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我发现很多小组合作只具其“形”,而没有其“神”。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很是兴奋,三五成群,但合作的成果往往是优秀生的表演,使合作学习成为一件华丽的上衣。作为今天的教育者,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呢?
1.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注意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在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有一道题各配了一句话“我国有56个民族”“上海金茂大厦有88层”,然后教师提问:“你也能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这既给学生提供了说话的机会,又使学生获得了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教师除了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相互交流、表现自己的机会外,还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或解决问题。对容量较大的开放性问题,不要求用统一的思考方法思考,不要求得出唯一的答案。例如:买一盏52元的台灯可以怎样付钱?学生不管有几种付法,都高兴地觉得“我会了!”,产生了自信心,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提供条件,增强合作学习意识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环境和氛围。
新教材充分提供了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如在每一课中都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在全班交流。这体现了在教学中的师生双边活动,尤其是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学习“认识物体”时,没有统一的学具,大家商定各带易拉罐、纸盒、皮球等不同形状的物体共同使用;在学习“量长度”时,每人都有交流的机会,测量时,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公的自豪感。他们不仅学会了测量,锻炼了动手能力,心理需求也得到了满足,日子久了,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合作意识。
3.把握契机,生发合作学习的需要
(1)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容易造成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讨论前先独立思考对发挥每个个体的积极性,提高讨论的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式有了自己的见解,于是他们有话可说,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深刻,形成良好的讨论模式,提高效率。
(2)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首先让学生回忆、思考: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想一想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呢?通过设疑,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经过一段时间的独立思考后,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动手动脑,通过剪剪拼拼,有的拼出近似长方形的图形,有的拼出近似三角形的图形……有的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或三角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表现出了协调的专长,有的表现出了决策的才能,有的表现出了较好的钻研精神,小组合作使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使学生萌发出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然后,各小组进行交流反馈,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深化,不仅认真聆听同学的发言,还不断提出疑问和补充。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反馈,学生意识到集体的智慧远远超过个人的聪明,合作使问题得到最优化的解决。
(3)当学生仅靠个人思考不全面时。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练习课上,出示下面各题:一根绳子正好可以围成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围成长9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以下两种答案:①(6×4-9×2)÷2;② 6×4÷2-9。在此基础上,我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讨论后学生又得出以下两种答案:③ 6×2-9 ,理由是原来围成的正方形的两条边的和相当于改围成的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减去长就是宽;④ 6-(9-6),理由是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是原来正方形的两条边变化而来的,正方形一条边比长方形一条边短3分米,就是从另一条边里拉出3分米,另一条边剩下的长度6-3=3(分米),就是长方形宽的长度。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从其他学生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拓展解决问题思路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这片肥沃的土壤里,有效的合作学习更要靠我们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尺一寸的努力,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封闭的心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的合作学习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泰安学校)
1.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注意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在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有一道题各配了一句话“我国有56个民族”“上海金茂大厦有88层”,然后教师提问:“你也能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这既给学生提供了说话的机会,又使学生获得了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教师除了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相互交流、表现自己的机会外,还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或解决问题。对容量较大的开放性问题,不要求用统一的思考方法思考,不要求得出唯一的答案。例如:买一盏52元的台灯可以怎样付钱?学生不管有几种付法,都高兴地觉得“我会了!”,产生了自信心,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提供条件,增强合作学习意识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环境和氛围。
新教材充分提供了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如在每一课中都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在全班交流。这体现了在教学中的师生双边活动,尤其是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学习“认识物体”时,没有统一的学具,大家商定各带易拉罐、纸盒、皮球等不同形状的物体共同使用;在学习“量长度”时,每人都有交流的机会,测量时,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公的自豪感。他们不仅学会了测量,锻炼了动手能力,心理需求也得到了满足,日子久了,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合作意识。
3.把握契机,生发合作学习的需要
(1)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容易造成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讨论前先独立思考对发挥每个个体的积极性,提高讨论的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式有了自己的见解,于是他们有话可说,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深刻,形成良好的讨论模式,提高效率。
(2)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首先让学生回忆、思考: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想一想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呢?通过设疑,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经过一段时间的独立思考后,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动手动脑,通过剪剪拼拼,有的拼出近似长方形的图形,有的拼出近似三角形的图形……有的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或三角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表现出了协调的专长,有的表现出了决策的才能,有的表现出了较好的钻研精神,小组合作使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使学生萌发出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然后,各小组进行交流反馈,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深化,不仅认真聆听同学的发言,还不断提出疑问和补充。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反馈,学生意识到集体的智慧远远超过个人的聪明,合作使问题得到最优化的解决。
(3)当学生仅靠个人思考不全面时。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练习课上,出示下面各题:一根绳子正好可以围成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围成长9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以下两种答案:①(6×4-9×2)÷2;② 6×4÷2-9。在此基础上,我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讨论后学生又得出以下两种答案:③ 6×2-9 ,理由是原来围成的正方形的两条边的和相当于改围成的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减去长就是宽;④ 6-(9-6),理由是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是原来正方形的两条边变化而来的,正方形一条边比长方形一条边短3分米,就是从另一条边里拉出3分米,另一条边剩下的长度6-3=3(分米),就是长方形宽的长度。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从其他学生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拓展解决问题思路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这片肥沃的土壤里,有效的合作学习更要靠我们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尺一寸的努力,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封闭的心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的合作学习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泰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