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学习和研究对象的学生社团组织,是新时代国家加强高校思想建设,提升大学生理论水平的一个新兴社团组织形式。本文以目前笔者所在的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马列主义学习研究会为例,探究和分析目前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发展的现状,为促进马列主义理论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 马列主义 社团 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家提出发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来,一系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研究、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理论社团在全国各大高校建立起来。高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在团结青年大学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等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们在宣传和弘扬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伟大使命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笔者所在的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列主义学习研究会已经成立九年多时间,在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在理论联系实际、社团活动结合思政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也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目前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普遍存在成员人数不多,规模和影响力不够的现象。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和政治素养相对较弱,对理论性的内容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不高,他们对一些兴趣类的社团如轮滑、太极、书画社团等,参与的热情度更高,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参与度,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面前的一道难题。
其次,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活动开展的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马列主义学习研究会日常开展的活动主要是以理论学习、读书交流、辩论、演讲等形式为主,活动形式缺乏创新,难以形成较大吸引力。
第三,社团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缺少社会实践。目前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囿于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因素,缺少社会实践,大多都是在校园内开展学习,缺少到革命根据地、红色教育基地等学习、考察、调研的机会,而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实地参观走访的切身体验方式是最直接和生动的教育形式。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存在的这些困难和问题,笔者结合所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社团工作及日常工作中的实际,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首先应明确定位。马列主义理论社团应对部分高职学生信仰缺失的现状,开展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马列主义理论社团是高职院校青年学生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平台,是加强广大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有效传播党的政治主张的重要载体,也是面向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阵地。
第二,作为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应当多吸引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虽然整体理论水平较低,但其中也不乏一批追求马列真理、勇于创新的有志青年。社团在吸收新成员的时候应该多向这一部分学生宣传,吸引他们的加入。并从中培养理论骨干,进而向广大学生传播马列主义理论,扩大社团的影响力。
第三,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应该创新活动形式,提高社团影响力。针对社团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的现状,应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社团指导老师加强对学生理论学习、研究的指导,并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所在地周边的德育教育资源,如笔者所在的河南省平顶山市,组织社团成员到平顶山市博物馆、郏县曹沟抗日根据地纪念馆、郏县广阔天地乡等地进行参观、调研和考察。同时,组织理论骨干利用寒暑假到延安、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进行考察、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第四,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应建立长效培养机制。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在大学一年级积极性很高,大二只有少部分人参与,大三因实习、毕业设计、求职等方面的因素,基本都不参与社团活动。作为马列主义理论社团,要在学生中真正培养出一批理论骨干,需要建立长效培养机制。以笔者所在的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马列主义学习研究会成员以三年为一个培养周期。第一年由各院部团总支推荐热爱马列主义理论、思想进步的大一学生加入本社团,由思政部对社团成员进行培养,使这部分大学生具备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了解基本理论知识;第二年在前期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社团成员进行理论指导和培养,并且从中遴选出10-15名学生理论骨干,对这部分理论骨干进行重点培养,使其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具有向其他学生进行理论宣讲的能力;第三年由培养的理论骨干协助指导老师对新进社团成员进行理论辅导,开展专题宣讲等。并且在社团成员毕业后,通过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对社团成员的思想、就业等情况进行跟踪考察,从而实现对青年学生的长效培养和跟踪。
第五,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加强对马列主义理论社团的指导。马列主义理论社团不同于普通学生社团,它是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性于一体的。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的培养,又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社团指导老师必须具备相对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时也要熟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指导教师要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尤其是对理论学习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王乐.《大学生社团:理论 管理 案例》.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李颍川.《论大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作用》.教育与职业,2008年;
[3].王凡.《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作者簡介:
王体伟,湖南湘潭人,硕士,讲师,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 马列主义 社团 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家提出发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来,一系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研究、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理论社团在全国各大高校建立起来。高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在团结青年大学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等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们在宣传和弘扬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伟大使命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笔者所在的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列主义学习研究会已经成立九年多时间,在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在理论联系实际、社团活动结合思政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也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目前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普遍存在成员人数不多,规模和影响力不够的现象。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和政治素养相对较弱,对理论性的内容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不高,他们对一些兴趣类的社团如轮滑、太极、书画社团等,参与的热情度更高,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参与度,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面前的一道难题。
其次,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活动开展的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马列主义学习研究会日常开展的活动主要是以理论学习、读书交流、辩论、演讲等形式为主,活动形式缺乏创新,难以形成较大吸引力。
第三,社团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缺少社会实践。目前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囿于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因素,缺少社会实践,大多都是在校园内开展学习,缺少到革命根据地、红色教育基地等学习、考察、调研的机会,而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实地参观走访的切身体验方式是最直接和生动的教育形式。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存在的这些困难和问题,笔者结合所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社团工作及日常工作中的实际,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首先应明确定位。马列主义理论社团应对部分高职学生信仰缺失的现状,开展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马列主义理论社团是高职院校青年学生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平台,是加强广大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有效传播党的政治主张的重要载体,也是面向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阵地。
第二,作为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应当多吸引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虽然整体理论水平较低,但其中也不乏一批追求马列真理、勇于创新的有志青年。社团在吸收新成员的时候应该多向这一部分学生宣传,吸引他们的加入。并从中培养理论骨干,进而向广大学生传播马列主义理论,扩大社团的影响力。
第三,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应该创新活动形式,提高社团影响力。针对社团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的现状,应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社团指导老师加强对学生理论学习、研究的指导,并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所在地周边的德育教育资源,如笔者所在的河南省平顶山市,组织社团成员到平顶山市博物馆、郏县曹沟抗日根据地纪念馆、郏县广阔天地乡等地进行参观、调研和考察。同时,组织理论骨干利用寒暑假到延安、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进行考察、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第四,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应建立长效培养机制。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在大学一年级积极性很高,大二只有少部分人参与,大三因实习、毕业设计、求职等方面的因素,基本都不参与社团活动。作为马列主义理论社团,要在学生中真正培养出一批理论骨干,需要建立长效培养机制。以笔者所在的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马列主义学习研究会成员以三年为一个培养周期。第一年由各院部团总支推荐热爱马列主义理论、思想进步的大一学生加入本社团,由思政部对社团成员进行培养,使这部分大学生具备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了解基本理论知识;第二年在前期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社团成员进行理论指导和培养,并且从中遴选出10-15名学生理论骨干,对这部分理论骨干进行重点培养,使其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具有向其他学生进行理论宣讲的能力;第三年由培养的理论骨干协助指导老师对新进社团成员进行理论辅导,开展专题宣讲等。并且在社团成员毕业后,通过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对社团成员的思想、就业等情况进行跟踪考察,从而实现对青年学生的长效培养和跟踪。
第五,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加强对马列主义理论社团的指导。马列主义理论社团不同于普通学生社团,它是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性于一体的。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的培养,又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社团指导老师必须具备相对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时也要熟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指导教师要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尤其是对理论学习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王乐.《大学生社团:理论 管理 案例》.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李颍川.《论大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作用》.教育与职业,2008年;
[3].王凡.《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作者簡介:
王体伟,湖南湘潭人,硕士,讲师,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