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课堂“和谐教学”情境之实践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m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理念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自觉地去探索、发现,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一、“和谐教学”情境的概念界定
  “和谐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和谐”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教学的各个要素恰当分配,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形成一种合力,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
  “和谐教学”情境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对主要的矛盾,只有当教与学两种行为、两个过程达到和谐时,教学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做到教与学的和谐。
  
  二、创设“和谐教学”情境的途径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境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才能敢想、敢思、敢说、敢于创新。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新课标、新理念下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
  1.创设问题情境要注重情境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
  《论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让学生参加做游戏、知识竞赛、猜谜语、诗歌朗诵、“做一做”等激发兴趣的活动,使探索的气氛洋溢在整个教室,在“玩”中形成探索问题的动机和环境。
  案例1
  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
  教师活动:(1)媒体演示:画面上有湖泊、荷叶、荷花和青蛙。(2)提出问题:“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时候经常做的游戏,即唱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你能把这首儿歌唱下去吗?”
  学生活动:积极举手参与游戏,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教师活动:“你们能把这首儿歌唱完吗?你们能把任意一只青蛙的嘴巴、眼睛、腿表示出来吗?”
  学生活动:积极举手参与,师生共同活动,唱完儿歌。
  教师活动:在学生兴趣最高时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字母还能表示什么?”
  简析:这堂课的情境创设特别富有创意,在这个学生特别喜欢的游戏活动中,能让学生摆脱上数学课时心理上的压抑、紧张,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享受游戏的快乐,创造的喜悦,成功的幸福,形成课堂上探索问题的高潮。
  2.创设问题情境要注重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
  从丰富、生动、具体的实际问题出发,构建数学问题产生的实际背景,能让学生体验、思考数学问题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从而产生探求数学问题的动机,让学生自主对比已知事实和有关新知识,概括新概念,打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辛苦、学生痛苦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2
  教学内容:三角函数的应用。
  教师活动:“怎样测量学校的旗杆的高度?”
  学生活动:(1)实地考察,记录所看到的实际情形。(2)每人设计测量的具体方案。(3)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把本小组的各种设想进行汇总和整理。(4)每组派代表发言本组的方案。
  简析:通过怎样测量旗杆的高度,能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实和现象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展示学生的思维特点,真正使学生做到自主探索,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要注重实践操作
  数学知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知识体系,而教材内容则有其时间、地域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教学中要打破教材的时空局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吸引全班学生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案例3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教师活动:把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每一小组分4根长短不一的小木棒,要求学生用其中的3根搭建一个三角形,有几种不同搭法?
  学生活动: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教师活动: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再提出问题:“是不是任意3条木棒都能搭建一个三角形,为什么?”
  学生活动:开始思考,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条木棒都能搭建一个三角形。
  简析: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实践得到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
  4.创设问题情境应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矛盾转化过程,而矛盾的转化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课堂教学中,教师有计划地指导与帮助正是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外部条件,但只有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心理和思维特点深入了解下,才可能较好地创设情境并把握课堂。所以,在创设情境时,应尽可能使这一设计符合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以便能内化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中,这样才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案例4
  教学内容:二次函数第一节。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用长为20c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花园,怎样围能使围成的花园面积最大?”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由于难度太大,不知如何下手。
   简析:在第一节课提出这一问题,学生根本不知从何下手,反而对二次函数产生了一种畏惧感。因此,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依原有知识为基础,以新知识为目标,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成功”情境的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那么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的情感体验。
  案例5
  教学内容: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教师活动:(1)让学生观察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两个角的位置特征。(2)让学生根据这些角的特征,给它们起名字。
  学生活动:(1)反应非常热烈,积极思考,讨论。(2)起名五花八门,最后统一认识,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名称。
  简析: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没有什么东西能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个性差异,创设不同情境,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活动”情境的创设
  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周围到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和谐生动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搭建一个活动的“舞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中尽情地展示自己,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
  案例6
  教学内容:概率。
  教师活动:将学生同桌两人分为一组,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
  学生活动:学生兴致很高,享受游戏的快乐,通过游戏,记录两个人出拳不同的情况。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游戏活动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怎样把这些情况清楚地表示出来?”然后引出树状图的方法。
  简析: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体验到了主动参与的无限乐趣,更重要的是达到了最终的目的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
  


  三、创设“和谐教学”情境的效果
  笔者所教的两个班,2班采用和谐情境教学,3班没有采用,以下是两班的对比情况: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着眼于学生发展这一总目标,用心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这是新时代教育者的追求,也是新世纪教育永恒的追求。[e]
  
  (浙江省富阳市常绿镇中学 311417)
其他文献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系统的四大要素。在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具有较大自由性的要素。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没有规定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所以,体育老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就有了相当大的空间。当然,对于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能有悖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任何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必须有利于完成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体育教学不仅是简单的技术、技能学习和身体素质提高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这片天空下,强能健体、净化心灵,培养美、感受美、鉴赏美,乃至尽情的展现个性
期刊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迎头赶上,提高中国创造的水平和实力。这无疑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
期刊
如何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创新的能力?何为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内核?笔者试图用认知心理学观点来剖析学生创新学习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从而探索出数学课堂创新导学的方法。  一、创新学习案例分析  高一学生学完三角函数的定义、单位圆和余弦定理之后,是如何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来获取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的呢?  1. 从情感的投入和发展来看  为什么要学习cos(α+β)的计算公式的呢?
期刊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成为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的课题。本文仅就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数学教学与整个学校创新教育工作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同仁商榷。    一、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几个方面    1. 注重学生数学气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前苏联,研究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