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能改变学生的认知,能让新知识进入学生的领域,让学生的成长充满活力。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走进自然、探究奥秘的自主学习,从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突破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加速器”。
那么如何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根据新课改理念,帮助学生确定课外阅读目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和“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学生个体在主观上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愿望。
距离目标太远,会因高不可攀而使学生失去信心。因此,确立阅读目标,要切实可行。首先让学生明确《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其次由教师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再次由全体学生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最后由每一位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目。每一位学生确定了阅读书目以后,必须制订一份阅读计划。保证每天至少应有1个小时时间进行课外自由阅读。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生阅读名著的心理压力,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利用环境激励策略,创设课外阅读的氛围,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环境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阅读文化”包括一种客观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一种内在的心理环境。
“阅读文化”的打造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如师生共同在班级建立“小书屋”;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设立集体的阅读记录单,及时将学生的集体阅读内容、阅读成果反映出来。如:学古诗时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使学生明白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写作也就不难了。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学生明白多读书能使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大千世界。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明白书在人类的进步乃至社会的进步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明白由于自己的见解不同,对作者笔下的人物也会有不同的了解。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怕艰苦、认真努力的人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将这些名人名家名言有关读书的话作为标语,贴在教室里。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
三、实施及时有效的阅读教学调控
初中学生的辨识能力、自制能力还很差,课外,教师必须在如下方面对他们的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图书。
先是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因势利导读长篇名著阅读,可以通过精彩片段赏析强化学生阅读兴趣。有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愿望。有些课文是长篇名著的节选,学这些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
利用读报课、班会课推介优秀书报、期刊、读书网站。如《语文报》、《中学生阅读报》、《读者》、《青年博览》、《杂文选刊》、《小小说选刊》、《散文》等。
(2)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到“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阶段目标中提到“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做读书笔记是搜集和积累信息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可分组摘录专题内容。读书笔记可以分为:a、作者篇目索引式;b、观点内容提要式;c、优美句段摘录式;d、问题思考感想式。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评价,展示阅读成果,体验阅读成功的喜悦
学生进行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能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展示学生阅读成果,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1、欣赏阅读记录,开展交流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本阅读笔记,学生以各种形式写下自己阅读的体会,每周在班级里交流、互评并朗读自己满意的阅读感受。另外,每两周每位学生推荐一篇写上自己点评的文章,大家互换阅读、互相交流,谈体会、谈感受,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评价能力。这样不仅使班级的读书氛围活跃了起来,同时阅读交流也成了学生之间相互推荐新书、好书的时机。
2、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读后感应是经过读者与作者心灵的碰撞、体验、感悟、升华,从而有所发现并独创的精神产品。在学生读过一篇优秀文章或一本好书后,鼓励他们写点感想,可以是赞同、怀疑的,也可以是批判的,哪怕只有一、两句话,也是有所收获的。为了鼓励学生动笔,我们教师要把学生优秀的读后感张贴在班级的“习作展示台”以写促读,展示阅读成果,体验阅读成功的喜悦。
通过上述的认识和分析,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要有系统合理的理念和方法,要保持学生拥有一定量的阅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理念和提升自身素养,掌握丰富有效的阅读资源,不断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么如何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根据新课改理念,帮助学生确定课外阅读目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和“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学生个体在主观上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愿望。
距离目标太远,会因高不可攀而使学生失去信心。因此,确立阅读目标,要切实可行。首先让学生明确《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其次由教师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再次由全体学生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最后由每一位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目。每一位学生确定了阅读书目以后,必须制订一份阅读计划。保证每天至少应有1个小时时间进行课外自由阅读。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生阅读名著的心理压力,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利用环境激励策略,创设课外阅读的氛围,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环境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阅读文化”包括一种客观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一种内在的心理环境。
“阅读文化”的打造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如师生共同在班级建立“小书屋”;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设立集体的阅读记录单,及时将学生的集体阅读内容、阅读成果反映出来。如:学古诗时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使学生明白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写作也就不难了。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学生明白多读书能使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大千世界。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明白书在人类的进步乃至社会的进步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明白由于自己的见解不同,对作者笔下的人物也会有不同的了解。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怕艰苦、认真努力的人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将这些名人名家名言有关读书的话作为标语,贴在教室里。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
三、实施及时有效的阅读教学调控
初中学生的辨识能力、自制能力还很差,课外,教师必须在如下方面对他们的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图书。
先是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因势利导读长篇名著阅读,可以通过精彩片段赏析强化学生阅读兴趣。有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愿望。有些课文是长篇名著的节选,学这些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
利用读报课、班会课推介优秀书报、期刊、读书网站。如《语文报》、《中学生阅读报》、《读者》、《青年博览》、《杂文选刊》、《小小说选刊》、《散文》等。
(2)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到“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阶段目标中提到“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做读书笔记是搜集和积累信息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可分组摘录专题内容。读书笔记可以分为:a、作者篇目索引式;b、观点内容提要式;c、优美句段摘录式;d、问题思考感想式。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评价,展示阅读成果,体验阅读成功的喜悦
学生进行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能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展示学生阅读成果,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1、欣赏阅读记录,开展交流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本阅读笔记,学生以各种形式写下自己阅读的体会,每周在班级里交流、互评并朗读自己满意的阅读感受。另外,每两周每位学生推荐一篇写上自己点评的文章,大家互换阅读、互相交流,谈体会、谈感受,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评价能力。这样不仅使班级的读书氛围活跃了起来,同时阅读交流也成了学生之间相互推荐新书、好书的时机。
2、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读后感应是经过读者与作者心灵的碰撞、体验、感悟、升华,从而有所发现并独创的精神产品。在学生读过一篇优秀文章或一本好书后,鼓励他们写点感想,可以是赞同、怀疑的,也可以是批判的,哪怕只有一、两句话,也是有所收获的。为了鼓励学生动笔,我们教师要把学生优秀的读后感张贴在班级的“习作展示台”以写促读,展示阅读成果,体验阅读成功的喜悦。
通过上述的认识和分析,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要有系统合理的理念和方法,要保持学生拥有一定量的阅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理念和提升自身素养,掌握丰富有效的阅读资源,不断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