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要求。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持之以恒才能达成的目标。本文首先归纳了辅导员专业化内力的内涵;其次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动力;最后结合作者所在学院辅导员队伍的实际,谈谈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中能力养成工作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辅导员;专业化;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5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3-0147-02
辅导员队伍是中国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支队伍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空间。有关高校辅导员的相关研究已经相关广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总结已有的研究,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已成为大家的一个共识和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认同辅导员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中国特色人才培养观的要求,也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制度基础。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建设,是一个需要内因外因共同作用、长期投入、持之以恒才能达成的目标。通过对以往研究发现,大家把焦点逐步聚集在辅导员作为一份职业,如何体现出其专业定位、专业内涵、以及如何全面培养其专业能力等三个主要方面。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1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建设有丰富的内涵
按照字面的定义,“专业是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的,并随着社会分工的稳定发展而构成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同的工作方式”[1]。它是一种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的结果,体现为一种行业标准。一般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是作为一种职业理解,即长期从事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这一认识可以理解为辅导員队伍的职业化的另一种解读;二是作为专业标准去理解,即从事某一行业或工作所需的标准和要求,这也是本文讨论的核心内容:即从事辅导员这一职业应当具备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综合各家观点,结合工作实际的要求,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内涵应当有如下一些体现。
1.1在明确分工定位基础上的能力评价。
按照教育部对辅导员所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定义,内涵和外延都较为宽泛,通常各个学校首先需要据此按照自身实际,进一步清晰界定辅导员工作的定位与分工,这是认识基础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辅导员工作界限模糊、责任不明的现象。唯此才能正确评价和考核辅导员应当具备和体现出的能力与水平,也唯此,才能正确评价辅导员应当表现出的专业水平。
1.2保障辅导员具备符合其专业定位的综合素质。
辅导员需要通过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成为学生思想教育、事务管理、心理咨询、就业指导、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专家。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终极要求,因而也是一个渐进的、成长的过程。对辅导员个人的专业修养、政治信念的坚定性、心理素质、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构成其专业能力或者综合素质的要素,在这些方面的个体差异大,或者显性可考核性不强,难以全面要求。但是恰恰在这些素质方面的差异,导致辅导员个体表现出专业能力差异。
1.3培养其具有在相关专业领域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
当前,在高校中辅导员还不能被作为一类专业技术人员而广泛认同,其原因内因和外因都有。一是来源复杂、专业不统一;二是事务性工作占工作的主要方面,相关学术研究匮乏;三是流动性大,不能进行持续的专业学习和深入的专业研究。作为高校教师的一员,学术能力是胜任职业工作的基本要求,因而辅导员应当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并体现出相应的能力和水准。这既是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职业获得认同的要求,也是成长为“专家”的要求[2]。
2 專业化能力建设需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养成
前节已经分析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内涵,要全面提升辅导员专业化水平,就要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动力两个方面着手。
2.1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两个重要方面:职业理念和自身修养。其中职业理念是决定性的因素。 职业理念是辅导员对自身定位的认识基础,决定了辅导员自身能力发展的思想基础。对辅导员工作认识的偏差,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的主要障碍。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职业理念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辅导员应当担负起什么样的工作职责,也就是对其工作定位的认识问题。这个认识包括两个方面:别人怎么看和自己怎么看。在别人怎么看的问题上,辅导员自身往往难以左右,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看法会发生改变。 历史上,辅导员最重要的角色是政治辅导员,也就是担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培养引导职责。这一角色逐渐演变,一直到今天“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一内涵和外延都极大丰富的定位。正是由于新时期对于辅导员工作定位的变化,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对于辅导员专业能力要求的分歧。这种分歧有两种极端:一是责任和能力要求的无限化,把学生在政治思想、学业学习、安全稳定、恋爱择业等环节中出现的偏差纠正,均视作辅导员的必然职责,使得其职业地位认知超出实际,使命变得不可达;另一种极端是责任庸俗化,教育行政、吃喝拉撒,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认识,导致辅导员的职业地位“保姆化”,在实践中的工作方向迷失[3]。
内部因素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辅导员对自身工作怎么看的认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由其工作体验决定。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处境包括:每位辅导员负责的学生量大,需要处理的日常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责任大,任务重,耗时长,经验少,人手不足,无暇顾及自身专业发展;辅导员人数缺乏,经验不足,人员流动性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辅导员不能及时介入,给予教育、引导,工作认同度下降;较多辅导员在岗位工作满四年一个周期之后,积累了相关工作经验,本应该在下一轮学生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但由于对未来发展方向不明而急于转岗,寻求自身发展出路。这些体验和处境必然动摇辅导员队伍的自我认同和外部认同,也就动摇了其职业坚定性。 综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对于辅导员工作从业者强化自身修养、全面培养自身专业能力至关重要。自身修养是一个源头问题,在选拔、任用、考核各个环节所遵从的标准,都将影响辅导员对于自身修养的要求,这也是本文反复提到辅导员专业能力建设的前提是明确其工作定位的原因。
2.2 外部因素。
如何通过外部力量的促进,提高辅导员的专业能力,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辅导员的培养或者培训。各个高校会根据自身对辅导员职业的不同定位,开展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目标的职业与专业知识培训教育,或者在通过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素质拓展等实践的训练,以提高辅导员的专业能力, 这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常态。
需要评价评估的是这些外部的促进力量,是否能被辅导员所接受,按照预定的设想发挥效能,切实提高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并转化和体现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绩。
3 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目前,国内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细碎繁杂,这些工作内容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同时掌握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多项技能,甚至有专家指出,高校辅导员必须达到13种学科本科以上学历水平才能干好这项工作,然而,这样高的要求很难有人达到,要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我们就必须打造过硬的专业团队[4],团队成员都具有专门的工作领域,彼此互补,通过团队成员的相互配合,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辅导员工作,这才是辅导员专业化的正确方向。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作者从实际工作出发,以艺术学院辅导员团队建设为例,从辅导员分工、具体工作开展、个人素养提高、今后发展方向四个方面对辅导员专业化能力建设开展了探索和实践,总结出“四个结合”的辅导员工作机制。
3.1将工作性质和个人专长相结合。
辅导员团队成员的分工,既要能让辅导员的个人能力得到发挥、个人魅力得到展现,同时要使得学生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在综合分析学生工作性质特点和辅导员个人情况的基础上,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做到人尽其才,工作起来事半功倍,同时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在明确分工的同时,根据各个岗位的要求,教育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坚持“尽力,尽责,尽心”和“细心,耐心,爱心”的工作作风,培养辅导员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理论学习和培训交流的方式加强各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培养合理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通过阅读、网络、听课、讲课等多种渠道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提升个人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
3.2将细化分类和总结规律相结合。
学生工作纷繁复杂,在开展具体时,辅导员往往奔忙于事务性的工作中,缺乏对工作的理性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将细化分类和總结规律相结合,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找准切入点。
通过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表》、《学生思想教育进展状况统计》、《学生工作分类信息汇总表》和《辅导员工作汇总表》等,将各项工作细化分类,在工作进展中总结工作规律,让辅导员便于在具体工作中优化工作方法、提炼工作规律、提高自我认知。通过例会、交流会,把工作中的问题经验分析总结,形成工作案例规律,提高科学管理意识和能力,总结归纳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各类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技巧;通过主题培训、个别谈话,重点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研究,提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能力。积极探索辅导员工作的新理论、新方法并总结成为学术成果。
3.3将内涵发展和具体指导相结合。
在辅导员素养提高方面,将辅导员从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断强化个人品质、丰富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素养,通过内涵式发展和具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为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找准着力点。
通过开展辅导员一人一课活动、辅导员集中理论学习和自我学习活动、学生思想教育专题讲座、辅导员工作理论论文撰写、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和辅导员互相听课等工作,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内涵,在此过程中学院要加强指导,总支书记、副书记亲自带头示范、并就具体环节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针对辅导员的具体分工,积极争取创造平台为辅导员深造学习提供便利。
3.4专业发展和职业提高相结合。
在辅导员发展方向上,让辅导员改变以往把职业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这一错误理念,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认知度,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以此作为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突破口。经常向兄弟院校学经验、从用人单位找差距、到辅导员家去送关爱;对辅导员参与学生工作课题、专著、教材等的申报和完成给与指导和帮助,不断提高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根据辅导员个人的专业兴趣、爱好、能力等实际情况,指导其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从个人知识背景出发,选择专业发展方向,以专业的角度构建个人发展的训练环节。针对每位辅导员个人的基础,构建“选题—准备—试讲—讲课—反馈—改进”的专题训练环节,提升辅导员个人专业能力,从而把教书育人的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提高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同感。
4 结束语
国家对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定位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辅导员所担当的角色在不断演进,面对的学生群体及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日新月异。凡此种种,导致难以定下一个“标准”以衡量和要求辅导员所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唯有与时俱進地完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顺应工作要求,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建设是进行时,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胡乔木,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2009.
[2] 李朵,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3] 龚春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 年永琪,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研究综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28-32.
关键词: 辅导员;专业化;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5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3-0147-02
辅导员队伍是中国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支队伍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空间。有关高校辅导员的相关研究已经相关广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总结已有的研究,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已成为大家的一个共识和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认同辅导员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中国特色人才培养观的要求,也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制度基础。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建设,是一个需要内因外因共同作用、长期投入、持之以恒才能达成的目标。通过对以往研究发现,大家把焦点逐步聚集在辅导员作为一份职业,如何体现出其专业定位、专业内涵、以及如何全面培养其专业能力等三个主要方面。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1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建设有丰富的内涵
按照字面的定义,“专业是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的,并随着社会分工的稳定发展而构成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同的工作方式”[1]。它是一种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的结果,体现为一种行业标准。一般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是作为一种职业理解,即长期从事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这一认识可以理解为辅导員队伍的职业化的另一种解读;二是作为专业标准去理解,即从事某一行业或工作所需的标准和要求,这也是本文讨论的核心内容:即从事辅导员这一职业应当具备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综合各家观点,结合工作实际的要求,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内涵应当有如下一些体现。
1.1在明确分工定位基础上的能力评价。
按照教育部对辅导员所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定义,内涵和外延都较为宽泛,通常各个学校首先需要据此按照自身实际,进一步清晰界定辅导员工作的定位与分工,这是认识基础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辅导员工作界限模糊、责任不明的现象。唯此才能正确评价和考核辅导员应当具备和体现出的能力与水平,也唯此,才能正确评价辅导员应当表现出的专业水平。
1.2保障辅导员具备符合其专业定位的综合素质。
辅导员需要通过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成为学生思想教育、事务管理、心理咨询、就业指导、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专家。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终极要求,因而也是一个渐进的、成长的过程。对辅导员个人的专业修养、政治信念的坚定性、心理素质、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构成其专业能力或者综合素质的要素,在这些方面的个体差异大,或者显性可考核性不强,难以全面要求。但是恰恰在这些素质方面的差异,导致辅导员个体表现出专业能力差异。
1.3培养其具有在相关专业领域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
当前,在高校中辅导员还不能被作为一类专业技术人员而广泛认同,其原因内因和外因都有。一是来源复杂、专业不统一;二是事务性工作占工作的主要方面,相关学术研究匮乏;三是流动性大,不能进行持续的专业学习和深入的专业研究。作为高校教师的一员,学术能力是胜任职业工作的基本要求,因而辅导员应当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并体现出相应的能力和水准。这既是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职业获得认同的要求,也是成长为“专家”的要求[2]。
2 專业化能力建设需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养成
前节已经分析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内涵,要全面提升辅导员专业化水平,就要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动力两个方面着手。
2.1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两个重要方面:职业理念和自身修养。其中职业理念是决定性的因素。 职业理念是辅导员对自身定位的认识基础,决定了辅导员自身能力发展的思想基础。对辅导员工作认识的偏差,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的主要障碍。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职业理念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辅导员应当担负起什么样的工作职责,也就是对其工作定位的认识问题。这个认识包括两个方面:别人怎么看和自己怎么看。在别人怎么看的问题上,辅导员自身往往难以左右,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看法会发生改变。 历史上,辅导员最重要的角色是政治辅导员,也就是担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培养引导职责。这一角色逐渐演变,一直到今天“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一内涵和外延都极大丰富的定位。正是由于新时期对于辅导员工作定位的变化,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对于辅导员专业能力要求的分歧。这种分歧有两种极端:一是责任和能力要求的无限化,把学生在政治思想、学业学习、安全稳定、恋爱择业等环节中出现的偏差纠正,均视作辅导员的必然职责,使得其职业地位认知超出实际,使命变得不可达;另一种极端是责任庸俗化,教育行政、吃喝拉撒,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认识,导致辅导员的职业地位“保姆化”,在实践中的工作方向迷失[3]。
内部因素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辅导员对自身工作怎么看的认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由其工作体验决定。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处境包括:每位辅导员负责的学生量大,需要处理的日常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责任大,任务重,耗时长,经验少,人手不足,无暇顾及自身专业发展;辅导员人数缺乏,经验不足,人员流动性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辅导员不能及时介入,给予教育、引导,工作认同度下降;较多辅导员在岗位工作满四年一个周期之后,积累了相关工作经验,本应该在下一轮学生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但由于对未来发展方向不明而急于转岗,寻求自身发展出路。这些体验和处境必然动摇辅导员队伍的自我认同和外部认同,也就动摇了其职业坚定性。 综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对于辅导员工作从业者强化自身修养、全面培养自身专业能力至关重要。自身修养是一个源头问题,在选拔、任用、考核各个环节所遵从的标准,都将影响辅导员对于自身修养的要求,这也是本文反复提到辅导员专业能力建设的前提是明确其工作定位的原因。
2.2 外部因素。
如何通过外部力量的促进,提高辅导员的专业能力,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辅导员的培养或者培训。各个高校会根据自身对辅导员职业的不同定位,开展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目标的职业与专业知识培训教育,或者在通过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素质拓展等实践的训练,以提高辅导员的专业能力, 这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常态。
需要评价评估的是这些外部的促进力量,是否能被辅导员所接受,按照预定的设想发挥效能,切实提高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并转化和体现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绩。
3 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目前,国内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细碎繁杂,这些工作内容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同时掌握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多项技能,甚至有专家指出,高校辅导员必须达到13种学科本科以上学历水平才能干好这项工作,然而,这样高的要求很难有人达到,要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我们就必须打造过硬的专业团队[4],团队成员都具有专门的工作领域,彼此互补,通过团队成员的相互配合,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辅导员工作,这才是辅导员专业化的正确方向。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作者从实际工作出发,以艺术学院辅导员团队建设为例,从辅导员分工、具体工作开展、个人素养提高、今后发展方向四个方面对辅导员专业化能力建设开展了探索和实践,总结出“四个结合”的辅导员工作机制。
3.1将工作性质和个人专长相结合。
辅导员团队成员的分工,既要能让辅导员的个人能力得到发挥、个人魅力得到展现,同时要使得学生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在综合分析学生工作性质特点和辅导员个人情况的基础上,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做到人尽其才,工作起来事半功倍,同时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在明确分工的同时,根据各个岗位的要求,教育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坚持“尽力,尽责,尽心”和“细心,耐心,爱心”的工作作风,培养辅导员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理论学习和培训交流的方式加强各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培养合理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通过阅读、网络、听课、讲课等多种渠道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提升个人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
3.2将细化分类和总结规律相结合。
学生工作纷繁复杂,在开展具体时,辅导员往往奔忙于事务性的工作中,缺乏对工作的理性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将细化分类和總结规律相结合,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找准切入点。
通过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表》、《学生思想教育进展状况统计》、《学生工作分类信息汇总表》和《辅导员工作汇总表》等,将各项工作细化分类,在工作进展中总结工作规律,让辅导员便于在具体工作中优化工作方法、提炼工作规律、提高自我认知。通过例会、交流会,把工作中的问题经验分析总结,形成工作案例规律,提高科学管理意识和能力,总结归纳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各类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技巧;通过主题培训、个别谈话,重点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研究,提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能力。积极探索辅导员工作的新理论、新方法并总结成为学术成果。
3.3将内涵发展和具体指导相结合。
在辅导员素养提高方面,将辅导员从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断强化个人品质、丰富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素养,通过内涵式发展和具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为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找准着力点。
通过开展辅导员一人一课活动、辅导员集中理论学习和自我学习活动、学生思想教育专题讲座、辅导员工作理论论文撰写、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和辅导员互相听课等工作,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内涵,在此过程中学院要加强指导,总支书记、副书记亲自带头示范、并就具体环节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针对辅导员的具体分工,积极争取创造平台为辅导员深造学习提供便利。
3.4专业发展和职业提高相结合。
在辅导员发展方向上,让辅导员改变以往把职业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这一错误理念,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认知度,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以此作为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突破口。经常向兄弟院校学经验、从用人单位找差距、到辅导员家去送关爱;对辅导员参与学生工作课题、专著、教材等的申报和完成给与指导和帮助,不断提高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根据辅导员个人的专业兴趣、爱好、能力等实际情况,指导其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从个人知识背景出发,选择专业发展方向,以专业的角度构建个人发展的训练环节。针对每位辅导员个人的基础,构建“选题—准备—试讲—讲课—反馈—改进”的专题训练环节,提升辅导员个人专业能力,从而把教书育人的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提高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同感。
4 结束语
国家对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定位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辅导员所担当的角色在不断演进,面对的学生群体及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日新月异。凡此种种,导致难以定下一个“标准”以衡量和要求辅导员所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唯有与时俱進地完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顺应工作要求,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建设是进行时,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胡乔木,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2009.
[2] 李朵,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3] 龚春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 年永琪,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研究综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