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4月16日,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改革实验区启动仪式暨《构建区域幸福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会在宜昌市伍家岗区举行。自此,构建全区幸福教育体系,被周新宏提升到了伍家岗区教育发展推进策略和战略目标的高度。
“关注并促进人的幸福,是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周新宏认为,幸福教育就是将幸福视为最核心价值理念的教育,就教育目标而言,是以人为本,为孩子的终生幸福奠基的教育;就教育过程而言,是使师生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幸福、享受幸福的教育;就教育内容而言,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的教育。
如何构建区域幸福教育体系?周新宏说,通过转变观念、实行体制机制创新等策略,搭建伍家岗区幸福教育的框架体系,让教师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辖区内的人民因为孩子所享受的幸福教育而倍感幸福。
“文化是学生走向幸福人生打基础管长远的营养”
美国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塞里格曼认为,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获得幸福的行动。周新宏说,“学生的遗传基因无法改变,但是其他两个因素却可以改变。伍家岗区作为宜昌市规划建设的现代新城中心,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宜学之城,为辖区居民提供丰富而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幸福,让家长感受宜学之城的幸福。”
为此,区教育局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区域幸福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2013年,全区投入专项资金500多万元,用于校园文化的提档升级,各学校实现了“一墙一壁都含笑,一景一物都有情”的目标。
走进大公桥小学,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条诗词长廊,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国经典诗词随处可见。“长江诗语”展示的是与长江有关的古今诗词,主题文化墙“夷陵九咏”呈现的是欧阳修的经典之作,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氤氲着浓郁的“诗香”。中南路小学创建“两香校园”,即“写一手好字(墨香),读满腹文章(书香)”,以翰墨传承文化,用书香孕育人生,师生听名曲、读名帖、赏名画、析名著,熏染身心,陶冶性情。站在实验小学古朴雅致的“汉字演变”墙前,一股书香气息扑面而来,举步移目,皆可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浸染……
各中小学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不失时机地推出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春节前后,开展“过中国年”活动,同学们话起源、讲传说、写春联、画年画、包饺子、编中国结,给长辈送祝福;清明节,同学们“讲英雄故事,忆英烈遗言”;端午节,举
办端午文化知识竞赛……
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区域幸福教育体系的基础,区域幸福教育体系的构建则为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文化是学生走向幸福人生打基础管长远的营养。”周新宏说,“我们的目标是校校有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如果教师无法感受职业生活的幸福,我们的幸福教育就会失去根基”
“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周新宏非常欣赏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这一观点,“追求幸福,不仅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人的基本权利。人类对幸福的永恒渴望,使幸福对人生具有了终极意义和永恒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成长史就是对幸福的追求史。追求职业幸福是广大教职工的心愿,因此,我们通过实施教师幸福工程,促使教师追寻教育理想,享受职业生活。”
2012年,区政府拿出1800多万元兑现教师住房补贴;为全区教师每人每年增加1000元的医疗补助;全面落实教师的绩效工资,确保教师工资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年增长;安排300多万元,设立教师全员奖,每年奖励每位教师一个月的工资;投入50万元,组织教师参加高端培训;率先在宜昌市设立名师政府津贴,湖北名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每人每年享受政府津贴1.2万元、1万元。
在2013年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全区106位优秀教师获得伍家岗区“名师政府津贴”奖励,33名师德标兵、18名明星班主任、35名优秀党员、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被表彰,教龄在30年以上的教师获得了“伍家岗区教育发展突出贡献奖”;批准认定了10个“名师工作室”,为每位名师颁发6000元的奖金。
“奖励,是认可,更是一种导向。”周新宏说,伍家岗区建立健全了教师奖励机制和教师培养机制,帮助每一位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区教育局采取“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教师培训模式,分层分类分项培训,实现“两个全覆盖”,即教职工全员覆盖,学科全覆盖。2013年,区政府安排80万元专项资金,选派310名学校管理人员、骨干教师、班主任赴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为伍家岗区量身订做的高端培训。“多维立体”培训模式成为教师“强内功、聚能量、品职业幸福”的有效途径。
“如果教师无法感受职业生活的幸福,我们的幸福教育就会失去根基。”周新宏说,全区每一所学校之所以各有特色,源于我们坚持不懈地狠抓了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
“作业管理平台,从源头上治理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
教育部已经正式批准湖北为教育信息化试点省。面对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趋势,周新宏胸有成竹地说,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不在装备,而在于科学应用,在于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是为教育科学发展服务的,同样也可以为打造幸福教育服务。”周新宏认为,教育信息化最大的“赢利点”是应用。因此,区教育局明确提出,全区信息化建设重点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设上不留空白校、空白班;二是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用足、用好、用活信息技术资源。
周新宏说,教育信息化一方面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较好地优化了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
早在2013年5月,伍家岗区教育局就开始着手建设公共教育服务管理平台,并借助该平台,创造性地设计了作业管理模块,通过对学生作业数量和质量的监控及调整,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
一是作业布置:科任教师将作业内容及作业预计时间交给班主任,班主任统筹安排,然后通过公共教育服务管理平台发布;二是作业监控:教育局和学校通过对家长的反馈进行数据分析,监控中小学段、特定学校、特定年级、特定学科、特定班级、特定教师的作业数量。业务部门对特定对象在规定时间段内的作业内容进行分析,监控作业量的真实性;三是作业评价:教育局和学校将特定对象的作业时间状况和业务部门对其特定时段作业质量的分析,作为评价学生课业负担状况和效益以及区域特定时段内作业质量水平的重要依据。
“作业管理平台,从源头上治理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周新宏说,下一步,他们将建设好“三通两平台”,着力强化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01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将继续弘扬‘务本笃教,创新争优’的伍家岗区教育精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更好地促进人民幸福。”不到两个小时的采访,虽然几次被电话铃声打断,但记者清晰地感受到,周新宏所描绘的幸福教育梦想正一步步照进伍家岗区教育的现实。
“关注并促进人的幸福,是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周新宏认为,幸福教育就是将幸福视为最核心价值理念的教育,就教育目标而言,是以人为本,为孩子的终生幸福奠基的教育;就教育过程而言,是使师生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幸福、享受幸福的教育;就教育内容而言,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的教育。
如何构建区域幸福教育体系?周新宏说,通过转变观念、实行体制机制创新等策略,搭建伍家岗区幸福教育的框架体系,让教师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辖区内的人民因为孩子所享受的幸福教育而倍感幸福。
“文化是学生走向幸福人生打基础管长远的营养”
美国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塞里格曼认为,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获得幸福的行动。周新宏说,“学生的遗传基因无法改变,但是其他两个因素却可以改变。伍家岗区作为宜昌市规划建设的现代新城中心,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宜学之城,为辖区居民提供丰富而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幸福,让家长感受宜学之城的幸福。”
为此,区教育局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区域幸福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2013年,全区投入专项资金500多万元,用于校园文化的提档升级,各学校实现了“一墙一壁都含笑,一景一物都有情”的目标。
走进大公桥小学,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条诗词长廊,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国经典诗词随处可见。“长江诗语”展示的是与长江有关的古今诗词,主题文化墙“夷陵九咏”呈现的是欧阳修的经典之作,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氤氲着浓郁的“诗香”。中南路小学创建“两香校园”,即“写一手好字(墨香),读满腹文章(书香)”,以翰墨传承文化,用书香孕育人生,师生听名曲、读名帖、赏名画、析名著,熏染身心,陶冶性情。站在实验小学古朴雅致的“汉字演变”墙前,一股书香气息扑面而来,举步移目,皆可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浸染……
各中小学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不失时机地推出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春节前后,开展“过中国年”活动,同学们话起源、讲传说、写春联、画年画、包饺子、编中国结,给长辈送祝福;清明节,同学们“讲英雄故事,忆英烈遗言”;端午节,举
办端午文化知识竞赛……
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区域幸福教育体系的基础,区域幸福教育体系的构建则为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文化是学生走向幸福人生打基础管长远的营养。”周新宏说,“我们的目标是校校有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如果教师无法感受职业生活的幸福,我们的幸福教育就会失去根基”
“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周新宏非常欣赏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这一观点,“追求幸福,不仅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人的基本权利。人类对幸福的永恒渴望,使幸福对人生具有了终极意义和永恒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成长史就是对幸福的追求史。追求职业幸福是广大教职工的心愿,因此,我们通过实施教师幸福工程,促使教师追寻教育理想,享受职业生活。”
2012年,区政府拿出1800多万元兑现教师住房补贴;为全区教师每人每年增加1000元的医疗补助;全面落实教师的绩效工资,确保教师工资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年增长;安排300多万元,设立教师全员奖,每年奖励每位教师一个月的工资;投入50万元,组织教师参加高端培训;率先在宜昌市设立名师政府津贴,湖北名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每人每年享受政府津贴1.2万元、1万元。
在2013年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全区106位优秀教师获得伍家岗区“名师政府津贴”奖励,33名师德标兵、18名明星班主任、35名优秀党员、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被表彰,教龄在30年以上的教师获得了“伍家岗区教育发展突出贡献奖”;批准认定了10个“名师工作室”,为每位名师颁发6000元的奖金。
“奖励,是认可,更是一种导向。”周新宏说,伍家岗区建立健全了教师奖励机制和教师培养机制,帮助每一位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区教育局采取“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教师培训模式,分层分类分项培训,实现“两个全覆盖”,即教职工全员覆盖,学科全覆盖。2013年,区政府安排80万元专项资金,选派310名学校管理人员、骨干教师、班主任赴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为伍家岗区量身订做的高端培训。“多维立体”培训模式成为教师“强内功、聚能量、品职业幸福”的有效途径。
“如果教师无法感受职业生活的幸福,我们的幸福教育就会失去根基。”周新宏说,全区每一所学校之所以各有特色,源于我们坚持不懈地狠抓了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
“作业管理平台,从源头上治理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
教育部已经正式批准湖北为教育信息化试点省。面对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趋势,周新宏胸有成竹地说,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不在装备,而在于科学应用,在于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是为教育科学发展服务的,同样也可以为打造幸福教育服务。”周新宏认为,教育信息化最大的“赢利点”是应用。因此,区教育局明确提出,全区信息化建设重点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设上不留空白校、空白班;二是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用足、用好、用活信息技术资源。
周新宏说,教育信息化一方面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较好地优化了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
早在2013年5月,伍家岗区教育局就开始着手建设公共教育服务管理平台,并借助该平台,创造性地设计了作业管理模块,通过对学生作业数量和质量的监控及调整,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
一是作业布置:科任教师将作业内容及作业预计时间交给班主任,班主任统筹安排,然后通过公共教育服务管理平台发布;二是作业监控:教育局和学校通过对家长的反馈进行数据分析,监控中小学段、特定学校、特定年级、特定学科、特定班级、特定教师的作业数量。业务部门对特定对象在规定时间段内的作业内容进行分析,监控作业量的真实性;三是作业评价:教育局和学校将特定对象的作业时间状况和业务部门对其特定时段作业质量的分析,作为评价学生课业负担状况和效益以及区域特定时段内作业质量水平的重要依据。
“作业管理平台,从源头上治理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周新宏说,下一步,他们将建设好“三通两平台”,着力强化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01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将继续弘扬‘务本笃教,创新争优’的伍家岗区教育精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更好地促进人民幸福。”不到两个小时的采访,虽然几次被电话铃声打断,但记者清晰地感受到,周新宏所描绘的幸福教育梦想正一步步照进伍家岗区教育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