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许中国直销一个未来

来源 :经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p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8年4月转型到现在,六年半,中国直销业经历了长达整整六年半的分娩阵痛,这期间,我们承受了太多的煎熬,见证了太多的起落,经历了太多的大是大非。2005年,“中国直销”终于破茧重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前提 国家认可
  
  在任何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的有序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认可。
  直销也是一样。
  2004年初时就有传言,直销相关法规将于7月出台,但随后,这个时间被推迟到10月、11月、12月。至记者截稿为止,虽然相关法规已在有限范围内流传,但仍未正式颁布。
  有人认为,这是政府在故意拖延。但记者认为,此为政府稳健立法的标志!法规迟一天出台,也意味着它更稳健、更完善。
  众所周知,自20世纪80年代末传销进入中国,经历了90年代的疯狂、1998年的“禁令”,去年的直销立法风潮。直销一直深受非法传销所累,民众怨声载道,政府有苦难言。毕竟,对中国来说,直销是一个新兴行业;毕竟,直销在其他国家也都经历了相同的阵痛;毕竟,中国又是个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毕竟,我们的民众还求富心切、我们的从业者还过于盲目、我们的企业家还过于激进、我们的媒体还过于浮躁、我们的学术界还过于贫瘠……
  
  政府能不谨慎为之?
  
  其实,1998年禁令下达后,相关部门一直在组织相关力量深入学习与研究。特别表现在2004年,2月确认立法,6月组织专家讨论,9月厦门会议出台草案,12月报国务院法制办审批……政府,一直持续地在为直销立法做着准备。虽然,此次立法经过了很多波折,虽然业界对此次立法是出于什么目的、鉴于何种原因,是早、是迟,是形势所逼,还是顺势而发,一直争论不休。但,无论如何,政府是对直销立法了;无论如何,中国是已经要开放直销市场了!
  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事情!
  这是一个国家对直销的认可,这也是直销在中国发展的前提!
  2005年,中国政府已经明确为直销立法,《直销管理条例》中相关条款对直销进行了明确界定,非法传销与正规直销有了明确划分、直销企业的众多信息无偿地披露于大众眼前、推销员有了严格的管理模式、消费者权益得到法定保护、退货制度得以实施……
  这个行业已开始步入正规化、秩序化……
  至于其后的具体法律细则,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
  
  保障 企业家理念
  
  市场,是由很多元素组成的。企业就是当中一个。
  一个市场的成熟与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组成这个市场的企业。
  有人担心中国直销市场的未来,是因为有些直销企业的违规操作,有些直销企业的不诚信,不负责态度。
  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转化过程。但,这并不是不能改善的。
  我们对中国未来直销市场的信心,也正是因为看到不少企业的经营理念,不少企业家的经营理念……
  1998年4月21日,中国官方颁布传销禁令,安利公司亚太区总裁郑李锦芬当晚便召集其管理层在北京召开会议,定下调子:不慌、不乱、不离、不弃。“要求所有的安利(中国)公司人员保持镇静,承诺公司会出面处理所有问题,我们不会离开,不会放弃在中国的事业。”在那个困难时期,安利没有背离自己的直销商,即使蒙受每个月1,000万以上的亏损,也坚持给自己的直销商退货。时至今日,人们对安利的那一举动都不得不树起大拇指。
  我们相信,安利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有一部分的功劳当归于当年的那一举措。
  转型六年,是大浪淘沙的六年,那些不能真正稳健发展的企业被淘汰了,那些心态浮躁的企业“阵亡”了,存活下来的企业家们在这六年中经历了种种磨砺,已经更为理性、更为稳健了。这也是安利、雅芳、完美等转型企业在“转型”下存在并发展壮大的首要因素。
  而这,也给中国企业和民众,好好上了一堂课。
  时至今日,记者所接触的大部分直销企业家,在谈到企业经营时,首先讲到的几乎都是“诚信”,并都有自己的认知和感悟,这是中国企业界的一大进步。
  其实,完美一直都在提“诚信”和“永续”。2002年,更是将其总部从马来西亚搬到了中国内地,并在该年中一举拿下四项产品认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自己的理念。只不过,完美一直都很低调,外界没有关注罢了。外界关注更多的,是其多年持续的慈善义举,这也为完美赢得了不少掌声。完美董事长古润金更是被人们尊称为“慈善大使”……
  其实,慈善义举在直销行业并不是什么稀罕的话题,哪个直销企业每年没有一笔巨款用于慈善事业?到目前为止,天狮累计捐款4亿、安利9,200万、完美5,602万、雅芳1,562万……这些资金让多少学子重回课堂,让多少老人无虑余生,让多少家庭挺过难关……
  取之社会,回报社会。记者从心里感谢这些企业,感谢这个行业。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经营理念的成熟也是迫不得已。
  这有市场的意志,也有国家的意志。
  我们都知道法律草案中的“进入门槛”,如果企业经营理念不正,市场自有淘汰法则,那企业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这一点,所有的企业心知肚明。
  何其幸运,2005年,我们进入的将是一个越来越纯正的直销环境,接受一些越来越纯正的直销理念,运作一些越来越纯正的企业。
  
  氛围 直销商更理性
  
  大多“98禁令”前后进入直销圈的朋友都清楚,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很多人要么借助一些所谓含高新技术却无明显特点的保健药丸,要么代理一些稀奇古怪的产品。总之,卖什么不要紧,只要能拿个“传销证书”,就能混水摸鱼,大捞特捞一番。
  那是一段“快乐并痛着”的历史。
  然而,“禁令”一下,41家直销企业以及国内数以百计的单多层次民族直销企业,在顷刻间分崩离析、了无踪迹了。
  有位朋友在回味“98禁令”之后的心情时,语重心长地说:“未曾长夜痛哭过,不足以语人生”。经历“98禁令”,大多数人离开了,只有很少一部分坚持了下来。转型之后的六年里,中国内地的直销商们是很受伤的。信息不对称、法规不健全、公司不稳定、家人不理解、社会不接受……他们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然而,能熬过六年“转型”的直销商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在经历了这六年的风雨动荡之后,体悟到了真正的直销。笔者关注直销是在2000年左右,期间接触到不少1998年前后进入直销行业的直销商朋友,与他们相处多了,笔者最大的体会是,他们都相对成熟、理性,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他们懂得去思考、去分析、去评估、去考证。他们总是能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对业界影响颇深的理念,例如“跳出直销看直销”,例如“从直‘销’到直‘消’”。
  他们已从当年的懵懂、幼稚走向如今的成熟、理性。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感谢这六年的磨砺,正因为有了六年的挫折,才成就了一批心态相对纯正的中国直销商们,而他们,也将领导、凝聚、影响一大批新兴直销商,为这个行业健康成熟的发展,保驾护航。
  但2005年,对所有直销从业者来说,将面临一次更大的考验,越来越多的直销企业在进入,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越来越多的诱惑。相信,一个由成熟、自律的人群组成的行业必能实现真正的稳健发展!
  


  后盾 市场不再惧怕“直销”
  
  1998年至今的这些年来,中国直销市场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府从当初的无从下手,到踏实立法,他们一直在努力了解、研究并引导国民认识,且已收到不小成效;从业者们开始从直销进入中国初期的疯狂追逐、暴富心切向理性选择、耐心等待转变,他们在成长、在成熟。
  1998年前后的大众媒体是疯狂的,从开始时的争相追捧,到政府“一刀切”后不问青红皂白的一律打压,使不明就里的民众视直/传销为洪水猛兽,他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幸,随着时间的流逝,众多的媒体也开始静下心来,开始逐渐认识到这个行业本身的价值,开始逐渐成熟、逐渐客观地进行评述、报道。
  作为直销市场最核心组织部分的民众,在“98禁令”前后,他们对直/传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前期的盲目跟从与后期的畏如蛇蝎形成鲜明对比。应该说,那段时期在对直销的认识上,民众是肤浅的、幼稚的。无论是正规直销还是非法传销,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他们如出一撤,都是骗人的把戏。直/传销一夜之间被中国民众打入冷宫。
  三年之后,2001年中国进入WTO,政府承诺对直销立法。如梦初醒的人们又再次关注起这个曾被他们封印的行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能创造数以百计百万富翁的行业。然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非法传销的恐惧仍然是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是抓住机遇全力出击,还是放弃直销另觅他法?这成了数以万计中国人内心斗争的焦点。所幸,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徘徊,才使得他们能更为冷静地分析这个行业,在这几年里,面对直销,人们已变得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客观。
  如今,中国直销市场终于走过前传销时代的疯狂与“98禁令”下的千里冰封,迎来春风化雨般的开放!
  
  许中国直销一个未来
  
  回首直销在中国的这些年,虽然,我们犯过不少错误,但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总是在经历众多的失败后才能走向成功,这些年来,所有认可这个行业的人,都在为推动这个行业的成长与成熟不遗余力。
  2005年,《直销管理条例》将携相关法规在万众期盼之下出台了!
  或许,这部法规还不尽完善、过于苛刻。但至少,已有一纸明示天下,中国,开放直销市场了!
  虽然,我们做得还不够,非法传销还将在一段不算短的时间内威胁着正规直销的健康发展;虽然,对民众的长期教育还将是政府部门、大众/专业媒体、学术界一个长期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至少,我们能确信:
  2005年的中国政府,将越来越关注这个行业;2005年的直销企业家,将越来越理念纯正;2005年的中国直销商,将越来越理性、成熟;2005年的中国市场,将不再惧怕“直销”!
  面对直销,中国,已经做好准备!
  2005年,我们,许中国直销一个未来!
其他文献
美国品牌价值协会主席拉里·莱特说:“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途径是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  我国是世界烟花大国,烟花年产量占全球总量的75%,由我国生产的烟花在摩纳哥等国际焰火大赛中屡次夺魁。但我国烟花无国外消费者所认识的品牌,出口贴的都是国外进口商的商标,产地标的也不是中国。这种“品牌殖民”使进口商可以随意压价,甚至在我国烟花出口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由此造成我国烟花出口80%
期刊
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的小型圆雕。黄杨木生长非常缓慢,一般要生长四、五十年才能长到三至五米高,直径也不足十厘米,所以适宜于雕刻小型人物,供案头欣赏。黄杨木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硬度适中,色彩极艳丽,有的呈蛋黄色。因此,黄杨木经精雕细刻磨光后能同象牙雕刻媲美,特别是随着年代的久远,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美观之感。  黄杨木雕作为立体雕刻的工艺品单独出现,供人们案头欣赏,目前有实物可查考的最早的
期刊
案 例 一  明示代理身份免除赔偿责任    德国A公司通过其代理人中国香港一公司与中国大陆B公司签订一起买卖合同,在买卖合同中写明: “德国A公司通过香港XX公司签署本协议”,并约定德国A公司向中国B公司销售羊皮25 000件。货物运到中国港口后,中国B公司发现羊皮质量不符合同约定,有明显的质量缺陷,遂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并将香港公司及德国公司作为共同被申请人。中国B公司将
期刊
又值岁末年尾,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各大商场打折降价的宣传广告。就连那些临街的小门面,也会搬出“房屋拆迁”、“门面到期”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进行“大出血”甩卖。这样的场面,早早地拉开了春节消费降价大战的序幕,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了一些节日气氛。  商场的节日降价、打折本无可非议,消费者也已习惯了在节日到来之时购买打折商品。消费者的热情无疑为商家的节日降价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至于节日降价大
期刊
揭开平行进口的面纱    国际贸易中,有一种现象一直困扰着世界,那就是平行进口。平行进口又称“灰色市场”,是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相结合而出现的一种现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集团公司跨越国界在其他国家投资办厂,生产全球统一商标产品。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价格差异使其有利可图,就有商人专门从事倒买倒卖,使得同一商标的商品在不同国家之间流通。但由于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在一国合法有
期刊
编者按:四十年前,即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彻底变革。四十年来,西藏所发生的历史巨变,西藏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过去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回顾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跨越几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伟大历程,展示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快建设一个更加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刊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直辖市的重庆,知识产权工作近年来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专利申请增速全国第一    2003年,重庆市共申请专利4595件,同比增长46.24%,增幅在全国排第1位(2002年排全国第3位)。其中,作为一个地区知识创造能力指标的发明专利为559件,同比增长66.87%,实用新
期刊
一    离开那条老街已有些日子了,城市和岁月的变迁已让我对那里没了多少印象。但是,街边那一把红红的晴雨伞,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时常想起那条街来。  那把伞看上去很普通,与街边那一溜撑开的大伞相比,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伞的主人有些特别,他们是一男一女两个聋哑人。  夏日,当山城灼热的阳光烤得公路冒油,迎面扑来的热浪让人们不得不把自己龟缩在封闭的空调室里享受清凉的时候,两个聋哑人则在伞下等待
期刊
三大目标三大优势    地处西南边陲被,称为彩云之南的云南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在新世纪,云南的发展要实现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三大发展战略目标。这“三大目标”,曾经列入高考的题目。一个省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战略列入高中生考大学的题目,这在全国还是首次,这说明全国上下,从中央领导到各省区市的同志们都认为云南的“三大目标”符合实际,在三十多个省市区当中独树
期刊
“他从不站在聚光灯下,但每个人都知道当人们需要的时候,他就会在那里。”他的伙伴狄维士在谈起他时这样说道。  在狄维士还很年轻的时候,他认识了这位一生中最亲密的朋友和最优秀的伙伴,他们共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那是一家非常特别的公司,它开创了一个行业的先河,亦因为与众不同的经营方式引起大量争议。但所有的非议和那段在地下室诞生的历史都不能撼动他在这个行业所形成的影响。  事实上,他和他的伙伴在一开始所经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