阔起来,发表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
四、指导概括,培养思考
分组讨论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让各组派代表交流,论述本组的思路与观点,从而使学生能从具体到一般,从具体到本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找到解题的方法,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加以论述,得到一个科学的結论,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新的知识,解题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我让他们每组有代表发言,论述本小组对问题的分析,概括一个想法,起初学生们的发言有表达不清、抓不住重点的现象,于是我就指导他们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求出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来,寻求问题必须知道的条件。起初他们的论述都是用自己生活中的语言,现在逐步注意到利用数学语言,并注意用词的正确,这样就使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有了提高。还有的学生不满足已学的知识和口头的论述,于是我又指导他们学写小论文,培养他们思维的创造力,如有个学生不满足于老师上课讲的“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无理数”的方法,利用自己平时计算的经验写出了一篇小论文,还写得挺不错呢。
五、情感体验,活而不乱
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友谊的深浅,感情的好坏,对交流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对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的事,这种高级思维活动的交流,没有一个相互融洽,相互尊重的情感,就不会有默契的配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表扬应多于批评,即使批评也应力求含蓄,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由于我在教学中能注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多听、多问、多说、多思、大胆质疑、人人参与讨论,把课堂教学转化为老师指导下的让学生自己去积极地学习,把培养学生“会学”的任务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和谐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生动,也促进了思维发展。
一、设疑激趣,提倡思考
学习兴趣是学生形成稳固的学习内驱力的前提和条件,“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有疑问,才要去学习,去思维。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学习积极思维,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引导学生存疑、生疑,学会质疑。我常采用以下这些方法,引导学生存疑、生疑、质疑。。1.设问式引疑。就是教师在知识的关键处或需要加深认识的地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2.自学式引疑。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上的例题,找出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想不出的原因,激发学生形成渴求新知识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3.悬念式引疑。就是教师在知识的重点处设置悬念,让学生存疑、生疑,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当学生的悬念加深了,迫切需要解疑时。于是整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得扎实,又学得活泼。4.图解式引疑。就是通过直观图解式线段图来引出学生的疑惑、疑异,从而形成从几方面来开展思维,深刻理解概念,正确解答题目,5.演示式引疑。就是通过学生动手或老师实物演示引导学生产生疑惑与疑异,从而来理解概念,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引疑的方法还很多,如迁移式引疑、练习式引疑等等,引疑的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存疑生疑后,还要引导学生勤于质疑。在学习中形成“疑”后,通过自学、思考,自己不能解决,就要勤于质疑,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只有这样勤于质疑才会提高质疑的质量,善于质疑不仅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和谐课堂的营造奠定了基础。
二、鼓励提问,引发思考
学生对知识产生疑问,就想要释难与解疑。若他们不把疑问转化成问题提出来,别人就不知道他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因此还必须要把“疑”转化并形成问题提出来。为了鼓励学生敢于问、善于问,首先我转变教育思想,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融洽师生感情,与学生打成一片。如在课外多参加他们的活动,与他们一起打乒乓、跳绳等等,在课中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于是学生们从不想问,到举手提问的人多了起来,敢于问了。接着我又向他们提出高一层的要求:不能整节课都是问题呀?提问还必须有针对性,要围绕本节课的内容,抓住重点来提,别人已经提出过的问题一般不要再重复提。学生提问的质量渐渐有了提高。现在他们的提问能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能抓住新课的重点与难点,逐步的善于问了,如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时,我先让学生拼图,怎样拼出特殊的四边形?并分别从位置和数量上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还可以怎样算?我思考过了,但想不出其它的想法了。到底是怎样做呢?学生的提问不再就事论事,细小锁碎,而是能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来思考问题,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与难点。当我解释了他们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时,学生又有了新问题,既然能列式求出正确的答案,为什么还要我们想另一种方法,且只能求出近似的答案呢?学生的提问有时也含对教材,对教师提出疑异。提问使他们想得深、想得远,形成了要问个为什么的学习好习惯,也提高了思维的深刻性。学生敢于问、善于问,为下面环节的继续学习开辟了道路。
三、组织讨论,深入思考
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与其由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倒不如适时地将问题作为学生争论的中心展开课堂讨论,尽可能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对新知识疑惑不解,产生问题时,就要抓住时机释疑,解决问题。因此,在学生学习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培养思维的开阔性。讨论理解这个环节,就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调动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信息交流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议,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但大家知道一节课45分钟有很多环节,最后还得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而现在学生人数又多,让每个学生都来说一说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就组织各种形式让学生参加的讨论,有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的,有4人一组共同讨论的,有大组讨论的,也有师生共同讨论的,这样就使一些平时不大开口的学生都有了说一说的机会。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培养他们怎样围绕中心来讨论。如讨论的时候,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他们知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逐步展开,而中等以上的学生则在突破难点,运用知识的迁移,在概括新学的知识中尽量发挥作用,启发组内同学的理解。这样就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他们的思维开阔起来,发表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
四、指导概括,培养思考
分组讨论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让各组派代表交流,论述本组的思路与观点,从而使学生能从具体到一般,从具体到本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找到解题的方法,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加以论述,得到一个科学的結论,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新的知识,解题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我让他们每组有代表发言,论述本小组对问题的分析,概括一个想法,起初学生们的发言有表达不清、抓不住重点的现象,于是我就指导他们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求出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来,寻求问题必须知道的条件。起初他们的论述都是用自己生活中的语言,现在逐步注意到利用数学语言,并注意用词的正确,这样就使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有了提高。还有的学生不满足已学的知识和口头的论述,于是我又指导他们学写小论文,培养他们思维的创造力,如有个学生不满足于老师上课讲的“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无理数”的方法,利用自己平时计算的经验写出了一篇小论文,还写得挺不错呢。
五、情感体验,活而不乱
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友谊的深浅,感情的好坏,对交流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对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的事,这种高级思维活动的交流,没有一个相互融洽,相互尊重的情感,就不会有默契的配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表扬应多于批评,即使批评也应力求含蓄,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由于我在教学中能注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多听、多问、多说、多思、大胆质疑、人人参与讨论,把课堂教学转化为老师指导下的让学生自己去积极地学习,把培养学生“会学”的任务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和谐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生动,也促进了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