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3345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進行,有利于知识的获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如果不是好的习惯,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以为教育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全部给他们,学生出了学校再不用自己探讨追求了。这种认识是根本不对的。”叶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学生在学校期间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一、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提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
  2.细心观察的习惯。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3.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坚持数日,就养成习惯了。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
  4.质疑发问的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向老师质疑、发问,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如果学生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就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我们要给予鼓励。
  5.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形成习惯。让学生经常带好《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一类常用的工具书。给学生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跟学生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法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
  6.背诵的习惯。笔者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背诵确实是青少年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良好的不可忽略的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学生尽量都记诵过。学生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这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记,而是要熟悉即可。
  7.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定期整理复习有许多好处:第一,可以温故知新,旧的知识中包涵着新知识的许多线索。第二,可以避免遗忘。第三,可以把种种表面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使众多知识相互贯通,甚至可以做到触类旁通。每天晚上在做家庭作业前,将当天学过的知识及时浏览一遍,周末及时将所有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整理。
  8.阅读的习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因此,我们要不断挑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操作步骤
  1.耐心发动,逐渐加速。一个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一开始先朝着理想目标动起来。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一个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
  2.控制时空,约束自己。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偶有偏离,及时调整。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克服坏习惯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习惯养成的关键
  1.培养意志。人的意志可以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强化对自己意志的培养和锻炼。
  (1)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不随便找理由原谅自己,而不去完成既定任务。
  (2)以名人的学习方法及读书故事作为自己行动的借鉴,并以他门的箴言、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此督促自己,养成习惯。
  (3)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经常和周围比自己学习强的同学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奋力追赶,养成习惯。
  2.激发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一定的兴趣来辅助和支撑。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
  (2)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与情感的关系极为密切,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一个学生如果懒于学习,不愿思考,就难以养成好学深思的习惯。
  (3)广泛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不断地满足并不断地引起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处于不被重视的尴尬地位。文章认为,可以通过将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相结合来解决这一问题,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写作能力;结合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重新定位  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
期刊
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学生成性及教学情境等环节,它们是相辅相承。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只要带着耳朵来听足矣。其实不然,数学学习离不开书本,进行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
期刊
摘 要:传统教学主要是以课堂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等为教学的基本形态。在这种“三中心”教学形态中,教师的作用只是牢牢地控制住学生,传授现成的书本知识,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随着新课程理念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正在步入一个变革的新时期,这种变革围绕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过程操作等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随
期刊
摘 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乃至今天的学子们获取和检验知识的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书中也强调:“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阅读,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路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
期刊
摘 要: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知识和阅历以及语言词汇积累有限,思路较为单纯和狭隘,再加上实践训练力度不够等原因,使得小学生作文中的弊病较多,突出表现为:1、内容比较空洞,普遍存在空话连篇的现象;2、在作文表达时不敢或者不想说真话,只是在单纯地模仿冠冕堂皇的篇章词句,所写素材与生活脱轨,无法表达出真实的情感;3、作文写作的布局过于模式化,作文的结构大多都是在套用,由简单的开篇、主体以及结尾三部分构成。本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关注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体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聆听作者的心声,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这样才能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作品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才能让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导之以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仔细推究一下,所谓“自主学习”无疑可以概括为:建立在自我发展意识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在学习动机基础之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而“合作”、“探究”式学习,虽然各有侧重,(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
期刊
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突出的情感性。语文教學如果能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来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多注重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的渗透。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把课堂设计成一种良好的“情感场”,让每位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良好的
期刊
“倾听”是人类认识世界、沟通交流的基本途径。王尚文教授说:听,是语文学习的精髓。没有“倾听”为前提,课堂的积极发言只是低效的闹腾。在蒙台梭利教育法里,孩子对秩序的热爱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的某一关键时期内会自然形成。她认为秩序是和平与幸福的必要条件。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物质世界的秩序是用来引导灵魂深处的宁静,或者是她称为“优雅”的一种品质。(《学会关心》)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这种“优雅”的品质,养成良好的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我知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让学生爱学语文,让他们在听说读写中徜徉。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学期我在学校开展的“探究有效教学模式”的活动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以朗读为主要方法,在教给学生知识、方法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以朗读促理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教知识,教方法,让学生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