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欣喜看到越来越多的初中物理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场”:在学案引领下,学生围绕问题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或实验探究,思维不断深入,思维力不断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笔者的课堂中,以及在笔者周围的部分课堂依然有着这样的场景:“教师是导演,拿着学案指挥,学生是演员,按照学案在模仿”,这种学习方式,由于没有以“问题情景”作为研讨背景,学生大多跟着教师依葫芦画瓢般学习,无需深入思考,更无需科学思维,根本无法提升思维力,说到底,这种没有思维的学习根本不叫“学习”,而应该称之为“模仿”.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真正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当教师在课堂中借助“问题情景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那么就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物理思维力.
所谓“问题情境法”,就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这个载体,把思维内容隐含在问题情境中或迁移引伸到具体的实际生活事例中,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性,增加思维灵活度,形成思维持久力,从而实现提升思维力的目标.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案例,总结借助“问[JP3]题情景法”提升学生物理思维力的实践做法,以期与同行交流.
1借助“生活式的问题情境法”,激活思维灵敏性,提升思维活力
案例一在学习“声音的产生”内容中,如何让学生从身边最常见最熟悉的声音现象入手,解决“声音如何产生”的思维呢?笔者作了如下改进:教师请学生准备以下常见的物品:橡皮筋、笔帽、水、纸.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平时你是如何让它们发出声音的?你观察一下它们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你能发现当它们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从学生最常见的生活情景提出了令学生感到陌生的问题,一下子就触动孩子的好奇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此基础上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体会了思维的价值.
实践思考课程标准指出:生活处处皆有物理.因此借助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学习的亲切感,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并引起他们的注意,激活压抑已久的思维感觉,如果能持之以恒,学生的思维灵敏度就会越来越强,思维越来越有活力,最终形成积极主动的思维意识.
2借助“开放式问题情境法”,激活思维开放性,提升思维的冲力
案例二在学习“物质的密度”内容时,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密度”概念建立的思维困难呢?笔者做了如下改进:教师出示两块表面涂成相同颜色的铁块和塑料块,然后提出问题:你能区分哪块是铁块,哪块是塑料块吗?此时由于没有限制区分方法,因此这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问题.有的学生会从“把涂层刮开”角度考虑;有学生会从“熔点”角度来思考;有学生会从“掂掂份量”角度来思维……通过这种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不仅掌握运用物质的属性来鉴别物质,而且还引出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内容,使密度概念建立的困难迎刃而解.开放性问题创设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之间的方法相互对比,思维不断冲撞,概念逐步厘清,知识逐步构建完整,不断形成物理思维力.
实践思考“开放式问题情境法”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开阔的思维空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激励学生大胆思考、相互交流,思维不断对比,产生思维冲劲,久而久之,提升学生思维冲力.
3借助“发散式问题情境法”,激活思维独特性,提升思维的张力
案例三在学习“认识磁体”内容时,如何让学生在具有“简单磁现象”知识的基础上,全面科学了解“磁体的多种性质”呢?对此,笔者作了如下改进,请学生准备以下物品:回形针、铁片、铁屑、钢锯条、铜片、玻璃片、镍片、棉线等材料.同时,教师还提供以下物品: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小磁针等材料.课堂上,教师不做任何演示,而是直接提出以下问题:磁铁具有什么性质?它只能吸引铁吗?你还有其他发现吗?这样的问法引导学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既能让学生探究发现“磁体不仅具有吸引铁,还能吸引钴、镍等物体”的显性性质,还能通过讨论、交流发现“磁体的两极是磁性最强区域”以及“磁体具有指向性”等隐性特点,从而较全面了解磁体性质.发散式问题情景能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开展多种途径思维,借助相关密切联系的知识点,结合学生自身优势思维,寻找适合构建知识内容的个性思维,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产生独特思维.
实践思考借助“发散式问题情境法”,促使学生思维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学生必然会在众多解决的方案中选择自己最容易接受的方案,这既是最佳思维,也是区别其他同学的独有的个性思维,长久以往,不断提升学生思维张力.
总之,借助“问题情景法”确实可以提升学生物理思维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不断丰富“问题情景”内容,创设更多的“问题情景”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构建,不断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力.
所谓“问题情境法”,就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这个载体,把思维内容隐含在问题情境中或迁移引伸到具体的实际生活事例中,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性,增加思维灵活度,形成思维持久力,从而实现提升思维力的目标.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案例,总结借助“问[JP3]题情景法”提升学生物理思维力的实践做法,以期与同行交流.
1借助“生活式的问题情境法”,激活思维灵敏性,提升思维活力
案例一在学习“声音的产生”内容中,如何让学生从身边最常见最熟悉的声音现象入手,解决“声音如何产生”的思维呢?笔者作了如下改进:教师请学生准备以下常见的物品:橡皮筋、笔帽、水、纸.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平时你是如何让它们发出声音的?你观察一下它们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你能发现当它们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从学生最常见的生活情景提出了令学生感到陌生的问题,一下子就触动孩子的好奇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此基础上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体会了思维的价值.
实践思考课程标准指出:生活处处皆有物理.因此借助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学习的亲切感,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并引起他们的注意,激活压抑已久的思维感觉,如果能持之以恒,学生的思维灵敏度就会越来越强,思维越来越有活力,最终形成积极主动的思维意识.
2借助“开放式问题情境法”,激活思维开放性,提升思维的冲力
案例二在学习“物质的密度”内容时,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密度”概念建立的思维困难呢?笔者做了如下改进:教师出示两块表面涂成相同颜色的铁块和塑料块,然后提出问题:你能区分哪块是铁块,哪块是塑料块吗?此时由于没有限制区分方法,因此这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问题.有的学生会从“把涂层刮开”角度考虑;有学生会从“熔点”角度来思考;有学生会从“掂掂份量”角度来思维……通过这种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不仅掌握运用物质的属性来鉴别物质,而且还引出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内容,使密度概念建立的困难迎刃而解.开放性问题创设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之间的方法相互对比,思维不断冲撞,概念逐步厘清,知识逐步构建完整,不断形成物理思维力.
实践思考“开放式问题情境法”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开阔的思维空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激励学生大胆思考、相互交流,思维不断对比,产生思维冲劲,久而久之,提升学生思维冲力.
3借助“发散式问题情境法”,激活思维独特性,提升思维的张力
案例三在学习“认识磁体”内容时,如何让学生在具有“简单磁现象”知识的基础上,全面科学了解“磁体的多种性质”呢?对此,笔者作了如下改进,请学生准备以下物品:回形针、铁片、铁屑、钢锯条、铜片、玻璃片、镍片、棉线等材料.同时,教师还提供以下物品: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小磁针等材料.课堂上,教师不做任何演示,而是直接提出以下问题:磁铁具有什么性质?它只能吸引铁吗?你还有其他发现吗?这样的问法引导学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既能让学生探究发现“磁体不仅具有吸引铁,还能吸引钴、镍等物体”的显性性质,还能通过讨论、交流发现“磁体的两极是磁性最强区域”以及“磁体具有指向性”等隐性特点,从而较全面了解磁体性质.发散式问题情景能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开展多种途径思维,借助相关密切联系的知识点,结合学生自身优势思维,寻找适合构建知识内容的个性思维,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产生独特思维.
实践思考借助“发散式问题情境法”,促使学生思维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学生必然会在众多解决的方案中选择自己最容易接受的方案,这既是最佳思维,也是区别其他同学的独有的个性思维,长久以往,不断提升学生思维张力.
总之,借助“问题情景法”确实可以提升学生物理思维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不断丰富“问题情景”内容,创设更多的“问题情景”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构建,不断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