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国人来说,2008年的主题词无疑是“奥运会”。
奥运会是一个简略而有趣的全球化象征。统一标准的竞争使运动项目有了跨国流动的管道,运动员有机会树立覆盖全球市场的个人品牌。奥运会的组织形式和宗旨呈现出乌托邦思想共有的矛盾。奥运会致力于消除歧视,而运动恰恰是最能体现人生但却是不平等的人类活动之一。奥运会提倡参与,而参与的前提条件是赢得比赛。这些意味深长的矛盾使少数人从观众席上抽出自己,陷入复杂的情绪。多数人则会很乐于享受一次嘉年华。
奥运会是一次营销,营销自己、营销一个营销平台、营销购买这个平台服务的企业和人。更重要的,奥运会试图营销一种“成功的全球化”。“成功的全球化”如同巴黎、米兰每季时装发布中展示的“成功的时尚化”,T台两侧、电视机前和手拿时装杂志的受众目睹收入不亚于百万富翁的顶级模特儿施施然行进,产生换位幻觉,以为加入了一场高尚的着装风格运动,全然忘记一小时前还在为体重和肤质烦恼。不过,不论“成功的时尚化”抑或“成功的全球化”,其活动范围目前仍限于舞台。舞台下,现实中的全球化进程经受着残酷考验。在过去一年中,更多的考验来自全球化本身。一旦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任何失衡现象,敌人便闻风而至。
全球化从自由贸易起步。全球化的敌人则比自由贸易古老得多。他们曾是亚当·斯密的敌人,而在斯密先生成名之前,他们已经控制了政治家的头脑(气候适宜时,他们俨然是政治家经济信仰的代表)。他们是重商主义者,坚信出口增加就业、进口减少就业,对国际收支失衡十分敏感。他们的公式很简单:贸易逆差等于失业。由此,在自由贸易中茁壮成长起来的中国与美国、欧盟问的贸易,因为甲之逆差、乙之顺差成为众矢之的。2006年,中美贸易额达到2626.8亿美元,中国贸易顺差为1442.8亿美元。同年,据殴盟统计,其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2.80亿欧元。去年年初.英国《金融时报》预计中国贸易顺差将以每月150亿至2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实际上,仅前9个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就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7%。对美国出口增幅也达到16%。与此同时,美国某些行业的就业人数似乎确实出现了下降。
于是,受贸易逆差引起的紧张情绪左右,警告、威胁、谈判、申诉、特保条款,反倾销措施、国内立法和外交活动,接踵而来。
前年春节刚过,不满中国政府对部分出口行业税收减免,美国联合墨西哥向WTO(世贸组织)提起申诉。美国认为,税收减免就是出口补贴,是非法贸易手段。该项申诉成功,可能影响价值上亿美元的双边贸易。直到前年11月最后一天,中美达成协议,中方同意在去年1月1目前废除补贴。此例争端得以在WTO框架内解决,只是个案。真正固化为进口国很多政界人士的条件反射,被当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名义上用来对付贸易逆差的,是汇率施压。
人民币出现升值压力后,中国政府“出其不意”地变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一次性重估人民币汇率,改盯住美元为盯住一篮子货币,逐步放任市场对人民币币值的影响力。汇率改革后,人民币被市场力量牵引,对美元持续小幅升值。然而,作为全全球主要外汇储备货币的美元不断走弱,冲销了人民币升值的效果不算,还造成人民币对主要非美货币被动贬值。此后,美国、欧盟轮番上阵,逼人民币大幅调整。
其实,贸易逆差、顺差并不能真正体现进出口双方在贸易中获益多少。首先,顺差来源于廉价商品,而廉价出口品无疑是进口国消费者的福利。据摩根·斯坦利统计,从1996年到2003年,从中国进口的廉价商品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几乎等于美方统计的美中贸易逆差6087.6亿美元。同期,中国海关统计的同期中美贸易顺差才2291.8亿美元。其次,国际产业转移使美商在华投资企业的净收入成为美国政府账面逆差的一部分。据有关研究人员计算,如扣除美国公司在华净销售和进出口,美国逆差大大缩小。如扣除加工贸易顺差,或者外商投资企业的顺差,中国对美国的顺差就会分别减少91%和73%。
那么,美国国内就业人数波动,是否可以归贵于过多进口中国产品呢?曾任布什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兼高级经济政策顾问的哈佛大学教授格利高里·曼昆经过研究得出结论,美国工作机会的流失主要原因是国内投资减少和出口减弱,并非进口增加。他观察2000年7月以来制造业工作流失最显著的五大类出口行业,来自中国的进口量及其影响是很小的。
遗憾的是,复杂的分析总比简陋的解释缺少感染力。美国大选日近,在激烈的选战中,“亲民”的政治家不屑理睬“双臂健全”的经济学家。这一次,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就不约而同地揪住中国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呼吁在贸易方面采取更强硬立场。从深层次看,他们不过是迎合了普通美国人对贸易逆差的一知半解和对就业形势的担忧。去年8月,一次民意测验结果显示,只有28%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盟友,而视中国为对手的人超过半数。
恐惧有两种。一种是对过往经验的恐惧,当痛苦的记忆重新浮现时发生:一种是对不可知事实的恐惧,当有关将来的知识不足以坚定信念时发生。现在,对全球化的恐惧成为两者的交织。为自我保护,经历失败的人和害怕经历失败的^正在结成同盟。新年已经来临,当我们等待一届规模空前的体育盛会开幕时,是否也可以期待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能突破重围呢?
奥运会是一个简略而有趣的全球化象征。统一标准的竞争使运动项目有了跨国流动的管道,运动员有机会树立覆盖全球市场的个人品牌。奥运会的组织形式和宗旨呈现出乌托邦思想共有的矛盾。奥运会致力于消除歧视,而运动恰恰是最能体现人生但却是不平等的人类活动之一。奥运会提倡参与,而参与的前提条件是赢得比赛。这些意味深长的矛盾使少数人从观众席上抽出自己,陷入复杂的情绪。多数人则会很乐于享受一次嘉年华。
奥运会是一次营销,营销自己、营销一个营销平台、营销购买这个平台服务的企业和人。更重要的,奥运会试图营销一种“成功的全球化”。“成功的全球化”如同巴黎、米兰每季时装发布中展示的“成功的时尚化”,T台两侧、电视机前和手拿时装杂志的受众目睹收入不亚于百万富翁的顶级模特儿施施然行进,产生换位幻觉,以为加入了一场高尚的着装风格运动,全然忘记一小时前还在为体重和肤质烦恼。不过,不论“成功的时尚化”抑或“成功的全球化”,其活动范围目前仍限于舞台。舞台下,现实中的全球化进程经受着残酷考验。在过去一年中,更多的考验来自全球化本身。一旦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任何失衡现象,敌人便闻风而至。
全球化从自由贸易起步。全球化的敌人则比自由贸易古老得多。他们曾是亚当·斯密的敌人,而在斯密先生成名之前,他们已经控制了政治家的头脑(气候适宜时,他们俨然是政治家经济信仰的代表)。他们是重商主义者,坚信出口增加就业、进口减少就业,对国际收支失衡十分敏感。他们的公式很简单:贸易逆差等于失业。由此,在自由贸易中茁壮成长起来的中国与美国、欧盟问的贸易,因为甲之逆差、乙之顺差成为众矢之的。2006年,中美贸易额达到2626.8亿美元,中国贸易顺差为1442.8亿美元。同年,据殴盟统计,其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2.80亿欧元。去年年初.英国《金融时报》预计中国贸易顺差将以每月150亿至2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实际上,仅前9个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就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7%。对美国出口增幅也达到16%。与此同时,美国某些行业的就业人数似乎确实出现了下降。
于是,受贸易逆差引起的紧张情绪左右,警告、威胁、谈判、申诉、特保条款,反倾销措施、国内立法和外交活动,接踵而来。
前年春节刚过,不满中国政府对部分出口行业税收减免,美国联合墨西哥向WTO(世贸组织)提起申诉。美国认为,税收减免就是出口补贴,是非法贸易手段。该项申诉成功,可能影响价值上亿美元的双边贸易。直到前年11月最后一天,中美达成协议,中方同意在去年1月1目前废除补贴。此例争端得以在WTO框架内解决,只是个案。真正固化为进口国很多政界人士的条件反射,被当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名义上用来对付贸易逆差的,是汇率施压。
人民币出现升值压力后,中国政府“出其不意”地变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一次性重估人民币汇率,改盯住美元为盯住一篮子货币,逐步放任市场对人民币币值的影响力。汇率改革后,人民币被市场力量牵引,对美元持续小幅升值。然而,作为全全球主要外汇储备货币的美元不断走弱,冲销了人民币升值的效果不算,还造成人民币对主要非美货币被动贬值。此后,美国、欧盟轮番上阵,逼人民币大幅调整。
其实,贸易逆差、顺差并不能真正体现进出口双方在贸易中获益多少。首先,顺差来源于廉价商品,而廉价出口品无疑是进口国消费者的福利。据摩根·斯坦利统计,从1996年到2003年,从中国进口的廉价商品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几乎等于美方统计的美中贸易逆差6087.6亿美元。同期,中国海关统计的同期中美贸易顺差才2291.8亿美元。其次,国际产业转移使美商在华投资企业的净收入成为美国政府账面逆差的一部分。据有关研究人员计算,如扣除美国公司在华净销售和进出口,美国逆差大大缩小。如扣除加工贸易顺差,或者外商投资企业的顺差,中国对美国的顺差就会分别减少91%和73%。
那么,美国国内就业人数波动,是否可以归贵于过多进口中国产品呢?曾任布什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兼高级经济政策顾问的哈佛大学教授格利高里·曼昆经过研究得出结论,美国工作机会的流失主要原因是国内投资减少和出口减弱,并非进口增加。他观察2000年7月以来制造业工作流失最显著的五大类出口行业,来自中国的进口量及其影响是很小的。
遗憾的是,复杂的分析总比简陋的解释缺少感染力。美国大选日近,在激烈的选战中,“亲民”的政治家不屑理睬“双臂健全”的经济学家。这一次,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就不约而同地揪住中国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呼吁在贸易方面采取更强硬立场。从深层次看,他们不过是迎合了普通美国人对贸易逆差的一知半解和对就业形势的担忧。去年8月,一次民意测验结果显示,只有28%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盟友,而视中国为对手的人超过半数。
恐惧有两种。一种是对过往经验的恐惧,当痛苦的记忆重新浮现时发生:一种是对不可知事实的恐惧,当有关将来的知识不足以坚定信念时发生。现在,对全球化的恐惧成为两者的交织。为自我保护,经历失败的人和害怕经历失败的^正在结成同盟。新年已经来临,当我们等待一届规模空前的体育盛会开幕时,是否也可以期待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能突破重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