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文:对儿童阅读的追问与思考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sj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不谈儿童阅读,好像自己out(落伍)了一样。有人甚至说,儿童阅读就是还语文教学的诗和远方。但是许多老师经过多方尝试和努力,不仅没有让儿童爱上阅读,反而适得其反,收获了这样一个现实:繁荣了童书市场,枯竭了阅读欲望;繁荣了推广层面,枯竭了阅读兴趣。理想很饱满——让孩子们从小热爱阅读、热爱文字、热爱图书,现实却很骨感——好书人手一本,效果却参差不齐。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我们有必要对儿童阅读发出如下追问。
  追问一:到底是“儿童为中心”,还是“成人为中心”
  看到这个问题,很多家长和老师会天然觉得自己做到了“以儿童为中心”。事实是这样吗?儿童如何读,你要听我安排;读完你要探讨什么,我来帮你确定;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因为它可以给你带来好处……这种情况下,其实很多成人在儿童阅读中扮演的是决策者的角色。儿童是读书的主体,如果以儿童为中心,那么他们有读“差书”的权利,有读多少的权利,有讨论什么的权利,也有无目的阅读的权利。而这些正是成人常常忽略的问题,以至于成人忽视了儿童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甚至打消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追问二:到底是“思辨性的阅读”,还是“引导式的阅读”
  “思辨性的阅读”容易将整本书的阅读带入一个“死角”;“引导式的阅读”在儿童不同的阅读阶段进行不同角度引导,鼓励儿童一次又一次的反复阅读。老师们经常是读到《獾的礼物》《一片叶子落下来》,就情不自禁要探讨对于“死亡”的认知;读到黑鹤、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就要谈谈“环保与爱护动物”……在儿童阅读层面,我们倡导的是“引导性阅读”,至于更深层次的思辨,可以留待合适的时机,让孩子自然绽放、自然思辨。
  追问三:到底是“策略的学习”,还是“知识的获得”
  “策略的学习”为“知识的获得”服务。我们可以用任务单、阅读单作为工具,关注孩子们的困难与问题,让孩子记录下自己读书时在哪里卡壳了,哪里没读懂,想对书中某个人物说什么……对此,教师也好,家长也好,要与孩子一起追根究底,解答他们的困惑和疑问。
  追问四:到底是“童书演奏”,还是“图文搭配”
  “童书演奏”是源于我国港台地区的一种阅读方式,就整本书而言,既有封面又有扉页,既有插图又有文字,用“整本书”的思维,编者将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所有信息散落在书中的各个角落。“童书演奏”的方式在整本书阅读时可以呈现这样的态势:不同的“乐器”在“乐曲”的不同演奏阶段介入儿童的不同阅读状态,一首动听的“乐曲”如同读书纳入不同孩子不同程度的感知后,共同“谱写”的阅读之歌。这就让很多不同进度的孩子,都能从自己的视角解读图书的用意,而不必强迫孩子向着最快最好的目标迈进。“图文搭配”,则是将书看成简简单单的图是图、文是文,即只是为了搭配得好看,跟整本书传递信息的理解不一样。而读一本书,我们就是要还原“整本书”的“本色”,跟随一本书的讲述节奏,感知这本书要传递的知识与内涵。
  追问五:到底是“阅读的乐趣”,还是“阅读的绩效”
  我们要求儿童在阅读时记录下很多东西,如好词佳句、读后感,还要做与这本书相关的练习题,甚至续写故事、将原文转化为图画。但是成人阅读时却并不会如此严格地要求自己。阅读大抵分为三类:知识性阅读、实用性阅读、消遣性阅读。因阅读的目的不同,所以阅读的方式与要求就不同。当我们进行某一种目的性阅读时,使用一些辅助的工具加以帮助无可厚非,作为成人,我们有必要要求儿童每本书都要如此吗?这值得教师和家长深思。
  追问六:到底是“亲子阅读”,还是“同伴阅读”
  从“从众”心理角度分析,我们的阅读目的或者阅读品位,跟我们所在的群体有极大的关联。“亲子阅读”可以轻松地将阅读的主体与责任交予家长;“同伴阅读”则需要我们跟进相应的读书会,协调不同家庭的关联,有一定难度,但是效果同样显著。
  追問七:到底是“书香校园”,还是“校园书香”
  “书香校园”,这个称谓不是随便起的,在各地均有严格的参考标准。如是否有领导小组、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以及读书活动;是否有专门的图书阅览室、读书橱窗、宣传口号,还要考核具体的人均藏书拥有量;是否有参加各级各类评选、教师与家长参与;要求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长,还有教师关于读书的论文发表情况等。但“书香校园”真的飘荡着“校园书香”吗?“阅读”能称之为“特色”吗?阅读不是本来就应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吗?换言之,我们创设“书香校园”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是要让孩子们真正地在校园书香的浸润下,喜爱阅读,做一个快乐的小书虫。
  我们可以在音乐教室摆放关于音乐的书籍,在美术室摆放关于美术的书籍,在实验室摆放关于科学的书籍,甚至在学校各个楼层摆放上关于体育的书籍。我们的书籍到儿童的手里,其实就差最后一米,书籍就应该放到儿童“伸手可及”的地方。儿童阅读要真正回归儿童本位,实现真正的儿童阅读。
其他文献
2019年初,师范院校中等待就业的大四公费师范生们迎来了一项利好政策:教育部辦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19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保障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的就业事宜。《通知》特别指出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保障符合就业条件的公费师范生全部落实任教学校并入编入岗,严禁‘有编不补’。2019年5月底前,确保90%的公费师范生通过双向选择落实任教学校
期刊
“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创办特色、科学发展”是茂名市祥和中学(原茂名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以管乐、书法为龙头,发展器乐、舞蹈、中国画、陶艺、版画等“一校多品”的艺术教育。2018年,祥和中学成为茂名市创建教育现代化对外交流示范单位。  完善硬件建设,艺术特色教育初具规模  学校自2013年成立时就组建了艺术团,设置了音乐组、美术组,
期刊
受学校委派,笔者有幸作为深圳市教育系统第30期海培班的一员,赴美国纽约对当地中小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参观学习,纽约市中小学学生的文明、守纪、自由、开朗、讲秩序的良好素质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纽约中小学从幼儿园开始就没有设立班主任,也没有类似我国学校德育处这样的专门学生管理部门,更没有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因此,纽约中小学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带着思考和困惑,笔者通过访谈、讨论、实
期刊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经过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以专业教师为支撑,以“陶育心理工作室”为龙头,以班主任和生活教师为核心队伍,全员参与的大德育大健康格局。全面质量观、学生全面发展观、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源头活水和前提基础。  学校面临的现实困境  全校学生7000余人,住校生5000余人,无论是教学压力、管理压力还是安全压力都很大。
期刊
1月18日,中国第一代计算机科学家周寿宪博士追思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报告厅内庄严肃穆,周寿宪亲属、生前好友子女、留美二代等数十人一同缅怀这位爱国科学家。  “父亲虽然已经离开我四十二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举止言谈依然清晰可鉴。”在周寿宪长子周捷的回忆中,父亲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典型的学者风度,具有强烈的爱国热忱。  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回国  1925年10月,周寿宪出生在一个银
期刊
创办于1906年的江西省信丰县第一小学,前身是“采芹小学”。古人把读书人称作“采芹人”,从读书到采芹,既浓缩了学校的历史渊源,又与读书紧密相连,“采芹文化”就是这样提出的。在以文化引领发展的办学思路下,学校著力构建起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五课程”育人体系。  教师课程:“教师本身是一门活生生的课程”  实施师能提升工程。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教学竞赛、青蓝工程等活动,
期刊
近十年来,全国每年都有令人触目惊心的弑亲或弑师案件发生。令人忧心的是,部分行凶者乃未成年人,且其中很多未满14周岁的涉案少年往往得不到适当的安置、监督、管教。在此类悲剧由个案演变为如今社会要案的过程中,公众舆论焦点逐渐集中于少年行凶后的监管方式及预防其再犯等问题。  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时代特征与主要问题  就中国传统观念而言,“弑”乃大逆不道、滔天恶行的代名词。进入21世纪以来,“弑”这个字眼
期刊
1978年,一场由真理标准大讨论引发的伟大变革曾让北京在短短3个月内兴办起36所大学分校,让因高考停止11年而积压的广大知识青年的大学梦有了依托。  北京联合大学就是在36所分校几经调整合并后的15所分校的基础上组建而成。“联合”,就是团结各学院,集中他们的优势和特色,博采众长,并学习西南联大育才造士、为国奉献的担当精神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40年来,北京联合大学从改革开放中诞生,在
期刊
彩旗飘飘,鼓声阵阵。2018年11月26日,以“让学生更加幸福”为主题的儋州黄冈实验学校首届校园体育艺术诵读节盛典启动仪式举行。盛典为期11天,内容有诵读比赛,运动会,校园歌手大赛,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的作品展等活动。黄冈实验学校的3700余名生同儋州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叩响了体育竞技、艺术欣赏、文化互动的大门,书写我校文化体育艺术教育的华丽篇章。  儋州黄冈实验学校校长、全国名师杨国孝宣布校园体育
期刊
又一个寒假来临,各种微信公众号、报纸、电视上关于寒假的温馨提示真是不少,稍加留意便会发现,关于假期阅读推荐的内容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如“语文老师推荐书单,比补课还重要的寒假阅读不能少”“中学生寒假阅读书单,推荐给你的孩子吧”等。而且,假期中,图书馆、书店、书吧里到处可见捧卷阅读的孩子,读书已成为孩子们在假期休闲和充电的一种重要方式,成为教育的一个关键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