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如何尽快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唯有改革,改革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思想;唯有创造,创造出一整套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顺其自然的教学方法。新课标的实施,无疑为我们广大语文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习惯 积累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在获得真正的认知之前,人们必然会在已知的错误认识中徘徊。”可是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总是处在这种徘徊的境地之中,这就让语文教师觉得很尴尬。如何尽快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唯有改革,改革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思想;唯有创造,创造出一整套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顺其自然的教學方法。新课标的实施,无疑为我们广大语文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1 重视培养中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当今语文教育界,许多中学语文教师讲读课文以“讲”(教师讲解课文)代“读”(学生阅读实践),以“听”(学生听讲和做笔记)代“读”的现象比较严重。长此下去,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分析中形成了一种对教师依赖的习惯,教师带着他们阅读,便一讲就懂;可是如果拿一篇文章给学生自己阅读,他们便不知道怎样去读。对此,人们往往归因于学生阅读能力太差,所以尽量加大阅读训练量。殊不知,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是难以提高的。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反复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稳固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言功能发展和语文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之一,对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语文基本能力之一的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读书习惯,主要是自能读书的习惯。良好的读书习惯能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成为他们在语文阅读活动中的一种心理需要和行为定势。这无疑会对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即使是智力和基础稍差的学生,在良好的读书习惯的作用下,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会迎头赶上的。
2 博采众长,增加语言积累
在博览中积累语言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完全统一的。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语文教学理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解,删除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练习,淡化一些僵死的语法、文学常识的传授,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多写点上来,教师的思想转变了,学生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积累、掌握便一定会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语感、感悟、积累仍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点。对此,不要害怕有人指手划脚,要理直气壮地让孩子记忆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用的东西,要让学生广泛阅读,要加强诵读,包括背诵。因此,我除了上好教材中的课文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
3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强阅读领悟能力
课堂上,激励学生突破教参,训练创新思维。为了训练学生自主的欣赏能力与鉴别能力,教师教学时首先要有意识地避开各种教参的现在结论,而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体会,自主讨论。如在学《出师表》一课时,教参认为诸葛亮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对刘禅一片忠心,可彰日月。可有许多同学认为,诸葛亮的忠就是愚忠,认为诸葛亮大可取而代之,那样倒是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并由此谈及了历史上的许多人物,如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等,观点可能偏颇,但思维活跃,表明学生已在自主思索了,较之低层的被动接受,这自然是上了一个台阶。课堂外,鼓励学生感悟作品,形成独特意见。方法有多种,其中讨论法对学生具有特别的作用,因为辩可使思维明晰,可以综合人人的不同意见,从而更容易看见新的思想火花。
4 使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
4.1 拓展阅读内容,培养信息技术素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用于阅读教学适合信息时代对阅读的要求。多媒体和网络信息量大、传输快,用来搜集信息、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极大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对阅读内容作一些适当的补充,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课文内容涉及的相关资料等,既能让学生在充分涉猎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2 创设阅读情境,激励主动学习。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是阅读活动的能动参与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又产生愤悱之情和阅读急切感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正是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不可否认,传统教学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然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阅读教学更胜一筹。
以上这些尝试,也许不够科学、不够成熟,但课堂中学生积极热情的表现,准确丰富表述,让我感到作为“师者”引导的一点点快乐与甜蜜。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习惯 积累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在获得真正的认知之前,人们必然会在已知的错误认识中徘徊。”可是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总是处在这种徘徊的境地之中,这就让语文教师觉得很尴尬。如何尽快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唯有改革,改革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思想;唯有创造,创造出一整套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顺其自然的教學方法。新课标的实施,无疑为我们广大语文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1 重视培养中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当今语文教育界,许多中学语文教师讲读课文以“讲”(教师讲解课文)代“读”(学生阅读实践),以“听”(学生听讲和做笔记)代“读”的现象比较严重。长此下去,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分析中形成了一种对教师依赖的习惯,教师带着他们阅读,便一讲就懂;可是如果拿一篇文章给学生自己阅读,他们便不知道怎样去读。对此,人们往往归因于学生阅读能力太差,所以尽量加大阅读训练量。殊不知,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是难以提高的。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反复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稳固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言功能发展和语文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之一,对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语文基本能力之一的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读书习惯,主要是自能读书的习惯。良好的读书习惯能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成为他们在语文阅读活动中的一种心理需要和行为定势。这无疑会对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即使是智力和基础稍差的学生,在良好的读书习惯的作用下,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会迎头赶上的。
2 博采众长,增加语言积累
在博览中积累语言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完全统一的。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语文教学理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解,删除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练习,淡化一些僵死的语法、文学常识的传授,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多写点上来,教师的思想转变了,学生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积累、掌握便一定会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语感、感悟、积累仍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点。对此,不要害怕有人指手划脚,要理直气壮地让孩子记忆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用的东西,要让学生广泛阅读,要加强诵读,包括背诵。因此,我除了上好教材中的课文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
3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强阅读领悟能力
课堂上,激励学生突破教参,训练创新思维。为了训练学生自主的欣赏能力与鉴别能力,教师教学时首先要有意识地避开各种教参的现在结论,而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体会,自主讨论。如在学《出师表》一课时,教参认为诸葛亮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对刘禅一片忠心,可彰日月。可有许多同学认为,诸葛亮的忠就是愚忠,认为诸葛亮大可取而代之,那样倒是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并由此谈及了历史上的许多人物,如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等,观点可能偏颇,但思维活跃,表明学生已在自主思索了,较之低层的被动接受,这自然是上了一个台阶。课堂外,鼓励学生感悟作品,形成独特意见。方法有多种,其中讨论法对学生具有特别的作用,因为辩可使思维明晰,可以综合人人的不同意见,从而更容易看见新的思想火花。
4 使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
4.1 拓展阅读内容,培养信息技术素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用于阅读教学适合信息时代对阅读的要求。多媒体和网络信息量大、传输快,用来搜集信息、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极大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对阅读内容作一些适当的补充,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课文内容涉及的相关资料等,既能让学生在充分涉猎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2 创设阅读情境,激励主动学习。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是阅读活动的能动参与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又产生愤悱之情和阅读急切感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正是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不可否认,传统教学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然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阅读教学更胜一筹。
以上这些尝试,也许不够科学、不够成熟,但课堂中学生积极热情的表现,准确丰富表述,让我感到作为“师者”引导的一点点快乐与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