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中的呼吸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a8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呼吸在生活中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动作了,呼吸或更加通俗地说喘气目的是为了向血液充痒和净化血液而把空气吸到肺里去的动作或程序,以及其后的呼吸。同样,呼吸在歌唱中也是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地动作,但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不同,对于歌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歌唱的呼吸众说纷纭,由于气息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只有从感觉上加以理解。
  【关键词】呼吸横膈膜"漂浮的感觉""吸着唱"呼吸控制
  
  关于呼吸我们可以从任何有关生理学的标准书籍中找到对呼吸机能的全面说明。在斯塔林的《人类生理学》中,是这样描述呼吸的:"由于胸或胸腔有节奏地交替扩大或缩小的容积而使空气不断更新。胸的每次扩大而膨胀,使空气(气息)通过气管或风管被吸入肺里,这就是吸气。胸放松时,它收缩而容积缩小,从而把肺中的空气逐出或排出,这就是呼气。"同样,呼吸在歌唱中也是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地动作,但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不同,对于歌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没有气息的冲击声带是不会发声的。有的歌唱家甚至说"会呼吸就会歌唱",这说明了气息对歌唱的重要性。当我们想要发出一个高质量的,年轻的,漂亮的声音时,是离不开正确的发声法的,然而正确的发声方法的关键就是正确的呼吸运用。
  总的来讲,人的呼吸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啜泣,哽咽时锁骨和上胸部位的呼吸方法,但这种方法气息太短不易歌唱。第二种是普通的胸式呼吸,这种方法气息虽然吸的很多,但呼吸的时候仅仅靠肋骨及胸部的肌肉收缩,控制力差,限制了演唱技巧的发挥,尤其是到了最后就像是泄了气的气球,此时再想做个渐强或者是唱个高八度的音就很困难了,因此专业歌唱中不采取这种方法。在初学的阶段,由于对歌唱中呼吸的陌生和呼吸时的心理紧张,导致身体紧张,在不知不觉中就可能使用胸式呼吸这种方法来控制呼吸。第三种是婴儿的呼吸方法腹式呼吸,曾经有人举了一个例子来证明腹式呼吸的科学性"一个婴儿哭了十五天嗓子也没有哑,因为他用的式腹式呼吸法的缘故。"(《丹田气在歌唱中的作用》杨宁静)早年来我国讲学的意大利声乐专家基诺•贝基就十分强调腹式呼吸的优越性,认为使用腹式呼吸是获得漂亮声音的关键。他曾经说过"我倾向于腹式呼吸,因为它接近自然。"第四种是横膈膜来调节呼吸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称的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的优点是吸气多,换气快,气息大小和变化自如,因此歌唱家多采用这个方法。可见关于歌唱的呼吸说法很多。那我们究竟用哪一种呼吸方法是最好的呢?我倾向于后两种方法。因为后两种呼吸方式更容易做到很好的呼吸控制,不至于一张嘴就没气儿,或是一口气不够用。至于后两种呼吸方式哪个更好,这就因人而异了,觉得哪种方法更容易控制呼吸,就用哪种呼吸方法。
  歌唱中的呼吸众说纷纭,由于气息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只有从感觉上加以理解。歌唱时气息的呼吸总体感觉是"漂浮的感觉"或是总感觉"吸着唱"。例如:《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中说到"唱高音时,软口盖是一种轻微上抬的状态,只要想着吸着唱的感觉,软口盖就能自动抬起,这是一种含蓄的力量,千万不能抬过了头,那么搞,声音肯定僵。"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唱高音时,不能忽略气息的支持,("吸着唱的感觉"),这种吸的感觉有"漂浮的感觉"("含蓄的力量"),否则腔体撑的过大失去弹性,无法自如运用气息,导致声音发僵。范竞马在《忆恩师科莱里》中提到"我本人受益最深的是,科莱里认为歌唱的一个技巧是sing on the breath而非sing with breath。很多唱歌的人都是sing with breath,这是不正确的。科莱里找到了自己年轻时把声音唱坏的原因:本来他的呼吸很好,有强大的横膈膜,他还用自己加大的呼吸推声音。歌唱时,正确的方法是:让声音坐在呼吸上而不是用呼吸来使劲推声音。举个例子,一个装满水的瓶子上面放个球,水好比呼吸,球好比声音,球(既声音)应该稳稳地伏在水面(呼吸)上,而不是去用力压水,使水顶这个球。"由此可以明确:歌唱时不要用气推声音或是送气、给气等等。凡是这么做必然导致"憋气""泄气"现象发生,特别是在起音时,任何送气给气,都必定给气流造成一定的空气压力,造成喉咙收缩,导致后部肌肉紧张,无法正常发音。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发声器官——声带在受到气息冲击时,喉咙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打开,而是为了保护声带不受到打击而变得紧张狭窄。因此,声带在这种非自然的状态下很难正常发声,即使发出了声音也是苍老的,嘈杂的音色,而且唱出的音不是音不准就是到高音时破嗓。长期用气息冲击声带,就会使得声带产生器质上的损坏,例如:声带小结,声带充血等。因此,要永葆歌唱的青春,就必须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气息,而且要充分理解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
  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稍有不同,不是一边唱一边收腹,恰恰相反,歌唱用气时,全部的呼吸器官(包括横膈膜、小腹)要有一种扩张的感觉,因此,芦老师(陕西师范大学芦康娥教授)总是告诉我说,"感觉腰是有力的,微微扩张的,能支持住的""感觉自己的腰部像个轮胎"。这种感觉会使歌唱处于一个舒服的歌唱状态:喉咙松弛,不会挤、卡、压等紧张感觉;有效地避免了压胸而导致的胸僵、下巴紧张、牙关打不开;能感觉到身体中的气柱、通道、膨胀的感觉。很容易就能体会到歌唱中放松与通畅的感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歌唱中的呼吸运用必须遵循高效节约原则,即呼吸控制。要学会来控制呼吸,而不是呼吸控制歌者。歌唱中呼吸是用来保持的,要保持住吸气时的状态,而不是把气息"送来送去"的。所以,发音要求保持和节约气息,而不是送气,用气息冲击我们宝贵而又脆弱的声带。逐渐地和最小限度地呼气的结合构成呼吸控制。布朗说:"不要控制你的声音,而是控制你的呼吸。""其实,呼吸控制就是呼吸节约!"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检验你的呼吸是否节约,或者说是否能控制住了你的呼吸,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离嘴很近的地方,如果正确控制了呼吸,此时无论所发的音有多响,烛火都将不动;如果烛火闪动,那就说明在起音或歌唱中逸出了过多的气息,没有很好地控制住呼吸,很可能一句没唱完就没气儿了。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只是歌唱的一个起点,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歌唱的灵魂。呼吸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歌唱的整体。呼吸来源于生活,但又与生活中的呼吸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呼吸是为了歌唱事业而必须训练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使歌唱能够继续下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训练歌声》 ﹝美﹞维克托•亚历山大•菲尔兹
  [2]《声乐学基础》石惟正
  
其他文献
【摘要】大家都知道,写作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经常听其他老师说起:一到作文课,就有一首歌谣概括了一些小学生的现状:"一看题目就摇头,摊开稿纸咬笔头,苦思冥想皱眉头,一个小时没开头。"当我们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往往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习作题材经常千篇一律,没有任何新颖性,有的同学甚至直接抄袭作文来敷衍;能体现学生个性化,能倾吐自我心声的文章实属罕见。  【关键词】习作兴趣转变想象创新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针对教育的改革逐渐向纵深发展,中学音乐教学课程同样也面临着改革,针对我国当前教育现状,中学学生的音乐学习也面临着压力,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教材挖掘、创新能力、课堂增效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  【关键词】减负增效高中音乐课程对策    音乐作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一种艺术门类的课程,学习的本身充满了愉悦性,从表面上来看并不存在需要减负的问题,但在实际的高中音乐教学
期刊
【摘要】作为学校及家长的委托,班主任与其说是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不如说是起着引导者的作用。作为一名班主任,其首要工作就是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完善学生的道德教育,为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学生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沟通量化〖HJ1.6mm〗  初中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下面谈谈在我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德育实践工作中总结的几点体会: 
期刊
【摘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读书,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洗涤灵魂。尤其是英美文学名著,它是人类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财富。因此,笔者认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进行英美名著的阅读欣赏,一方面它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和扩大词汇,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也为学生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教学上可采取阅读欣赏——影视欣赏——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打造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成为思想品德教师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心得和结合创新的教学理论,总结得出以下观点:落实"学、导、练",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巧抓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引爆点;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妙寻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兴奋点。  【关键词】高效课堂思想品德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应该是知能落实的课堂、妙趣横生的课
期刊
让学生喜欢上作文,体验到作文带来的快乐,是每个语文老师的心愿。但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结构和技巧,忽视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性和个性发展;只注重作文要写有意义的内容,而忽视儿童平时的生活体验。学生在老师诸多条件限制下习作,犹如"戴着镣铐跳舞"。于是,作文本上内容、格调完全相同的文章屡见不鲜,内容空洞,千人一面,没有特色。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流露着真情实感,写出独具特色的优美文字呢?  1.抢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大多是通过情景导入、情景分析、情景回归这样三块内容,把知识和生活捆绑在一起呈现出来的。新教材这一特点呼唤生活化的品德课堂,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和教学必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以生活为中心教育,使书本知识变活,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    【关键词】情境导入分析目的意义    纵观课程内容《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无不直接显示
期刊
【摘要】在美术培训实践中,我感觉到水粉画教学难度较大。水粉画最大的优点是快干、可覆盖、易于修改,色彩斑斓夺目,因此很多学生都选择了水粉画。然而大多数学生长时间练习却进步缓慢,收效甚微,问题究竟出自哪里呢?我认为这是由于学生中大多数对水粉画技法理论了解、理解不够,专业训练时间又太少等等原因造成的。本文重点论述色彩教学中基本的问题和方法规律,让学生能快速、熟练地掌握水粉画工具的属性,懂得如何运用技巧,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中不易直观形象表现出来的、需要用许多语言和文字解释的东西,通过采用图片、录像、动画、图形以及色彩与声音的变化等现代教育技术形式,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和质量。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非常注重词句的理解
期刊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主要是科技领域的竞争,科技领域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下面,本人就结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