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学生学习的最积极的因素。语文课是集人文性、情感性、工具性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此,语文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基础。下面谈谈自己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做法及体会。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导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语,直接影响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导语像乐章的前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像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学生的思想;像投石激浪,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点燃学生心中智慧的火花……
针对不同的课文,可以设计不同的导语。对于一些说理性的记叙文或散文,教师可以激情演说导入,可引用诗文佳句导入,可讲一个与文章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导入,这些都与文章主题相关。如教学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写的《生命 生命》一课时,我以一段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缤纷的世界里,春去春回,四季更替,时光在流逝,我们在一天天长大,你可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吗?今天,我们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的文章,看看她对于生命的解读。这样的导语一下子将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对于一些科技类或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可巧设悬念质疑激趣。如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在几十亿年前的地球上,曾经有一种动物统治着地球,这就是恐龙。后来,恐龙却逐渐灭绝了。你想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吗?今天的课文将告诉你答案。这样的导语设下悬念,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总之,不同的课文,不同的课时要采用不同的导语,或温故知新,或常识介绍,或学法指导,或激发想象联想,或展示精美的图片,或播放动人的音乐等等导入,先声夺人,使课文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发出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整节课做好铺垫。
二.创设与课堂有关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
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
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是释疑解难的领路人。
教师角色的作用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翠鸟》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能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明显的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较难理解的关键句子。此时,我通过播放表现翠鸟钓鱼情景的视频,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看完视频,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此时,学生理解了句子的含义,体会到了翠鸟的行动敏捷。在此基础上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
2.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肃活泼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在课堂上,教师应是洞察学生心灵的心理分析师,带学生走出困境,体验快乐。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此时,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整顿学生的状态。让学生集体起立,或模仿一个动作,或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调整学生的状态。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发现坐在最前面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让他模仿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我给他配音朗读作解说。我和学生的配合表演赢得其他同学的热烈掌声。这样的一个随意的安排,使学生既得到了休息,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可谓一举两得。
三.课堂上开展各种学习竞赛,有效地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胜心强,乐于表现自己。因此,课堂上适当组织一些竞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低段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进多种学习竞赛,增强竞争意识,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增添学习语文的乐趣。
四.从作文入手,培养学生爱写作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作文比赛,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哪怕一点点的成功,及时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鼓励,这样会增强他们的满足感,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如在作文课上,可以开展“看谁的作文开头最吸引人”、“谁的作文结尾最能给人以悬念”、“谁的过渡句用得好”、“谁的作文想象最合理、最丰富”、“谁的描写最精彩”等精彩片段比赛,挑选出学生作文中的各种精彩片段,作为范文加以表扬鼓励。这些比赛形式能不断激发学生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教师的作文评语中,要善于赞美习作中的闪光点,对于缺点要委婉提出,评语要能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评语如能扬长避短,多赞美学生的习作中的其闪光点,少提缺点,更能起到鼓励引导的作用。例如:班中有位学生写《记一大扫除》,文章大意是讲全班同学在打扫校园的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干得热火朝天,任务提前完成。但文章内容“言之无物”。对这样的文章如果让他重写,那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使他的写作兴趣丧失殆尽。于是,作文评讲课上,我把他的文章作为例文评讲。我首先肯定了他文章的长处:语句通顺,选材较好,中心明确,同时又指出他的不足,并启发他努力回想一下当时劳动的情景:大家是怎样干的?劳动最好的同学是谁?他是怎样干的?再告诉他文章应该怎样写才言之有物,详略得当。在我的辅导下,他重新写了一遍,同样的题目,文章内容具体,人物有血有肉,进步不少。
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揣摩,不断总结,不断进步。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与时俱进,才能使语文课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作者通联:047100山西省长治县实验小学)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导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语,直接影响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导语像乐章的前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像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学生的思想;像投石激浪,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点燃学生心中智慧的火花……
针对不同的课文,可以设计不同的导语。对于一些说理性的记叙文或散文,教师可以激情演说导入,可引用诗文佳句导入,可讲一个与文章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导入,这些都与文章主题相关。如教学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写的《生命 生命》一课时,我以一段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缤纷的世界里,春去春回,四季更替,时光在流逝,我们在一天天长大,你可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吗?今天,我们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的文章,看看她对于生命的解读。这样的导语一下子将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对于一些科技类或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可巧设悬念质疑激趣。如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在几十亿年前的地球上,曾经有一种动物统治着地球,这就是恐龙。后来,恐龙却逐渐灭绝了。你想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吗?今天的课文将告诉你答案。这样的导语设下悬念,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总之,不同的课文,不同的课时要采用不同的导语,或温故知新,或常识介绍,或学法指导,或激发想象联想,或展示精美的图片,或播放动人的音乐等等导入,先声夺人,使课文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发出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整节课做好铺垫。
二.创设与课堂有关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
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
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是释疑解难的领路人。
教师角色的作用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翠鸟》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能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明显的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较难理解的关键句子。此时,我通过播放表现翠鸟钓鱼情景的视频,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看完视频,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此时,学生理解了句子的含义,体会到了翠鸟的行动敏捷。在此基础上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
2.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肃活泼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在课堂上,教师应是洞察学生心灵的心理分析师,带学生走出困境,体验快乐。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此时,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整顿学生的状态。让学生集体起立,或模仿一个动作,或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调整学生的状态。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发现坐在最前面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让他模仿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我给他配音朗读作解说。我和学生的配合表演赢得其他同学的热烈掌声。这样的一个随意的安排,使学生既得到了休息,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可谓一举两得。
三.课堂上开展各种学习竞赛,有效地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胜心强,乐于表现自己。因此,课堂上适当组织一些竞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低段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进多种学习竞赛,增强竞争意识,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增添学习语文的乐趣。
四.从作文入手,培养学生爱写作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作文比赛,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哪怕一点点的成功,及时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鼓励,这样会增强他们的满足感,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如在作文课上,可以开展“看谁的作文开头最吸引人”、“谁的作文结尾最能给人以悬念”、“谁的过渡句用得好”、“谁的作文想象最合理、最丰富”、“谁的描写最精彩”等精彩片段比赛,挑选出学生作文中的各种精彩片段,作为范文加以表扬鼓励。这些比赛形式能不断激发学生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教师的作文评语中,要善于赞美习作中的闪光点,对于缺点要委婉提出,评语要能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评语如能扬长避短,多赞美学生的习作中的其闪光点,少提缺点,更能起到鼓励引导的作用。例如:班中有位学生写《记一大扫除》,文章大意是讲全班同学在打扫校园的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干得热火朝天,任务提前完成。但文章内容“言之无物”。对这样的文章如果让他重写,那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使他的写作兴趣丧失殆尽。于是,作文评讲课上,我把他的文章作为例文评讲。我首先肯定了他文章的长处:语句通顺,选材较好,中心明确,同时又指出他的不足,并启发他努力回想一下当时劳动的情景:大家是怎样干的?劳动最好的同学是谁?他是怎样干的?再告诉他文章应该怎样写才言之有物,详略得当。在我的辅导下,他重新写了一遍,同样的题目,文章内容具体,人物有血有肉,进步不少。
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揣摩,不断总结,不断进步。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与时俱进,才能使语文课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作者通联:047100山西省长治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