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是表现在商业空间中的具有文化价值、使用价值等多重价值的艺术创作,包括雕塑、公共设施、小品等。公共艺术是表达商业空间主题的重要媒介,可以根据购物中心的主题定位拟定创作方式,与商业空间环境一起营造总体商业环境氛围。公共艺术的介入,突出艺术与商业的对话,是商业环境提升的一个切入点,可以使消费者体验到艺术的魅力,提升商场整体形象和文化,从而提高商场的竞争力。
关键词:公共艺术;商业空间
一、公共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运用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品存在于公共空间,不仅起到美化和装点空间的作用,其所表现出的艺术性、交流性和共享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成为现代商业空间中主题文化打造的重要手法。
(一)渲染主题氛围
要想让现代商业空间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色,主题化设计是其关键所在,公共艺术的引入可以在商业环境主题的塑造上起着关键作用。结合商业环境的主题定位进行艺术创作,可以打造主题鲜明,富有艺术气息的商业环境。如香港圆方广场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作为空间设计主题。设计师以五行元素作为各区的主题设计元素,通过各自主题代表的设计手法和艺术品相结合,打造特色鲜明的商业空间。整个圆方广场五个分区主题明确,通过与五行相呼应的空间形象与公共艺术的结合,形成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商业空间环境。
(二)提升文化内涵
由于公共艺术本身的艺术性,蕴涵着深刻的社会理想和人文追求,是超越一般艺术形态的创新文化样式。公共艺术在商业空间环境中可以以其自身的艺术价值,来提升商业空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情怀。一些有趣的公共艺术品成了商场吸引顾客的元素,也以其艺术特色为商场增加文化内涵。
(三)组织和装点空间
公共艺术具有雕塑、绘画、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组成方式和表现形态也非常多元化,在商业空间的存在方式极具灵活性。在设计中不仅起到装饰和点缀空间的作用,还可以与室内空间环境有机结合,组织和划分空间。现代商业空间中的大堂、中庭、公共通道等公共区域,既是商业动线的关键节点,公共艺术的介入可以装饰和点缀这些空间,成为商家展示商业文化和内涵的媒介。公共艺术既作为空间装置来组成和引导商业动线,又作为艺术陈设装点空间,既丰富了空间的层次,使其充满艺术气息。
二、商业空间中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
商业空间中引入公共艺术,以提升文化气息和艺术品味,已成了当前盛行的一种商业环境营造方式。但目前公共艺术在商业环境中的应用,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一)关注公共艺术的可读性
公共艺术的可读性指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品能通过自身的形态和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让受众从中感受到其内在的寓意和含义。商业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应能让消费者感知商家和艺术品的文化主旨。在有些商业环境中,商家想营造艺术氛围又不愿过多投入,就从市场上随意选些复制品,作为公共艺术在商业环境中堆砌。这种方式不仅未能向消费者传递正确的、合目的的信息,反而成了空间中的累缀,使这种所谓的公共艺术缺乏可读性。不同的商业环境对公共艺术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创作首先要结合商家总体定位,与空间设计师通力合作,从主题定位、造型设计和艺术表现等方面着手,同时进行针对性的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大众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才能使商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既有其场所性,又有可读性,能激起消费者的共鸣和参与,提升商业环境的文化气质和艺术氛围。
(二)关注公共艺术的公众性
公共艺术的本质属性在于公共性与互动性,商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也应与公众形成互动和对话。公共艺术家与受众,应能够在空间环境内就艺术作品展开心灵上的交流,是平等对话的关系,而非施教与受教的关系。传统艺术是艺术家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可以高高在上,无视他人的想法与观点。公共藝术的创作不再是个人思想的表达,而是要通过对特定环境内的受众群体展开研究,了解他们的行为与需求和艺术作品要承担的任务,进行合目的性的艺术创作。面向公众开放的商业空间公共艺术,应是公共艺术家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商业空间环境,与设计师、商家和公众进行交流、合作的结果。公共艺术家需要关注公众的想法,并通过自己的艺术手法,进行艺术再创,以实现有社会现实意义、有空间场所精神的艺术作品。
(三)关注公共艺术的制度建设
无可否认,当前公共艺术对大众的开放程度严重不足,呈现在大众面前的公共艺术体现出“少而雷同”的问题。其中“少”指引入公共艺术的商业空间仍占少数,大部分空间艺术氛围缺乏,使大众无缘与公共艺术见面。“雷同”指众多公共艺术表现出个性特色不足,相互照搬现象,失去了公共艺术应有的艺术性。这一问题的出现关键在于公共艺术的制度建设问题。可发考虑建立一个公共艺术作品征集与设计、方案评审与选择、作品实施与管理,体现公众意志的公共艺术管理体制。这不仅是商家的问题,也是政府部门、设计机构、企业主体和社会大众的问题。要真正实现公共艺术的公众性和互动性,就要建立合适的公众艺术管理机制,由政府部门严格审批,设计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企业主体切实关注内在需求,将大众的意愿和艺术的追求有机协调,创造满足公众预期和商家需求的艺术作品,提升商业环境品质。
三、结语
商业时代的发展需要公共艺术的介入,需要符合社会公众预期,能吸引眼球,同时又能表达内在思想与情感的公共艺术。在体验经济来临,传统商业空间发展受限的情况下,将公共艺术引入商业空间,可以借助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和艺术性,突出商业空间的设计主题,提升商业空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同时装饰和点缀商业空间,使商业环境不再是一个商品交易的场所,而是一个公众社会生活、公众交往、文化交流的平台,从而进一步促进商业环境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树老.艺术与商业的对话——刍议公共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J].艺术评论.2015(07)
[2]水晶.商业空间与公共艺术,如何相得益彰?[J].上海艺术评论.2017(04)
[3]王乐.当代艺术观下的商业空间体验设计要点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 2017(08)
作者简介:
辛浩江(1996.8.18—),男,汉族,籍贯:河南濮阳人,辽宁传媒学院,15级大四在读学生,专业:公共艺术。
通讯作者:朱磊
关键词:公共艺术;商业空间
一、公共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运用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品存在于公共空间,不仅起到美化和装点空间的作用,其所表现出的艺术性、交流性和共享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成为现代商业空间中主题文化打造的重要手法。
(一)渲染主题氛围
要想让现代商业空间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色,主题化设计是其关键所在,公共艺术的引入可以在商业环境主题的塑造上起着关键作用。结合商业环境的主题定位进行艺术创作,可以打造主题鲜明,富有艺术气息的商业环境。如香港圆方广场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作为空间设计主题。设计师以五行元素作为各区的主题设计元素,通过各自主题代表的设计手法和艺术品相结合,打造特色鲜明的商业空间。整个圆方广场五个分区主题明确,通过与五行相呼应的空间形象与公共艺术的结合,形成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商业空间环境。
(二)提升文化内涵
由于公共艺术本身的艺术性,蕴涵着深刻的社会理想和人文追求,是超越一般艺术形态的创新文化样式。公共艺术在商业空间环境中可以以其自身的艺术价值,来提升商业空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情怀。一些有趣的公共艺术品成了商场吸引顾客的元素,也以其艺术特色为商场增加文化内涵。
(三)组织和装点空间
公共艺术具有雕塑、绘画、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组成方式和表现形态也非常多元化,在商业空间的存在方式极具灵活性。在设计中不仅起到装饰和点缀空间的作用,还可以与室内空间环境有机结合,组织和划分空间。现代商业空间中的大堂、中庭、公共通道等公共区域,既是商业动线的关键节点,公共艺术的介入可以装饰和点缀这些空间,成为商家展示商业文化和内涵的媒介。公共艺术既作为空间装置来组成和引导商业动线,又作为艺术陈设装点空间,既丰富了空间的层次,使其充满艺术气息。
二、商业空间中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
商业空间中引入公共艺术,以提升文化气息和艺术品味,已成了当前盛行的一种商业环境营造方式。但目前公共艺术在商业环境中的应用,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一)关注公共艺术的可读性
公共艺术的可读性指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品能通过自身的形态和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让受众从中感受到其内在的寓意和含义。商业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应能让消费者感知商家和艺术品的文化主旨。在有些商业环境中,商家想营造艺术氛围又不愿过多投入,就从市场上随意选些复制品,作为公共艺术在商业环境中堆砌。这种方式不仅未能向消费者传递正确的、合目的的信息,反而成了空间中的累缀,使这种所谓的公共艺术缺乏可读性。不同的商业环境对公共艺术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创作首先要结合商家总体定位,与空间设计师通力合作,从主题定位、造型设计和艺术表现等方面着手,同时进行针对性的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大众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才能使商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既有其场所性,又有可读性,能激起消费者的共鸣和参与,提升商业环境的文化气质和艺术氛围。
(二)关注公共艺术的公众性
公共艺术的本质属性在于公共性与互动性,商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也应与公众形成互动和对话。公共艺术家与受众,应能够在空间环境内就艺术作品展开心灵上的交流,是平等对话的关系,而非施教与受教的关系。传统艺术是艺术家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可以高高在上,无视他人的想法与观点。公共藝术的创作不再是个人思想的表达,而是要通过对特定环境内的受众群体展开研究,了解他们的行为与需求和艺术作品要承担的任务,进行合目的性的艺术创作。面向公众开放的商业空间公共艺术,应是公共艺术家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商业空间环境,与设计师、商家和公众进行交流、合作的结果。公共艺术家需要关注公众的想法,并通过自己的艺术手法,进行艺术再创,以实现有社会现实意义、有空间场所精神的艺术作品。
(三)关注公共艺术的制度建设
无可否认,当前公共艺术对大众的开放程度严重不足,呈现在大众面前的公共艺术体现出“少而雷同”的问题。其中“少”指引入公共艺术的商业空间仍占少数,大部分空间艺术氛围缺乏,使大众无缘与公共艺术见面。“雷同”指众多公共艺术表现出个性特色不足,相互照搬现象,失去了公共艺术应有的艺术性。这一问题的出现关键在于公共艺术的制度建设问题。可发考虑建立一个公共艺术作品征集与设计、方案评审与选择、作品实施与管理,体现公众意志的公共艺术管理体制。这不仅是商家的问题,也是政府部门、设计机构、企业主体和社会大众的问题。要真正实现公共艺术的公众性和互动性,就要建立合适的公众艺术管理机制,由政府部门严格审批,设计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企业主体切实关注内在需求,将大众的意愿和艺术的追求有机协调,创造满足公众预期和商家需求的艺术作品,提升商业环境品质。
三、结语
商业时代的发展需要公共艺术的介入,需要符合社会公众预期,能吸引眼球,同时又能表达内在思想与情感的公共艺术。在体验经济来临,传统商业空间发展受限的情况下,将公共艺术引入商业空间,可以借助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和艺术性,突出商业空间的设计主题,提升商业空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同时装饰和点缀商业空间,使商业环境不再是一个商品交易的场所,而是一个公众社会生活、公众交往、文化交流的平台,从而进一步促进商业环境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树老.艺术与商业的对话——刍议公共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J].艺术评论.2015(07)
[2]水晶.商业空间与公共艺术,如何相得益彰?[J].上海艺术评论.2017(04)
[3]王乐.当代艺术观下的商业空间体验设计要点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 2017(08)
作者简介:
辛浩江(1996.8.18—),男,汉族,籍贯:河南濮阳人,辽宁传媒学院,15级大四在读学生,专业:公共艺术。
通讯作者: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