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融入高中化学学科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教师应该对该部分授课工作进行细致探讨,并对理论知识、实验课程等多部分的授课形式加以改进,使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愈加透彻,使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实现有效结合。文章对初、高中化学学科授课内容的有效结合策略进行了细致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渗透方式;高中化学;授课策略
一、前言
化学学科知识面较广,学生很难掌握其中的重要内容。为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尝试在初中化学授课期间穿插高中化学知识。在这期间,化学教师应该确保自身授课经验丰富,并明确初、高中化学教材的具体内容。初中化学授课多偏于基础理论知识部分,高中化学授课则侧重于实践,并对理论部分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为确保初中课程的授课质量,各教师在实际授课期间,应该根据初、高中化学教学的侧重点进行科学备课,同时重视学生在化学课堂中主体地位的体现,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二、积极展开以人为本的化学授课活动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初中课堂的不断落实,相关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时愈加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确保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有所提升,以下详细分析教师积极展开以人为本的化学授课活动的具体措施。
1.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为实现“学以致用”这一理想的化学授课目标,化学教师在授课期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此,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参与程度,不断为其创造机会,使其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进来。比如,化学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各个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并将课题或化学实验任务分派给各个小组。小组学生通过合作或自主探究等方式,找到化学问题答案并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对其化学实践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另外,为培养学生实践应用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该在课下积极组织与化学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化学教师在授课期间,不断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学习机会,对学生化学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验动手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调查各学校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现状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知识期间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样化的。其中,高中化学教材深度较高,知识面较广,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对化学授课手段加以优化,不断寻找能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化学学习的授课方法。实践发现,初中化学教师在授课中适当延伸一些高中化学课程知识,有助于学生打下良好的化学学习基础;而高中化学教师在授课中适当提问一些初中化学问题,有助于学生适应教学进度。笔者认为,化学教师应该在实际授课期间多使用一些代表性较强的化学问题进行提问,以提高授课质量。在这期间,化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使其能够使用化学思维和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见的问题。
3.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化学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为使学生真正掌握化学课程中的难点、重点,化学教师应该在授课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化学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方法进行正确指导,使其掌握正确、高效的化学学习方法。化学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前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由浅及深地逐步熟悉所学知识,有助于后续学习质量的提升。另外,化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学期间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通过多种途径加以解决。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不理解之处的印象,进而使其化学理论知识更加扎实。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为使学生自学效果更加理想,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化学学科的真实学习情况,展开有效的授课。
三、化学教师优化自身授课手段
化学教師在初、高中化学授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学习效果,化学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授课手段加以优化、创新。采用多样化的化学授课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以下详细分析教师优化化学授课手段的具体方法。
1.在复习期间引发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
化学学科的学习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化学预习、化学讲解和化学复习。为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化学学科的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重视复习环节学习活动的展开与落实。具体表现为:化学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初中化学知识复习时,应该适当将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知识引入其中。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基于自身兴趣爱好展开后续环节的学习。笔者认为,这种在初中化学复习期间合理插入高中化学知识的授课方式,效果较为理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学生未来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在授课期间密切关注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在初中化学授课期间适当渗透高中部分的化学知识,对学生化学学科的高效学习具有积极影响。为实现两者之间的巧妙衔接和过渡,教师在授课中应该密切关注班级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具体表现为:化学教师应该对班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行深入调查,并根据学生以往的化学学科学习习惯展开授课。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时尽快跟上课堂节奏,对授课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化学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进程,也有助于及时调整优化自身的授课手段。学生在这一环境下,对初中化学学科知识理解得愈加透彻,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四、化学教师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备课
为保证化学课程的授课质量,教师应该对初、高中化学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教师应该确保自身熟知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并且能够在授课中灵活地将两个阶段的化学教材穿插讲解。近年来,各校教师在展开化学授课中较为重视高中部分化学知识的渗透与讲解。为实现这一授课目标,相关化学教师应该积极寻找更为高效、可行的化学授课方法,同时对相关化学课程知识进行合理备课,以达到更理想的授课效果。
初中化学课程多偏于基础知识,在讲解该部分知识时,化学教师应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自身的授课模式。同时,重视对化学知识的延伸讲解,使学生在掌握当节化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后续的高中部分的化学学习初步了解。这一行为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该环节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能够使学生对相关化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这种基于学生兴趣爱好所开展的化学授课活动,对学生化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高中部分的化学授课内容多数较为复杂,且涉及大量的实验内容。为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打下良好的化学学习基础,相关教师应该在实际授课期间使用更为合理、有效的方式将课程内容融入授课活动当中。化学教师使用延伸式授课方法,适当将高中部分的化学知识加入初中化学课堂当中,对学生化学学科的有效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初中化学课堂的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这一较为优质的化学学习环境下,能够对初中课程知识认知得更加清晰,并且能够初步接触部分高中化学知识。笔者认为,教师对化学授课内容进行合理备课,对初、高中化学授课的有效衔接具有深远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效的化学学科授课活动,对学生尽快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化学学科考试成绩具有积极影响。为满足当下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的实际需求,教师应该对自身的化学授课手段加以优化。在这一期间,教师可以尝试在初中化学授课期间逐步渗透高中化学的部分知识,为学生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对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初步理解,且引起极大的学习兴趣。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重视班级学生在化学课堂中主体作用的体现与发挥,不断对自身的化学授课手段、授课内容等加以优化、改进,以达到更为理想的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赵安兴,冯英明,祁建平,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4(09):71-72.
周锦明.用素质教育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J].甘肃教育,1998(Z2):90-91.
宋宪香.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初探[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7(04):36-37.
李松华.认真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J].化学教学,1991(06):10-12.
【关键词】初中化学;渗透方式;高中化学;授课策略
一、前言
化学学科知识面较广,学生很难掌握其中的重要内容。为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尝试在初中化学授课期间穿插高中化学知识。在这期间,化学教师应该确保自身授课经验丰富,并明确初、高中化学教材的具体内容。初中化学授课多偏于基础理论知识部分,高中化学授课则侧重于实践,并对理论部分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为确保初中课程的授课质量,各教师在实际授课期间,应该根据初、高中化学教学的侧重点进行科学备课,同时重视学生在化学课堂中主体地位的体现,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二、积极展开以人为本的化学授课活动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初中课堂的不断落实,相关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时愈加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确保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有所提升,以下详细分析教师积极展开以人为本的化学授课活动的具体措施。
1.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为实现“学以致用”这一理想的化学授课目标,化学教师在授课期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此,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参与程度,不断为其创造机会,使其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进来。比如,化学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各个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并将课题或化学实验任务分派给各个小组。小组学生通过合作或自主探究等方式,找到化学问题答案并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对其化学实践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另外,为培养学生实践应用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该在课下积极组织与化学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化学教师在授课期间,不断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学习机会,对学生化学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验动手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调查各学校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现状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知识期间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样化的。其中,高中化学教材深度较高,知识面较广,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对化学授课手段加以优化,不断寻找能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化学学习的授课方法。实践发现,初中化学教师在授课中适当延伸一些高中化学课程知识,有助于学生打下良好的化学学习基础;而高中化学教师在授课中适当提问一些初中化学问题,有助于学生适应教学进度。笔者认为,化学教师应该在实际授课期间多使用一些代表性较强的化学问题进行提问,以提高授课质量。在这期间,化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使其能够使用化学思维和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见的问题。
3.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化学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为使学生真正掌握化学课程中的难点、重点,化学教师应该在授课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化学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方法进行正确指导,使其掌握正确、高效的化学学习方法。化学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前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由浅及深地逐步熟悉所学知识,有助于后续学习质量的提升。另外,化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学期间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通过多种途径加以解决。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不理解之处的印象,进而使其化学理论知识更加扎实。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为使学生自学效果更加理想,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化学学科的真实学习情况,展开有效的授课。
三、化学教师优化自身授课手段
化学教師在初、高中化学授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学习效果,化学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授课手段加以优化、创新。采用多样化的化学授课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以下详细分析教师优化化学授课手段的具体方法。
1.在复习期间引发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
化学学科的学习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化学预习、化学讲解和化学复习。为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化学学科的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重视复习环节学习活动的展开与落实。具体表现为:化学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初中化学知识复习时,应该适当将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知识引入其中。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基于自身兴趣爱好展开后续环节的学习。笔者认为,这种在初中化学复习期间合理插入高中化学知识的授课方式,效果较为理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学生未来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在授课期间密切关注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在初中化学授课期间适当渗透高中部分的化学知识,对学生化学学科的高效学习具有积极影响。为实现两者之间的巧妙衔接和过渡,教师在授课中应该密切关注班级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具体表现为:化学教师应该对班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行深入调查,并根据学生以往的化学学科学习习惯展开授课。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时尽快跟上课堂节奏,对授课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化学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进程,也有助于及时调整优化自身的授课手段。学生在这一环境下,对初中化学学科知识理解得愈加透彻,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四、化学教师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备课
为保证化学课程的授课质量,教师应该对初、高中化学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教师应该确保自身熟知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并且能够在授课中灵活地将两个阶段的化学教材穿插讲解。近年来,各校教师在展开化学授课中较为重视高中部分化学知识的渗透与讲解。为实现这一授课目标,相关化学教师应该积极寻找更为高效、可行的化学授课方法,同时对相关化学课程知识进行合理备课,以达到更理想的授课效果。
初中化学课程多偏于基础知识,在讲解该部分知识时,化学教师应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自身的授课模式。同时,重视对化学知识的延伸讲解,使学生在掌握当节化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后续的高中部分的化学学习初步了解。这一行为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该环节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能够使学生对相关化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这种基于学生兴趣爱好所开展的化学授课活动,对学生化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高中部分的化学授课内容多数较为复杂,且涉及大量的实验内容。为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打下良好的化学学习基础,相关教师应该在实际授课期间使用更为合理、有效的方式将课程内容融入授课活动当中。化学教师使用延伸式授课方法,适当将高中部分的化学知识加入初中化学课堂当中,对学生化学学科的有效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初中化学课堂的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这一较为优质的化学学习环境下,能够对初中课程知识认知得更加清晰,并且能够初步接触部分高中化学知识。笔者认为,教师对化学授课内容进行合理备课,对初、高中化学授课的有效衔接具有深远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效的化学学科授课活动,对学生尽快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化学学科考试成绩具有积极影响。为满足当下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的实际需求,教师应该对自身的化学授课手段加以优化。在这一期间,教师可以尝试在初中化学授课期间逐步渗透高中化学的部分知识,为学生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对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初步理解,且引起极大的学习兴趣。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重视班级学生在化学课堂中主体作用的体现与发挥,不断对自身的化学授课手段、授课内容等加以优化、改进,以达到更为理想的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赵安兴,冯英明,祁建平,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4(09):71-72.
周锦明.用素质教育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J].甘肃教育,1998(Z2):90-91.
宋宪香.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初探[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7(04):36-37.
李松华.认真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J].化学教学,1991(0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