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死亡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y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死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小学生更深入地思索认识死亡的重要性和意义,实现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鼓励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死亡教育,积极探索死亡对生命的意义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死亡教育;中小学生;成长
  2019年人大常委会代表顾晋在两会提议:我们建议政府引导全民积极开展死亡教育。死亡教育的目的是向中小学生讲解和传递更多关于死亡与生命的知识,使学生提升对死亡相关事件的应对及处理的意识和能力。中国人对死亡与生命教育还处于教学探索初期,基于尊重和珍惜生命的理念,开展死亡教育尤为必要。目前,学校组织开展死亡教育的主要目是为了让中小学生更加敬畏和珍惜生命,使其更加尊重和珍惜自己的生命。死亡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和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死亡教育是要树立中小学生正确的健康生命观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5万年轻人自杀身亡。近年来,青少年自杀死亡人数有所增长,自杀已经成为了中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中小学自杀的人数每年增长近3成,轻生者正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死亡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刻不容缓的。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 》中提到一个词语“向死而生”。当我们明白了生与死的密切关系,才能真正地面对自己的死亡,才能懂得生命的可贵,才能积极地生活。這也说明,不敬畏死亡和生命的人,向上的力量和动力不足。目前,中小学生出现的自杀现象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生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不懂得敬畏死亡与生命,从而致使有自杀的念头与做法。
  在2018年10月,衡阳市某中学晚自习课间,三名就读初三年级的学生一起服食处方药自杀,唐某经过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唐某由于学习成绩下降,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自杀的相关话题,决定相约一起自杀。在10月15日晚上8点左右,唐某和自己的同桌朱某以及王某一起离开了教室。在短暂的休息时间内,唐某在教室走廊上一共分8次服下了160颗的秋水仙碱片,每颗0.5毫克。唐某以为要吃200颗才可能会出人命,而秋水仙碱片对于她的正常体重而言,服用88颗就已经达到44毫克,这个的剂量足够使唐某致命。她预判错了,服用了160颗。又因为错过最佳洗胃时间,唐某抢救无效死亡。唐某写下遗书时还与同伴说,写遗书只是为了吓吓母亲。唐某转到郴州市湘雅医院时,医院组织7个科室的医生对她进行了大规模的会诊。见到这个大阵仗,唐某知道严重性,并害怕了。她苦苦哀求在场的医生:“求求你们一定要救活我。”可惜医生不是万能的,世界也没有什么后悔药。从唐某的例子中,我们可知,无论她能找到多少死亡的客观原因,对于自己而言,主要的原因都是自己对于死亡这个名词的认识不深。她用死亡来吓唬她的家人,以减轻她所认为的学习压力,但她却完全忽略了死亡对自己的影响和伤害,也不曾想到自己需要承受的严重后果。尽管哀求湘雅医院的医生,也于事无补了。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当你无视生命时,生命也会抛弃你。因此,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死亡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伤害,才会感激自己活着是当下最幸福的事。作为教育者,有必要对学生实施死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对美好生命要有热爱和敬畏。这样,死亡的悲剧才可能会大大减少。
  二、死亡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乐观、更坚强
  对学生进行死亡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拥有健康的心态。因此,学校的死亡教育不可或缺。
  生活中,小丽的表哥与母亲闹矛盾,且小丽的表哥威胁母亲:“你不顺从我,我就去跳楼。”这句话,或许一些学生也有说过吧。小丽母亲知道这事后,与小丽说起,并问起小丽:“你会跳楼吗?”小丽如拨浪鼓似地摇着头,并说:“我才没那么傻,我舍不得那么多好吃、好玩的。”小丽的母亲被这个喜爱吃、玩的孩子逗乐了,更让母亲欣慰的是,小丽有乐观的心态。小丽的母亲对于“死亡”一词,从没逃避过,对小丽进行死亡教育。也因如此,小丽才会有着阳光的心态。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生命的精彩才刚刚开始,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生命的宝贵,也没有认识死亡真正的重要性和含义,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对待生命的态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许多家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和创伤。在前来领取骨灰的队伍中,有一位年仅5岁的孩子,他的父母双双患上新冠肺炎而死亡。一夜之间,5岁的男孩变成了孤儿。望着天真的孩子,许多人潸然泪下。孩子经历人生最大的挫折,但这是生命中无法选择的。有人说过:“与死亡打交道时,我们应对的策略之一通常是回避,我们不能勇敢地面对死亡。”但这个孩子勇敢面对了,笔者相信他今后肯定比别人要更坚强。
  三、死亡教育会让亲情更融洽
  许多家长谈“死”色变,觉得晦气或是担心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所以,当孩子提出“死亡”时,家长往往避而不谈。
  在节目《爸爸去哪儿》里,夏克立对女儿夏天的死亡教育堪称范本。他跟女儿说:“狗年纪大了,活得并不开心。”在女儿问狗去了哪里的时候,他没有回避而是直接告诉女儿:“狗去世了,有一天爸爸也会离开你。人到一定的年龄都会到天堂。”也许孩子第一次听到关于死亡的事情,会非常伤心,但随着一段时间的流逝和推移,孩子还是会以你想象中看不到的坚强去接受这个残酷事实。
  有个学生的外婆在她出生几个月后就瘫痪在床,随着学生渐渐长大,越来越嫌弃外婆。于是,学生的母亲对她进行了死亡教育:你的父母或者亲人对于你来说,有着各自的身份或者称呼,比如,你的外婆,如果将来你外婆去世了,你将永远不需要喊外婆这一个词语了。当时,这个学生哭了。但学生的母亲觉得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那次以后,学生面对外婆散发出的异味没有了先前的嫌弃,且每次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喊一声外婆。尽管外婆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她也照旧这样做。因为她已经懂得,亲人还在时,要懂得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当听到外婆去世时,这个学生哭得异常伤心。因为她清楚地知道,从此以后,外婆这一词语在她的生命已经完全消失了。尽管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母亲每次与她谈起外婆,她都会泪流满面。从中我们可知,死亡教育能让正在成长的学生真正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让他们的家庭关系更加融洽。
  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和家长都意识到,死亡教育的重要性——能让身心健康得到了发展。学校是一个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和场所,因此,学校更应设有一门关于死亡的教育课程,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通过开展死亡教育专题、死亡教育活动、以珍惜生命为核心的班会课等让成长的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过得有意义,那他的死亡肯定有价值。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因自杀而死亡的现象如此之多,主要的原因是中小学生还没能真正地认识到死亡的意义。所以,想要有效降低中小学生自杀率,实施死亡教育不可或缺。只有让中小学生真正认识到死亡对生命真正的重要性和意义,才会有效地减少学生对其生命的直接伤害。
  参考文献:
  [1]邹宇华.中国的死亡教育[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5-8.
  [2]徐小东,冯建军.论中国生死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J].安徽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2):24-27.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随着广东课改的不断深化,艺考已成为学生通向大学殿堂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经过校内外培训,不少学生虽然专业分数能上线,但文化课的分数却达不到相应的分数线,结果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一般来说,高三艺术生从每年的10月(有些同学甚至8月)开始至下一年的二月都外出进行专业课培训,故文化课学习时间较短。而历史科是艺术生文化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指导高三艺术生进行历史科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对
【摘要】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我们国家文化的根脉。许多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我们从小就在传统节日的熏陶下成长,很多习惯也是在传统节日中慢慢形成。因此,在传统节日中渗透养成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深远。  【关键词】传统节日;渗透;养成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导整个课堂,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满堂灌”的现象屡见不鲜。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是当下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运用学生讲题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同时可以提升初中生的数学交流素养。  【关键词】学生讲题;数学交流素养;整体思想;自主学习  一、课堂换位模式  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我校老师尝试了“学生讲题并反思”的教
【摘要】当人们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抽象出事物的特征而进行分类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善用有效的分类方法,实施具有思考性的有效操作,设计有效的问题,让学生探索分类的标准,突出分类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图形的特点与性质,从而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分类思维;分类思想  分类的过程是对事物共同特征的抽象过程。在
【摘要】农村小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语文能力普遍偏低。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除了课堂学习外,还有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课外阅读。要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必须参与进来与教师一起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诱发兴趣、培养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诱发兴趣;培养习惯  农村小学生由于地理环境、家庭背景、接触范围、知识基础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语文能力普遍偏低。具体表现为:在课堂提问上,发言
【摘要】随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理解知识形成解题能力,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例的工具。在国家和社会都积极倡导为学生减负的前提下,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段不同,精心设计随堂练习,更好地创建高效的课堂,从而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与效。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随堂练习;设计策略  2021年中考物理第22题:  图甲是某品牌家用电吹风,其电路如图乙
【摘要】小杨由于偏科,只喜欢数学,对英语不喜欢,连带对英语老师也不喜欢,甚至反感,上课经常插话、接话、开小差、搞小动作等。针对他的情况,笔者采用谈话交流、家校干预、调整认知模式和激发学习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矫正辅导之后,其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  【关键词】学习困难;行为转化;认知疗法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一)学生个人情况  小杨,四年级学生,家中独子,与母亲、奶奶同住,母亲是办公室职员,父亲因
【摘要】我国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教育差距较大。虽然近年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积极践行新课标,尝试优化课堂教学方案,改善教学低效化、无趣化问题,但总体来看教学成效并不理想。尤其农村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这对他们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都有一定负面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校立足新课标积极探索阅读教学方案,以渗透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为主要任务,
【摘要】在普通学校设立资源教室,提供特殊教育服务,是保障随班就读学生融合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探索通过完善资源教室的功能,其中包括评估、个案管理、个别训练、课程建设、咨询、融合宣导、教师家长培训等功能,以及探讨课程建设与调整的实施,以优化对随班就读学生、家长、教师的服务,以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提高学习有效性,提升学习质量,从而提升随班就读工作有效性,推动融合教育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普通学校;融合教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中心,教师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发挥引领作用。教学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自主探索式课堂,重视数学思维的渗透,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要将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擅于利用“互联网 ”技术进行教学革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重视家校共建,进行作业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