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是母亲的天性,爱更是教师的灵魂。以真挚的爱,化解顽童之愚顽;以真情的爱,抚平受伤的心灵;以平等的爱,温暖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平等的爱;尊重的爱;严格的爱
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爱学生是做好老师的关键。师爱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虽没有血缘但却有巨大的力量。以爱为核心,我们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贴近学生。即:大道无声。做了母亲的我对师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爱是母亲的天性,爱更是教师的灵魂。
对学生的爱,不是教育策略,不是教育技巧,甚至也不是教育艺术,而是从心底里自然散发的一种芳香。让我们爱学生吧,以必要的方式。
(一)以平等的爱,深入每一个心灵。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教师的爱是无私的、是公正的、博大的。教师应该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因为无论学生家境如何,智力高低,个性差异,都是发展中的人,在学校都享有均等的教育权。都需要在教师的尊重、关爱、呵护、教导下,成长为有作为的人。公平才能产生认同,厚此薄彼必然导致抵触和逆反。为此,我们应做到:
1、要坚持不断求真,完善自我。
教师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政治科学理论知识,提高思想境界,增强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随时随地修正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要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超越自我,为人师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2、要坚持客观评价,奖罚分明。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学校之间在竞争,班级之间在竞争,同学之间在竞争,竞争机制和手段越来越激烈。作为教师,肯定要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在学习、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性,这关键在于坚持公正,做到奖罚分明。无论是奖还是罚,必须分清泾渭,不可颠倒,而且要使用同一尺度和标准,不能前后两样,因人而异,造成形式上和事实上的不公平,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损害教师形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比由于不公正而产生的情感上的麻木更能摧残儿童心灵的了。”
(二)以尊重铺就爱的胸怀。
尊重,是师生和谐的基础;尊重,是民主教育的核心,是爱的胸怀。有了尊重,才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有沟通、才有合作的过程;有了尊重,才可能有学生主体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1、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我们常说“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学生无论是思想表现还是学习成绩肯定存在着差异,做教师的往往对学习好的学生刮目相看,总喜欢给他们开小灶,既使他们有过错,也比较宽容;对学习或思想品行不良的学生总爱计较,诸如上课迟到,学生解释原因教师总是半信半疑;学生犯了错误,教师总爱让他们站到外面,长此以往,学生越不上课,越听不懂,成绩越差。
2、学会倾听------尊重学生的说话权。当教师久了,总喜欢居高临下,用固有的思维定势来评判学生的行为。学生犯了错误,本来是叫来了解情况,还未等学生说完,就劈头盖脸地陈述自己的定论,很难将事情的真相搞清。尊重学生不是每日甜言蜜语,也不是对学生的行为事事迁就,而是相互间的一种信任,是一种爱,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三)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让爱有的放矢。
教师的爱应当有其针对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特点的、有个性的个体,只有了解每个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赋予每个学生具体的爱。尤其是对那些所谓的个别生、学习困难生,玩劣生更应该多付出一些关爱。曾经听一位特级教师谈成功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兴趣,建立自信心,从而使学习状态朝好的方向发展。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获得成功时会进行自身的高峰体验,在此过程中,形成对生活、工作、学习更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学习上的后进生非常需要这种高峰体验来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消极态度,而教师是为他们创造机会的最好的对象。
这种愿望是美好的,关键是通过何种方式来为后进生创造体验成功的契机呢?我首先想到的是从课堂教学入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很充分地“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在追求教学效率的同时,能够不时地给予学生,尤其是暂时后进的学生人文关怀,那么机会就可能在这种关怀中诞生。
想方设法地为后进生在学习上铺设台阶,其实就是让他们更顺利地自己走向成功。所以,我们要善于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并在教育过程中给予“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
(四)严要有恒,严要有度,严爱结合
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是高度政治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表现,是一种深厚的爱,但爱要有度,所以教育的爱中必须包括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耐心教导。严格与爱不是矛盾的对立,而是辩证的统一。
但是,我所说的严格要求并不等同于压抑学生个性,教师靠专断、厉害、凶狠,限制學生的兴趣、爱好、剥夺学生所有的娱乐、体育活动等,严格教育就会适得其反,我们的“严”要有一定的限度和分寸,过去常说:严而有理,严要求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是出自对他的真诚热爱和关心,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做到严而不纵,严而不凶。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是尽了教师的天职”。以真挚的爱,化解顽童之愚顽;以真情的爱,抚平受伤的心灵;以平等的爱,温暖每一个学生。这份爱,如此细腻,如此温柔,如此等待和耐心。
在巨大的职业生命的长河中,相信教育是慢的艺术。以极大的耐心,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学生的感受,时时刻刻想到孩子一生的长远发展,倾注心力发现和创造一切机会,帮助、引导和促进学生发现自身潜力,进而在与外在的积极互动中,认识自我,找到自我,获得自我肯定与内心的尊严感,并由这种尊严感导引,建立起坚定的道德信念,表现出持之以恒的道德努力。
相信这样的爱,会让我们赢得学生的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尽管这种爱,并不是我们最初的期许,但依然可以看成是意外的奖赏。
参考文献:
[1]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的编写过程以及对广大任课教师的几点希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增刊).
[2]2008年9月,由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印发经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键词:平等的爱;尊重的爱;严格的爱
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爱学生是做好老师的关键。师爱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虽没有血缘但却有巨大的力量。以爱为核心,我们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贴近学生。即:大道无声。做了母亲的我对师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爱是母亲的天性,爱更是教师的灵魂。
对学生的爱,不是教育策略,不是教育技巧,甚至也不是教育艺术,而是从心底里自然散发的一种芳香。让我们爱学生吧,以必要的方式。
(一)以平等的爱,深入每一个心灵。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教师的爱是无私的、是公正的、博大的。教师应该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因为无论学生家境如何,智力高低,个性差异,都是发展中的人,在学校都享有均等的教育权。都需要在教师的尊重、关爱、呵护、教导下,成长为有作为的人。公平才能产生认同,厚此薄彼必然导致抵触和逆反。为此,我们应做到:
1、要坚持不断求真,完善自我。
教师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政治科学理论知识,提高思想境界,增强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随时随地修正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要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超越自我,为人师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2、要坚持客观评价,奖罚分明。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学校之间在竞争,班级之间在竞争,同学之间在竞争,竞争机制和手段越来越激烈。作为教师,肯定要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在学习、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性,这关键在于坚持公正,做到奖罚分明。无论是奖还是罚,必须分清泾渭,不可颠倒,而且要使用同一尺度和标准,不能前后两样,因人而异,造成形式上和事实上的不公平,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损害教师形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比由于不公正而产生的情感上的麻木更能摧残儿童心灵的了。”
(二)以尊重铺就爱的胸怀。
尊重,是师生和谐的基础;尊重,是民主教育的核心,是爱的胸怀。有了尊重,才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有沟通、才有合作的过程;有了尊重,才可能有学生主体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1、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我们常说“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学生无论是思想表现还是学习成绩肯定存在着差异,做教师的往往对学习好的学生刮目相看,总喜欢给他们开小灶,既使他们有过错,也比较宽容;对学习或思想品行不良的学生总爱计较,诸如上课迟到,学生解释原因教师总是半信半疑;学生犯了错误,教师总爱让他们站到外面,长此以往,学生越不上课,越听不懂,成绩越差。
2、学会倾听------尊重学生的说话权。当教师久了,总喜欢居高临下,用固有的思维定势来评判学生的行为。学生犯了错误,本来是叫来了解情况,还未等学生说完,就劈头盖脸地陈述自己的定论,很难将事情的真相搞清。尊重学生不是每日甜言蜜语,也不是对学生的行为事事迁就,而是相互间的一种信任,是一种爱,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三)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让爱有的放矢。
教师的爱应当有其针对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特点的、有个性的个体,只有了解每个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赋予每个学生具体的爱。尤其是对那些所谓的个别生、学习困难生,玩劣生更应该多付出一些关爱。曾经听一位特级教师谈成功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兴趣,建立自信心,从而使学习状态朝好的方向发展。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获得成功时会进行自身的高峰体验,在此过程中,形成对生活、工作、学习更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学习上的后进生非常需要这种高峰体验来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消极态度,而教师是为他们创造机会的最好的对象。
这种愿望是美好的,关键是通过何种方式来为后进生创造体验成功的契机呢?我首先想到的是从课堂教学入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很充分地“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在追求教学效率的同时,能够不时地给予学生,尤其是暂时后进的学生人文关怀,那么机会就可能在这种关怀中诞生。
想方设法地为后进生在学习上铺设台阶,其实就是让他们更顺利地自己走向成功。所以,我们要善于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并在教育过程中给予“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
(四)严要有恒,严要有度,严爱结合
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是高度政治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表现,是一种深厚的爱,但爱要有度,所以教育的爱中必须包括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耐心教导。严格与爱不是矛盾的对立,而是辩证的统一。
但是,我所说的严格要求并不等同于压抑学生个性,教师靠专断、厉害、凶狠,限制學生的兴趣、爱好、剥夺学生所有的娱乐、体育活动等,严格教育就会适得其反,我们的“严”要有一定的限度和分寸,过去常说:严而有理,严要求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是出自对他的真诚热爱和关心,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做到严而不纵,严而不凶。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是尽了教师的天职”。以真挚的爱,化解顽童之愚顽;以真情的爱,抚平受伤的心灵;以平等的爱,温暖每一个学生。这份爱,如此细腻,如此温柔,如此等待和耐心。
在巨大的职业生命的长河中,相信教育是慢的艺术。以极大的耐心,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学生的感受,时时刻刻想到孩子一生的长远发展,倾注心力发现和创造一切机会,帮助、引导和促进学生发现自身潜力,进而在与外在的积极互动中,认识自我,找到自我,获得自我肯定与内心的尊严感,并由这种尊严感导引,建立起坚定的道德信念,表现出持之以恒的道德努力。
相信这样的爱,会让我们赢得学生的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尽管这种爱,并不是我们最初的期许,但依然可以看成是意外的奖赏。
参考文献:
[1]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的编写过程以及对广大任课教师的几点希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增刊).
[2]2008年9月,由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印发经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