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字文化,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场所,我校在语言文字工作中狠抓基础,并与语文等学科教学融为一体,实施效果良好,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段话,对于语文的性质,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以及教学的意义都说得非常明确。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教学,是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的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具有读、写、听、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致力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
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较普遍的现象是未能将着力点放在基础的语言文字教学上,因而这成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大弱点,现在,我们已认识到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光有认识还不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必须加强语言文字教学。语文教学如何回归到它的工具性、基础性上来,如何从课文内容分析模式回归到以语言教学为主这方面来,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难题。以下就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见。
一、应试教学观念上要真正转变、更新
我们要认识到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负有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任务;其他学科也有这些任务,是各学科共有的任务。学科“特有的任务”和“共有的任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关系处理得当将有利于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师要敢于摆脱困扰教学效率提高的、以灌输为主的课文内容分析、精讲巧练、讲练评结合,着力于语言文字教学的新模式。新模式的建立其目标应放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能更宽、更好地掌握语文工具的目标上,必须真正地、切实地把语言文字教学和读写听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
二、研究和梳理語言文字教学的基本内容,探索和总结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语言文字教学的另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内容是汉语言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而在不同的语境中汉语又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比比皆是。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强调侧重点不同;反问与陈述句等强调的语气不同;把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兼语句;礼貌用语的训练等。我们汉语绝大多数的字既表形又表音、表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些字的音、义就有变化。然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上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语境。语境是语言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中语言因素的挖掘、分析和语言训练的主要内容。此外,语言能力如感知能力、理解能力、组织与表达能力等,都是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加强语言教学,加强语言因素分析,到底应提取哪些因素,如何树立归类,语文教学中关于语言能力水平的序列和层次如何理解和分类,这些都有待探讨。虽然新课标提出了大方向,但如何理解,如何落实到每一课时当中,如何使课标要求的语法再细化并更易操作,更有待同行的探讨。
三、在突出语言文字教学的前提下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德育、美育等的关系
语文课是语言课,是语言工具课。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语文课要在突出语言工具性和基础性的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结合审美教育。也就是说,要因文悟道,寓文于鉴赏、审美教育与语言教学之中,对某些范文做分析评鉴,让学生感受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但必须强调,这些都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之中进行,应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孤立的,更非牵强的,或随意延伸的。
四、要改进教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讲,而是有赖于学生实地操作训练,在练习中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因此,这就必须改变过去由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观。叶老早就提出:“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重吟诵,重语感,重表达,提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提倡多读多写等。这其中的精髓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感受,在练中掌握技能。而在我们的实践中,但凡效果较好的语文课,加强诵读和语言训练是个重要原因。
加强语言文字教学,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使学生获得初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这应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编辑 刘宇帆)
“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段话,对于语文的性质,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以及教学的意义都说得非常明确。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教学,是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的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具有读、写、听、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致力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
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较普遍的现象是未能将着力点放在基础的语言文字教学上,因而这成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大弱点,现在,我们已认识到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光有认识还不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必须加强语言文字教学。语文教学如何回归到它的工具性、基础性上来,如何从课文内容分析模式回归到以语言教学为主这方面来,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难题。以下就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见。
一、应试教学观念上要真正转变、更新
我们要认识到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负有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任务;其他学科也有这些任务,是各学科共有的任务。学科“特有的任务”和“共有的任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关系处理得当将有利于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师要敢于摆脱困扰教学效率提高的、以灌输为主的课文内容分析、精讲巧练、讲练评结合,着力于语言文字教学的新模式。新模式的建立其目标应放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能更宽、更好地掌握语文工具的目标上,必须真正地、切实地把语言文字教学和读写听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
二、研究和梳理語言文字教学的基本内容,探索和总结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语言文字教学的另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内容是汉语言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而在不同的语境中汉语又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比比皆是。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强调侧重点不同;反问与陈述句等强调的语气不同;把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兼语句;礼貌用语的训练等。我们汉语绝大多数的字既表形又表音、表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些字的音、义就有变化。然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上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语境。语境是语言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中语言因素的挖掘、分析和语言训练的主要内容。此外,语言能力如感知能力、理解能力、组织与表达能力等,都是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加强语言教学,加强语言因素分析,到底应提取哪些因素,如何树立归类,语文教学中关于语言能力水平的序列和层次如何理解和分类,这些都有待探讨。虽然新课标提出了大方向,但如何理解,如何落实到每一课时当中,如何使课标要求的语法再细化并更易操作,更有待同行的探讨。
三、在突出语言文字教学的前提下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德育、美育等的关系
语文课是语言课,是语言工具课。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语文课要在突出语言工具性和基础性的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结合审美教育。也就是说,要因文悟道,寓文于鉴赏、审美教育与语言教学之中,对某些范文做分析评鉴,让学生感受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但必须强调,这些都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之中进行,应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孤立的,更非牵强的,或随意延伸的。
四、要改进教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讲,而是有赖于学生实地操作训练,在练习中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因此,这就必须改变过去由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观。叶老早就提出:“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重吟诵,重语感,重表达,提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提倡多读多写等。这其中的精髓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感受,在练中掌握技能。而在我们的实践中,但凡效果较好的语文课,加强诵读和语言训练是个重要原因。
加强语言文字教学,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使学生获得初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这应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编辑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