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高亮(1958-),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古筝副教授。
【摘要】 《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是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吕殿生于1958年根据同名大合唱而改编的一首古筝曲。本文拟从演奏技法角度对该曲加以分析,并述及吕殿生的“演奏观”。
【关键词】 《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吕殿生;“演奏观”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4-0239-02
新中国成立之后,伴随着音乐工作者们对民族乐器的改革、对民间器乐遗产的整理,以及民族器乐专业在各大音乐院校的设立,我国的民族器乐艺术的创作和演奏均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了一个“高潮”。当时涌现出一批具有丰厚民族音乐素养的器乐演奏家,他们对民间音乐及作曲家们所创作的各体裁作品加以整理、改编,赋予了这些乐曲以新的光彩,而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吕殿生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吕殿生,原为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艺委会副主任,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编辑部常务副主任;现为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东方音乐学会古筝研究会理事、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1935年生于吉林省安图县明月沟,14岁时参加抗美援朝。归国后, 致力于修习小提琴、古筝,曾先后师从李树堂、盛雪、尤拉、曹正、曹东扶、赵玉斋等人。同时,他还苦学作曲,并广泛汲取相关人文学科(如民族音乐学、道家文化等)的素养,收获颇丰,并在几十年的演奏、创作、研究生涯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如其曾撰写《筝学筝艺初探》、《说筝》、筝乐创新的思考》、《筝父曹东扶》、《筝曲文萃》(合作)、《五声筝移调规律》、《以博精立业、以特色存荣》、《新中国古筝放异彩-回顾“东北鲁艺”“东北音专”筝事二三》等在学界具有一定影响的论著,并编辑出版了80余册(集)书刊(合作)。特别突出的是,他还以其深厚的民族音乐素养以及一定的作曲基础,创作改编(或合作)了古筝独奏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罗宗贤、时乐濛曲),《欢乐的日子》(马圣龙曲)、《关东秧歌》(合作)、《江河水》(合作)、《丰收之歌》(合作)、《春天随想》(合作)、《生死恨》(曹东扶传谱)、《赶花会》(叶绪然曲)等作品,为当时及其后的古筝专业的学习及演奏提供了宝贵资源。在这其中,古筝独奏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的影响颇深。1959年10月, 吕殿生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我党、国家元首及外宾的献礼演出中,演奏了该曲,并荣幸地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及十大元帅等中央领导的赞许。
古筝独奏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改编于罗宗贤、时乐濛1952年6月创作的一部单乐章大合唱。该合唱以大渡河为背景,采用领唱、合唱的表演形式以及湖北、四川民歌和川江号子的音乐素材,分两个部分描写了建国初期人民解放军在和平解放西藏的行军征途上,为将物资顺利运送到拉萨,而与大渡河的风雪急流、恶浪濁水进行搏斗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该曲曾获1952年解放军“八一”建军节体育运动大会文艺会演比赛一等奖及1954年“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二等奖。
这部单乐章大合唱(以下简称“合唱曲”)在50年代广为传颂,成为了建国后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而它的流传,从某种角度而言也部分归功于吕殿生对该曲所进行的较为成功的改编。依笔者看来,其成功之处主要体现于他既忠实了原作的创作精神,同时,又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出古筝的特色及演奏技法,进而在“照着说”与“接着说”之间独辟蹊径,融“合唱曲”古筝特色于一炉。兹试述如次:
1958年完成的古筝独奏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依然延续了“合唱曲”的二段体结构,由引子及两部分组成。在引子中,“合唱曲”开始于男高音自由而开阔的领唱:“万里风雪盖高原哪,大渡河水浪滔天哪……”。在古筝曲中,作者巧妙地发挥了古筝右手与左手的弹奏技法和左手的作韵技法,如采用双手的撮指技术、左手上下刮奏的技法及右手清亮的摇指,描绘出歌词中所讲述的自然环境。特别是,双手的撮指和左手上下刮奏更是令人联想到号角声在山谷中震人心魄的回响,展示出一种“挥毫泼墨”的恢宏气势,此种 “拟声”描绘显然进一步突出了演唱所难以描摹大渡河水的险峻之景,令其内部所蕴藏的英雄豪情扑面袭来:
引子行将结束之时,作者有意设计了四小节的间奏句来预示第一部分的情感表现基调,此时古筝运用了其特有的上下滑音及回滑音等技术,展现出抒情而优美的旋律风格。
第一部分从如歌的慢中板开始,“合唱曲”采用了女声领唱及齐唱相呼应的方式,唱起源于四川民歌《放牛调》的分节歌:“万里风雪盖高原噢,盖呦高原噢……当年红军爬铁链噢,爬呦铁链噢……”。为表现出“合唱曲”中领唱与齐唱的演唱方式,作者运用了音区不同的、一领重合的古筝技术手法。同时在开始处,运用古筝特有的左手作韵技法——点、滑、按、颤,以“拟形”的方式描画出大渡河两岸的秀美风光。总体而言,相对于引子“重彩浓墨”式的写作态势,该部分则更多地表露出清雅与疏淡的笔触,但清雅、疏淡之余却又不失活泼、诙谐,暗示出英雄们自信、乐观的精神面貌。在第一部分结束处,作者将同音反复与古筝的泛音演奏相结合,模仿人声喊出 “开船啰”,随之,音乐的“步伐”逐步放慢……
第二部分“回归”了引子处“重彩浓墨”的写作态势。该部分主要描写了英雄们战胜了渡河的过程,为复乐段,以四川民歌和川江号子为基本音乐素材,并采用变奏的手法加以发展。总体而言,该部分充分发挥出古筝多弦乐器的优势,展现出非凡的气势。开始处,古筝以双手和弦交替、快速撮奏的方式以及“前8(八分音符)后16(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生动描写出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军步伐。应该说,该节奏型及演奏技法的运用特点鲜明,而此种运用在上个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的改编曲中是很难能可贵的。紧接着,乐曲进入快板,这里,旋律与节奏交替出现,音乐发展层层递进、一浪高似一浪。在这其中作者采用古筝的回滑音技法,并以“拟形”的方式描绘出人民解放军划船荡桨的情景,可谓生动形象,使人身临其境。
又如筝曲描绘我军在决战中的军号声、枪炮声、英勇善战地大无畏气概气势,都加以神似般地体现。而伴随着这样的一种情景描绘,音乐的“密度”逐步加大,并以强劲的势头推向高潮(表演之时,演奏者需在古筝上选择出恰当的弹弦点,努力表现出纯而实的音质,并做到强而不急、武而不火),最终,作者采用右手旋律和左手扫弦的技法,以刚劲的音色结束了全曲。
综观全曲,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该曲对古筝技法的进一步“完善”、发展。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距今已有逾千年的历史,其表演场面可见李斯上书秦始皇时的描述:“夫击翁叩,弹筝博而歌乎呜呜,快而目者,真秦之声也” 。由上述可见,最初古筝的演奏主要用于为歌唱伴奏,因而,在技法表现上力求“去繁求简”。但伴随着古筝“由伴奏走向独奏”的功能转换,其技法也“由简至繁”,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着大量古筝改编曲的涌现,古筝的表演艺术被注入了新的“活力”。而这种“活力”在该曲中就得到了良好体现,如该曲对古筝“多声部演奏”的运用(第二部分),作者在这里开拓了传统技法,使左手由单声转为多声,进而以丰富的织体形式良好地表现出了“合唱曲”所力求表达的恢宏气势。此外,还包括该曲对古筝清丽、温婉的传统音色的发挥,以及对古筝新音响效果的挖掘等等——正是这些,促使该部作品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史(改编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同时应该指出的是,作者在该曲的改编过程中对古筝技法的“关注”显然与作者演奏家的身份,及其由之而带来的“演奏观”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名卓有成就的古筝演奏家,吕殿生先生对古筝的演奏法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他曾将演奏概括为“内、外”功,内功即思想感情,包括“神、心、气(音乐的气质)、趣(艺术情趣)、音(音色)”,如在谈及“神”时,他认为,演奏者“要聚精会神地深入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中去,引人入胜、出神入化……演奏要有气概、气魄和气势。要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音乐形象”,并倡导演奏者从相关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提高音乐的理解力,进而从“形似”走向“神似”;又如在谈及“心”时,指出演奏者应“不断的提高丰富美学境界,去从内心理解、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外功即技术表现,包括“手、眼、脸、劲、身”。如在述及“心”时,强调“手指松柔、自然舒展,演奏时方能由'蓄劲运指',自然而然的达到'精弦成刚'。切忌僵硬、软弱……从舞台实践出发,必须从难、从严、从细打基础,使功夫愈练而愈精巧纯熟”。凡此种种,均体现出吕殿生深厚的艺术修养,而这也促使他能够从演奏本身出发,较为出色地完成古筝独奏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的写作。
回溯历史,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着民族器乐曲创作及改编的蓬勃发展,涌现出包括《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在内的一系列优秀作品,如冯子存改编的笛子独奏曲《喜相逢》、陆春龄改编的《鹧鸪飞》、任同祥等改编的唢呐曲《百鸟朝凤》、王石路等改编的双管独奏曲《江河水》等等。它们的出现共同构建出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黄金时代”,并对其后的相关演奏与创作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而由吕殿生所改编的这部作品——古筝独奏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就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成为了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注释:
古筝独奏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罗宗贤、时乐濛曲,吕殿生改编),自1965-2007年间,先后由音乐出版社(北京)、上海音乐出版、中央音乐学院、南开大学、中国文联等出版社,已用正谱、简谱20多种版本出版公开发行。
参考文献
[1]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辞典》编辑部编,《中国音乐辞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
[2] 陈秉义编著《中国音乐通史概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 梁茂春著《中国当代音乐1949-1989》,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7月
[4] 赵毅“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及其当今教学中的问题”,《黄钟》,2007年第2期
[5] 扬凡“以当代古筝演奏新技法看文化脉络中的传统音乐”,《福建艺术》,2007年第3期
[6] 谢穗“大渡河上显豪情——《英雄们战胜大渡河》赏析”,《音乐周报》,2006年1月13日
[7] 吕殿生先生的口述材料(《音乐生活报》,2006年10月)
收稿日期:2008-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