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开端,学会了阅读,可以更多地继承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的事业打下知识基础。同时,在阅读中增长起来的学习能力,不仅能提高阅读的速度、深度,还将为一生中不断自学进取提供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 小学数学阅读现状阅读方法阅读兴趣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此即表明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在只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今天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科阅读教育研究探索学科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及教育功能认识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想就数学阅读先抒已见以求教于大方。
1直面数学阅读的现状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老师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又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进而忽视对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似乎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却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觉得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因此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一本书快讲完了,而学生仍没有掌握多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多,教学效率比较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数学阅读中逐步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此专家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2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2.1明确阅读的目的。阅读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重点、目的、要求以及阅读时要思考的问题。阅读提示题的设计,除了具有启发性、指导性、探索性,有思考价值外,还要注意难度上的层次性,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提示题。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还可以自己根据阅读内容,确定阅读的目的和要求。
2.2分层阅读。从学生阅读时深入的程度和系统性来看,主要可分为粗读、间读、精读等。粗读是指对于学生已比较熟悉已经掌握的旧知、课文中容易理解的过渡性的导语等阅读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一带而过;精读是指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以及发现问题时,要把相关内容反反复复地推敲、揣摩,力求理解、领会,如果因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实在不懂的问题,应做出记号,便于重点听讲或质疑。精读概念,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定义中的字、词、句,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述或替代,能举出符合定义的实例,会判断某一实例是否符合概念,能对类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比较,找出联系和区别,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精读公式、算理,能理解并用数学语言描述,说明计算的方法和理由。精读解决问题的例题,能看懂解题的过程,掌握分析的方法,建构模型,并探索不同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间读是指对一个名词、术语或一句话因读中有思而读一段停下来想一想,读懂了,再继续往下读。这种读法无论是在阅读的速度还是在思维的难度上都介于速读和精读之间。
2.3分类阅读。阅读中要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类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各类数学知识在阅读中的侧重点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步去感悟,形成技能。概念知识阅读的重点是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只在意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和记忆,忽略教材中对概念形成和同化过程的相关表述。例如学生还没有理解“单位‘1’”、“平均分”的意义,就去阅读“分数”的概念,只会造成简单的接受和机械的记忆。因此,阅读中重点要让学生充分感知“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理解“單位‘1’”、“平均分”,有了这些相关知识基础,再来抽象、概括和阅读理解"分数"的定义,学起来就事半功倍了。计算阅读的重点是明了算理、掌握法则。例如:学生在阅读“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时,重点要弄清“为什么×3=?”并且能举出几个同样的例子,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以此归纳、概括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初步感受到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问题对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综合性要求更高,阅读重点应放在分析、综合等思路的理解上,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对题意本身的理解,强化数量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对同类、不同类但有联系的题目进行比较和类比,找出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阅读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如果再缺乏兴趣,就更容易退缩、逃避。因此,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3.1加强阅读目的性的教育和鼓励学生克难奋进。以古今中外名人阅读的故事、钻研的精神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以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鞭策学生。
3.2阅读前通过设置悬念、生活中的矛盾等创设问题情境,阅读后创设交流合作的情境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3.3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通过有层次的阅读问题让学生都能读有所感、读有所得,特别是对自信心差的学生给予多一些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4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利用数学故事、趣味数学、小组阅读交流等活动形式培养兴趣、拓展知识面。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开端,学会了阅读,可以更多地继承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的事业打下知识基础。同时,在阅读中增长起来的学习能力,不仅能提高阅读的速度、深度,还将为一生中不断自学进取提供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 小学数学阅读现状阅读方法阅读兴趣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此即表明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在只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今天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科阅读教育研究探索学科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及教育功能认识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想就数学阅读先抒已见以求教于大方。
1直面数学阅读的现状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老师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又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进而忽视对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似乎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却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觉得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因此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一本书快讲完了,而学生仍没有掌握多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多,教学效率比较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数学阅读中逐步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此专家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2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2.1明确阅读的目的。阅读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重点、目的、要求以及阅读时要思考的问题。阅读提示题的设计,除了具有启发性、指导性、探索性,有思考价值外,还要注意难度上的层次性,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提示题。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还可以自己根据阅读内容,确定阅读的目的和要求。
2.2分层阅读。从学生阅读时深入的程度和系统性来看,主要可分为粗读、间读、精读等。粗读是指对于学生已比较熟悉已经掌握的旧知、课文中容易理解的过渡性的导语等阅读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一带而过;精读是指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以及发现问题时,要把相关内容反反复复地推敲、揣摩,力求理解、领会,如果因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实在不懂的问题,应做出记号,便于重点听讲或质疑。精读概念,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定义中的字、词、句,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述或替代,能举出符合定义的实例,会判断某一实例是否符合概念,能对类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比较,找出联系和区别,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精读公式、算理,能理解并用数学语言描述,说明计算的方法和理由。精读解决问题的例题,能看懂解题的过程,掌握分析的方法,建构模型,并探索不同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间读是指对一个名词、术语或一句话因读中有思而读一段停下来想一想,读懂了,再继续往下读。这种读法无论是在阅读的速度还是在思维的难度上都介于速读和精读之间。
2.3分类阅读。阅读中要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类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各类数学知识在阅读中的侧重点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步去感悟,形成技能。概念知识阅读的重点是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只在意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和记忆,忽略教材中对概念形成和同化过程的相关表述。例如学生还没有理解“单位‘1’”、“平均分”的意义,就去阅读“分数”的概念,只会造成简单的接受和机械的记忆。因此,阅读中重点要让学生充分感知“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理解“單位‘1’”、“平均分”,有了这些相关知识基础,再来抽象、概括和阅读理解"分数"的定义,学起来就事半功倍了。计算阅读的重点是明了算理、掌握法则。例如:学生在阅读“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时,重点要弄清“为什么×3=?”并且能举出几个同样的例子,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以此归纳、概括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初步感受到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问题对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综合性要求更高,阅读重点应放在分析、综合等思路的理解上,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对题意本身的理解,强化数量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对同类、不同类但有联系的题目进行比较和类比,找出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阅读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如果再缺乏兴趣,就更容易退缩、逃避。因此,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3.1加强阅读目的性的教育和鼓励学生克难奋进。以古今中外名人阅读的故事、钻研的精神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以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鞭策学生。
3.2阅读前通过设置悬念、生活中的矛盾等创设问题情境,阅读后创设交流合作的情境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3.3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通过有层次的阅读问题让学生都能读有所感、读有所得,特别是对自信心差的学生给予多一些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4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利用数学故事、趣味数学、小组阅读交流等活动形式培养兴趣、拓展知识面。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开端,学会了阅读,可以更多地继承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的事业打下知识基础。同时,在阅读中增长起来的学习能力,不仅能提高阅读的速度、深度,还将为一生中不断自学进取提供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