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家阿克曼的半生缘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wo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歇尔·康·阿克曼

  从一名燕园留学生到中国文学的翻译,再到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建院院长、孔子学院总部顾问,米歇尔·康·阿克曼在中国度过了20年的光阴,尽管他说:“我在中国,永远只能是个老外。”但他娶了中国妻子,也对中国文化艺术领域持续保持关注。

缘起少年时


  阿克曼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一个偏僻的村庄。他从小对艺术感兴趣,曾祖母是德国印象派画家,祖母也熱爱艺术。1968年,欧洲爆发了学生运动。彼时,阿克曼正在慕尼黑大学读书,他认为社会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并以此作为专业。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社会学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便改学最冷门的汉学。“我那时对实用学科不抱希望了,干脆就选了汉学。”多年后,他这样回忆道。
  其实,早在14岁的时候,一本讲述德国人和中国人在新疆冒险的风景书《大山和小老虎》就让阿克曼对遥远的东方充满好奇和幻想。年轻人脑子里都有两个世界地图,一个是书上的,一个是想象中的。正因为异国是遥远的,加上想象,因此他倍感期待。阿克曼选择研究汉学,不是出于政治,只是觉得神秘、好奇。阿克曼的毕业论文还研究了中国的当代经济,并拿到了当年的最高分。
  1975年,阿克曼拿到奖学金,和另外11名学生一起到北京语言学院学习,随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学习中国现代历史。在北京大学期间,虽然阿克曼常常和朋友们骑车进城,去走走看看,也会在寒暑假出去旅行,但对阿克曼来说,想融入中国社会还是很难。于是,他决定到农村去,真正接触中国现实社会。跟着中国同学,阿克曼去了河北农村。他白天跟着当地村民一起下地干农活,晚上就听老乡们说一些家长里短。时间长了,当地村民不再像一开始那样对他好奇,教了他不少中国传统农耕知识。

当想象落入现实


  从北大毕业后,阿克曼回德国做了自由记者,还出版了《中国:门里门外——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私人旅行经验中的社会人群肖像》一书,在德国引起轰动。正是因为那段宝贵的“知青”经历,当伤痕文学和寻根文学流行起来,他读起来有了共鸣,由此开始更加关注中国当代文学。上世纪80年代,阿克曼曾翻译过莫言的《枯河》、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王朔的《动物凶猛》等名作,其中《沉重的翅膀》在德国发行量接近10万册,是中国当代文学在西方的畅销书之一。直到今天,张洁仍是在德国知名度颇高的中国作家。阿克曼的散文集《中国:门里门外——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私人旅行经验中的社会人群肖像》也成为了一本重版多次的畅销书。
  1984年,时任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访问中国,在和邓小平的私人会谈中提到想在中国设立歌德学院北京分院,以开展文化交流。当时正值中国和欧洲建立紧密外交关系,邓小平欣然应允。但直到外交部工作小组洽谈具体事宜的时候,才发现歌德学院竟然是德国政府官方的文化交流机构,难免有些顾虑,事情被搁浅。直到科尔又一次访问中国,在邓小平的指示下,歌德学院北京分院终于在1988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内正式成立,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批准的第一个在中国官方成立的国际文化交流机构,而阿克曼被任命为院长。

文化交流半生缘


  虽然学院建立之初仅限于语言教学工作,但作为院长,阿克曼广交中国文化界朋友,并对中国有了更为深厚的感情和认识,举办了很多国际文化活动。德国著名画家、雕塑家伊门道夫的首次中国展览也是在阿克曼的大力协助下成功举办的。
  1994年年底,阿克曼调任歌德学院莫斯科分院任院长,后来转赴罗马分院任院长,直到2006年,歌德学院总部重新组建歌德学院中国大区,阿克曼被邀请重新返回北京担任中国区总院长。回到北京,阿克曼重新发现了自己与这片土地天生的亲近感,他说:“这里的社会经济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人的淳朴本质还是一样的。”
  现在,阿克曼担任德国墨卡托基金会中国代表和孔子学院总部顾问,一直从事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多年艺术文化领域的浸润,让他对很多事物形成了独立的见解。
米歇尔·康·阿克曼

  阿克曼对视觉艺术,特别是中国水墨艺术颇感兴趣,在很多外国艺术家看来,中国的水墨画是一种材料运用与技术的结合,而阿克曼却认为水墨画是一种修养。他说:“修养是知识的积累,是一种对自己和世界的深刻理解。水墨画是主观的艺术,一幅画可能就几笔,很简单,根本无法假装,因而从中可以看出作画者的品性。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中国的水墨画艺术。”
  当年一批来中国留学的德国学生中,阿克曼是唯一一直活跃在文化前沿的人。阿克曼在中德两国之间建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他竟然为之献出了半生的光阴。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蒋晟晖  “选择有前景的事业,还是兴趣爱好?一千个人选,可能有九百九十个人选择前者。”中国大陆首位乐高专业认证大师蒋晟晖庆幸自己没有时间犹豫,一切便已尘埃落定。当事业遇上爱好  蒋晟晖出生在江苏常州,7岁那年,亲戚从广州寄来一盒乐高玩具,花花绿绿的零件、拼好后的成就感,是他对乐高的最初印象。  2010年,蒋晟晖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前往澳大利亚留学。一次,他逛超市时看到乐高在打折就买了一
期刊
他是80后,工作中不苟言笑;他为了机器人日臻完美,一拼就是21年;他凭借超强的实力,让“特种兵”机器人“豪横”出世;2021年1月,他当选为2020年度“北京榜样”敬业奉献年榜人物,他就是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总裁、哈工大特种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猛。迷上了机器人王猛  1999年,王猛以优异的成绩被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哈工大浓浓的科研氛围吸引了王猛,他报名参加了机器人制造兴趣
期刊
回乡帮助留守儿童邱帆和孩子们  邱帆是湖南省平江县蒋山村人,从小跟随父母移居长沙。2014年6月,邱帆参加高考,不料与理想擦肩而过。看着闷闷不乐的他,父亲邱赫富提出打算回老家筹建武馆,教孩子们练武,把武术传承下去。邱帆一听,自告奋勇地接受了“武术教练”这份工作。邱帆  蒋山村有习武的传统,每到重要节日,村里的年轻人都会组成舞狮队挨家挨户表演。可是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带走了蒋山村的青壮年,也带走了
期刊
营销主力军突击队合影  8511所是航天系統唯一的航天电子对抗技术总体研究所,也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对抗总体部。8511所的天拓团队成员十余人,主要由80后和90后组成。他们常年出差在外,多年来,十余人的团队没能凑齐一张“全家福”。这是缺憾,但也是另一种完美。  “从国家利益出发,站在用户角度思考”是这支队伍的座右铭,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团队全员出动,奔赴祖国各地。面对疫情大
期刊
对有志者来说,外行不是一个限,也不是一道槛。  1994年,窦大海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山东财政学院(现为山东财经大学)从事人事管理工作。他不仅考取了同济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并成为快餐创始人。  窦大海最初做餐饮业,同任何人创业一样,缘于“痛点”。那是2001年,他发现上课时总会有学生迟到,原来是许多学生不喜欢在学校食堂吃饭,宁可坐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公交车,也要打卡网红餐饮店。“为何不将
期刊
与航天结缘徐斌  1995年,徐斌从技校毕业后来到晨光集团工作。数十年的寒来暑往,徐斌从一个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管理水平高的专业人才。  徐斌与晨光集团结缘还要追溯到6岁时。当时他就读的幼儿园就在工厂附近,看到穿着工作服的工人们就觉得精神帅气,没想到多年后自己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25岁前,徐斌在工作上还很懵懂,后来换了一个车间,整个人都开了窍。“车间里的工作氛围很好,每个人都喜欢看书
期刊
王励勤  王励勤曾是家喻户晓的明星运动员。退役后,他遇见了一个叫刘嘉的多才女子,携手与她步入婚姻的殿堂。奥运冠军追爱  2014年6月,初夏的一个晚上,王励勤在上海浦东区一家会所参加朋友聚会。聚会上,一个女孩就像夏日夜空里的星星,一眼就点亮了王励勤沉寂许久的心。他主动向这个女孩走去,问她:“请问可以请你跳一支舞吗?”  女孩叫刘嘉,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她比王励勤小6岁,曾在法国留学、工作了7年,回国
期刊
他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在国际经济学领域如同“宙斯”一般的存在。他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曾表示人民币有望成为第三大世界货币,并预言中国将在2025年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他就是被誉为“欧元之父”的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走自己的路  蒙代尔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之一,是获得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给他的赞词长达七页。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奖颁奖宴会上,一身燕尾服的
期刊
郎恩鸽  他既是一名农民,又是冰雪运动的“传播大使”,为了草碧天蓝雪花白,他放下羊鞭拿起雪板,历练成国际滑雪教练。如今,他带领“海坨农民滑雪队”在皑皑冰雪中助力冬奥会。卖羊为冬奥会助力  儿时的郎恩鸽最喜欢冬天,因为冬天来了,父亲就会带他去滑雪。他的家乡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东临龙庆峡,西濒官厅湖,北靠燕山群峰,南接佛峪口河。一到冬天,到处都是冰雪的世界,父子俩做游戏、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  郎恩
期刊
每次出门前收拾行李,总会犹豫带不带书,带几本书。由于至今没有学会很流畅地在多媒体上进行阅读,有可能的前提下,纸质书籍总是我的不二选择。  纸质书籍的弊端显而易见,太重,占地方,对于我这种毫无负重能力的人来说,在旅途中带书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还记得大学报到那天,行李中除了衣服和日用品,其余是二十几本旧书,引得同舍同学尽骇然,留下“此人必定饱读诗书”的错觉。其实那几乎是我的全部身家,守财奴似的搬运到学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