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命具有内在价值。目的性是内在价值的依据。生命个体存在的目的就是完成其自身产生、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的自然全过程。在给定时刻,处于自然存活状态下的某一生命个体,其自然内在价值是其生命质量、生命有序度及生命时间的函数,且与三者正相关。生命质量对应被占用的自然空间;生命有序度是生命质量所处时空位之有序程度;个体有序度为其物种种序与个体序差的和。种序以该物种在生命系统进化谱系内所处位次表征。新方法,为自然价值论的立论和立据提供了定性和定量的实在依据,亦为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伦理道德及人类意识行为提供了参考尺度,具有显而易见的哲学与科学、现实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生命个体;自然内在价值;生命时间;描述方法;生命序表征
一、概念: 生命个体、自然内在价值
所谓自然内在价值(intyinsic value)是指自然存在物的内在固有价值。生命个体的自然价值也包括两部分:一是相对于它所处的环境及整个自然界外在(工具)价值。生命个体是构成种群、群落最基本的单元,同生态系统处于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即同它所处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具有外在(工具)价值。美国著名环境哲学家霍尔姆斯 ? 罗尔斯顿,把生态系统(或大自然)的价值归纳为十几种:经济价值、生命支撑价值、消遣价值、科学价值、多样性与统一性价值、确定性与自发性价值等,我国著名学者严耕、杨志华将其概括为三重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精神价值,以上所论价值应该属于自然外在价值的范畴。二,生命个体的自然内在价值,当然是指它自身固有的、不依赖于人(或其它参照物)、而只与其自身存在相关联的价值,是生命个体的固有属性,说是固有,是因为它是随着生命个体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随生命个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衰老变化过程而增减波动,随死亡而瞬时甄灭。对生命自然内在价值的“有”或“无”问题,古往贤哲们已经给予了“有”的明确判断。但是,对如此复杂多样、与非生命体又存在巨大差异(譬如一只小鸟和一块石头)的生物个体,其自然内在价值,应如何找到既有客观依据、循自然法则、反映生命本质特征又能被人普遍接受的描述方法呢?
二、方法及定义
在给定时刻,处于自然存活状态下的某一生命个体,其所具有的自然内在价值是其生命质量、生命有序度及生命时间的函数,且与三者正相关。
公式:
其中: I自然内在价值,t0 给定时刻, m生命质量, x生命有序度, t生命时间, f函数关系。
(一)生命质量 质量价值 价值曲线
在给定时刻,处于自然存活状态下某一生命个体的体重,即其生命质量。生命体离体的部分,如高等动物的肢体(心脏、蛙腿)、植物不完整的根茎叶、细胞器等不符合定义,故不以生命质量相称。种子、低等植物的芽胞、孢子粉、营养繁殖的孽芽,它们对应于时间轴上未来的生命体,在该时刻其质量仍不能称为生命质量。
生命质量所拥有的价值称为生命质量价值。它是生命个体自然内在价值的重要支撑部分,脱离了具体质量的生命价值和不具有任何价值的生命质量同样是不存在的。
以生命个体发育过程中,质量(体重)的变化为横轴,质量价值为纵轴,可得出其生命质量价值曲线
讨论与分析:自“产生”时刻起,生命个体的体重被定义为生命质量。产生点即是生命质量的价值起点。生命一经产生,瞬时就自然具有了远离0点的质量价值,因为“产生”点包含了“前生命体”即生命孕育过程这一内容。
生长阶段:经历早期慢增长,随着生命体体细胞总基数增大,有丝分裂使它们呈现2、4、8、16、32的几何级数增长,导致后期质量快增长。反映在质量价值曲线上是曲率(曲线对横轴的偏离程度)大,呈先缓后急走势。
发育阶段:高等动物快速增长后期,随即进入性发育和生殖发育时期,如哺乳动物性器官、有花植物的花蕊、孢子粉等。母体——子体(新的前生命体)开始嵌合一起,质量价值曲线延续快增长趋势。
生殖阶段:自然状态下,无论无性繁殖、有性繁殖还是其它繁殖方式,都有母体——子体(新的前生命体)嵌合伴生阶段,质量加大;待子体脱离母体并成为新的生命个体,母体质量骤降,譬如植物果实熟落、丝藻的裂殖离体、哺乳动物的分娩等,母体质量和质量价值同时进入最大区域,并因母体——子体的断续分离而呈现特殊的锯齿状峰线。
衰老阶段:影响衰老阶段生命质量的因素主要有:1)性器官及组织萎缩或者消失。2)部分体组织由于功能降低,其结构坍缩或自溶解。3)环境伤害、病害、细菌感染导致的生命肢体残、缺失,价值曲线一般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死亡点:是一个点位,而不是一个阶段,之后死亡个体的体重不再称为生命质量,而是物理质量。
(二)生命有序度 种序 个体序差 序价值曲线
在给定時刻,处于自然存活状态下某一生命个体的有序程度,称为生命有序度。它是生命个体结构、功能和习性的一种综合序,但从根本上看,是一种结构序。因为不同的功能必然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即功能→结构;但一定的结构未必会表现相应的功能,即结构——功能,如控制果蝇翅膀和眼色的基因、人类的痕迹器官等。但从最本质上讲,个体结构序由基因的结构决定。
公式:
其中, nx生命个体序, x种序, △x个体序差。
关于种序和个体序差,1)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成员拥有共同的基因库,一个物种拥有一个基因库。该基因库调控下的生物呈现的结构与表型功能,既是该物种的种序。2)一个物种对应生命系统进化谱系(通常简化为系统进化树)上一个确定点位。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拥有同一种序,即它们在系统进化谱系(系统进化树)上居于同一点位。用公式表示:
其中: n同一物种不同个体, x种序。3)不同物种拥有不同基因库,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表型,因而具有不同的种序,在系统进化谱系中居于不同点位。用公式表示: 其中: 不同物種的种序。4)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定义为个体序差。它表示生命个体有序度对种序偏离的程度。同时也表示,个体间结构与功能或者习性与该物种共同的分类学特征差异的多少。本质上,代表该个体基因型与物种基因库差异的量,进一步探究,这一差异累积到基因库,个体将被鉴定为亚种或者新种,随即产生新的种序,故而,个体序差可以看作是对生命个体序的必要修正量。
物种在系统进化谱系上的位次表示该物种的近祖度,即它和祖先种的亲缘关系远近。进化谱系确立的基础有林奈代表的传统的表型分类学及现代分子遗传学、分支系统学等。自然在36亿年生命进化过程中的最大成果,就是为每一物种在系统进化谱系内确立了它们的位置。因此,可以用物种在系统进化谱系中的相对位次表征(或者称为描述)种序。
(1)最原始(出现最早)、最简单、最低等的已知物种拥有最小的种序,即接近零序曲面。在系统进化谱系中位于最低端——进化树的根基部。优选者:阿米巴原虫、蓝细菌或者其他原核生物。
(2)最现代、最复杂、最高等的人种具有最大种序,即接近最大序曲面顶端。在系统进化谱系中位于最顶端——进化树的枝尖部。现存的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等)仅次于人类而位居次顶部
(3)任一物种(如小鸟、三叶草或者一株细菌)都可以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取值,并在系统进化谱系中确定其位点。该位点表示物种的近祖度,它既有形态分类学、生化分子和基因蛋白对比数据层面的深层含义,又有它同其它物种种序差异及亲疏关系的表征意义。
讨论与分析:生命序价值曲线、生命质量价值曲线都同生命个体生长发育等过程关联。其理论含义:生命质量是生命有序度的物质基础;生命有序度是非生命的物理质量(能量)转化为具有特殊时空结构之后并被称为生命质量的本质形式。
二者的主要区别有:1)产生点位高低差异。质量曲线产生点位较低,表明新生个体生命质量对照母体占比较小,如高大柳树与其纤小种苗、成年大熊猫与其发育不完全的新生幼仔。序价值曲线产生点位较高,表明新生个体一经产生,就具有自然意义上的完整序价值。它同其它同种先生个体拥有相同种序,并且,这一特征相沿至其生命终点。不同的是,任一个体发育过程中都会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化的个体序差。2)生殖期价值曲线波动幅度差异不同。质量价值曲线在中低部较小区域波动,表明子体在母体中质量占比较小;序价值曲线则在中高部较大区域波动,出现重重叠叠的齿状峰波曲线,表明母体和子体的嵌合与分离所造成的序价值变化。
(三)生命时间 时间价值 价值曲线
自给定时刻起,处于自然存活状态下某一生命个体至死亡点的时间距离,称为生命时间。很显然,生命时间是生命活体自身拥有的、同它的未来相伴生的未来时间,即生命余时。它是生物自给定时刻(产生,是自然最早给定的时刻)到死亡点的时间段。产生以前,即前生命体时期(孕育期),它未获得生命时间,故不具有时间价值;死亡点之后,生命时间不再随自然时间延续,时间价值随生命时间消失而终止。故而,对某生命个体来说,其生命时间是它对自然时间轴的“截取”,它产生时刻即获得、或者视为被赋予了生命时间;时间不再是一个外部参量,而成为内涵于或者蕴藏于个体自身存在目的之中的内部时间,是生命体内在的构成成分,当然也是它固有价值的构成要素。
同空间一样,时间也是自然的重要维度,是广泛性地弥漫于所有空间的资源。占据(截取)它并赖于生存是拥有自身价值的必要条件,生命个体因拥有生命时间而具有的价值叫时间价值;而该时间则称为价值时间。在这里,时间是价值的载体;价值是时间的一种属性。
讨论与分析:1)生命时间实际上是一条直线,它是一个矢量,自给定时刻起其方向一直指向未来。产生,是可以给定的最早时间点;死亡,是可以给定的最后时间点。2)生命一旦产生或者自给定时间点,时间价值始终处于均匀减少状态中。可见,刚刚产生的生命个体,因拥有最长的生命时间而具有最大的时间价值。其存在的目的,就是将它所拥有的最大生命时间价值缓慢释放出来,或者称为消费干净。它生长、发育、繁殖、衰老的每一过程,都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时间资源,如果外部环境因素作用导致其任一过程缩短、变更甚至终止,对生命个体来说,都会出现其拥有的时间价值不能实现、即被无端终止并浪费掉的结果。3)生命时间和生命质量、有序度高度关联,三者在生命运动过程中的变化方式不同,但它们的产生点、终止点完全一致,同存同灭。任一时刻,生命时间为0时,其余价值同时归0。反映在价值曲线上,三条价值曲线同时垂直变向降至价值0点。4)生命个体的产生和死亡状态——自然价值的起点和终点如何定义,对自然价值的描述有特殊意义。由于生命时间的引入,某一时刻,生命个体自然内在价值其实是一种未来价值,即自给定时刻至死亡点它所蕴含的价值。
(四)生命个体自然内在价值 最大值 最小值与平均值
平移质量、序、时间三条价值曲线,使它们最大限度重合,得到三种描述方法:最大值、最小值与平均值,分别表示生命个体自然内在价值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
讨论与分析:1)生命个体一经产生,其自然内在价值随生命质量、生命有序度、生命时间同时产生2)生长发育期是价值快速增长时期;衰老期是缓慢下降期。3)不同发育时期,其自然内在价值不同。繁殖时期,由于处于孕育状态的母体生命质量包括子体质量,且每一子体具有和母体相同的种序,母体生命质量出现大小叠加,生命有序度则存在“双种序”或者“多种序”现象,质量价值尤其是序价值呈高峰甚至倍增状态,故而,繁殖期是生命个体自然内在价值最大时期。随着子体的分离,母体生命质量和有序度出现巨大跌落,反映在价值曲线上,高位区域出现了相互叠合的齿状峰波曲线。4)死亡点一旦出现,个体生命时间不再随自然时间轴延续,生命质量及价值、生命有序度及价值同时归零。价值曲线瞬时垂直转向并指向价值轴零点。之后,微生物将生命质量分解为有机物、无机小分子等,并转化为物理质量;生命有序度被低一层次的非生命有序度(熵)替代,生命过程终止,非生命过程启动。 (五)实例
A同种生物:
a)生命序相同 生命质量相同
如两株银杏,树龄短者存活时间概率上可能更长,故其自然内在价值较大。
b)生命序相同 生命时间相同
如两条鲫鱼,预计它们将在未来某一时刻同时死亡,质量大者因为占据了较大的自然空间而自然价值更大。
B不同种生物:生命序不同
a)生命质量、时间相同
如一只穿山甲和一只小熊猫,后者自然内在价值更大,因为它属于哺乳类,比属于爬行类的前者拥有更高的种序、更大的序价值。
如果以系统进化谱系为标度,给生命序以更精准的定值范围,则可以做更大范围内的比较和认知。如一只大猩猩、一只鸵鸟和一条章鱼,假设某一时刻它们生命质量、生命时间相同,则它们的自然内在价值顺序为大猩猩 > 鸵鸟 >章鱼。
公式:
并且:
表明:三种动物:大猩猩、鸵鸟、章鱼,此刻,具有同样体重并预计在未来某一时刻同时死亡,因为序价值,大猩猩和章鱼之间的差异要大于它和鸵鸟之间的差异。以此方法推论,任一物种的生命个体都可以渗透入这一价值梯度中,并且,可以比较某一时刻它们自然内在价值的不同。
三、新方法释义
(一)自然价值论:立论与立据
在对传统价值观念的继承、反思和超越后,充分肯定自然拥有内在的、只与其存在有关的价值理论——自然价值论成为人们新的认知。从老子的“道”、亚里士多德的“目的善”、到罗尔斯顿对生态系统十几种自然价值的精辟分析、以及我国学者归纳出的三重自然价值,自然价值理论可以说是立论明确,先知先觉们在从对自然、生命、生态系统、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观察和感悟中,懵懂中深入到了自然价值的内核中。“上帝”、“神”,其实不过是自然终极价值的意识的心像罢了。愚昧的人类因为始终找不到表述这种经验和感觉的论据,自然开不出药到病除的方子,只好求助于在对概念的推理、演绎、辨析上下足功夫,由于人类自身利益的纠结、阶级和意识形态的搅拌,对价值概念内涵外延的咀嚼和反刍,又常常陷入无益的唾沫战或者疲累的相互抵力之中。新方法,提出以生命质量、生命有序度、生命时间三要素来描述(表征)生命个体自然内在价值,以三者在个体生长发育等过程中的相应变化描述价值变化,特别新颖的是:
1)生命自然内在价值的判定有了一条规则。并且,所有生命都依据同一条规则,这应该是自然(上帝或者其它)是永恒公平之依据。生命是平等的,不是指它们等价,而是指它们遵循相同的价值规则并使用同一条价值尺度。
2)以物种在系统进化谱系(通常简化为系统进化树)中的位次来表征种序,给最难以定量的生物种序以定值范围。不同的生命个体,归巢于系统进化谱系(系统进化树)时,实质上是续上了自己的进化族谱,在种的发生史枝桠上有了立足点。无论低等又简单的草履虫类还是自认最高等的人类,当它们安静下来彼此估量时,会惊异地发现,它们最大的差异仅是巢穴的位置不同,当然,还有它们占据温暖小巢的时间——生命时间,或许,只有占据最高点的那一个物种(人类)才能认识并理解这一点,因为只有他们才拥有意识。
3)展示了齿状峰波曲线。这是一条出现在繁殖期母仔嵌合状态下的价值曲线。明白无误地表明,,因为“双种序、多种序、”和“质量叠加”现象,生命个体繁殖期自然内在价值最大
4)引入了生命时间概念。把生命时间看作是生命个体在无限延续的自然时间轴上截取(或者被自然赋予)的一个小小片段,外部时间因此转变为内部时间,成为同质量(对应一定空间)、有序度具有同样意义的内在价值尺度,并伴其整体自然内在价值同生同灭。这样,生命个体自然内在价值就不再仅仅是一个静态结果,而是一个同个体发育相伴的价值运动过程,这恰好符合“生命只有处在生的过程中才可能具有生命价值”的公理。因此,本方法,是一次别具蹊跷的对自然内在价值地探索,也是对自然价值论论据资源库的一次大额充值。
5)依据现代统计学原理,有序度——或者称为复杂性、非对称性——越高的事物形成的概率就越小,它的发生史所经历的时间就逾长。虽然,出现较晚的生命形式未必高等,但逾高等的生命形式肯定出现较晚。因为它是在抛弃了众多不适应环境的构型后选择的结果③。生命,无疑是目前自然中最复杂的存在物,如果把价值理解为“关系”,则价值客体(生命个体)同自然(环境)关联的程度就包括了它们关联的时间长短、占据空間的量和紧密程度(有序度)。概念意义上的“前生命体”,从生命诞生意义上既包括了性细胞结合、DNA复制分裂、细胞分化等,整个一丝不苟和精巧绝伦,显然也是自然在经历过众多次试错、摒弃了无数个低序列、重复无效事物后的偶然保留。至个体产生时,瞬时拥有的种序,仅是对漫长生命发生史的一次意外猎获。生命的宝贵和罕有,其意义或者称为价值的东西也正由此刻确立。
(二)人类意识行为:价值判断与伦理道德
价值判断是道德判断的基础和前提,对生命或者其它任何自然存在物只有先一步做出“有”或“无”的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后,才能开始进行伦理道德评价活动。”新方法,显然能帮助我们从生命个体自身拥有的质量(体重)、有序度(进化位次、高等或低等)、生命时间(寿命)中认知自然界价值的增减和灭生,获得新的价值理解和判断,该判断并同时具有量的意义。假如,一块自然林被改为草坪,人们自有一套包括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等等人文价值评价。生态学家也可以从生态效益如氧离子、废气吸收量、光合作用效率等等对环境质量做出科学评价④ 运用本方法,则能对自然林和草坪做自然价值比对,统计它们所拥有的所有物种个体自然内在价值,求平均化或者整体加和;也可以对生命质量及价值、生命有序度及价值、生命时间及价值分别比对,其曲线形态和相关价值模型的直观性、简洁性应该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三)自然价值演替与哲学释义 : 生态平衡与生态文明
参照新方法,可以给生态平衡下个新定义:在给定时刻,处于自然状态下某生态系统内生活的生命个体、种群或群落,其自然内在价值等于或者接近于该时刻自然界中所有该物种个体、种群或者群落自然内在价值均值,则该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在这里,以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所有该物种个体、种群或者群落的生存状态为参照系,来考察某局部生态系统,以它对总体均值的偏离程度来度量,显然埋伏有对整体自然总是处于平衡状态的预设。正如罗尔斯顿所言:“大自然总是善的和美的”。
参考文献:
[1]罗尔斯顿著,刘耳、叶平译:《哲学走向荒野》序言;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第3页.
[2]严耕 杨志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文明建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第181-187页.
[3]张昀.《生物进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42-151页.
[4]大卫·克里斯蒂安 著 ·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美]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第090页.
[5]曹奏贵主编.《生态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五版第172-184页.
(菏泽学院 山东 菏泽 274000)
关键词:生命个体;自然内在价值;生命时间;描述方法;生命序表征
一、概念: 生命个体、自然内在价值
所谓自然内在价值(intyinsic value)是指自然存在物的内在固有价值。生命个体的自然价值也包括两部分:一是相对于它所处的环境及整个自然界外在(工具)价值。生命个体是构成种群、群落最基本的单元,同生态系统处于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即同它所处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具有外在(工具)价值。美国著名环境哲学家霍尔姆斯 ? 罗尔斯顿,把生态系统(或大自然)的价值归纳为十几种:经济价值、生命支撑价值、消遣价值、科学价值、多样性与统一性价值、确定性与自发性价值等,我国著名学者严耕、杨志华将其概括为三重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精神价值,以上所论价值应该属于自然外在价值的范畴。二,生命个体的自然内在价值,当然是指它自身固有的、不依赖于人(或其它参照物)、而只与其自身存在相关联的价值,是生命个体的固有属性,说是固有,是因为它是随着生命个体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随生命个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衰老变化过程而增减波动,随死亡而瞬时甄灭。对生命自然内在价值的“有”或“无”问题,古往贤哲们已经给予了“有”的明确判断。但是,对如此复杂多样、与非生命体又存在巨大差异(譬如一只小鸟和一块石头)的生物个体,其自然内在价值,应如何找到既有客观依据、循自然法则、反映生命本质特征又能被人普遍接受的描述方法呢?
二、方法及定义
在给定时刻,处于自然存活状态下的某一生命个体,其所具有的自然内在价值是其生命质量、生命有序度及生命时间的函数,且与三者正相关。
公式:
其中: I自然内在价值,t0 给定时刻, m生命质量, x生命有序度, t生命时间, f函数关系。
(一)生命质量 质量价值 价值曲线
在给定时刻,处于自然存活状态下某一生命个体的体重,即其生命质量。生命体离体的部分,如高等动物的肢体(心脏、蛙腿)、植物不完整的根茎叶、细胞器等不符合定义,故不以生命质量相称。种子、低等植物的芽胞、孢子粉、营养繁殖的孽芽,它们对应于时间轴上未来的生命体,在该时刻其质量仍不能称为生命质量。
生命质量所拥有的价值称为生命质量价值。它是生命个体自然内在价值的重要支撑部分,脱离了具体质量的生命价值和不具有任何价值的生命质量同样是不存在的。
以生命个体发育过程中,质量(体重)的变化为横轴,质量价值为纵轴,可得出其生命质量价值曲线
讨论与分析:自“产生”时刻起,生命个体的体重被定义为生命质量。产生点即是生命质量的价值起点。生命一经产生,瞬时就自然具有了远离0点的质量价值,因为“产生”点包含了“前生命体”即生命孕育过程这一内容。
生长阶段:经历早期慢增长,随着生命体体细胞总基数增大,有丝分裂使它们呈现2、4、8、16、32的几何级数增长,导致后期质量快增长。反映在质量价值曲线上是曲率(曲线对横轴的偏离程度)大,呈先缓后急走势。
发育阶段:高等动物快速增长后期,随即进入性发育和生殖发育时期,如哺乳动物性器官、有花植物的花蕊、孢子粉等。母体——子体(新的前生命体)开始嵌合一起,质量价值曲线延续快增长趋势。
生殖阶段:自然状态下,无论无性繁殖、有性繁殖还是其它繁殖方式,都有母体——子体(新的前生命体)嵌合伴生阶段,质量加大;待子体脱离母体并成为新的生命个体,母体质量骤降,譬如植物果实熟落、丝藻的裂殖离体、哺乳动物的分娩等,母体质量和质量价值同时进入最大区域,并因母体——子体的断续分离而呈现特殊的锯齿状峰线。
衰老阶段:影响衰老阶段生命质量的因素主要有:1)性器官及组织萎缩或者消失。2)部分体组织由于功能降低,其结构坍缩或自溶解。3)环境伤害、病害、细菌感染导致的生命肢体残、缺失,价值曲线一般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死亡点:是一个点位,而不是一个阶段,之后死亡个体的体重不再称为生命质量,而是物理质量。
(二)生命有序度 种序 个体序差 序价值曲线
在给定時刻,处于自然存活状态下某一生命个体的有序程度,称为生命有序度。它是生命个体结构、功能和习性的一种综合序,但从根本上看,是一种结构序。因为不同的功能必然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即功能→结构;但一定的结构未必会表现相应的功能,即结构——功能,如控制果蝇翅膀和眼色的基因、人类的痕迹器官等。但从最本质上讲,个体结构序由基因的结构决定。
公式:
其中, nx生命个体序, x种序, △x个体序差。
关于种序和个体序差,1)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成员拥有共同的基因库,一个物种拥有一个基因库。该基因库调控下的生物呈现的结构与表型功能,既是该物种的种序。2)一个物种对应生命系统进化谱系(通常简化为系统进化树)上一个确定点位。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拥有同一种序,即它们在系统进化谱系(系统进化树)上居于同一点位。用公式表示:
其中: n同一物种不同个体, x种序。3)不同物种拥有不同基因库,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表型,因而具有不同的种序,在系统进化谱系中居于不同点位。用公式表示: 其中: 不同物種的种序。4)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定义为个体序差。它表示生命个体有序度对种序偏离的程度。同时也表示,个体间结构与功能或者习性与该物种共同的分类学特征差异的多少。本质上,代表该个体基因型与物种基因库差异的量,进一步探究,这一差异累积到基因库,个体将被鉴定为亚种或者新种,随即产生新的种序,故而,个体序差可以看作是对生命个体序的必要修正量。
物种在系统进化谱系上的位次表示该物种的近祖度,即它和祖先种的亲缘关系远近。进化谱系确立的基础有林奈代表的传统的表型分类学及现代分子遗传学、分支系统学等。自然在36亿年生命进化过程中的最大成果,就是为每一物种在系统进化谱系内确立了它们的位置。因此,可以用物种在系统进化谱系中的相对位次表征(或者称为描述)种序。
(1)最原始(出现最早)、最简单、最低等的已知物种拥有最小的种序,即接近零序曲面。在系统进化谱系中位于最低端——进化树的根基部。优选者:阿米巴原虫、蓝细菌或者其他原核生物。
(2)最现代、最复杂、最高等的人种具有最大种序,即接近最大序曲面顶端。在系统进化谱系中位于最顶端——进化树的枝尖部。现存的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等)仅次于人类而位居次顶部
(3)任一物种(如小鸟、三叶草或者一株细菌)都可以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取值,并在系统进化谱系中确定其位点。该位点表示物种的近祖度,它既有形态分类学、生化分子和基因蛋白对比数据层面的深层含义,又有它同其它物种种序差异及亲疏关系的表征意义。
讨论与分析:生命序价值曲线、生命质量价值曲线都同生命个体生长发育等过程关联。其理论含义:生命质量是生命有序度的物质基础;生命有序度是非生命的物理质量(能量)转化为具有特殊时空结构之后并被称为生命质量的本质形式。
二者的主要区别有:1)产生点位高低差异。质量曲线产生点位较低,表明新生个体生命质量对照母体占比较小,如高大柳树与其纤小种苗、成年大熊猫与其发育不完全的新生幼仔。序价值曲线产生点位较高,表明新生个体一经产生,就具有自然意义上的完整序价值。它同其它同种先生个体拥有相同种序,并且,这一特征相沿至其生命终点。不同的是,任一个体发育过程中都会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化的个体序差。2)生殖期价值曲线波动幅度差异不同。质量价值曲线在中低部较小区域波动,表明子体在母体中质量占比较小;序价值曲线则在中高部较大区域波动,出现重重叠叠的齿状峰波曲线,表明母体和子体的嵌合与分离所造成的序价值变化。
(三)生命时间 时间价值 价值曲线
自给定时刻起,处于自然存活状态下某一生命个体至死亡点的时间距离,称为生命时间。很显然,生命时间是生命活体自身拥有的、同它的未来相伴生的未来时间,即生命余时。它是生物自给定时刻(产生,是自然最早给定的时刻)到死亡点的时间段。产生以前,即前生命体时期(孕育期),它未获得生命时间,故不具有时间价值;死亡点之后,生命时间不再随自然时间延续,时间价值随生命时间消失而终止。故而,对某生命个体来说,其生命时间是它对自然时间轴的“截取”,它产生时刻即获得、或者视为被赋予了生命时间;时间不再是一个外部参量,而成为内涵于或者蕴藏于个体自身存在目的之中的内部时间,是生命体内在的构成成分,当然也是它固有价值的构成要素。
同空间一样,时间也是自然的重要维度,是广泛性地弥漫于所有空间的资源。占据(截取)它并赖于生存是拥有自身价值的必要条件,生命个体因拥有生命时间而具有的价值叫时间价值;而该时间则称为价值时间。在这里,时间是价值的载体;价值是时间的一种属性。
讨论与分析:1)生命时间实际上是一条直线,它是一个矢量,自给定时刻起其方向一直指向未来。产生,是可以给定的最早时间点;死亡,是可以给定的最后时间点。2)生命一旦产生或者自给定时间点,时间价值始终处于均匀减少状态中。可见,刚刚产生的生命个体,因拥有最长的生命时间而具有最大的时间价值。其存在的目的,就是将它所拥有的最大生命时间价值缓慢释放出来,或者称为消费干净。它生长、发育、繁殖、衰老的每一过程,都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时间资源,如果外部环境因素作用导致其任一过程缩短、变更甚至终止,对生命个体来说,都会出现其拥有的时间价值不能实现、即被无端终止并浪费掉的结果。3)生命时间和生命质量、有序度高度关联,三者在生命运动过程中的变化方式不同,但它们的产生点、终止点完全一致,同存同灭。任一时刻,生命时间为0时,其余价值同时归0。反映在价值曲线上,三条价值曲线同时垂直变向降至价值0点。4)生命个体的产生和死亡状态——自然价值的起点和终点如何定义,对自然价值的描述有特殊意义。由于生命时间的引入,某一时刻,生命个体自然内在价值其实是一种未来价值,即自给定时刻至死亡点它所蕴含的价值。
(四)生命个体自然内在价值 最大值 最小值与平均值
平移质量、序、时间三条价值曲线,使它们最大限度重合,得到三种描述方法:最大值、最小值与平均值,分别表示生命个体自然内在价值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
讨论与分析:1)生命个体一经产生,其自然内在价值随生命质量、生命有序度、生命时间同时产生2)生长发育期是价值快速增长时期;衰老期是缓慢下降期。3)不同发育时期,其自然内在价值不同。繁殖时期,由于处于孕育状态的母体生命质量包括子体质量,且每一子体具有和母体相同的种序,母体生命质量出现大小叠加,生命有序度则存在“双种序”或者“多种序”现象,质量价值尤其是序价值呈高峰甚至倍增状态,故而,繁殖期是生命个体自然内在价值最大时期。随着子体的分离,母体生命质量和有序度出现巨大跌落,反映在价值曲线上,高位区域出现了相互叠合的齿状峰波曲线。4)死亡点一旦出现,个体生命时间不再随自然时间轴延续,生命质量及价值、生命有序度及价值同时归零。价值曲线瞬时垂直转向并指向价值轴零点。之后,微生物将生命质量分解为有机物、无机小分子等,并转化为物理质量;生命有序度被低一层次的非生命有序度(熵)替代,生命过程终止,非生命过程启动。 (五)实例
A同种生物:
a)生命序相同 生命质量相同
如两株银杏,树龄短者存活时间概率上可能更长,故其自然内在价值较大。
b)生命序相同 生命时间相同
如两条鲫鱼,预计它们将在未来某一时刻同时死亡,质量大者因为占据了较大的自然空间而自然价值更大。
B不同种生物:生命序不同
a)生命质量、时间相同
如一只穿山甲和一只小熊猫,后者自然内在价值更大,因为它属于哺乳类,比属于爬行类的前者拥有更高的种序、更大的序价值。
如果以系统进化谱系为标度,给生命序以更精准的定值范围,则可以做更大范围内的比较和认知。如一只大猩猩、一只鸵鸟和一条章鱼,假设某一时刻它们生命质量、生命时间相同,则它们的自然内在价值顺序为大猩猩 > 鸵鸟 >章鱼。
公式:
并且:
表明:三种动物:大猩猩、鸵鸟、章鱼,此刻,具有同样体重并预计在未来某一时刻同时死亡,因为序价值,大猩猩和章鱼之间的差异要大于它和鸵鸟之间的差异。以此方法推论,任一物种的生命个体都可以渗透入这一价值梯度中,并且,可以比较某一时刻它们自然内在价值的不同。
三、新方法释义
(一)自然价值论:立论与立据
在对传统价值观念的继承、反思和超越后,充分肯定自然拥有内在的、只与其存在有关的价值理论——自然价值论成为人们新的认知。从老子的“道”、亚里士多德的“目的善”、到罗尔斯顿对生态系统十几种自然价值的精辟分析、以及我国学者归纳出的三重自然价值,自然价值理论可以说是立论明确,先知先觉们在从对自然、生命、生态系统、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观察和感悟中,懵懂中深入到了自然价值的内核中。“上帝”、“神”,其实不过是自然终极价值的意识的心像罢了。愚昧的人类因为始终找不到表述这种经验和感觉的论据,自然开不出药到病除的方子,只好求助于在对概念的推理、演绎、辨析上下足功夫,由于人类自身利益的纠结、阶级和意识形态的搅拌,对价值概念内涵外延的咀嚼和反刍,又常常陷入无益的唾沫战或者疲累的相互抵力之中。新方法,提出以生命质量、生命有序度、生命时间三要素来描述(表征)生命个体自然内在价值,以三者在个体生长发育等过程中的相应变化描述价值变化,特别新颖的是:
1)生命自然内在价值的判定有了一条规则。并且,所有生命都依据同一条规则,这应该是自然(上帝或者其它)是永恒公平之依据。生命是平等的,不是指它们等价,而是指它们遵循相同的价值规则并使用同一条价值尺度。
2)以物种在系统进化谱系(通常简化为系统进化树)中的位次来表征种序,给最难以定量的生物种序以定值范围。不同的生命个体,归巢于系统进化谱系(系统进化树)时,实质上是续上了自己的进化族谱,在种的发生史枝桠上有了立足点。无论低等又简单的草履虫类还是自认最高等的人类,当它们安静下来彼此估量时,会惊异地发现,它们最大的差异仅是巢穴的位置不同,当然,还有它们占据温暖小巢的时间——生命时间,或许,只有占据最高点的那一个物种(人类)才能认识并理解这一点,因为只有他们才拥有意识。
3)展示了齿状峰波曲线。这是一条出现在繁殖期母仔嵌合状态下的价值曲线。明白无误地表明,,因为“双种序、多种序、”和“质量叠加”现象,生命个体繁殖期自然内在价值最大
4)引入了生命时间概念。把生命时间看作是生命个体在无限延续的自然时间轴上截取(或者被自然赋予)的一个小小片段,外部时间因此转变为内部时间,成为同质量(对应一定空间)、有序度具有同样意义的内在价值尺度,并伴其整体自然内在价值同生同灭。这样,生命个体自然内在价值就不再仅仅是一个静态结果,而是一个同个体发育相伴的价值运动过程,这恰好符合“生命只有处在生的过程中才可能具有生命价值”的公理。因此,本方法,是一次别具蹊跷的对自然内在价值地探索,也是对自然价值论论据资源库的一次大额充值。
5)依据现代统计学原理,有序度——或者称为复杂性、非对称性——越高的事物形成的概率就越小,它的发生史所经历的时间就逾长。虽然,出现较晚的生命形式未必高等,但逾高等的生命形式肯定出现较晚。因为它是在抛弃了众多不适应环境的构型后选择的结果③。生命,无疑是目前自然中最复杂的存在物,如果把价值理解为“关系”,则价值客体(生命个体)同自然(环境)关联的程度就包括了它们关联的时间长短、占据空間的量和紧密程度(有序度)。概念意义上的“前生命体”,从生命诞生意义上既包括了性细胞结合、DNA复制分裂、细胞分化等,整个一丝不苟和精巧绝伦,显然也是自然在经历过众多次试错、摒弃了无数个低序列、重复无效事物后的偶然保留。至个体产生时,瞬时拥有的种序,仅是对漫长生命发生史的一次意外猎获。生命的宝贵和罕有,其意义或者称为价值的东西也正由此刻确立。
(二)人类意识行为:价值判断与伦理道德
价值判断是道德判断的基础和前提,对生命或者其它任何自然存在物只有先一步做出“有”或“无”的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后,才能开始进行伦理道德评价活动。”新方法,显然能帮助我们从生命个体自身拥有的质量(体重)、有序度(进化位次、高等或低等)、生命时间(寿命)中认知自然界价值的增减和灭生,获得新的价值理解和判断,该判断并同时具有量的意义。假如,一块自然林被改为草坪,人们自有一套包括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等等人文价值评价。生态学家也可以从生态效益如氧离子、废气吸收量、光合作用效率等等对环境质量做出科学评价④ 运用本方法,则能对自然林和草坪做自然价值比对,统计它们所拥有的所有物种个体自然内在价值,求平均化或者整体加和;也可以对生命质量及价值、生命有序度及价值、生命时间及价值分别比对,其曲线形态和相关价值模型的直观性、简洁性应该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三)自然价值演替与哲学释义 : 生态平衡与生态文明
参照新方法,可以给生态平衡下个新定义:在给定时刻,处于自然状态下某生态系统内生活的生命个体、种群或群落,其自然内在价值等于或者接近于该时刻自然界中所有该物种个体、种群或者群落自然内在价值均值,则该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在这里,以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所有该物种个体、种群或者群落的生存状态为参照系,来考察某局部生态系统,以它对总体均值的偏离程度来度量,显然埋伏有对整体自然总是处于平衡状态的预设。正如罗尔斯顿所言:“大自然总是善的和美的”。
参考文献:
[1]罗尔斯顿著,刘耳、叶平译:《哲学走向荒野》序言;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第3页.
[2]严耕 杨志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文明建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第181-187页.
[3]张昀.《生物进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42-151页.
[4]大卫·克里斯蒂安 著 ·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美]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第090页.
[5]曹奏贵主编.《生态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五版第172-184页.
(菏泽学院 山东 菏泽 27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