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都是就近入学,其目的是均衡教育资源,让广大孩子都能得到同等的教育。但是目前普通高中还没有归入义务教育阶段,还不具备就近入学的条件,仍是通过统一组织的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来确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意愿选择其将来所就读的中等学校,笔者所在地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各占50%。升学率仍然是社会社会各界评价初级中学的一个重要的标杆,所以各初中对于不参加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的信息技术科目的态度参差不齐,能够按照新课标开足课的学校有但却非常少,所以学生从学校接受到的信息技术教育相差很悬殊。学生都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也非常大,有的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几乎为零,但另有一些学生不仅掌握了课程标准所有该掌握的内容,而且还掌握了其他很多信息技术知识。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教学评价也是为了学生更快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巩固与实现通常都是通过作品的制作来完成,由于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性、原有基础的差异性等原因导致每个学生制作的作品,任务的完成情况也存在差异性,所以不可能按照同一标准来对他们进行评价。所以对于自身本就存在差异性的学生在评价时就得采用差异性评价方式。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的差异性评价主要包括差异性课堂评价、差异性作品评价、差异性测试评价、学生自评几个方面。
差异性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差异性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首先课堂活动的设置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次采取阶梯式的设置,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所处的阶梯活动积极去完成,活动过程中可求助于其他成员或者老师,完成以后可进入下一活动继续。正确完成不同的活动可获得不同的分值,正确地回答问题以及回答问题的次数都能获得一定得分数,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一周期进行一次分数统计,老师根据学生获得的分数进行奖励(小物品或精神的奖励)。得到奖励的学生会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尤其是一直碰壁的那些基础相对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因为成绩落后,总觉得自己进步的希望渺茫,比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也会越来越缺乏自信。因此,对他们要注重纵向评价,课堂上,将他们的发言、任务完成等情况,与原有基础相比较,哪怕有一丁点的进步,也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久而久之他们会喜欢上信息技术这门课,他们会从自己的点滴进步看到前进的希望,逐渐走出自卑的心里阴影,获得向上的动力,并且会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建立的学习自信发散开来,渐渐地对学习产生兴趣。
差异性作品评价是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的差异性评价。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学生的操作要点的掌握主要是通过一个个小作品的完成来获得,所以作品评价也是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高中信息技术作品评价可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操作来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编排工艺的能力、学生的艺术修养如何、学生是否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更优的操作步骤,保证信息技术数据的准确,同时还可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勇于创新等等。差异性作品评价原有操作技能和艺术修养与作品完成后的操作技能与艺术修养进行比较,以及与全班的整体水平纵向比较。
差异性测试评价是指在每一模块的信息技术内容的教学完成后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的测试。由于他们最初的基础不同,所以测试的试题也是根据几个阶梯来进行的。例如在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一节结束时,学生的测试题有A、B、C、D四种。A类试题主要是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的提高题,奇偶页页眉页脚的使用,批注修订的设置,文章目录的自动生成和调整,Excel表格的插入等;B类试题则是针对那些基础中上的学生,主要涉及表格\文字的相互转换,图片绝对位置的高级设置,在表格中插入文本文件等;C类试题则是针对那些基础中等的试题,主要包括流程圖的绘制,自选图形的熟练使用,关于脚注、尾注的使用,文本框的使用等;D类试题则是针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主要包括文字的基本处理,段落的设置,页面设置,表格的插入等。模块学习前对学生的文本信息加工的基础进行摸底测试并对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了划分,学生根据自身原有的文本信息加工基础选择相对应的试题完成。
差异性评价还包括学生自评,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最后获得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以便更好地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是本就存在的,所以自评也是存在差异性的。
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使用差异性评价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差异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一个学生发展特长,彰显个性,实现差异性发展;差异性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随时调节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差异性评价有利于构建信息技术课程中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师生的幸福教育感;差异性评价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作者单位: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的差异性评价主要包括差异性课堂评价、差异性作品评价、差异性测试评价、学生自评几个方面。
差异性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差异性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首先课堂活动的设置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次采取阶梯式的设置,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所处的阶梯活动积极去完成,活动过程中可求助于其他成员或者老师,完成以后可进入下一活动继续。正确完成不同的活动可获得不同的分值,正确地回答问题以及回答问题的次数都能获得一定得分数,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一周期进行一次分数统计,老师根据学生获得的分数进行奖励(小物品或精神的奖励)。得到奖励的学生会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尤其是一直碰壁的那些基础相对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因为成绩落后,总觉得自己进步的希望渺茫,比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也会越来越缺乏自信。因此,对他们要注重纵向评价,课堂上,将他们的发言、任务完成等情况,与原有基础相比较,哪怕有一丁点的进步,也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久而久之他们会喜欢上信息技术这门课,他们会从自己的点滴进步看到前进的希望,逐渐走出自卑的心里阴影,获得向上的动力,并且会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建立的学习自信发散开来,渐渐地对学习产生兴趣。
差异性作品评价是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的差异性评价。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学生的操作要点的掌握主要是通过一个个小作品的完成来获得,所以作品评价也是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高中信息技术作品评价可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操作来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编排工艺的能力、学生的艺术修养如何、学生是否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更优的操作步骤,保证信息技术数据的准确,同时还可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勇于创新等等。差异性作品评价原有操作技能和艺术修养与作品完成后的操作技能与艺术修养进行比较,以及与全班的整体水平纵向比较。
差异性测试评价是指在每一模块的信息技术内容的教学完成后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的测试。由于他们最初的基础不同,所以测试的试题也是根据几个阶梯来进行的。例如在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一节结束时,学生的测试题有A、B、C、D四种。A类试题主要是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的提高题,奇偶页页眉页脚的使用,批注修订的设置,文章目录的自动生成和调整,Excel表格的插入等;B类试题则是针对那些基础中上的学生,主要涉及表格\文字的相互转换,图片绝对位置的高级设置,在表格中插入文本文件等;C类试题则是针对那些基础中等的试题,主要包括流程圖的绘制,自选图形的熟练使用,关于脚注、尾注的使用,文本框的使用等;D类试题则是针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主要包括文字的基本处理,段落的设置,页面设置,表格的插入等。模块学习前对学生的文本信息加工的基础进行摸底测试并对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了划分,学生根据自身原有的文本信息加工基础选择相对应的试题完成。
差异性评价还包括学生自评,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最后获得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以便更好地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是本就存在的,所以自评也是存在差异性的。
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使用差异性评价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差异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一个学生发展特长,彰显个性,实现差异性发展;差异性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随时调节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差异性评价有利于构建信息技术课程中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师生的幸福教育感;差异性评价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作者单位: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