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农村语文教学的应用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为何用——多媒体教学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之一,对语文教学起到的辅助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多媒体教学进入农村学校,很多语文教师都是“一拥而上”,在课堂中大量使用这种新鲜的教学手段,而效果却不甚理想,最后“一哄而散”,纷纷回归到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模式。我们应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缺点,盲目否定多媒体教学是不可取的,应该探索各种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选择和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导。
  (二)多媒体教学假设情境,可有效扩展时间、空间,并补充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
  (三)多媒体教学能化静为动,增强动感,有利于实施愉快教学。动态事物比静态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
  (四)多媒体有利于帮助初中生把握一些较艰深的科学道理、专业名词。
  (五)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二、怎么用——多媒体与语文的整合
  目前,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农村课堂的运用尚在探索阶段,若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则必须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注重多媒体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教学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地驾驭这一技术,使其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多媒体与字词教学的整合。多媒体教学可通过比较练习、形象记忆、听读练习等多种方式,有效地完成字词教学。
  (二)多媒体与阅读教学的整合。阅读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结合课文意境,使学生入境动情,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是运用多媒体创造意境。
  (三)多媒体与作文教学的整合。一是情景呈现。“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二是互动式写作。三是自主写作。
  (四)多媒体与口语教学的整合。口语教学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进行有效训练很重要,而多媒体在这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优势。教师可利用多种形式
  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但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忌“拿来主义”。当下,多数农村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存在“拿来主义”,直接下载或者借用别人的课件,往往造成在实际运用时与课堂讲解脱节,甚至出现背道而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必须要同备课一样“亲力亲为”,哪怕是“借用”,也要根据自身课堂特点进行修改。
  (二)忌小题大做。要注意内容、尝试、分量的恰当,选材时要“精”而不“滥”,使用简单教学手段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使用多媒体课件。
  (三)忌喧宾夺主。过多的多媒体展示会冲淡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其他事物失去了兴趣,以至于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与教师的最初目的背道而驰。
  (四)忌面面俱到。要适可而止,多留一些空间给学生思考、想象,而不能变成一个框子,把课堂教学教“死”了,反而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何时用——多媒体运用的最佳时机
  在课件使用时一定要明确这样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注重将多媒体技术和教师讲解有机结合,不能用课件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更不能用课件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围绕培养学生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不应该单纯地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应用多媒体课件目的性要强,要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始终服从并服务于整个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后及时使用。此时学生正处于渴望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情境的心理状态,若适时映出文中描述的画面,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具体的表象,正确感知文本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二)解决课文重、难点,领会课文主旨时使用。有利于深入理解文本。要善于多媒体声、图、文并茂的优势,弥补学生难以切实感知某些事物的不足。
  (三)介绍地理位置时巧用。有利于学生把握一些关键知识点。如教学《观潮》时,借助多媒体将其地理位置,形成原因进行了有条理地讲解,费时不多但效果却很好。
  (四)欣赏课文时配合使用。多媒体可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意境及文中优美语句。
  (五)指导复述或背诵时使用。有利于提高效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在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提高课堂的实效。多媒体与教学目标、教师、学生等构成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就如同给语文教学插上的一对翅膀,必将使语文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其他文献
(一)自学展示,简约归纳  1.同学们,“黔驴技穷”这一成语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所以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学习这篇寓言。  设计意图:我们的“简易高效文言文课堂”核心理念就是要省去一些无关痛痒的内容及环节,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所以导入语直中主题。力求“简易”“高效”。  2.师问:“那么,什么是寓言呢?,你们搜集到了哪些有关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知识呢
期刊
一、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思考  应试教育的影响冲击体育教育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目前在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学校领导和教师还是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很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未能得到与其它学科同等的重视。人们评价学校体育工作还局限于以运动竞赛和体育中考高考成绩为标准。在这种应试教育影响下的体育教育教学,单纯以提高学生运动成绩为目的的。只重视体育运动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而忽视获得能力的培
期刊
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文字教学的“游戏”。语文课本里有许多美的元素,需要我们去认真挖掘。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谈几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一、在朗读教学中“节奏美”的渗透  朗读是语文教学环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意思是要了解文章词句的含义一定得读,读是理解文章内容的有效途径,但读必须注意节奏,不同的节奏就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中国文字虽是表意文字,但也有它优美的读音。  
期刊
最近我应邀参加了一次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听了好几堂语文公开课和示范课。这几堂语文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全部使用了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师专心投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颇受大家好评。当然,我对上课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十分钦佩,但对这几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却实在不敢恭维,总觉得缺少了语文课该有的“原汁原味”。  语文课,顾名思义就是一门语言和文字教学的课程,这门功
期刊
语文教学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就应有其自己的特色,如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有感情的朗诵,深情并茂的解说,大胆的想象,优美语言的再现等。但不论怎样,教学始终应以学生作为主体,老师只是辅助。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这一原则,可能不仅仅需要老师观念上的转变,还需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在知识面上的提高。  实验心理学家特瑞泰拉(Treicher)著名“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心理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在
期刊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对于中国文学确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可据说,那几天里,国内有不少记者蜂拥而至约访莫言,但言谈之下,其实大半都没读过莫言的任何作品,作家只能报以无奈的苦笑。这让我想起在一次中学教师培训会中,一位文学院的教授说:“我真不知道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都学了些什
期刊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具有“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特点。校本研究可以缩短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周期,使教师的专业发展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校本研究着眼于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使教育教学研究成为学校的一种生活、一种习惯、一种文化。因此,推进校本研究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根本大计和必由之路。校本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
期刊
作为一位正在教导七年级学生的初中语文老师,最让我头疼的恐怕就是学生的作文教学了。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曾老师给我们讲的作文理论课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作为一个七年级学生的语文老师,在教导学生写作的道路上有一个全新的方向。他认为学生写作时首先要注重结构,在结构清晰、立意深刻、语言优美中最重要的还是得有一个清晰的结构。  我一向认为好文章就是改出来的,一篇好文章首先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所
期刊
新世纪的中国要求公民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转变观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从理论上,而且要从具体操作中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发展的人,要相信学生内在主体
期刊
一、转变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从改革教育思想着手,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明白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对学习活动施以重大影响。我们的教育要从封闭型教育走向开放型教育,从传承型教育走向创新型教育,从家长式教育走向民主式教育,从传授式教育走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