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溶栓治疗患者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护理效果的影响,为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间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行溶栓治疗,对照组观察对象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通过SPSS19.0软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溶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急诊 溶栓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240-01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被认为是保存并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缩小患者梗塞的面积。但溶栓后患者极易发生梗塞相关血管再灌注性心率失常以及出血等不良并发症,是患者后期康复和在梗塞中很容易出现的变化,因此在此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提高重视。本文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间的200例进行重组人体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溶栓治疗患者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的影响,为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患者中,男性134例,女性66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48.9±12.7)岁,其中广泛前壁梗死48例(其中下壁+后壁+右室16例,下壁+右室14例,并发下壁13例),前壁+高侧壁梗死43例,前壁梗死45例,前间壁梗死28例,下壁+后壁梗死24例,下壁梗死12例。其中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发Kllip 3级和4级心力衰竭分别为4例、3例,所有观察对象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栓塞治疗参考方案制定的排除标准和纳入标准,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6h内予以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组间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15mi内行常规检查(血常规、心电图、凝血功能、血清心肌酶谱),将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排除,在确定适合溶栓治疗后进行治疗,为消除患者的疼痛,可以隔2h给予患者肌肉注射哌替啶1次,同时对患者进行肠溶阿司匹林和供养,将尿激酶在0.5h内静脉滴入22000U/kg,根据患者凝血情况,在6h后注射低分子肝素,2次/d,同时给予β受体阻断剂、ACEI类药物以及硝酸脂类和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严密观测患者的凝血状况[1]。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观察对象实行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具体包括:
患者在溶栓前,护理人员要做到分秒必争,患者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是发病后的6h内,这对于减少溶栓患者病死率及提高冠脉再通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对确诊的患者迅速开通1`3条静脉通路,争分夺秒。护理人员在患者溶栓过程中,要严密观测患者溶栓药物注射部位,避免因针头将药液注入患者血管外,连续进行心电图检测患者溶栓过程中胸痛的改善情况,时刻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血压改变、皮肤或粘膜出血等情况,溶栓后,患者要保持低脂饮食,控制食盐摄入量,最好饮用半流质食物,保持患者大便畅通;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要提高重视,对于突发性室颤和持续性心动过速要通过同步电转复或直流电进行除颤,在观察患者出血倾向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穿刺点和粘膜等部位,注意观察患者呕吐物、大小便以及粘膜的颜色;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在治疗时或许出现胸痛、情绪紧张等情况,此时护理人员要用简洁正确的语言安慰患者,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恐惧的情况,充分尊重患者的倾诉,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争取患者和家属的积极治疗与配合;护理人员在溶栓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药品和保质期限进行严格的审查,溶栓后要加强心电监护,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详细记录,严密观察心电监护,有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等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可以使用血浆扩容剂或静脉注射阿托品,同时使用备好心脏起搏器[2]。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情况,出血倾向以及低血压、便秘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溶栓后的住院时间,对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3个月随访,观察患者护理效果。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溶栓后并发症情况
表1显示,观察组发生并发症5例(5%),对照组18例(18%),经比较两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溶栓后并发症情况
2.2 两组患者溶栓后住院时间情况
表2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19.4±3.1)d,对照组住院时间(24.1±2.1)d经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溶栓后住院时间情况
2.3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经过随访发现,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护理优良的例数为107例,对照组为72例,两组患者优良总数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3 讨论
通过静脉溶栓治疗能够使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血管再通,可以有效挽救缺氧的心肌细胞免于死亡,降低对患者的损伤,提高患者的预后,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越早越好,护理人员要做到分秒必争,患者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是发病后的6h内,这对于减少溶栓患者病死率及提高冠脉再通率具有重要影响[3]。本文所有观察对象进行溶栓治疗的时间全部控制在6h内,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人性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通过护理人员有效的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从而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争取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经过人性化护理,患者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组要低(P<0.05),这说明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经过常规随访发现,人性化护理组的预后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优良例数达87%,这提示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出院后的影响较为积极。
参考文献
[1]陈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8:305-306.
[2]杜红艳.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4,26:5942.
[3]宁肖英. 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02:139-140.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急诊 溶栓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240-01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被认为是保存并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缩小患者梗塞的面积。但溶栓后患者极易发生梗塞相关血管再灌注性心率失常以及出血等不良并发症,是患者后期康复和在梗塞中很容易出现的变化,因此在此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提高重视。本文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间的200例进行重组人体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溶栓治疗患者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的影响,为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患者中,男性134例,女性66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48.9±12.7)岁,其中广泛前壁梗死48例(其中下壁+后壁+右室16例,下壁+右室14例,并发下壁13例),前壁+高侧壁梗死43例,前壁梗死45例,前间壁梗死28例,下壁+后壁梗死24例,下壁梗死12例。其中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发Kllip 3级和4级心力衰竭分别为4例、3例,所有观察对象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栓塞治疗参考方案制定的排除标准和纳入标准,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6h内予以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组间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15mi内行常规检查(血常规、心电图、凝血功能、血清心肌酶谱),将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排除,在确定适合溶栓治疗后进行治疗,为消除患者的疼痛,可以隔2h给予患者肌肉注射哌替啶1次,同时对患者进行肠溶阿司匹林和供养,将尿激酶在0.5h内静脉滴入22000U/kg,根据患者凝血情况,在6h后注射低分子肝素,2次/d,同时给予β受体阻断剂、ACEI类药物以及硝酸脂类和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严密观测患者的凝血状况[1]。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观察对象实行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具体包括:
患者在溶栓前,护理人员要做到分秒必争,患者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是发病后的6h内,这对于减少溶栓患者病死率及提高冠脉再通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对确诊的患者迅速开通1`3条静脉通路,争分夺秒。护理人员在患者溶栓过程中,要严密观测患者溶栓药物注射部位,避免因针头将药液注入患者血管外,连续进行心电图检测患者溶栓过程中胸痛的改善情况,时刻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血压改变、皮肤或粘膜出血等情况,溶栓后,患者要保持低脂饮食,控制食盐摄入量,最好饮用半流质食物,保持患者大便畅通;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要提高重视,对于突发性室颤和持续性心动过速要通过同步电转复或直流电进行除颤,在观察患者出血倾向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穿刺点和粘膜等部位,注意观察患者呕吐物、大小便以及粘膜的颜色;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在治疗时或许出现胸痛、情绪紧张等情况,此时护理人员要用简洁正确的语言安慰患者,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恐惧的情况,充分尊重患者的倾诉,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争取患者和家属的积极治疗与配合;护理人员在溶栓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药品和保质期限进行严格的审查,溶栓后要加强心电监护,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详细记录,严密观察心电监护,有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等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可以使用血浆扩容剂或静脉注射阿托品,同时使用备好心脏起搏器[2]。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情况,出血倾向以及低血压、便秘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溶栓后的住院时间,对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3个月随访,观察患者护理效果。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溶栓后并发症情况
表1显示,观察组发生并发症5例(5%),对照组18例(18%),经比较两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溶栓后并发症情况
2.2 两组患者溶栓后住院时间情况
表2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19.4±3.1)d,对照组住院时间(24.1±2.1)d经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溶栓后住院时间情况
2.3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经过随访发现,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护理优良的例数为107例,对照组为72例,两组患者优良总数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3 讨论
通过静脉溶栓治疗能够使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血管再通,可以有效挽救缺氧的心肌细胞免于死亡,降低对患者的损伤,提高患者的预后,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越早越好,护理人员要做到分秒必争,患者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是发病后的6h内,这对于减少溶栓患者病死率及提高冠脉再通率具有重要影响[3]。本文所有观察对象进行溶栓治疗的时间全部控制在6h内,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人性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通过护理人员有效的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从而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争取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经过人性化护理,患者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组要低(P<0.05),这说明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经过常规随访发现,人性化护理组的预后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优良例数达87%,这提示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出院后的影响较为积极。
参考文献
[1]陈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8:305-306.
[2]杜红艳.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4,26:5942.
[3]宁肖英. 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02: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