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是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语,其意义繁多、用法复杂。现代汉语中“上”既可以做名词又可以做动词,做动词时既可以做动作动词(谓语)又可以做趋向动词(补语)。在山东单县话中,动词“上”出现了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用法,特别是出现了交互动词的用法。
凡是在语义上要由两个方面的人或物同时参与才能实施的动词就是交互动词。山东单县话中“上来”“上不来”就是交互动词,意思是“合得来”“合不来”。
一、论元角色
交互动词所构成的事件(event)一般需要两个论元角色同时参与,即主体成分“N1</sub>”和从体成分“N2</sub>”。例如:
(1)我给俺哥上来喽,俺定母俩可投脾气啦,一啰啦就啦半晌午。
(我和我的哥哥合得来,我们弟兄俩脾气很相像,一聊就能聊半上午的时间。)
(2)他媳妇给他娘上不来,整天嘈嘞毛包。
(他老婆和他妈合不来,整天纠缠得不可开交。)
(1)中“我”是主体成分,“他”是从体成分;(2)中“他媳妇”是主体成分,“他娘”是从体成分。句中的“和”是介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跟”“和”“与”“同”,当然这两个论元角色也可以以联合、并列、替代、复指等方式合成一个合体成分“SNS”再同交互动词共现。
(3)恁姊妹儿俩怪能上来喽,脾味儿都稀好。
(你们姊妹俩挺能合得来,脾气都非常好。)
(4)你知道这俩种多上不来不,不能递鸟,一递鸟就崩。
(你知道这俩孩子多么合不来吗,不能接触,一接触就会谈崩。)
上面(3)中的“恁姊妹儿俩”和(4)中的“这俩种”都是合体成分。例(1)(2)和例(3)(4)的区别还表现在:从结构关系看,例(1)(2)的“我”是主语,“给俺哥”是状语;例(3)(4)的“恁姊妹儿俩”“这俩种”都是主语。从表达角度看,例(1)(2)的“我”和“他媳妇”是表述重点,是话题。而例(3)(4)的“恁姊妹儿俩”“这俩种”都是表述重点,是话题。
“SNS”作为一个合体成分,主要包括“N1</sub>给N2</sub>,”“N1</sub>N2</sub>,”“N们”及“N俩”等多种组合形式。例如:
(5)他给他媳妇上不来,交天打成鹅窝。
(他和他老婆合不来,整天打架打得一团糟。)
(6)村长书记上不来,交天天呆村委会嘈嘞毛屌包。
(村长书记合不来,整天天在村委会吵得没法收场。)
(7)他们都能上来喽,省喽我恁些事。
(他们都能合得来,省了我好多事。)
(8)恁姊妹儿俩怪能上来喽,脾味儿都稀好。(你们姊妹儿俩挺能合得来,脾气都非常好。)
二、交互义的鉴定
“上来、上不来”是严格意义上的交互动词。因为这类动词在实行或实施时,“N1</sub>”将“N2</sub>”作为行为的对象,而“N2</sub>”也将“N1</sub>”作为行为的对象。“N1</sub>”既充当行为的发出者,也充当行为的承受者;“N。”既充当行为的承受者,又充当行为的发出者。也就是说“我给俺哥上来喽”,“俺哥”也肯定“给我”“上来喽”;“他给他媳妇上不来”,“他媳妇”也肯定“给他”“上不来”。正因为这两个动词的语义作用方向都是双向的所以它们都是交互动词。通过变换式可以更清楚地看出:
N1</sub>跟N2</sub>上不来。≈N2</sub>跟N1</sub>上不来。一他俩上不来。
现代汉语中有相当一些动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当它表示A义时是交互动词;表示B义时不是交互动词。
(9)这恁些年啦他爷俩咋咋也上不来。
(这么多年他爷俩怎么也合不来。)
(10)这恁高的山,一时半会嘞她可上不来。
(这么高的山,短时间内她可爬不到顶。)
前句的“上”是“合拢”的意思,含有交互义。后句的“上”是“从低处向高处运动”的意思,不含有交互义。
三、句法选择
“上来”和“上不来”作为二价动词,从句法上看,它们是不及物动词,施事在句子中一般做主语,共事一般由介词“给”引导在动词前做状语。它们的一个重要的句法语义特征就是都不可能有宾语“0”。其句法配价有序形式有两个,即I式和II式。
I式的有序形式为:N1</sub>给N2</sub>V。例如: (1) (2)。
在I式中N1是施事,必须前置;N2</sub>是与事,必须左置介宾化。I式所表示的是主从交互义。其中的V都是严格意义上的二价交互动词。
II式的两个N都已经多样化地合成为一个SNS。其有序形式为:SNSV。例如: (3) (4)。
在II式中,N1</sub>和N2</sub>已经融合,彼此不能分离;作为主事SNS必须位于V的左侧。II式所表示的是对等交互义。其中的V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二价交互动词,只是一个受到了特定共现限制的准二价交互动词。
(邵平和,武警济南指挥学院文化教研室)
山东莒县大砚疃“调侃儿” 唐雷 林春田
引 言
本文所发掘考察的大砚疃“调侃儿”是山东莒县刘官庄镇大砚疃村人对流行于本村一种语言现象的命名。我们认为,它是江湖隐语从行业“溢出”进入乡村交际的一个典型个案。解剖这个个案,一可管窥行业语的构造肌理,二可把握其“溢出”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江湖隐语,也叫秘密语、切口、春点、口、调侃儿等,是行业内部使用暗语的总称。“调侃儿”,也作“调坎儿”。大约是因为行内人往往自称“有门坎”,才写作“调坎儿”;又由于秘密语多为口语,没有固定的书写形式,“侃”有“闲扯”义,也写作“调侃儿”。行业隐语在普通交际语言的基础上,采用种种加密手段构造有限理解的圈子,实现行业交际对外屏蔽的目的,从语言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词语、句子和音变形式的秘密语(刘中富,1998:32-33)。大砚疃“调侃儿”属于后一种。
一、大砚疃“调侃儿”的调查
(一)“调侃儿”的来源
“调侃儿”在大砚疃已经流传六七代人,具体年代不可考,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是由瞎汉盲人传进来的,当地人也叫它“瞎汉语”“瞎汉侃子”。后来不断有盲人光顾这个村子,强化了这种语言的传承。上世纪60年代有姓孟的两个瞎子来住过,从那以后,就再没有外住的瞎汉了。
大砚疃的“调侃儿”也是来源于一种行业语。过去江湖上有八大行当,称作“八行”或“八门”(刘孝存,1999:56)。盲人多从事打卦算命的“中门”,卖唱行乞的“团门”,或说唱评书的“平门”,各有各的行话和隐语。另有 一种瞎汉语打破行门界限,是因为盲人们眼睛看不见,是一个弱势群体,为了生存和安全的考虑,他们创制了盲人的通用语——瞎汉语,也即“调侃儿”。并代代相传,用以内部交际,掩人耳目,以加强合作和协调。这是盲人们相互辨认身份的特别通行证。前些年村支书严胜学去沂水县城(莒县城西二十公里)住店(当地土语,住旅馆),遇到说书的三个瞎子调侃儿;捏几[tt‘uai]古也叫摔“(你去舀水)。他当即与他们切磋技艺,对了个“甩鬼买鬼也”(水没有)。三人惊呼:“哪里来的老师?”顿时一见如故。
如今的瞎汉语已有断代的危机。我们遍访了莒县街头摆摊算命的瞎子(约有十人),他们多数没有听说过这种语言;偶而听说,其师傅却只教算命,不教语言。看来现代盲人已很少会说瞎汉语了。
(二)“调侃儿”的分布
秘密语虽然是不为外人所知的相对封闭的语言系统,但正常的人际交流并不因为门派林立而被隔断。“门内话”时常被“门外人”接收,成为共同语或当地土语的一部分。如我们常说的“不客气”,原为清帮切口:直接说或做即可;带彩(又“挂彩”),原为洪门切口:受刀枪之伤。不过这种语言的融合是有限的,往往是仅对零星词语的吸收。与此不同的是。大砚疃“调侃儿”却是对瞎汉语的全盘接受,是江湖隐语在一个村庄扎根、发芽的移植过程。
从使用人群分布来看,不再是各行各业的瞎子,而是从事农业的一个村庄的普通村民,这是很有意味的。从庄内来看,只有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才会说,水平也参差不齐。
从使用场合分布看,并非用于日常生活,而多用于打聊(当地土语:开玩笑)和游戏。
二、“调侃儿”的语音规律
(一)莒县方言的声韵调
广义的方言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社会方言以地域方言为基础,同一种社会方言会因地域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瞎汉语是社会方言,南方的瞎子和北方的瞎子在调侃儿时必会同中有异,显出各自的地域特色来,那么大砚疃调侃儿一定会以大砚疃土话为依托,摆脱不了当地方音的限制。为了便于了解大砚疃方音的声韵调系统,我们摘录整理石明远《莒县方言志》(1995:6;8-11)的莒县方音系统,以供参考。
(二)淡出原因
1.“调侃儿”最兴盛的年代是农村大集体劳动时期。田间地头闲唠,邻居之间串门拉呱(说话),“调侃儿”就像长了腿。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很少有集体场合。家庭结构这些年发生了重大变化,小家庭已成基本格局,少了打聊的氛围。计划生育使人口减少,年轻人外出求学、打工,“调侃儿”也就难以传承了。
2.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对传统游戏产生了巨大冲击。广播、电视的普及,挤占了其它消遣时间,已少有聚众打牌的机会了。
3.年轻人都在努力学习新知识,被视为雕虫小技的调侃儿自然受到冷落。
4.老人们认为“调侃儿”是些旧东西,没有必要传给青年人,甚至不想让他们知道。
5.土话和普通话的制约。“调侃儿”一方面要依托共同语,特别是当地土语;另一方面又很难代替世代相传的土语进入日常交际领域,毕竟将一个音拆成两个音来说,在交流上是不方便的。年轻人热衷于学习普通话,对“调侃儿”缺乏热情。
语言的繁荣与人类的文明进步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很多种濒危语言之所以濒危,都可以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寻找原因。(唐雷,鲁东大学图书馆;林春田,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凡是在语义上要由两个方面的人或物同时参与才能实施的动词就是交互动词。山东单县话中“上来”“上不来”就是交互动词,意思是“合得来”“合不来”。
一、论元角色
交互动词所构成的事件(event)一般需要两个论元角色同时参与,即主体成分“N1</sub>”和从体成分“N2</sub>”。例如:
(1)我给俺哥上来喽,俺定母俩可投脾气啦,一啰啦就啦半晌午。
(我和我的哥哥合得来,我们弟兄俩脾气很相像,一聊就能聊半上午的时间。)
(2)他媳妇给他娘上不来,整天嘈嘞毛包。
(他老婆和他妈合不来,整天纠缠得不可开交。)
(1)中“我”是主体成分,“他”是从体成分;(2)中“他媳妇”是主体成分,“他娘”是从体成分。句中的“和”是介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跟”“和”“与”“同”,当然这两个论元角色也可以以联合、并列、替代、复指等方式合成一个合体成分“SNS”再同交互动词共现。
(3)恁姊妹儿俩怪能上来喽,脾味儿都稀好。
(你们姊妹俩挺能合得来,脾气都非常好。)
(4)你知道这俩种多上不来不,不能递鸟,一递鸟就崩。
(你知道这俩孩子多么合不来吗,不能接触,一接触就会谈崩。)
上面(3)中的“恁姊妹儿俩”和(4)中的“这俩种”都是合体成分。例(1)(2)和例(3)(4)的区别还表现在:从结构关系看,例(1)(2)的“我”是主语,“给俺哥”是状语;例(3)(4)的“恁姊妹儿俩”“这俩种”都是主语。从表达角度看,例(1)(2)的“我”和“他媳妇”是表述重点,是话题。而例(3)(4)的“恁姊妹儿俩”“这俩种”都是表述重点,是话题。
“SNS”作为一个合体成分,主要包括“N1</sub>给N2</sub>,”“N1</sub>N2</sub>,”“N们”及“N俩”等多种组合形式。例如:
(5)他给他媳妇上不来,交天打成鹅窝。
(他和他老婆合不来,整天打架打得一团糟。)
(6)村长书记上不来,交天天呆村委会嘈嘞毛屌包。
(村长书记合不来,整天天在村委会吵得没法收场。)
(7)他们都能上来喽,省喽我恁些事。
(他们都能合得来,省了我好多事。)
(8)恁姊妹儿俩怪能上来喽,脾味儿都稀好。(你们姊妹儿俩挺能合得来,脾气都非常好。)
二、交互义的鉴定
“上来、上不来”是严格意义上的交互动词。因为这类动词在实行或实施时,“N1</sub>”将“N2</sub>”作为行为的对象,而“N2</sub>”也将“N1</sub>”作为行为的对象。“N1</sub>”既充当行为的发出者,也充当行为的承受者;“N。”既充当行为的承受者,又充当行为的发出者。也就是说“我给俺哥上来喽”,“俺哥”也肯定“给我”“上来喽”;“他给他媳妇上不来”,“他媳妇”也肯定“给他”“上不来”。正因为这两个动词的语义作用方向都是双向的所以它们都是交互动词。通过变换式可以更清楚地看出:
N1</sub>跟N2</sub>上不来。≈N2</sub>跟N1</sub>上不来。一他俩上不来。
现代汉语中有相当一些动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当它表示A义时是交互动词;表示B义时不是交互动词。
(9)这恁些年啦他爷俩咋咋也上不来。
(这么多年他爷俩怎么也合不来。)
(10)这恁高的山,一时半会嘞她可上不来。
(这么高的山,短时间内她可爬不到顶。)
前句的“上”是“合拢”的意思,含有交互义。后句的“上”是“从低处向高处运动”的意思,不含有交互义。
三、句法选择
“上来”和“上不来”作为二价动词,从句法上看,它们是不及物动词,施事在句子中一般做主语,共事一般由介词“给”引导在动词前做状语。它们的一个重要的句法语义特征就是都不可能有宾语“0”。其句法配价有序形式有两个,即I式和II式。
I式的有序形式为:N1</sub>给N2</sub>V。例如: (1) (2)。
在I式中N1是施事,必须前置;N2</sub>是与事,必须左置介宾化。I式所表示的是主从交互义。其中的V都是严格意义上的二价交互动词。
II式的两个N都已经多样化地合成为一个SNS。其有序形式为:SNSV。例如: (3) (4)。
在II式中,N1</sub>和N2</sub>已经融合,彼此不能分离;作为主事SNS必须位于V的左侧。II式所表示的是对等交互义。其中的V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二价交互动词,只是一个受到了特定共现限制的准二价交互动词。
(邵平和,武警济南指挥学院文化教研室)
山东莒县大砚疃“调侃儿” 唐雷 林春田
引 言
本文所发掘考察的大砚疃“调侃儿”是山东莒县刘官庄镇大砚疃村人对流行于本村一种语言现象的命名。我们认为,它是江湖隐语从行业“溢出”进入乡村交际的一个典型个案。解剖这个个案,一可管窥行业语的构造肌理,二可把握其“溢出”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江湖隐语,也叫秘密语、切口、春点、口、调侃儿等,是行业内部使用暗语的总称。“调侃儿”,也作“调坎儿”。大约是因为行内人往往自称“有门坎”,才写作“调坎儿”;又由于秘密语多为口语,没有固定的书写形式,“侃”有“闲扯”义,也写作“调侃儿”。行业隐语在普通交际语言的基础上,采用种种加密手段构造有限理解的圈子,实现行业交际对外屏蔽的目的,从语言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词语、句子和音变形式的秘密语(刘中富,1998:32-33)。大砚疃“调侃儿”属于后一种。
一、大砚疃“调侃儿”的调查
(一)“调侃儿”的来源
“调侃儿”在大砚疃已经流传六七代人,具体年代不可考,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是由瞎汉盲人传进来的,当地人也叫它“瞎汉语”“瞎汉侃子”。后来不断有盲人光顾这个村子,强化了这种语言的传承。上世纪60年代有姓孟的两个瞎子来住过,从那以后,就再没有外住的瞎汉了。
大砚疃的“调侃儿”也是来源于一种行业语。过去江湖上有八大行当,称作“八行”或“八门”(刘孝存,1999:56)。盲人多从事打卦算命的“中门”,卖唱行乞的“团门”,或说唱评书的“平门”,各有各的行话和隐语。另有 一种瞎汉语打破行门界限,是因为盲人们眼睛看不见,是一个弱势群体,为了生存和安全的考虑,他们创制了盲人的通用语——瞎汉语,也即“调侃儿”。并代代相传,用以内部交际,掩人耳目,以加强合作和协调。这是盲人们相互辨认身份的特别通行证。前些年村支书严胜学去沂水县城(莒县城西二十公里)住店(当地土语,住旅馆),遇到说书的三个瞎子调侃儿;捏几[tt‘uai]古也叫摔“(你去舀水)。他当即与他们切磋技艺,对了个“甩鬼买鬼也”(水没有)。三人惊呼:“哪里来的老师?”顿时一见如故。
如今的瞎汉语已有断代的危机。我们遍访了莒县街头摆摊算命的瞎子(约有十人),他们多数没有听说过这种语言;偶而听说,其师傅却只教算命,不教语言。看来现代盲人已很少会说瞎汉语了。
(二)“调侃儿”的分布
秘密语虽然是不为外人所知的相对封闭的语言系统,但正常的人际交流并不因为门派林立而被隔断。“门内话”时常被“门外人”接收,成为共同语或当地土语的一部分。如我们常说的“不客气”,原为清帮切口:直接说或做即可;带彩(又“挂彩”),原为洪门切口:受刀枪之伤。不过这种语言的融合是有限的,往往是仅对零星词语的吸收。与此不同的是。大砚疃“调侃儿”却是对瞎汉语的全盘接受,是江湖隐语在一个村庄扎根、发芽的移植过程。
从使用人群分布来看,不再是各行各业的瞎子,而是从事农业的一个村庄的普通村民,这是很有意味的。从庄内来看,只有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才会说,水平也参差不齐。
从使用场合分布看,并非用于日常生活,而多用于打聊(当地土语:开玩笑)和游戏。
二、“调侃儿”的语音规律
(一)莒县方言的声韵调
广义的方言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社会方言以地域方言为基础,同一种社会方言会因地域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瞎汉语是社会方言,南方的瞎子和北方的瞎子在调侃儿时必会同中有异,显出各自的地域特色来,那么大砚疃调侃儿一定会以大砚疃土话为依托,摆脱不了当地方音的限制。为了便于了解大砚疃方音的声韵调系统,我们摘录整理石明远《莒县方言志》(1995:6;8-11)的莒县方音系统,以供参考。
(二)淡出原因
1.“调侃儿”最兴盛的年代是农村大集体劳动时期。田间地头闲唠,邻居之间串门拉呱(说话),“调侃儿”就像长了腿。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很少有集体场合。家庭结构这些年发生了重大变化,小家庭已成基本格局,少了打聊的氛围。计划生育使人口减少,年轻人外出求学、打工,“调侃儿”也就难以传承了。
2.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对传统游戏产生了巨大冲击。广播、电视的普及,挤占了其它消遣时间,已少有聚众打牌的机会了。
3.年轻人都在努力学习新知识,被视为雕虫小技的调侃儿自然受到冷落。
4.老人们认为“调侃儿”是些旧东西,没有必要传给青年人,甚至不想让他们知道。
5.土话和普通话的制约。“调侃儿”一方面要依托共同语,特别是当地土语;另一方面又很难代替世代相传的土语进入日常交际领域,毕竟将一个音拆成两个音来说,在交流上是不方便的。年轻人热衷于学习普通话,对“调侃儿”缺乏热情。
语言的繁荣与人类的文明进步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很多种濒危语言之所以濒危,都可以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寻找原因。(唐雷,鲁东大学图书馆;林春田,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