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战国文字研究述要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1972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所谓的战国文字,是指春秋末年至秦统一以前的时期内各国使用的古文字。战国文字是古文字学中形成较晚的分支,但发展迅速,在20世纪初逐渐兴起,到20世纪末臻于成熟,论著繁多,本文仅从铜器、玺印、简帛、陶器、玉石、货币等方面总结一些主要情况。
  
  一、战国金文研究
  
  20世纪20年代末出土了魏国铜器骉羌钟,刘节、唐兰、郭沫若、徐中舒、朱德熙等诸多学者先后有专文进行考释。30年代于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有铭楚国铜器30多件,唐兰、郭沫若、胡光炜、刘节、朱德熙等学者先后有专文进行考释。这一时期编纂的金文总集有刘体智的《小校经阁金文拓本》、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收录的战国铭文相当丰富。建国出土的战国金文资料更为丰富,一是50年代安徽寿县出土蔡侯墓铜器,经过陈梦家、于省吾、朱德熙、李学勤、裘锡圭等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二是1957年和1960发现的楚五件鄂君启节,引起了学术界极大重视,有数十学者进行研究考释,郭沫若、于省吾、朱德熙、李家浩、黄盛璋等学者创获较大。三是1971年在河南新郑的一批有铭韩国兵器,郝本性、黄盛璋等学者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四是1977年在河北平县山中山王墓出土的一批有铭铜器,其中较著名的“平山三器”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以张政烺、朱德熙、裘锡圭、李学勤、于豪亮、李零等学者的考释较为详备。张守中编撰的《中山王臖器文字编》摹写精美,查找方便。五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现的许多有铭的青铜器,其中64个编钟均有关于乐律方面的铭文,合计2800字左右,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尤其是裘锡圭、李家浩对其中疑难字的考释,解决了多处释读方面的问题。收录战国铜器铭文资料较为重要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的《殷周金文集成》、日本白川静的《金文通释》、马承源主编的《商周青铜器铭文选》等。
  
  二、战国玺印文字研究
  
  20年代丁佛言编撰《说文古籀补补》收录大量古玺文字,并释出不少难字。30年代罗福颐编《古玺文字征》,专收古玺文千余字,标志古玺文研究成为独立课题。建国后,较早的考释玺文的专著是黄宾虹《宾虹草堂玺印释文》,有一些玺文释读精当。李学勤《战国题铭概述》对古玺文进行比较归纳,并第一次论及古玺的地域性。80年代末初,罗福颐主编的《古玺汇编》和《古玺文编》影响深远,研究程度更加深入。1984年吴振武撰成博士论文《〈古玺文编〉校订》,对二书释文失误之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校订,颇多发明。较为重要的通论性著作有罗福颐《古玺印概论》、王献唐《五镫精舍印话》、曹锦炎《古玺通论》、叶其锋《古玺印与古玺印鉴定》等。考释古玺的论文繁多,释字精彩者颇多,创获较大的有汤余惠、吴振武、施谢捷、裘锡圭、李学勤、于豪亮、李家浩、刘钊、何琳仪、王人聪、黄锡全、徐在国、王辉等学者。
  
  三、战国简帛文字研究
  
  目前发现的较为重要的帛书资料是长沙子弹库帛书,饶宗颐、裘锡圭、朱德熙、李零、曾宪通等学者先后有研究论著发表。较为重要的简牍资料有长沙仰天湖、信阳长台关、江陵望山、江陵天星观、湖北随县、荆门包山、荆门郭店、湖北云梦等,大部分是楚简,小部分为秦简。以包山楚简和郭店楚简最为重要,吸引诸多学者的视线,掀起楚简热,研究论文数百篇,论文集和著作数十部,文字编达十几部,举不胜举。在简帛研究方面成就较为突出的学者有裘锡圭、李家浩、李学勤、李零、曾宪通、刘钊、何琳仪、徐在国等。
  
  四、战国陶器文字研究
  
  继吴大澂《说文古籀补》最早考释收录陶文之后,丁佛言《说文古籀补补》、强运开《说文古籀三补》均收录陶文。1936年,顾廷龙编成《古匋文孴录》,是第一部古陶文工具书,并对一些关键字的考释有所突破,1964年台湾金祥恒《匋文编》出版,比《古陶文孴录》资料更丰富。1990年高明《古陶文汇编》出版,按出土地分类,为陶文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1991年高明、葛英会在《古陶文汇编》的基础上编成《古陶文字征》,收录陶文更为完备。周宝宏1994年的博士论文《古陶文形体研究》,分为“古陶文概论”和“《古陶文字征》校补”两部分,间有发明。考释陶文的论文不是很多,朱德熙、裘锡圭、吴振武等学者在疑难字考释方面较有创获。
  
  五、战国玉石文字研究
  
  关于石鼓文,罗振玉、张政烺、郭沫若、唐兰等学者进行了详细的考释,郭沫若《石鼓文研究》较为重要。后来又有裘锡圭、徐宝贵等学者对石鼓文年代进行了考证。关于诅楚文,容庚著有《诅楚文考释》、郭沫若著有《诅楚文研究》,后来又有陈世辉、陈伟、陈炜湛等学者有研究文章发表。商承祚编撰的《石刻篆文编》著录魏晋以前石刻文字,其中对一部分春秋战国文字进行了考释与研究。1965年底,在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发现5000多件写于玉石上面的盟书,一般认为属于春秋晚期,也有学者认为属于战国早期,山西文物工作委员会编辑的《侯马盟书》整理公布了其中较完整的600多件,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郭沫若、朱德熙、裘锡圭、吴振武、李裕民等学者先后有研究文章发表。
  
  六、战国货币文字研究
  
  30年代丁福保编成《古钱大辞典》和《古钱大辞典拾遗》,在当时著录货币最为完备。80年代出版了多种工具书,有商承祚等编撰的《先秦货币文编》、汪庆正主编的《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和张颔编撰的《古币文编》,后者取材较为谨慎,注意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方便实用。研究货币的较为重要的专著有黄锡全的《先秦货币研究》、《先秦货币通论》和何琳仪的《古币丛考》。考释货币的文章较多,裘锡圭、李学勤、李家浩、吴振武、何琳仪、黄锡全等学者创获较多。
  
  七、战国文字通论性成果
  
  在战国文字的通论、综合性论著中,李学勤的《战国题铭概述》(连载于1959年《文物》的第7、8、9期)最早,该文分为“齐国题铭”“燕国题铭”“三晋题铭”“两周题铭”“楚国题铭”“秦国题铭”六部分,这种提法具有开创性,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被一些学者发展,把战国文字按地域划分为齐、燕、晋、楚、秦五系。汤余惠的《战国文字形体研究》(吉林大学1984年博士论文)和《略论战国文字形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古文字研究》第15辑,中华书局,1986年)对战国文字构形的规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1989年出版的何琳仪的《战国文字通论》(此书后来又经修订于2003年出版)是第一部战国文字通论性专著,对这一分支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有许多作者文字考释方面的创见。修订版《战国文字通论》后附徐在国等学者汇编的2000年以前国内外关于战国文字研究的论著目录。1998年出版的何琳仪的《战国古文字典》是对战国文字进行普查和整理的一部巨著,既广泛吸收学术界己有成果,又纷呈个人独到见解,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
  
  (张向民,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襄樊方言存在大量“V+起个+N”格式的句子。如:  1)他靸起个拖鞋到处跑。  2)她披起个头发在那儿疯玩儿。  3)他马起个脸好像别人欠他五十斗陈大麦。  “V+起个+N”结构似乎可以理解为“V起一量N”,比如例1)可以改换为:他靸起一双拖鞋到处跑。数词“一”常常省略,量词可以换成个体量词“个”。然而,对于例2)、3)就不能做此变换:  *4)她披起一头头发在那儿疯。  *5)他马起一张脸好像别
期刊
1.引言    我们常常发现人们会无意间犯些可爱的错误,如:点菜时要“西红柿炒番茄”(西红柿炒鸡蛋/番茄炒鸡蛋),观架时说“坐虎观山斗”(坐山观虎斗)等,听来让人忍俊不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口误,又称“舌误”(slip of the tongue),其实口误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语言中。  什么是“口误”? Boomer&Laver(1968)指出,“口误是说话人对其试图表达的一种偏离”。它并非因发
期刊
“洗一次”的语法结构为“V+数词+动量词”,对于这一结构的定性问题,语法学界历来有分歧。丁声树等著《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朱德熙《语法讲义》《语法答问》中都将这一结构中的“数词+动量词”定性为“V”的准宾语,即认为它是述宾结构。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贾彦德的《汉语语义学》等将这类结构中的数量短语定性为动词的补语,即认为它是述补结构。本文倾向于后一种观点。    
期刊
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些令人尴尬的场面:不少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在招生、就业面试时,或张口结舌,或辞不达意,或仪态欠佳,引起招生或用人单位对学生语文成绩(分数)的怀疑。这种局面,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失误,也不能不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深思。  就语文教学本身而言,“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是最基本的要求。尽管教学大纲中不乏有关说话教学的规定,一些老师已经探索尝试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但是,长期以来教学效果
期刊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仅实验教材第一册,要求认读的字就有400个,其中在学习汉语拼音中要求会认字70个。而在认字的同时,这些孩子还要认读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以及准确拼读所有音节。可以说,学习任务是非常重的。在我们山区小学,孩子们基础较差,学前识字量少,因此,学习起来就更费劲了。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期刊
旅游者进行的旅游活动是一项高级审美活动,在游览中,旅游者审美感受的获得离不开导游传递的审美信息。导游使用的具有丰富表达力、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对景点以及相关知识进行介绍、讲解的文字,就是“导游词”。它集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于一体,既注重知识性与科学性,又注重趣味性和文学性,语言通俗生动,现场感强。人们要把话说好,把文章写好,必须根据题旨情境,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以便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这就是修辞。
期刊
“左X右X”是由方位词“左”和“右”前后搭配组成的格式,汉语中的一些成语与此有关,如:左膀右臂、左邻右舍、左顾右盼等。辞书中对此有相应的论述,一般认为格式表示动作多次重复。此类格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涉及到了,教材的解释也仅限于此,如《汉语口语速成》(中级篇)①的解释:  “左……右……”中间放入两个相同的数量词(数词只限于“一”),表示数量多或次数多;中间放入两个相同的或意义相近的单音节动词,表示
期刊
一、引言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对外汉语教学在实践和理论建设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但对外汉语教学之汉字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对英美学习者的汉字教学。英美学习者的母语是字母文字,而汉语是笔画文字,两种文字外观的截然不同,使得英美学习者的入门学习就很困难。因此,在汉字教学中,教学者能够消除英美学习者对汉字的陌生感,降低学习者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是汉字教学成功的
期刊
2006年3月22日晚上6点多钟,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东方时空东方之子》栏目以《拼音人生》为题介绍了我国百岁学者——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  周有光,江苏常州人。1923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5年改读光华大学,1927年毕业。1927-1949年,任教于光华大学、江苏与浙江教育学院,任职于江苏银行和新华银行,并由银行派往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1949年回国,任教于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
期刊
新任会长马庆株简历    马庆株,1942年生于静海。1963年毕业于天津师院中文系;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曾被评为北大优秀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教授、博导、《南开语言学刊》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语言学会会长,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学术委员,《汉语学报》《汉语学习》编委,多所高校客座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