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戏是幼儿接触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儿童的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激烈,许多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输在起跑线上,这种现状逐渐发酵演变,游戏活动完全成为了教学活动,注重的是教学本身,而不是游戏本身,这导致了幼儿的游戏精神出现缺失的状况。本文对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进行探究,并分析了如何重建游戏精神,希望对儿童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幼儿教育 游戏精神 缺失 重建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6-0071-02
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存在一定的教学误区,那就是将游戏看成是提高幼儿知识和技能的策略,这就使得游戏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全都是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追捧。这样的游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换句话说只是比较好玩的教学活动而已,因为它并不具有游戏所包含的内在精神。在游戏过程中,只注重游戏的形式和价值,这样根本不会培养出具备游戏精神的幼儿,所以我们要对游戏改革,使得游戏精神得到重建。
一、游戏精神的主要含义
众所周知,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可以让儿童体验到快乐,并且收获一定的幸福感,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成长。游戏不应该掺杂功利性,不应该以教学为主要目的,游戏应该是幼儿自己主动进行的活动,教师不应该对他们进行意志上的约束。幼儿进行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他们可以更加开心,身心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游戏中他们便可以有所收获。在这一时期,幼儿的快乐来源便是自身所存在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贯穿于这一阶段,拥有游戏精神的儿童不但会拥有无比快乐美好的童年,并且对于他们日后的成长也有所帮助,他们会一直向往自由和快乐。从本质上来讲,游戏精神不仅在人们成长的儿童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更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状态。关于游戏精神的深层次内涵,不仅是指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一场游戏,竞赛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游戏的结局也必然会存在胜利的一方和失败的一方。游戏精神不仅要求孩子有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求孩子在面对游戏中出现的困难与挫折时,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在面对失败的最终结局时,要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是在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孩子游戏精神的重要意义所在。
二、游戏精神的重要特征
许多人对于儿童的第一印象就是天真无邪,并且觉得他们特别可爱。这是因为儿童身上所存在的特性发挥的作用,他们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令人摸不着头脑,经常性的说出一些成年人无法回应的话,问出一些令人惊讶的问题,其实上述这些现象都体现了幼儿的游戏精神。有一部分成年人不懂得这一点,所以在小孩子说出一些自己奇怪的想法时,经常会告诫孩子你的想法是错误的,这样的话不能说,类似的事情也不可以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希望得到唯一一个正确且统一的答案,根本无心听幼儿心中千奇百怪的看法。此类事件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久而久之,导致了儿童身上的特性消失,游戏精神也随之消失。当一个幼儿拥有游戏精神时,他们总是可以快速地发现世界上奇怪的事物,然后主动积极去探索世界,就算是普通的事物,他们也可以在其中发现有趣的事物,并且乐此不疲,一直都很快乐。游戏精神另一个特征是其自由性,游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精神表达平台,他们可以掌握游戏的主动权,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无论怎样玩,都是可以的。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避免外界的干扰,在游戏中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正是游戏的本质。儿童追寻游戏的本质,也正好印证了儿童想要追求自由的心,所以游戲给予了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解放,使他们的天性也得到了一定的释放。如果说游戏是幼儿接触世界和了解世界的第一载体,那么游戏精神就是其中的灵魂,如果灵魂缺失,那么游戏本身的存在也就毫无意义可言。不存在游戏精神的游戏,只是换一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只有具备愉悦、自由和创造精神的才可以称之为游戏。另外,从形式和结果的角度上来讲,游戏还具备有既定结局的特征,即游戏结束后,必然会产生胜利和失败两种结果,这两种结果对于孩子来讲是必须接受的,也是培养游戏精神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从教育的角度上分析,当游戏结果出现后,引导孩子正确地面对游戏结果也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实施在形式上需要依托游戏这一形式本身,在结果上是幼儿教师对孩子实施思想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三、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问题与原因
儿童为何缺乏游戏精神呢?绝大部分原因在于教师,教师不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总是盲目地想要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有时候忽略了幼儿本身的发展,长时间在这种教育体制下的幼儿就很容易体现出其封闭性。儿童任由教师摆布,言行举止完全按照教师的标准和要求,长时间下去儿童自己的想法就会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想法。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失败吗?关于教师产生这种教学思维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与大的教育环境氛围有关;另一方面与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有关。从大的教育环境上来看,无论是幼儿还是幼儿教师长期以来都处在一个相对固定和封闭的教育系统中,当教师受到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形式时,其向幼儿传达的教育模式也具有固定性过强的特征。这就直接造成了幼儿教育效果和形式的封闭性和单一性。另外,从幼儿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角度分析,教师由于自身缺乏主动的学习意识,在工作中遵循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思路开展幼儿教育,既不注重个人素质能力的提升,也不注重教学思路的调整和优化,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育的效果必然会受到负面影响。从本质上来讲,教育的真谛不是培养出完全相同的儿童,而是要培养出个性不同、具备多种能力的儿童。不同的幼儿的想法应该都是不同的,每个个体的思想都是独立的。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自己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能主张复制式教育,这完全违背了游戏精神,也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游戏精神难以重建,儿童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经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幼儿园中,教师经常会问幼儿这类问题“对不对?”、“是不是?”、“能不能?”等。针对于这些问题,儿童只会单一的进行回答,他们的思维发展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其次,幼儿与教师地位严重不平等,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会高高在上的占据大人立场告诉他们“你的想法是特别错误的”,他们的想法被老师扼杀在了摇篮里,限制了他们思想上的自由。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陪幼儿一起大胆地去探索世界,试图陪他们一起去发现和改变世界。只有教师自身的思想意识和教育开展的逻辑清晰度提升了,才能确保个人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找到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取得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重建方法与策略
(一)重视游戏活动中的精神
幼儿教育主要面向的是三至六岁的儿童,三至六岁的儿童思维方式比较特别,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成年人不同,所以经常会讲出一些千奇百怪的话语,这也恰恰证明了幼儿想象力丰富这一特点。开展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孩子的身心可以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逻辑思维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不应该扼杀他们的天性,相反应该保护它们的天性,使他们可以任由他们自己的想法进行发展。上述我们提到了,儿童缺乏游戏精神的大部分原因在于教师,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不能只追求孩子是否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知识,还应该重视他们是否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在进行舞蹈游戏时,教师可以不束缚幼儿的发挥,让他们自己去做动作,如果一味的追求标准的动作,那么長时间幼儿就会失去兴趣,所以应该随他们进行自由发挥,不要利用规则对他们进行过多的束缚,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动作,在他们的实践中,他们会收获一些道理,在自己一个人无法完成游戏时,他们会懂得寻求伙伴进行合作。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体验到游戏中所包含的自由精神和快乐精神。教师应当将游戏结果放在其次的位置上,多在游戏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还原游戏的真实性,让孩子尽可能在游戏中获得更加真实的游戏体验,只有在实践中获得的感受才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参与游戏的过程也是对孩子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锻炼和提升,孩子只有自己参与过游戏的实践,才能真正意义上发现存在于自己身上有关于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方面缺乏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这是自我发现的过程,也为自身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提供了方向。
(二)制定或出台相关的政策
幼儿游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实体性游戏,另一类是比较抽象的思维游戏,当然这两种游戏类型都离不开游戏精神。要想确保幼儿教育中包含真正的游戏活动,就要有相关的政策作为支撑,国家应该加大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制定相关的法规。绝对不能允许幼儿教育中有超越幼儿年龄限制的教学活动,确保每天都有游戏活动。与此同时,园长也要支持和做好自己的工作,保障游戏精神可以重建。提升教师的素质,积极开展一些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活动,加强教师的游戏观,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提升和发展。政策的制定虽然从宏观上是对游戏精神培养的支持,但也要注重游戏活动设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了确保政策的制定能够在具体落实的环节取得更好的效果,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创建试点的方式,将一部分创新产生的游戏精神培养方法在部分学校进行和试点观察,找到相关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游戏教学方法与幼儿园教学融合时的实用性,切实发挥出政策的指引性作用。
(三)积极应用丰富的辅助工具
幼儿教学的过程中,辅助教学工具的应用也是丰富游戏素材、创新游戏内容的一个关键性条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教师之间的交流等多种方式获取更多的游戏形式和游戏组织思路,必要时还可以积极与幼儿进行交流,从幼儿自身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获取一部分游戏开展的建议,只有综合多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才能保证幼儿游戏教学在具体形式上具有丰富性,在具体的实施效果上具有可行性,切实发挥游戏教学方法的作用。从教师的角度上来说,教师自身应当提高个人对先进的教学工具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拓展个人的游戏组织思路和模式,并且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分析,找到更好的游戏教学方式优化思路,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幼儿游戏,让游戏教学的体验感和教育效果得到同步的提升。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和成长的乐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戏中的幼儿的笑脸是纯真和幸福的,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不能束缚幼儿,要让他们自由地进行玩耍,让他们在真正的游戏中保持或者重建游戏精神,给予他们探索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勇气,为他们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 学前教育研究,2018(09):3-13.
[2]程秀兰,牟智佳. 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17(10):47-51.
[3]程志龙. 我国幼儿教育面临的问题、成因和对策[J]. 学术界,2016(05):207-217.
作者简介:
杨雪娇(1994-),女,汉族,甘肃武威人,古浪县裴家营高级小学教师。
【关键词】幼儿教育 游戏精神 缺失 重建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6-0071-02
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存在一定的教学误区,那就是将游戏看成是提高幼儿知识和技能的策略,这就使得游戏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全都是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追捧。这样的游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换句话说只是比较好玩的教学活动而已,因为它并不具有游戏所包含的内在精神。在游戏过程中,只注重游戏的形式和价值,这样根本不会培养出具备游戏精神的幼儿,所以我们要对游戏改革,使得游戏精神得到重建。
一、游戏精神的主要含义
众所周知,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可以让儿童体验到快乐,并且收获一定的幸福感,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成长。游戏不应该掺杂功利性,不应该以教学为主要目的,游戏应该是幼儿自己主动进行的活动,教师不应该对他们进行意志上的约束。幼儿进行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他们可以更加开心,身心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游戏中他们便可以有所收获。在这一时期,幼儿的快乐来源便是自身所存在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贯穿于这一阶段,拥有游戏精神的儿童不但会拥有无比快乐美好的童年,并且对于他们日后的成长也有所帮助,他们会一直向往自由和快乐。从本质上来讲,游戏精神不仅在人们成长的儿童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更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状态。关于游戏精神的深层次内涵,不仅是指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一场游戏,竞赛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游戏的结局也必然会存在胜利的一方和失败的一方。游戏精神不仅要求孩子有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求孩子在面对游戏中出现的困难与挫折时,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在面对失败的最终结局时,要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是在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孩子游戏精神的重要意义所在。
二、游戏精神的重要特征
许多人对于儿童的第一印象就是天真无邪,并且觉得他们特别可爱。这是因为儿童身上所存在的特性发挥的作用,他们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令人摸不着头脑,经常性的说出一些成年人无法回应的话,问出一些令人惊讶的问题,其实上述这些现象都体现了幼儿的游戏精神。有一部分成年人不懂得这一点,所以在小孩子说出一些自己奇怪的想法时,经常会告诫孩子你的想法是错误的,这样的话不能说,类似的事情也不可以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希望得到唯一一个正确且统一的答案,根本无心听幼儿心中千奇百怪的看法。此类事件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久而久之,导致了儿童身上的特性消失,游戏精神也随之消失。当一个幼儿拥有游戏精神时,他们总是可以快速地发现世界上奇怪的事物,然后主动积极去探索世界,就算是普通的事物,他们也可以在其中发现有趣的事物,并且乐此不疲,一直都很快乐。游戏精神另一个特征是其自由性,游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精神表达平台,他们可以掌握游戏的主动权,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无论怎样玩,都是可以的。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避免外界的干扰,在游戏中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正是游戏的本质。儿童追寻游戏的本质,也正好印证了儿童想要追求自由的心,所以游戲给予了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解放,使他们的天性也得到了一定的释放。如果说游戏是幼儿接触世界和了解世界的第一载体,那么游戏精神就是其中的灵魂,如果灵魂缺失,那么游戏本身的存在也就毫无意义可言。不存在游戏精神的游戏,只是换一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只有具备愉悦、自由和创造精神的才可以称之为游戏。另外,从形式和结果的角度上来讲,游戏还具备有既定结局的特征,即游戏结束后,必然会产生胜利和失败两种结果,这两种结果对于孩子来讲是必须接受的,也是培养游戏精神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从教育的角度上分析,当游戏结果出现后,引导孩子正确地面对游戏结果也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实施在形式上需要依托游戏这一形式本身,在结果上是幼儿教师对孩子实施思想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三、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问题与原因
儿童为何缺乏游戏精神呢?绝大部分原因在于教师,教师不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总是盲目地想要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有时候忽略了幼儿本身的发展,长时间在这种教育体制下的幼儿就很容易体现出其封闭性。儿童任由教师摆布,言行举止完全按照教师的标准和要求,长时间下去儿童自己的想法就会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想法。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失败吗?关于教师产生这种教学思维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与大的教育环境氛围有关;另一方面与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有关。从大的教育环境上来看,无论是幼儿还是幼儿教师长期以来都处在一个相对固定和封闭的教育系统中,当教师受到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形式时,其向幼儿传达的教育模式也具有固定性过强的特征。这就直接造成了幼儿教育效果和形式的封闭性和单一性。另外,从幼儿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角度分析,教师由于自身缺乏主动的学习意识,在工作中遵循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思路开展幼儿教育,既不注重个人素质能力的提升,也不注重教学思路的调整和优化,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育的效果必然会受到负面影响。从本质上来讲,教育的真谛不是培养出完全相同的儿童,而是要培养出个性不同、具备多种能力的儿童。不同的幼儿的想法应该都是不同的,每个个体的思想都是独立的。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自己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能主张复制式教育,这完全违背了游戏精神,也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游戏精神难以重建,儿童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经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幼儿园中,教师经常会问幼儿这类问题“对不对?”、“是不是?”、“能不能?”等。针对于这些问题,儿童只会单一的进行回答,他们的思维发展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其次,幼儿与教师地位严重不平等,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会高高在上的占据大人立场告诉他们“你的想法是特别错误的”,他们的想法被老师扼杀在了摇篮里,限制了他们思想上的自由。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陪幼儿一起大胆地去探索世界,试图陪他们一起去发现和改变世界。只有教师自身的思想意识和教育开展的逻辑清晰度提升了,才能确保个人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找到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取得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重建方法与策略
(一)重视游戏活动中的精神
幼儿教育主要面向的是三至六岁的儿童,三至六岁的儿童思维方式比较特别,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成年人不同,所以经常会讲出一些千奇百怪的话语,这也恰恰证明了幼儿想象力丰富这一特点。开展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孩子的身心可以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逻辑思维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不应该扼杀他们的天性,相反应该保护它们的天性,使他们可以任由他们自己的想法进行发展。上述我们提到了,儿童缺乏游戏精神的大部分原因在于教师,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不能只追求孩子是否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知识,还应该重视他们是否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在进行舞蹈游戏时,教师可以不束缚幼儿的发挥,让他们自己去做动作,如果一味的追求标准的动作,那么長时间幼儿就会失去兴趣,所以应该随他们进行自由发挥,不要利用规则对他们进行过多的束缚,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动作,在他们的实践中,他们会收获一些道理,在自己一个人无法完成游戏时,他们会懂得寻求伙伴进行合作。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体验到游戏中所包含的自由精神和快乐精神。教师应当将游戏结果放在其次的位置上,多在游戏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还原游戏的真实性,让孩子尽可能在游戏中获得更加真实的游戏体验,只有在实践中获得的感受才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参与游戏的过程也是对孩子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锻炼和提升,孩子只有自己参与过游戏的实践,才能真正意义上发现存在于自己身上有关于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方面缺乏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这是自我发现的过程,也为自身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提供了方向。
(二)制定或出台相关的政策
幼儿游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实体性游戏,另一类是比较抽象的思维游戏,当然这两种游戏类型都离不开游戏精神。要想确保幼儿教育中包含真正的游戏活动,就要有相关的政策作为支撑,国家应该加大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制定相关的法规。绝对不能允许幼儿教育中有超越幼儿年龄限制的教学活动,确保每天都有游戏活动。与此同时,园长也要支持和做好自己的工作,保障游戏精神可以重建。提升教师的素质,积极开展一些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活动,加强教师的游戏观,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提升和发展。政策的制定虽然从宏观上是对游戏精神培养的支持,但也要注重游戏活动设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了确保政策的制定能够在具体落实的环节取得更好的效果,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创建试点的方式,将一部分创新产生的游戏精神培养方法在部分学校进行和试点观察,找到相关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游戏教学方法与幼儿园教学融合时的实用性,切实发挥出政策的指引性作用。
(三)积极应用丰富的辅助工具
幼儿教学的过程中,辅助教学工具的应用也是丰富游戏素材、创新游戏内容的一个关键性条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教师之间的交流等多种方式获取更多的游戏形式和游戏组织思路,必要时还可以积极与幼儿进行交流,从幼儿自身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获取一部分游戏开展的建议,只有综合多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才能保证幼儿游戏教学在具体形式上具有丰富性,在具体的实施效果上具有可行性,切实发挥游戏教学方法的作用。从教师的角度上来说,教师自身应当提高个人对先进的教学工具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拓展个人的游戏组织思路和模式,并且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分析,找到更好的游戏教学方式优化思路,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幼儿游戏,让游戏教学的体验感和教育效果得到同步的提升。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和成长的乐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戏中的幼儿的笑脸是纯真和幸福的,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不能束缚幼儿,要让他们自由地进行玩耍,让他们在真正的游戏中保持或者重建游戏精神,给予他们探索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勇气,为他们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 学前教育研究,2018(09):3-13.
[2]程秀兰,牟智佳. 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17(10):47-51.
[3]程志龙. 我国幼儿教育面临的问题、成因和对策[J]. 学术界,2016(05):207-217.
作者简介:
杨雪娇(1994-),女,汉族,甘肃武威人,古浪县裴家营高级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