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成为教学目标的内容,受到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视,而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也是课程改革持续关注的话题。本文首先就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限制性因素展开分析,并提出了从教学理念的转变到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具体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希望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0-0041-02
由于数学本身兼具了逻辑性与抽象性的特征,使得高中生在数学知识的接触与掌握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难度。在新课改中,教师对于课程模式的改革负主体责任,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塑造,教师也要承担起转变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重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创设情境以及探究的方法展开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发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限制因素
作为高中重点学科,高中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和掌握除努力因素外还依赖于逻辑思维以及自主探索的能力,数学教师应于教授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学会主动探索、掌握学习方法以及重视数学应用。除此之外,对于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各种因素也要认真梳理,找准数学教育提升的突破口,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高中数学的学科特性
由于高中数学的逻辑性较强,对比其他学科来说理解难度相对较大,学生需运用逻辑推理以及创造性思维,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研究,逐步经历从概念认知到问题的发掘及处理,实现创造性思维的锻炼与提升。高中数学的开展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然而受其学科特性的影响,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对教师提出更大的挑战,有的教师并不具备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导致数学素质培养的滞后。
(二)高中学生的个性因素
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处身心发育特殊时期,特别是较长时间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进入新课改以来需要较长适应周期。在高中数学学习方面,虽然有着长期的知识积累,在形象与逻辑思维方面也有些基础,然而受主观学习意愿不足以及单一枯燥学习环境的限制,在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还有很大不足,限制了数学核心思维培养。
(三)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要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若高中数学教师未能及时转变,很难发挥新课改理念的优势,妨碍学生素质提升。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差异性以及学生对创造性思维诉求不够重视,很难取得较好教学效果。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适应新课改要求,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以实践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塑造。
二、数学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数学教师也应加深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理解,转变教学目标,依照新课改要求重新编排教程内容,做好数学课程设计的优化,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学理念的融合。数学教师既要做好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结合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做好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落实,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同时,还应细化新课改教学目标,分阶段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利高中数学课堂时间,并调动课余时间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透彻掌握数学知识点的同时实现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为了更好发挥其主体责任,高中数学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素质提升,可借助于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在更好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侧重地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借鉴和吸收先进教学理念,优化数学课堂设计,引入情境教学法,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在数学应用中践行创造性思维,真正提高学生数学水平。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教育技术手段的革新,也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机遇期。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以更为信息化的手段去呈现出来,网络优秀数学教学资源的借鉴空间巨大,这期间存在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当然对于传统教学理念并不是完全否定的态度,文化传承的核心教育价值理念不可丢。高中数学教师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也要做好身份的转变,不要局限于传授知识,更要当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引导者。
三、高中数学教学手段的创新
(一)创设情境教学法
由于高中生对知识的探索多是处于好奇,而创设情境法能够根据数学问题进行真实的情景模拟,从而激发学生问题探索的动力,创造更加活跃的思维状态,提高高中生将问题转化为知识的效率,更能锻炼思维的创造性。须注意到数学教师对课堂效果起到主体责任,起到引领情境创设的作用,教师自身的思考与探索构成情境的主体架构,所以要从教师自身出发,认真思考问题关键,保证教学质量,并从情境设定中更好发掘学生的兴趣点,数学知识的有效渗透也对高中生数学能力培养有帮助。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帮助高中生提高对抽象、枯燥数学知识的认识,所以教材知识是基础,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同时更好激发教学氛围,提高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教师要把握好情境创设的目的性,不应仅追求情境效果,要以学生为根本,以知识的获取及创造性思维培养为目的。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部分,也要应用到情境创设中去,更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情境的创设不能脱离现有知识背景,既要提高学生兴趣,也要使学生更好理解,避免太過突兀。通过情境创设可使得高中数学知识应用更加灵活也更有趣味,对于缓解学生畏难情绪,提高学习热情有所帮助,更有益于引发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教师还要做好难点、重点内容的讲授,提高情境设计针对性,提高讲授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法
作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发行之有效的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有意引导下,鼓励学生在长期探索和思考过程中发现数学内在规律,在潜移默化间塑造自身创造性思维。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要点如下:一是要细心观察,这要同阅读相区别,观察只是发现问题的手段,对于观察的目的、手段及方法应预先制定,避免盲目观察而缺乏实效。通过带着目的去认真观察,学生更易发现无法理解的问题,这时应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作用,对于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以及技巧性有更好的理解,提高观察的效果。学生通过观察更易总结数学学习经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二是要大胆猜想,需要在取得一定观察效果的基础上,认真整合梳理已获得的数学知识,然而进行大胆的猜想和科学的假设,寻求数学问题更优解,起到锻炼创造性思维作用。三是要进行合适的实验,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实验的方法更为直观和实用,通过自主搭建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充分利用计算机手段,深入地探究问题根本。这对于高中生数学实践能力与解题能力提升有较大帮助,当然实验作为学习手段应适当开展,不能完全替代课堂环节。实验的实施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论的活学活用,在发现并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创造性思维意识。 (三)转换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非常强。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无法做到理解透彻,便无法在解题中正确应用学习的知识,创造性思维无法正常发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面对这种情况,积极将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转换,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期间,教师可以在数学知识讲解中添加生活化内容,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当然数学知识生活化,需要结合学生的数学知识接受能力,制定全面的数学教学计划。通过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测验调查,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灵活设置数学问题,及时将学生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中。能够通过生活经验对数学知识有更透彻的理解,从而寻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案,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高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极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对于数学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会萌生放弃数学学习的想法。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帮助学生重新拾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断为学生营造生活情境,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悉感,能够在生活情境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尤其是难度比较大的数学知识点,添加与之相关的生活趣味知识,减少数学知识学习中的枯燥性与乏味性。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数学知识,能够通过自主思维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例如统计知识是数学学习中的常见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期间,教师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将生活中常用到统计的事件加入到统计知识教学中。比如牙膏广告,经常会统计多少人经常出现牙齿敏感问题或者治疗胃痛的药物,每天有多少人会出现胃疼症状统计,再者守望先锋游戏广告,会统计每天登录人数是多少等。这些广告都会给出具体的统计数据,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问学生,这些统计数据是否可靠,统计依据是什么等。通过引用学生常见的广告将学生带入到统计知识学习中,认识到广告中的统计数据大部分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得出。学生对这些更加感兴趣,思考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对统计知识点的印象更深入。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定要寻找适当的契入点,统计知识教学中,广告统计或者生活中其他方面的统计均是很好的契入点,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作用
小组合作同样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小组合作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结合教师提出的数学例题展开讨论研究,这期间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的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并且在小组合作中针对数学知识及时做到查缺补漏。通过教师科学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寻找最适合的问题解决方案。小组合作的整个过程便是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针对相同的问题学生可能会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同小组学生解决方案出现差异,及时梳理解决方案提出的思路,从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提供出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学生在小组合作带动下,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数学逻辑梳理能力得到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培养,数学学习能力提高,为后期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形势下教学目标的改变,对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学任务的主要内容,受到高中数学教师的持续关注,认识到教育應循序渐进。创造性思维对于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很大帮助,可以充分联系相关知识点,做到问题的多角度解答,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适应新课改要求,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借助情景式教学模式,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激发创新灵感,实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塑造。
参考文献:
[1]陈小峰.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2):25.
[2]许静.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02):50-51.
[3]钟世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江西教育,2018(36):17-18.
[4]张国红.浅谈高校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8(16):11-12.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0-0041-02
由于数学本身兼具了逻辑性与抽象性的特征,使得高中生在数学知识的接触与掌握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难度。在新课改中,教师对于课程模式的改革负主体责任,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塑造,教师也要承担起转变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重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创设情境以及探究的方法展开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发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限制因素
作为高中重点学科,高中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和掌握除努力因素外还依赖于逻辑思维以及自主探索的能力,数学教师应于教授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学会主动探索、掌握学习方法以及重视数学应用。除此之外,对于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各种因素也要认真梳理,找准数学教育提升的突破口,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高中数学的学科特性
由于高中数学的逻辑性较强,对比其他学科来说理解难度相对较大,学生需运用逻辑推理以及创造性思维,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研究,逐步经历从概念认知到问题的发掘及处理,实现创造性思维的锻炼与提升。高中数学的开展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然而受其学科特性的影响,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对教师提出更大的挑战,有的教师并不具备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导致数学素质培养的滞后。
(二)高中学生的个性因素
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处身心发育特殊时期,特别是较长时间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进入新课改以来需要较长适应周期。在高中数学学习方面,虽然有着长期的知识积累,在形象与逻辑思维方面也有些基础,然而受主观学习意愿不足以及单一枯燥学习环境的限制,在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还有很大不足,限制了数学核心思维培养。
(三)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要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若高中数学教师未能及时转变,很难发挥新课改理念的优势,妨碍学生素质提升。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差异性以及学生对创造性思维诉求不够重视,很难取得较好教学效果。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适应新课改要求,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以实践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塑造。
二、数学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数学教师也应加深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理解,转变教学目标,依照新课改要求重新编排教程内容,做好数学课程设计的优化,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学理念的融合。数学教师既要做好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结合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做好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落实,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同时,还应细化新课改教学目标,分阶段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利高中数学课堂时间,并调动课余时间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透彻掌握数学知识点的同时实现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为了更好发挥其主体责任,高中数学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素质提升,可借助于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在更好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侧重地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借鉴和吸收先进教学理念,优化数学课堂设计,引入情境教学法,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在数学应用中践行创造性思维,真正提高学生数学水平。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教育技术手段的革新,也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机遇期。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以更为信息化的手段去呈现出来,网络优秀数学教学资源的借鉴空间巨大,这期间存在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当然对于传统教学理念并不是完全否定的态度,文化传承的核心教育价值理念不可丢。高中数学教师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也要做好身份的转变,不要局限于传授知识,更要当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引导者。
三、高中数学教学手段的创新
(一)创设情境教学法
由于高中生对知识的探索多是处于好奇,而创设情境法能够根据数学问题进行真实的情景模拟,从而激发学生问题探索的动力,创造更加活跃的思维状态,提高高中生将问题转化为知识的效率,更能锻炼思维的创造性。须注意到数学教师对课堂效果起到主体责任,起到引领情境创设的作用,教师自身的思考与探索构成情境的主体架构,所以要从教师自身出发,认真思考问题关键,保证教学质量,并从情境设定中更好发掘学生的兴趣点,数学知识的有效渗透也对高中生数学能力培养有帮助。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帮助高中生提高对抽象、枯燥数学知识的认识,所以教材知识是基础,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同时更好激发教学氛围,提高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教师要把握好情境创设的目的性,不应仅追求情境效果,要以学生为根本,以知识的获取及创造性思维培养为目的。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部分,也要应用到情境创设中去,更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情境的创设不能脱离现有知识背景,既要提高学生兴趣,也要使学生更好理解,避免太過突兀。通过情境创设可使得高中数学知识应用更加灵活也更有趣味,对于缓解学生畏难情绪,提高学习热情有所帮助,更有益于引发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教师还要做好难点、重点内容的讲授,提高情境设计针对性,提高讲授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法
作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发行之有效的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有意引导下,鼓励学生在长期探索和思考过程中发现数学内在规律,在潜移默化间塑造自身创造性思维。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要点如下:一是要细心观察,这要同阅读相区别,观察只是发现问题的手段,对于观察的目的、手段及方法应预先制定,避免盲目观察而缺乏实效。通过带着目的去认真观察,学生更易发现无法理解的问题,这时应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作用,对于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以及技巧性有更好的理解,提高观察的效果。学生通过观察更易总结数学学习经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二是要大胆猜想,需要在取得一定观察效果的基础上,认真整合梳理已获得的数学知识,然而进行大胆的猜想和科学的假设,寻求数学问题更优解,起到锻炼创造性思维作用。三是要进行合适的实验,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实验的方法更为直观和实用,通过自主搭建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充分利用计算机手段,深入地探究问题根本。这对于高中生数学实践能力与解题能力提升有较大帮助,当然实验作为学习手段应适当开展,不能完全替代课堂环节。实验的实施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论的活学活用,在发现并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创造性思维意识。 (三)转换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非常强。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无法做到理解透彻,便无法在解题中正确应用学习的知识,创造性思维无法正常发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面对这种情况,积极将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转换,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期间,教师可以在数学知识讲解中添加生活化内容,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当然数学知识生活化,需要结合学生的数学知识接受能力,制定全面的数学教学计划。通过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测验调查,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灵活设置数学问题,及时将学生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中。能够通过生活经验对数学知识有更透彻的理解,从而寻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案,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高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极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对于数学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会萌生放弃数学学习的想法。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帮助学生重新拾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断为学生营造生活情境,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悉感,能够在生活情境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尤其是难度比较大的数学知识点,添加与之相关的生活趣味知识,减少数学知识学习中的枯燥性与乏味性。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数学知识,能够通过自主思维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例如统计知识是数学学习中的常见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期间,教师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将生活中常用到统计的事件加入到统计知识教学中。比如牙膏广告,经常会统计多少人经常出现牙齿敏感问题或者治疗胃痛的药物,每天有多少人会出现胃疼症状统计,再者守望先锋游戏广告,会统计每天登录人数是多少等。这些广告都会给出具体的统计数据,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问学生,这些统计数据是否可靠,统计依据是什么等。通过引用学生常见的广告将学生带入到统计知识学习中,认识到广告中的统计数据大部分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得出。学生对这些更加感兴趣,思考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对统计知识点的印象更深入。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定要寻找适当的契入点,统计知识教学中,广告统计或者生活中其他方面的统计均是很好的契入点,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作用
小组合作同样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小组合作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结合教师提出的数学例题展开讨论研究,这期间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的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并且在小组合作中针对数学知识及时做到查缺补漏。通过教师科学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寻找最适合的问题解决方案。小组合作的整个过程便是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针对相同的问题学生可能会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同小组学生解决方案出现差异,及时梳理解决方案提出的思路,从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提供出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学生在小组合作带动下,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数学逻辑梳理能力得到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培养,数学学习能力提高,为后期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形势下教学目标的改变,对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学任务的主要内容,受到高中数学教师的持续关注,认识到教育應循序渐进。创造性思维对于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很大帮助,可以充分联系相关知识点,做到问题的多角度解答,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适应新课改要求,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借助情景式教学模式,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激发创新灵感,实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塑造。
参考文献:
[1]陈小峰.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2):25.
[2]许静.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02):50-51.
[3]钟世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江西教育,2018(36):17-18.
[4]张国红.浅谈高校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8(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