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自学能力 激发兴趣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主动地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效益。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益。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尝试用下列方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功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侣”是什么意思?谁与书为侣?为什么与书为侣?怎样与书为侣的?与书为侣有什么好处?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文中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使学生对两个“鸟的天堂”的含义产生疑问,一个有引号,一个没有引号,通过反复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鸟的天堂”意思截然不同。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时,要善于捕捉突出文章中心的关键字、词或句子,并反复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如:教学《火烧云》、《桂林山水》等课文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景,播放配乐课文的录音,看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去自学。如教《慈母情深》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味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听我讲”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要求学生查字典及工具书,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问题,阅读四大名著、同步阅读及相应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通过反复读书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通过自学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要适当加以引导,让他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参与学习中,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3.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让学生通过对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里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雨来是个热爱祖国、勇敢机智、聪明能干的小英雄。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的文章时,要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让学生围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作者听了心情怎样?又特别抓住“极”、“透”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通过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抓住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味词句,精度有关片段,弄懂课文内容。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应教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4.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语文课标》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看书报、听广播、勤动笔等习惯。
因此,我经常给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的听说读写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慢慢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边圈圈点点、写写画画、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想。教学《我的“长生果”》一文时,抓住重点句子和段落教学,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长生果”指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长生果”?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段落,对重点词句、段落的分析,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学生逐步明白了作者酷爱读书的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痴如醉。正是不断在书中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成长起来。学生真正体会到:书真是“长生果”呀!即使多年之后品位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因此,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回顾·拓展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此外,我还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方法,使同学们学有榜样,赶超有对象,从而促进全班同学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关键词】阅读教学 自学能力 激发兴趣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主动地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效益。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益。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尝试用下列方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功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侣”是什么意思?谁与书为侣?为什么与书为侣?怎样与书为侣的?与书为侣有什么好处?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文中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使学生对两个“鸟的天堂”的含义产生疑问,一个有引号,一个没有引号,通过反复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鸟的天堂”意思截然不同。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时,要善于捕捉突出文章中心的关键字、词或句子,并反复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如:教学《火烧云》、《桂林山水》等课文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景,播放配乐课文的录音,看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去自学。如教《慈母情深》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味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听我讲”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要求学生查字典及工具书,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问题,阅读四大名著、同步阅读及相应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通过反复读书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通过自学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要适当加以引导,让他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参与学习中,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3.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让学生通过对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里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雨来是个热爱祖国、勇敢机智、聪明能干的小英雄。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的文章时,要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让学生围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作者听了心情怎样?又特别抓住“极”、“透”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通过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抓住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味词句,精度有关片段,弄懂课文内容。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应教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4.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语文课标》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看书报、听广播、勤动笔等习惯。
因此,我经常给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的听说读写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慢慢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边圈圈点点、写写画画、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想。教学《我的“长生果”》一文时,抓住重点句子和段落教学,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长生果”指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长生果”?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段落,对重点词句、段落的分析,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学生逐步明白了作者酷爱读书的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痴如醉。正是不断在书中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成长起来。学生真正体会到:书真是“长生果”呀!即使多年之后品位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因此,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回顾·拓展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此外,我还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方法,使同学们学有榜样,赶超有对象,从而促进全班同学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