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幼儿园教育的艺术培养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在童年阶段培养孩子的艺术鉴赏和学习艺术都能够显著提高孩子对于艺术的感知能力。尤其是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培养孩子在音乐艺术方面的节奏感有利于帮助幼儿培养健全的人格,感受音乐中的情感,提升幼儿综合素养。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游戏化;教学方法
前言:
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音乐学习早就已经不是简单的学习唱歌,要全方位培养孩子对音乐的认知与理解,就需要让孩子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培养其节奏感,能够深刻理解什么是音乐节奏,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感。然而考虑到大班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在学前阶段,教师应当尽可能以孩子的接受能力为纲,为孩子设计更为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模式,帮助幼儿掌握音乐节奏的相关知识。
一、音乐教学设计课堂游戏,在游戏中感知节奏
在教学幼儿音乐节奏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因为从来没有过任何音乐方面的相关基础,對于节奏的把握多有欠缺,而且由于音乐节奏本身的相关内容,学习起来比较抽象,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多幼儿因为学习的困难性就会对音乐节奏产生一些抵触心理,从而导致不愿意学习音乐的情况。正因如此,教师才更需要转变教学思路,尽可能让音乐教学在游戏的环节中展开,让孩子能够在音乐游戏中感知节奏,潜移默化的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小星星》这首歌曲时,为了让孩子学会演唱这首歌曲,并且感知这首歌的音乐节奏,教师就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游戏教学方法,让孩子在游戏中感知这首歌的情感,从游戏中发现节奏的韵律美。比如当教学工作开始时,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全班同学一起跟随录音来聆听《小星星》,在播放录音的同时,为了潜移默化的提升孩子对节奏的把握,教师也可以在一旁打节奏。但此时的打节奏只是起到教学辅助的作用,并不能对幼儿产生多么强烈的教育影响。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后,前半段时间教师可以按照之前的教学模式,一句、一句的带领孩子进行跟唱式学习。在全班同学都学会了这首歌曲的演唱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融入一些游戏的环节,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感知这首歌的节奏变化。
比如教师可以让全班同学分为两组,男生为一组,女生为一组,当男生演唱歌曲时,教师给一个较为欢快的节奏,让男生用洪亮的歌声唱出气势;而当女生这一组进行演唱时,教师可以将节奏慢慢放缓,引导女生同学用一种柔声温和的方式进行演唱。分组演唱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全班同学来聊一聊,刚刚这两种演唱方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当孩子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之后,教师可以将同学们的想法往节奏变化这方面来引导。表明节奏快的时候,歌曲演唱出来的情绪是饱满且欢快的,而当节奏比较慢的时候歌曲演唱出来的情感是悠长并且温和的。由于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接受能力有限,帮助其了解到这种程度,实质上就已经完成了节奏感的大部分教学。
在这种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孩子完成课堂游戏:“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已经用不同的节奏演唱了这首歌曲,相信大家也已经感受到了节奏,对于一首歌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老师可就要给大家出一道难题了,大家能不能想出一个新的节奏来演唱《小星星》这首歌呢?老师非常期待大家的创作哦!”在孩子对音乐节奏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则可以向其提出创作节奏的要求,通过自主创作化的游戏,让孩子在创作过程中理解音乐节奏的妙处,从而掌握音乐艺术的精髓。
二、音乐学习与角色扮演相融合,在游戏中学会音乐节奏
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对于严肃的知识兴趣较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尽可能采用较为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理解知识。尤其是在音乐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音乐课本身就是比较活泼的课程,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多多运用一些活泼的元素。例如角色扮演,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音乐节奏。
例如:在学习《蝈蝈和蛐蛐》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把听歌、唱歌、感受和触觉等多种教学手段都融入到节奏教学中。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让同学在讲台上进行抽签,每名同学可以选择自己想要担任蛐蛐还是蝈蝈。通过角色扮演,将自己首先融入到音乐角色中进行演唱,更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心向。当全班同学抽取到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之后,教师可以对其进行下一步指挥,根据幼儿的特征将节奏教学游戏化。
当音乐播放到蛐蛐时,扮演蛐蛐的同学就需要做出多媒体上演示出的指定动作,比如挥手,起立,闭眼等动作。在第一轮游戏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则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一些节奏,加大难度,继续播放音乐,让孩子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变化,同时将孩子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音乐学习中来,提高教学质量。在整首歌学习结束之后,全班同学对于《蛐蛐和蝈蝈》这首歌应当有了较为全面的吸收,此时教师也可以分发一些用于打节奏的鼓棒,让孩子跟随歌曲的节奏点,自己进行配乐打节奏。让孩子一边演唱,一边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完成音乐节奏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学习的自主积极性,更能让孩子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理学会音乐节奏,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更能提高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总结:
节奏是音乐艺术的生命,进行音乐艺术的鉴赏和学习都需要感知节奏的存在,人天生也具有感知节奏的本能,幼儿园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也需要关注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问题,音乐节奏游戏化能够将游戏的趣味性融合到音乐活动中,使孩子能够从被动的音乐节奏感知、培养练状态,转化为主动参与、体会状态,使幼儿在音乐节奏中感受到游戏的快乐,也能够在游戏活动中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节奏。
参考文献:
[1]裴娟娟.谈幼儿园音乐节奏游戏化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J].才智,2019,(31):6.
[2]陆思明.幼儿园音乐节奏游戏化教学初探[J].教育,2020,(39):57.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大唐街道草塔幼儿园 金美娣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游戏化;教学方法
前言:
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音乐学习早就已经不是简单的学习唱歌,要全方位培养孩子对音乐的认知与理解,就需要让孩子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培养其节奏感,能够深刻理解什么是音乐节奏,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感。然而考虑到大班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在学前阶段,教师应当尽可能以孩子的接受能力为纲,为孩子设计更为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模式,帮助幼儿掌握音乐节奏的相关知识。
一、音乐教学设计课堂游戏,在游戏中感知节奏
在教学幼儿音乐节奏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因为从来没有过任何音乐方面的相关基础,對于节奏的把握多有欠缺,而且由于音乐节奏本身的相关内容,学习起来比较抽象,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多幼儿因为学习的困难性就会对音乐节奏产生一些抵触心理,从而导致不愿意学习音乐的情况。正因如此,教师才更需要转变教学思路,尽可能让音乐教学在游戏的环节中展开,让孩子能够在音乐游戏中感知节奏,潜移默化的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小星星》这首歌曲时,为了让孩子学会演唱这首歌曲,并且感知这首歌的音乐节奏,教师就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游戏教学方法,让孩子在游戏中感知这首歌的情感,从游戏中发现节奏的韵律美。比如当教学工作开始时,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全班同学一起跟随录音来聆听《小星星》,在播放录音的同时,为了潜移默化的提升孩子对节奏的把握,教师也可以在一旁打节奏。但此时的打节奏只是起到教学辅助的作用,并不能对幼儿产生多么强烈的教育影响。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后,前半段时间教师可以按照之前的教学模式,一句、一句的带领孩子进行跟唱式学习。在全班同学都学会了这首歌曲的演唱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融入一些游戏的环节,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感知这首歌的节奏变化。
比如教师可以让全班同学分为两组,男生为一组,女生为一组,当男生演唱歌曲时,教师给一个较为欢快的节奏,让男生用洪亮的歌声唱出气势;而当女生这一组进行演唱时,教师可以将节奏慢慢放缓,引导女生同学用一种柔声温和的方式进行演唱。分组演唱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全班同学来聊一聊,刚刚这两种演唱方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当孩子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之后,教师可以将同学们的想法往节奏变化这方面来引导。表明节奏快的时候,歌曲演唱出来的情绪是饱满且欢快的,而当节奏比较慢的时候歌曲演唱出来的情感是悠长并且温和的。由于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接受能力有限,帮助其了解到这种程度,实质上就已经完成了节奏感的大部分教学。
在这种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孩子完成课堂游戏:“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已经用不同的节奏演唱了这首歌曲,相信大家也已经感受到了节奏,对于一首歌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老师可就要给大家出一道难题了,大家能不能想出一个新的节奏来演唱《小星星》这首歌呢?老师非常期待大家的创作哦!”在孩子对音乐节奏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则可以向其提出创作节奏的要求,通过自主创作化的游戏,让孩子在创作过程中理解音乐节奏的妙处,从而掌握音乐艺术的精髓。
二、音乐学习与角色扮演相融合,在游戏中学会音乐节奏
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对于严肃的知识兴趣较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尽可能采用较为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理解知识。尤其是在音乐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音乐课本身就是比较活泼的课程,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多多运用一些活泼的元素。例如角色扮演,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音乐节奏。
例如:在学习《蝈蝈和蛐蛐》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把听歌、唱歌、感受和触觉等多种教学手段都融入到节奏教学中。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让同学在讲台上进行抽签,每名同学可以选择自己想要担任蛐蛐还是蝈蝈。通过角色扮演,将自己首先融入到音乐角色中进行演唱,更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心向。当全班同学抽取到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之后,教师可以对其进行下一步指挥,根据幼儿的特征将节奏教学游戏化。
当音乐播放到蛐蛐时,扮演蛐蛐的同学就需要做出多媒体上演示出的指定动作,比如挥手,起立,闭眼等动作。在第一轮游戏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则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一些节奏,加大难度,继续播放音乐,让孩子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变化,同时将孩子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音乐学习中来,提高教学质量。在整首歌学习结束之后,全班同学对于《蛐蛐和蝈蝈》这首歌应当有了较为全面的吸收,此时教师也可以分发一些用于打节奏的鼓棒,让孩子跟随歌曲的节奏点,自己进行配乐打节奏。让孩子一边演唱,一边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完成音乐节奏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学习的自主积极性,更能让孩子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理学会音乐节奏,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更能提高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总结:
节奏是音乐艺术的生命,进行音乐艺术的鉴赏和学习都需要感知节奏的存在,人天生也具有感知节奏的本能,幼儿园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也需要关注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问题,音乐节奏游戏化能够将游戏的趣味性融合到音乐活动中,使孩子能够从被动的音乐节奏感知、培养练状态,转化为主动参与、体会状态,使幼儿在音乐节奏中感受到游戏的快乐,也能够在游戏活动中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节奏。
参考文献:
[1]裴娟娟.谈幼儿园音乐节奏游戏化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J].才智,2019,(31):6.
[2]陆思明.幼儿园音乐节奏游戏化教学初探[J].教育,2020,(39):57.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大唐街道草塔幼儿园 金美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