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针对“机械原理”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探讨了“机械原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和方式方法,以部分内容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以期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等教育;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书育人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要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切实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建立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育人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可见,高等教育责任之重大。
1“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方向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研究内容是有关机械的一些最基本的原理及常用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方法。这门课是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学好本课程对大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前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常用机构的设计方法,初步具有拟定机械系统方案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没有规划,上课比较懒散。部分教师重知识传授,轻德育教育;重理论教学,轻能力培养。然而,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入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效应,进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升育人成效。
2“机械原理”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
2.1坚持知识优先的原则。
在“机械原理”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要保证“知识传授”的主体地位。首先,本门课不是思政课程,没有必要将太多的思政内容放在教学过程当中,否则就会有舍本逐末的感觉。其次,本门课程内容量大,难度也较高。在规定的学时内将知识很好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理解并会应用并非易事。因此,留给“课程思政”的时间有限。再次,如果引入过多的思政元素,理论知识传授必然会受到影响,自然会削弱知识讲授。
2.2坚持恰当融合的原则。
在引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不应该是矫揉造作的,而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教学内容与引入的思政元素应该紧密相关,相辅相成,教学内容能够体现思政元素,或思政元素能够促进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会显得突兀。
2.3坚持隐形渗透的原则。
“知识传授”和“课程思政”不应该是相对独立的,而应该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在引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不是大张旗鼓的,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也就是说,思政元素相对于课程知识,它是零星的、分散的,掺杂在授课过程当中。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来回过渡是柔和的,是水到渠成的。
3“机械原理”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
3.1采用播放短视频的方式
由于视频有声音、有影像,能够更加感染人和鼓舞人,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因此可以挑选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带有思政元素的短视频,在课程内容结束之后或在课间为学生播放。
3.2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嵌入项目设计实践环节,学生以团队形式组建项目群。团队一般由4~5名学生组成,项目注重从企业需求、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提炼问题,结合课程内容,拟定题目。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团队完成机构选型、三维模型构建等过程,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3采用语言的艺术
或者讲一些名人传记,或者在授课内容当中穿插一些名人名言,或者直接说一些感人、励志、贴心的话,内容涉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责任意识、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等,给学生充充电,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机械原理”思政教學实践
4.1绪论思政案例
绪论模块主要介绍课程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课程地位及学科前沿发展,在该模块我会简述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我国是制造大国,发电设备、机床、汽车、电子制造等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但不是制造强国,有些装备的关键元器件仍依赖进口[4]。让学生们体会到作为机械学子的使命感。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向学生介绍“中国制造2025”,推荐学生观看《超级强国》、《大国重器》等视频。结合创新设计大赛案例培养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并投身到专业研究之中。
4.2机械系统的组成及方案设计思政案例
该模块介绍机械的主体部分由机构组成,不同类型的机构组合成不同行业、不同功能、运动形式多样的机械产品。通过播放不同类型机构和机械产品的动画,让同学们看到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机械世界,激发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增加对机械产品的认知。以内燃机为例,介绍机械系统的组成。内燃机中包含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每个机构都实现一定的功能,完成自己的动作,并且各机构的动作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同样,我们在设计机械时也要考虑机械系统的组成、各机构的运动形式、各工艺动作的时间顺序及运动协调关系。
通过结构组成原理和构件之间的协调配合,引导学生学会自律,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4.3平面连杆机构思政案例
讲授急回特性时,以牛头刨床为例,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非生产时间,牛头刨床的刨头在返回行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引发学生思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和工作的顺序,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讲授机构死点特性时,介绍死点位置的危害,怎样采取措施让它顺利通过死点位置。但有时,我们也利用死点来工作。例如:飞机起落架、机床夹具等。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和问题。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做事不要走极端。
连杆机构的设计部分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工匠精神”,做机械设计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对用户、对社会负责。
5结语
将思政元素引入“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实现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相互融合。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机械工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EB/OL].2020年05月28日.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年10月27日.http:// www.china.com.cn/ 19da/ 2017-10/27/ content_41805113.htm
[3]陈晓.《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与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30):73-74
[4]何丽红,刘兰,王先安等.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建设[J].科教文汇.2020(497):81-82
[5]王会,孟俊焕.新形势下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机械设计》教学过程的探索与实践[J].汽车教育.2020(22):194-195
作者简介
孙岩(1979-),女,满族,辽宁锦州人,辽宁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陈东(1972-),男,辽宁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王锐昌(1963-),男,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关键词:高等教育;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书育人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要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切实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建立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育人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可见,高等教育责任之重大。
1“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方向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研究内容是有关机械的一些最基本的原理及常用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方法。这门课是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学好本课程对大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前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常用机构的设计方法,初步具有拟定机械系统方案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没有规划,上课比较懒散。部分教师重知识传授,轻德育教育;重理论教学,轻能力培养。然而,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入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效应,进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升育人成效。
2“机械原理”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
2.1坚持知识优先的原则。
在“机械原理”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要保证“知识传授”的主体地位。首先,本门课不是思政课程,没有必要将太多的思政内容放在教学过程当中,否则就会有舍本逐末的感觉。其次,本门课程内容量大,难度也较高。在规定的学时内将知识很好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理解并会应用并非易事。因此,留给“课程思政”的时间有限。再次,如果引入过多的思政元素,理论知识传授必然会受到影响,自然会削弱知识讲授。
2.2坚持恰当融合的原则。
在引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不应该是矫揉造作的,而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教学内容与引入的思政元素应该紧密相关,相辅相成,教学内容能够体现思政元素,或思政元素能够促进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会显得突兀。
2.3坚持隐形渗透的原则。
“知识传授”和“课程思政”不应该是相对独立的,而应该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在引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不是大张旗鼓的,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也就是说,思政元素相对于课程知识,它是零星的、分散的,掺杂在授课过程当中。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来回过渡是柔和的,是水到渠成的。
3“机械原理”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
3.1采用播放短视频的方式
由于视频有声音、有影像,能够更加感染人和鼓舞人,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因此可以挑选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带有思政元素的短视频,在课程内容结束之后或在课间为学生播放。
3.2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嵌入项目设计实践环节,学生以团队形式组建项目群。团队一般由4~5名学生组成,项目注重从企业需求、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提炼问题,结合课程内容,拟定题目。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团队完成机构选型、三维模型构建等过程,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3采用语言的艺术
或者讲一些名人传记,或者在授课内容当中穿插一些名人名言,或者直接说一些感人、励志、贴心的话,内容涉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责任意识、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等,给学生充充电,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机械原理”思政教學实践
4.1绪论思政案例
绪论模块主要介绍课程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课程地位及学科前沿发展,在该模块我会简述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我国是制造大国,发电设备、机床、汽车、电子制造等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但不是制造强国,有些装备的关键元器件仍依赖进口[4]。让学生们体会到作为机械学子的使命感。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向学生介绍“中国制造2025”,推荐学生观看《超级强国》、《大国重器》等视频。结合创新设计大赛案例培养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并投身到专业研究之中。
4.2机械系统的组成及方案设计思政案例
该模块介绍机械的主体部分由机构组成,不同类型的机构组合成不同行业、不同功能、运动形式多样的机械产品。通过播放不同类型机构和机械产品的动画,让同学们看到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机械世界,激发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增加对机械产品的认知。以内燃机为例,介绍机械系统的组成。内燃机中包含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每个机构都实现一定的功能,完成自己的动作,并且各机构的动作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同样,我们在设计机械时也要考虑机械系统的组成、各机构的运动形式、各工艺动作的时间顺序及运动协调关系。
通过结构组成原理和构件之间的协调配合,引导学生学会自律,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4.3平面连杆机构思政案例
讲授急回特性时,以牛头刨床为例,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非生产时间,牛头刨床的刨头在返回行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引发学生思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和工作的顺序,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讲授机构死点特性时,介绍死点位置的危害,怎样采取措施让它顺利通过死点位置。但有时,我们也利用死点来工作。例如:飞机起落架、机床夹具等。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和问题。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做事不要走极端。
连杆机构的设计部分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工匠精神”,做机械设计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对用户、对社会负责。
5结语
将思政元素引入“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实现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相互融合。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机械工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EB/OL].2020年05月28日.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年10月27日.http:// www.china.com.cn/ 19da/ 2017-10/27/ content_41805113.htm
[3]陈晓.《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与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30):73-74
[4]何丽红,刘兰,王先安等.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建设[J].科教文汇.2020(497):81-82
[5]王会,孟俊焕.新形势下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机械设计》教学过程的探索与实践[J].汽车教育.2020(22):194-195
作者简介
孙岩(1979-),女,满族,辽宁锦州人,辽宁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陈东(1972-),男,辽宁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王锐昌(1963-),男,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