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纪实摄影是以反映真实事件为基础的一种摄影形式,在真正了解被摄对象的情况下,它基本以抓拍的形式去客观记录一个事件,一个事物,纪实摄影不允许虚构以及夸大其词。无论作品呈现出的是美好或是丑陋,对于反应真实事件都具有重要社会价值,本文对纪实摄影的本质,特征,主观性与客观性进行阐述,并进一步论证纪实摄影“真实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纪实摄影;本质特征;真实性;社会价值
一、什么是纪实摄影
自1839年1月7日达盖尔将摄影术公布于世,摄影在历史长河中走过短短的一百多年,在这段时间里, 摄影产生了许多的门类,也许至今也没有对纪实摄影的完整定义。纪实摄影是以反映真实事件为初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成为反映事件的重要参考文献,纪实摄影的素材摄取于现实生活,如实反映大众周边所发生的所看见的事和物,可以这样说,它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独一无二的见证者,我们也可以从其作品中客观的去认知你所不曾经历的事与物。“早期纪实主义摄影, 鉴于早期的摄影器材不够完善, 摄影家的拍摄题材相对较少且缺乏深度, 因此为了加以区分,就把早期译作“写实”,将后期译作“纪实”,对于摄影来说,最先使用“纪实”一词的是20世纪初法国摄影家欧仁·阿特热。纪实照片的功能并不单一,除了传达信息,它还具有教导受众从它所透露的真相认知社会的功能。所以我们说,纪实摄影凝固着“真相”,保留着“真实”,它将“现在”交给“过去”,又让“过去”呈现于“未来”。纪实摄影的作品是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反映事件真实性是纪实摄影的基本要求。
二、纪实摄影的特征
纪实摄影是思想、视觉、艺术上的三合一,它不是无序的,通过想要反映的某一思想情绪,它成为了一个系统的,综合的,多面的工程。关于题材,不同于传统摄影不注重对不同层次社会大众生活的客观呈现,无法借助传统摄影作品, 全面、客观了解不同层次社会大众生活现状, 无法深入了解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纪实摄影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摄影的这一缺陷。纪实摄影更注重自然、真实,社会大众生活及社会大众关注的各类问题都是其关注点。摄影是是一种视觉艺术,纪实摄影创作要求摄影者需要掌握较高的摄影语言的表达能力。纪实摄影忌讳盲目随意。纪实摄影者将情感寄托于图片,以平面影像的表达方式,客观折射出不同层次社会大众过往生活。纪实摄影可以给人一种亲切感, 而不是距离感,好的纪实作品是可以反映生活的,通过其中的思想的传递,从而反映社会影响及社会问题。
三、纪实摄影的真实性
纪实摄影并不是完全客观的,它存在客观性与主观性,虽然大多数纪实摄影者都尽可能客观的去记录,但毕竟人是会思考的,是感性的,每一个摄影师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会不同的思考,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总会持有不同的看法, 不同的摄影师更有不同的拍摄角度。受其认知的影响, 从而反映到自己所拍摄的作品中去。也正是由于思想的多样性,才能使我们多方面的角度去认识事物。但是不管是如何,它都必须是反映真实事件的,真实性是纪实摄影的前提,拍摄作品不可以是虚构的,夸大其词的,更不能打破事物的规律性,好的摄影师对于事物往往具有预见性,正如亨利·卡蒂尔·布列松那样在一个绝佳的场景处去等待并抓住他的"决定性瞬间"。如若是在以符合事物的真实性及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来说,即使是摆拍也是可以存在的,当然,我想作为纪实摄影最主要的还是应当采用抓拍的方式。而且在新闻摄影中是决不能采用摆拍的,否则就违背其本质了。
四、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
纪实摄影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记录历史事件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论证事件真实性,反映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我们不能只是简简单单的用美好或是丑陋,来作为一张照片是否是一张好照片的判断依据,纪实摄影作为历史进程中独一无二的见证者,打从一开始便为了人类的尊严及唤醒人性的良知而不懈的努力着。比如《大眼睛》是摄影师解海龙于1991年在安徽大别山拍摄的,照片中,一位小姑娘手拿铅笔,睁着大眼睛望着前方,正是因为这张照片推动了希望工程的发展,改变了数百万贫困家庭孩子的命运,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眼睛》已经成为了希望工程最具代表性的标志,这就是纪实影像带来的强大力量。回顾摄影一百多年的历程, 其实纪实摄影才应该真正是摄影的主流。 摄影大大拓展了形象思维的空间, 使图像能够替代文字成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先对于文字来说,影像所能够带来是视觉冲击力是巨大的,一张好的纪实影像所能反映的内容胜过千言万语,正因为如此纪实摄影渐渐地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成为文化载体的先锋,纪实摄影开创了能够直接通过图像来获取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社会、科学及艺术信息的形式, 为记录现代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
纪实摄影应当是反映真实事件为基础的,是对人类社会进行真实记录的 ,它所展现的内容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献价值的。其强大的社会性, 既反映了纪实摄影的本质特征, 又有利于发挥纪实摄影的强大影响力。纪实摄影是当今社会的产物, 现代社会文明的需要,所以纪实摄影的“真实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林路 西方摄影流派与大师作品[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0.
[2]林路,唐卫 当代摄影的多元突破(1990-2000年)[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8.
[3]顾铮 世界摄影史(修订版)[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6.
[4]李际, 陈伟斯 摄影批判导论[M].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 2012.
[5]韩丛耀.图像:主题与构成[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6][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7]郑虹.摄影的历史[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
[8]林路.瞬间与永恒:90位摄影名家作品解读[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9]雷茂奎.摄影文化与摄影家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10]吴钢.摄影史话[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叶于政,男,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在校生。指導老师:吕聃
关键词:纪实摄影;本质特征;真实性;社会价值
一、什么是纪实摄影
自1839年1月7日达盖尔将摄影术公布于世,摄影在历史长河中走过短短的一百多年,在这段时间里, 摄影产生了许多的门类,也许至今也没有对纪实摄影的完整定义。纪实摄影是以反映真实事件为初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成为反映事件的重要参考文献,纪实摄影的素材摄取于现实生活,如实反映大众周边所发生的所看见的事和物,可以这样说,它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独一无二的见证者,我们也可以从其作品中客观的去认知你所不曾经历的事与物。“早期纪实主义摄影, 鉴于早期的摄影器材不够完善, 摄影家的拍摄题材相对较少且缺乏深度, 因此为了加以区分,就把早期译作“写实”,将后期译作“纪实”,对于摄影来说,最先使用“纪实”一词的是20世纪初法国摄影家欧仁·阿特热。纪实照片的功能并不单一,除了传达信息,它还具有教导受众从它所透露的真相认知社会的功能。所以我们说,纪实摄影凝固着“真相”,保留着“真实”,它将“现在”交给“过去”,又让“过去”呈现于“未来”。纪实摄影的作品是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反映事件真实性是纪实摄影的基本要求。
二、纪实摄影的特征
纪实摄影是思想、视觉、艺术上的三合一,它不是无序的,通过想要反映的某一思想情绪,它成为了一个系统的,综合的,多面的工程。关于题材,不同于传统摄影不注重对不同层次社会大众生活的客观呈现,无法借助传统摄影作品, 全面、客观了解不同层次社会大众生活现状, 无法深入了解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纪实摄影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摄影的这一缺陷。纪实摄影更注重自然、真实,社会大众生活及社会大众关注的各类问题都是其关注点。摄影是是一种视觉艺术,纪实摄影创作要求摄影者需要掌握较高的摄影语言的表达能力。纪实摄影忌讳盲目随意。纪实摄影者将情感寄托于图片,以平面影像的表达方式,客观折射出不同层次社会大众过往生活。纪实摄影可以给人一种亲切感, 而不是距离感,好的纪实作品是可以反映生活的,通过其中的思想的传递,从而反映社会影响及社会问题。
三、纪实摄影的真实性
纪实摄影并不是完全客观的,它存在客观性与主观性,虽然大多数纪实摄影者都尽可能客观的去记录,但毕竟人是会思考的,是感性的,每一个摄影师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会不同的思考,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总会持有不同的看法, 不同的摄影师更有不同的拍摄角度。受其认知的影响, 从而反映到自己所拍摄的作品中去。也正是由于思想的多样性,才能使我们多方面的角度去认识事物。但是不管是如何,它都必须是反映真实事件的,真实性是纪实摄影的前提,拍摄作品不可以是虚构的,夸大其词的,更不能打破事物的规律性,好的摄影师对于事物往往具有预见性,正如亨利·卡蒂尔·布列松那样在一个绝佳的场景处去等待并抓住他的"决定性瞬间"。如若是在以符合事物的真实性及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来说,即使是摆拍也是可以存在的,当然,我想作为纪实摄影最主要的还是应当采用抓拍的方式。而且在新闻摄影中是决不能采用摆拍的,否则就违背其本质了。
四、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
纪实摄影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记录历史事件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论证事件真实性,反映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我们不能只是简简单单的用美好或是丑陋,来作为一张照片是否是一张好照片的判断依据,纪实摄影作为历史进程中独一无二的见证者,打从一开始便为了人类的尊严及唤醒人性的良知而不懈的努力着。比如《大眼睛》是摄影师解海龙于1991年在安徽大别山拍摄的,照片中,一位小姑娘手拿铅笔,睁着大眼睛望着前方,正是因为这张照片推动了希望工程的发展,改变了数百万贫困家庭孩子的命运,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眼睛》已经成为了希望工程最具代表性的标志,这就是纪实影像带来的强大力量。回顾摄影一百多年的历程, 其实纪实摄影才应该真正是摄影的主流。 摄影大大拓展了形象思维的空间, 使图像能够替代文字成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先对于文字来说,影像所能够带来是视觉冲击力是巨大的,一张好的纪实影像所能反映的内容胜过千言万语,正因为如此纪实摄影渐渐地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成为文化载体的先锋,纪实摄影开创了能够直接通过图像来获取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社会、科学及艺术信息的形式, 为记录现代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
纪实摄影应当是反映真实事件为基础的,是对人类社会进行真实记录的 ,它所展现的内容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献价值的。其强大的社会性, 既反映了纪实摄影的本质特征, 又有利于发挥纪实摄影的强大影响力。纪实摄影是当今社会的产物, 现代社会文明的需要,所以纪实摄影的“真实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林路 西方摄影流派与大师作品[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0.
[2]林路,唐卫 当代摄影的多元突破(1990-2000年)[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8.
[3]顾铮 世界摄影史(修订版)[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6.
[4]李际, 陈伟斯 摄影批判导论[M].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 2012.
[5]韩丛耀.图像:主题与构成[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6][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7]郑虹.摄影的历史[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
[8]林路.瞬间与永恒:90位摄影名家作品解读[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9]雷茂奎.摄影文化与摄影家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10]吴钢.摄影史话[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叶于政,男,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在校生。指導老师:吕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