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为了让学生喜欢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加强阅读实践,拓宽阅读空间,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重视课外阅读指导课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历史的经验充分说明,“多读”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迅速提高,对于扩展阅读教学的资源、增强语文教学的文化底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课外阅读活动持久地进行,可以每两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根据课外阅读指导课应承担的教学任务,可将这种课型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阅读兴趣培养课。其基本任务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导读方式激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乐读的感情。这一类指导课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以读激情,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第二步,情中探理,即在学生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教师或学生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热烈讨论,探明文中道理,从而激起学生爱读、乐读的感情。
第二类是阅读能力训练课。这是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主要课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由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所必需的内部智力操作和外部技能操作两方面的因素组成的。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须培养四种能力:一是制订和执行阅读计划的能力,包括课外读物的选择、阅读方法的运用、阅读时间的安排和阶段性自我检查的进行等内容。二是感悟阅读材料的能力。一方面要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的基本要求,学会朗读和默读;另一方面要学会在阅读中思考读物内容、琢磨重要词句、体验人物情感以及提出和解决问题。三是阅读技能的运用,如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使用工具书以及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评、摘等等。四是初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如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等。阅读能力训练课的教学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课前准备。师生共同选定几本读物或几篇文章,学生每人选读一本(篇);同时,教师提出阅读能力训练的要求,学生按照阅读能力训练的要求自主地读书和思考,做好发言的准备。第二步,交流心得。先分小组交流,按读物分组;然后全班交流,各组推选代表发言。可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举行读书报告会,让感受深、收获大的学生发言。第三步,总结评价。师生都参与评价,以教师点评为主。
二、阅读方法的引导要具有科学性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
阅读,其主要方法有二:一是精读,一是略读。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但是略读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的结果必然是一无所得。略读方法的指导可侧重于下面两种:
1.浏览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指导。
2.筛选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法的综合运用,都应在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三、在长期的阅读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
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
二是定时。要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同时,学校也要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作为“自由阅读”时间,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自由地畅游。
三是定量。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这些习惯要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
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1.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
2.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3.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本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好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做一些迁移性练习,如演课本剧、改写等。
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吧!
一、重视课外阅读指导课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历史的经验充分说明,“多读”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迅速提高,对于扩展阅读教学的资源、增强语文教学的文化底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课外阅读活动持久地进行,可以每两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根据课外阅读指导课应承担的教学任务,可将这种课型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阅读兴趣培养课。其基本任务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导读方式激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乐读的感情。这一类指导课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以读激情,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第二步,情中探理,即在学生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教师或学生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热烈讨论,探明文中道理,从而激起学生爱读、乐读的感情。
第二类是阅读能力训练课。这是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主要课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由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所必需的内部智力操作和外部技能操作两方面的因素组成的。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须培养四种能力:一是制订和执行阅读计划的能力,包括课外读物的选择、阅读方法的运用、阅读时间的安排和阶段性自我检查的进行等内容。二是感悟阅读材料的能力。一方面要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的基本要求,学会朗读和默读;另一方面要学会在阅读中思考读物内容、琢磨重要词句、体验人物情感以及提出和解决问题。三是阅读技能的运用,如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使用工具书以及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评、摘等等。四是初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如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等。阅读能力训练课的教学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课前准备。师生共同选定几本读物或几篇文章,学生每人选读一本(篇);同时,教师提出阅读能力训练的要求,学生按照阅读能力训练的要求自主地读书和思考,做好发言的准备。第二步,交流心得。先分小组交流,按读物分组;然后全班交流,各组推选代表发言。可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举行读书报告会,让感受深、收获大的学生发言。第三步,总结评价。师生都参与评价,以教师点评为主。
二、阅读方法的引导要具有科学性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
阅读,其主要方法有二:一是精读,一是略读。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但是略读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的结果必然是一无所得。略读方法的指导可侧重于下面两种:
1.浏览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指导。
2.筛选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法的综合运用,都应在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三、在长期的阅读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
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
二是定时。要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同时,学校也要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作为“自由阅读”时间,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自由地畅游。
三是定量。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这些习惯要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
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1.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
2.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3.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本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好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做一些迁移性练习,如演课本剧、改写等。
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