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承担着众多职责和角色,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本文从教育部及学校、辅导员自身和学生心中三个不同视角下对辅导员角色定位进行了简述分析。
【关键词】:不同视角;辅导员;角色
笔者在高职院校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9年,带过10余个专业近900名学生。随着时代、观念的变化,学生由80后到90后再到95后,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定位的角色也越来越多。辅导员既要指导大学生做好人生规划、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又要帮助大学生直面人生困惑,激发人生动力;还要启迪大学生思考觉悟人生,提升对人生的认识水平等。不同视角下高职辅导员的角色确有着很大差异。
一、教育部及学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教育部要求高校设专职辅导员明确八项工作职责:1.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3.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4.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5.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6.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7.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8.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十六号文件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由此可见,从教育部和学校规定要求来分析,对当前辅导员角色宏观定位有:1.专职辅导员队伍也属于教师队伍;2.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等;微观角色定位有:1.思政教育者;2.班级管理者;3.咨询服务者等。
二、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给自己的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是一份外行人看着光鲜 、内行人深感不易的工作。在学校里,很多教职工,包括部分领导也觉得辅导员“低人一等”,很多身在其位的辅导员都有一种“鸡肋”的感觉,他们每天大多忙于事务性工作,低头做事多,抬头看天少,他们往往要扮演管理者、教育者、服务者、执行者、权益维护者等多种角色。于是,有部分辅导员及教职工给辅导员定位了以下几个角色。
1.服务学生的“保姆”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些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形象写照的顺口溜,“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劳累,身心疲惫”、“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买白菜的钱,虽然饿不死,但也吃不饱”。从学生入校到学生毕业,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走,啥事儿都要管,责任大而权力小,不管是学生还是领导,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要有事就找辅导员。辅导员都恨不得变成哪吒,长着三头六臂,脚踩风火轮。许多高职院校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属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而辅导员长期受“大包大揽式”的学生管理思想的影响,充当了“保姆”的角色,不清楚自己的真正职责,只知道来事就做,结果导致学生产生强的依赖性,缺乏主动性。
2.第一时间出现的“消防队员”
目前高职院校对辅导员基本上都要求24小时手机开机、随时待命,出现任何关于学生的各种情况,都要求辅导员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基本就是对“消防队员”救火时的要求。首先,随时要让领导找得到。学生出勤率要找辅导员了解;讲座要辅导员组织;文件要辅导员写;院系活动的安排要交给辅导员通知下去;学风建设要辅导员抓;就业指导要辅导员做;其次,随时要让学生找得到。评优选先、重修补考、助学贷款、请假、入党,只要涉及学生自身的,总会有学生找。特别是新生入校,芝麻大点事都要找辅导员,管你是休息还是在吃饭,只要学生有需求,就得满足他;最后,还要主动找学生。
三、学生心目中希望辅导员扮演的角色
1.人生道路上的“导师”
首先,要引领大学生直面人生课题,指导大学生破解人生困惑。再次,要引领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指导大学生积淀人生智慧。辅导员作为人生导师,要在实际工作中引领大学生深思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指导大学生想明白为什么活着、应该如何活着、应该渡过什么样的人生等基本问题;最后,要引领大学生端正人生态度,指导大学生激发人生动力。辅导员作为人生导师,要引导大学生端正人生态度,善待成绩与荣誉、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等。
2.大学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有调查发现,大学生最希望辅导员扮演的角色是“知心朋友”。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应由单向灌输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平等交流转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变化,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要注重平等性,增强贴近性,提升亲和力。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倡导超限沟通,通过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的调整推进平等交流,切实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体,理解他们,关心他们。要让学生从距离上感到近切,从文化和情感纽带上感到亲切,从生活和思想上感到关切。把以前学生到老师那里“找帮助”,变为了老师去学生那里“送服务”。
3.当前时代下的“同行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更新和各种新思想文化的冲击,传统的“师生关系”、“听老师的话”已经不在适应目前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包括网络的普及,就如何更加贴近学生,零距离地与学生交流,如何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生活特点等问题也成了新课目。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我们应该换个思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怎么尊重他们的想法、怎么参与他们的行为、怎么走进他们的内心,在新时代下与他们同行。
参考文献:
[1]何文静.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张湛峰.浅谈大学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方法[J].教育论丛,2010.
[3]范亚乾.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4]刘向锋,杜莉,孙睿.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队伍建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1).
[5]白雪,李瑛,薛传佳.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意识培养[J].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关键词】:不同视角;辅导员;角色
笔者在高职院校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9年,带过10余个专业近900名学生。随着时代、观念的变化,学生由80后到90后再到95后,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定位的角色也越来越多。辅导员既要指导大学生做好人生规划、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又要帮助大学生直面人生困惑,激发人生动力;还要启迪大学生思考觉悟人生,提升对人生的认识水平等。不同视角下高职辅导员的角色确有着很大差异。
一、教育部及学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教育部要求高校设专职辅导员明确八项工作职责:1.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3.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4.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5.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6.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7.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8.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十六号文件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由此可见,从教育部和学校规定要求来分析,对当前辅导员角色宏观定位有:1.专职辅导员队伍也属于教师队伍;2.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等;微观角色定位有:1.思政教育者;2.班级管理者;3.咨询服务者等。
二、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给自己的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是一份外行人看着光鲜 、内行人深感不易的工作。在学校里,很多教职工,包括部分领导也觉得辅导员“低人一等”,很多身在其位的辅导员都有一种“鸡肋”的感觉,他们每天大多忙于事务性工作,低头做事多,抬头看天少,他们往往要扮演管理者、教育者、服务者、执行者、权益维护者等多种角色。于是,有部分辅导员及教职工给辅导员定位了以下几个角色。
1.服务学生的“保姆”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些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形象写照的顺口溜,“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劳累,身心疲惫”、“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买白菜的钱,虽然饿不死,但也吃不饱”。从学生入校到学生毕业,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走,啥事儿都要管,责任大而权力小,不管是学生还是领导,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要有事就找辅导员。辅导员都恨不得变成哪吒,长着三头六臂,脚踩风火轮。许多高职院校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属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而辅导员长期受“大包大揽式”的学生管理思想的影响,充当了“保姆”的角色,不清楚自己的真正职责,只知道来事就做,结果导致学生产生强的依赖性,缺乏主动性。
2.第一时间出现的“消防队员”
目前高职院校对辅导员基本上都要求24小时手机开机、随时待命,出现任何关于学生的各种情况,都要求辅导员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基本就是对“消防队员”救火时的要求。首先,随时要让领导找得到。学生出勤率要找辅导员了解;讲座要辅导员组织;文件要辅导员写;院系活动的安排要交给辅导员通知下去;学风建设要辅导员抓;就业指导要辅导员做;其次,随时要让学生找得到。评优选先、重修补考、助学贷款、请假、入党,只要涉及学生自身的,总会有学生找。特别是新生入校,芝麻大点事都要找辅导员,管你是休息还是在吃饭,只要学生有需求,就得满足他;最后,还要主动找学生。
三、学生心目中希望辅导员扮演的角色
1.人生道路上的“导师”
首先,要引领大学生直面人生课题,指导大学生破解人生困惑。再次,要引领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指导大学生积淀人生智慧。辅导员作为人生导师,要在实际工作中引领大学生深思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指导大学生想明白为什么活着、应该如何活着、应该渡过什么样的人生等基本问题;最后,要引领大学生端正人生态度,指导大学生激发人生动力。辅导员作为人生导师,要引导大学生端正人生态度,善待成绩与荣誉、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等。
2.大学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有调查发现,大学生最希望辅导员扮演的角色是“知心朋友”。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应由单向灌输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平等交流转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变化,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要注重平等性,增强贴近性,提升亲和力。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倡导超限沟通,通过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的调整推进平等交流,切实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体,理解他们,关心他们。要让学生从距离上感到近切,从文化和情感纽带上感到亲切,从生活和思想上感到关切。把以前学生到老师那里“找帮助”,变为了老师去学生那里“送服务”。
3.当前时代下的“同行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更新和各种新思想文化的冲击,传统的“师生关系”、“听老师的话”已经不在适应目前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包括网络的普及,就如何更加贴近学生,零距离地与学生交流,如何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生活特点等问题也成了新课目。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我们应该换个思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怎么尊重他们的想法、怎么参与他们的行为、怎么走进他们的内心,在新时代下与他们同行。
参考文献:
[1]何文静.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张湛峰.浅谈大学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方法[J].教育论丛,2010.
[3]范亚乾.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4]刘向锋,杜莉,孙睿.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队伍建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1).
[5]白雪,李瑛,薛传佳.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意识培养[J].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