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小学生怕写作文,一是不知道要写什么,二是不知道该如何写。因此,很有必要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创设写作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如同运动之前要有准备活动,唱歌之前要先练声一样。作文教学也要有预备动作、准备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热身为作文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可以紧紧围绕作文教学,讲述一些生动有趣、浅显明了的故事,用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故事说明一些写作的窍门和规律,这才是热身的主要目的。如贾志敏老师曾在一节作文课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庄严肃穆的法庭上,主控双方的辩护律师辩论正酣。一方律师慷慨陈词,滔滔不绝,说着说着,法官猛击法槌打断:‘与本案无关!”’法官的意思是,对不起,你扯远了,赶快刹住,言归正传吧!贾老师说这个故事,就是要学生知道:作文应该有一个中心,而且,只能有一个中心。
二、创设活动情境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内在动力,制作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因为制作,不仅可以留住学生的整个人,也可以勾住学生的整个魂。为完成一件他心爱的工艺品,几天几夜,小家伙都会魂牵梦绕,搞设计、找材料、用工具,乐此不疲。这时,再引导他们把其中的情节写出来,定会下笔如有神。例如一个学生在上完课后,描写做大象棋型的句子,就像是信手拈来:我选择了一个大象图案。拿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木板,把图案衬在木板上,慢慢地把大象的轮廓描了下来。到这儿两手按住木板,从大象的臀部开始,小心翼翼地锯了起来。真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手忙脚乱,一会儿木板左移,一会儿木板右移,把木象锯得怪模怪样,不过能锯出来总是好事。锯到鼻子那儿了,我很高兴,但手没按紧,“蹦哧”一声,木板崩裂了。其句子天然质朴,无丝毫造作,全然得益于实际制作的真实感受。
我常组织学生进入自然中寻找美好的踪迹,领略美的意境。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找春天,到公园去喂鸽子、赏花。如观察秋天田野或附近一处景物,写一篇文章。我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去观察,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小河边的景色,如同样是树,千年古树给人一种粗壮、沧桑之美;而一棵小树呈现的则是生机勃勃、喜气洋洋、情画意的美。田野里一望无边的水稻,淙淙的河水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平时还常常布置学生观察四季的变化,如春赏花,秋观月,夏耍水,冬玩雪;端午尝粽子,中秋享月饼,让学生来体会大自然的美。
三、创设说的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还是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
首先要设计便于学生说的问题。许多时候,学生面对我们的问题一片茫然,不知怎么说;也有许多时候,学生面对问题就像面对一杯白开水,索然寡味,没有说话的欲望;还有许多时候,学生面对问题无论怎么说,也说不深刻,说不出味道。关键在于我们要能够设计便于学生说的问题。问题要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思维的深刻性。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系起来。如《借铅笔》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角色体验,以“小猴”、“熊猫”的身份创设多种仙境,模拟多种身份,设计多个回合、系列性的活动,直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正确理解具体语境下的话语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增强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还能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晰。
四、创设交流的情境
一是鼓励为主。作文点评要渗透人文关怀,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教师鼓励的面要宽,范文的选择面不要过于集中,要让阳光照到每一个角落,要善于发现每篇习作中独特的闪光点。同时,教师不能展示不好的习作,更不能指名道姓地批评。对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典型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二是抓住重点。教师的点评要抓住关键点,以该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衡量标准点评学生的习作,至于其他习作方法,可以暂时忽略不计。如,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教师只要点评学生习作中有关动作的描写。点评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方法的印象。二是鼓励创作。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就应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为《春芽》张贴出来,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成功,提高了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一、创设写作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如同运动之前要有准备活动,唱歌之前要先练声一样。作文教学也要有预备动作、准备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热身为作文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可以紧紧围绕作文教学,讲述一些生动有趣、浅显明了的故事,用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故事说明一些写作的窍门和规律,这才是热身的主要目的。如贾志敏老师曾在一节作文课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庄严肃穆的法庭上,主控双方的辩护律师辩论正酣。一方律师慷慨陈词,滔滔不绝,说着说着,法官猛击法槌打断:‘与本案无关!”’法官的意思是,对不起,你扯远了,赶快刹住,言归正传吧!贾老师说这个故事,就是要学生知道:作文应该有一个中心,而且,只能有一个中心。
二、创设活动情境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内在动力,制作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因为制作,不仅可以留住学生的整个人,也可以勾住学生的整个魂。为完成一件他心爱的工艺品,几天几夜,小家伙都会魂牵梦绕,搞设计、找材料、用工具,乐此不疲。这时,再引导他们把其中的情节写出来,定会下笔如有神。例如一个学生在上完课后,描写做大象棋型的句子,就像是信手拈来:我选择了一个大象图案。拿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木板,把图案衬在木板上,慢慢地把大象的轮廓描了下来。到这儿两手按住木板,从大象的臀部开始,小心翼翼地锯了起来。真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手忙脚乱,一会儿木板左移,一会儿木板右移,把木象锯得怪模怪样,不过能锯出来总是好事。锯到鼻子那儿了,我很高兴,但手没按紧,“蹦哧”一声,木板崩裂了。其句子天然质朴,无丝毫造作,全然得益于实际制作的真实感受。
我常组织学生进入自然中寻找美好的踪迹,领略美的意境。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找春天,到公园去喂鸽子、赏花。如观察秋天田野或附近一处景物,写一篇文章。我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去观察,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小河边的景色,如同样是树,千年古树给人一种粗壮、沧桑之美;而一棵小树呈现的则是生机勃勃、喜气洋洋、情画意的美。田野里一望无边的水稻,淙淙的河水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平时还常常布置学生观察四季的变化,如春赏花,秋观月,夏耍水,冬玩雪;端午尝粽子,中秋享月饼,让学生来体会大自然的美。
三、创设说的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还是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
首先要设计便于学生说的问题。许多时候,学生面对我们的问题一片茫然,不知怎么说;也有许多时候,学生面对问题就像面对一杯白开水,索然寡味,没有说话的欲望;还有许多时候,学生面对问题无论怎么说,也说不深刻,说不出味道。关键在于我们要能够设计便于学生说的问题。问题要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思维的深刻性。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系起来。如《借铅笔》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角色体验,以“小猴”、“熊猫”的身份创设多种仙境,模拟多种身份,设计多个回合、系列性的活动,直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正确理解具体语境下的话语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增强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还能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晰。
四、创设交流的情境
一是鼓励为主。作文点评要渗透人文关怀,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教师鼓励的面要宽,范文的选择面不要过于集中,要让阳光照到每一个角落,要善于发现每篇习作中独特的闪光点。同时,教师不能展示不好的习作,更不能指名道姓地批评。对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典型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二是抓住重点。教师的点评要抓住关键点,以该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衡量标准点评学生的习作,至于其他习作方法,可以暂时忽略不计。如,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教师只要点评学生习作中有关动作的描写。点评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方法的印象。二是鼓励创作。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就应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为《春芽》张贴出来,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成功,提高了他们创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