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三大定律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大众科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牛顿三大定律是学生学习力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学生对牛顿三大定律的理解掌握直接影响学生对运动与力的学习应用能力。同时,牛顿三大定律内容概念性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底子薄,程度参差不齐,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免存在偏差。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牛顿三大定律的知识内容和实际运用。
  关键词:牛顿三大定律;中职物理;应用
  一、牛顿三大定律学习困难原因
  (一)主观思维不对
  牛顿三大定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对较多,中职学生在初步接触牛顿三大定律时,多为感性认识,并以主观想象与臆断为主,理性与多角度思考微乎其微,导致推断结论与真实概念存在较大偏差。错误理解会不断增加学生厌学情绪,从而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成果。物理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由于学生对牛顿三大定律知识掌握片面,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无法科学、全面解释,并想当然地认为可行。如电梯上下的身体感受变化,学生会以身体重量增加的感觉解释超重现象,这显然是错误的想法。再如在惯性定律的学习中,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受到的外力越大,惯性也会随之增大。实际上,物体惯性仅与质量有关,与外力或移动状态等因素无关。学生无法跳出固有思维,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运用中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会出现偏差。
  (二)分析能力不强
  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应具备的能力,也是长期培养训练的结果。如电梯中物体的失重与超重状态相关问题,学生应当明确电梯内的物体处于何种状态,只与物体加速度方向有关,与移动方向无关。即明确电梯加速上升、减速上升、减速下降、加速下降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力与加速度、重力之间的关系。学生需要根据物体加速度原理,结合乘坐电梯时的切身感受进行科学分析,以此明确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此,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显然无法全面分析物体的受力与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不能正确掌握合理的解题方法。
  (三)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要素,但枯燥的牛顿三大定律的知识教学,难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少学生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运用,导致对理论的理解掌握不全面,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不科学。究其原因,与教师课堂教学中案例不多、方法单一,缺乏探究式学习和双向交流互动,未灵活转变引导者与组织者角色,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等因素不无关系。
  二、强化牛顿三大定律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被动接受知识内容。忽视学生主动思考体验与实践,学生严重缺乏定律内涵的探索精神,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严重与教学目标相悖。当前物理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围绕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这三大目标展开,这样的三维目标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倡学生要亲历学习过程。对此,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快速实现三大教学目标。
  (二)转换教师角色
  在牛顿三大定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视自己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首先,全面理解牛顿三大定律相关历史,通过知识延伸,让学生了解伽利略、笛卡尔等物理学家对牛顿三大定律建立中的重要贡献。
  其次,全面准确了解定律概念,确保概念的讲授能夠清晰明了,不断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在牛顿三大定律教学中,教师的错误理解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如将一切物体看作固液态等情形,在物理现象和问题中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物理学中的物体主要指天上地下所有物体,均遵循相同规律,物体之间无差别,可与天文学理论等知识相渗透;对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如在惯性知识内容讲解中,可引导学生从物体不受外力、受到外力作用两方面认识惯性,让学生明确惯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撇清惯性与受力等因素的联系。
  最后,明确掌握惯性、反作用力等牛顿三大定律间的关系。第一定律是基础,为力学研究构造了惯性参考系。其他定律中的概念内容,都与惯性参考系靠拢。对此,牛顿第一定律是可有可无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牛顿三大定律间有严谨的逻辑关系,可以说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未受外力施加情况的阐述,而牛顿第二定律是物体在施加外力情况下的运动阐述。没有惯性体系等力学基础概念,其他两大定律的研究也是无根据的。而第二定律是第三定律以及牛顿力学研究的核心,明确阐述了质量、加速度、力之间的关系,是动力学规律研究必不可少的有效理论。第三定律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补充说明,揭示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阐述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下的受力情况,也是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明确掌握牛顿三大定律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学生构建牛顿三大定律关系网络,这对学生系统掌握学习方法、思维方法、解决运动和力的问题非常重要。
  (三)改变教学方法
  首先,引入生活内容,加强案例教学。教师在牛顿三大定律教学中引入生活案例,更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建立,从而打破传统观点的枷锁,提高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实践为基础的学科。任何内容教学,都应引入贴近生活实际鲜活案例,确保学生快速理解与消化知识。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生活中的物体都是受力存在的,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围绕跳高助跑等体育运动案例,带动学生生活感知,让学生思考助跑的目的。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分析得出助跑的目的是提高速度与动力,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在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可引入游乐场自由落体运动设施等例子,讲解设施运动过程与原理,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内容。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内容时,可引用鼓掌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拍手时左右手的作用力。或列举划船、身体顶球、撑船离岸等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概念。牛顿三大定律的生活例子数不胜数,配合多媒体图片或视频,更利于学生知识理解。通过弹簧与磁针等动手实践,以及辩论赛或拔河游戏等教学活动,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营造了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其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牛顿三大定律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价值。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传授,更应明确讲述定律得出所运用的方法,包括推理方法、实验方法等。围绕定律展开教学,逐步加大学生科学精神教育力度。实验相较于主观判断更能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要求学生坚持实践检验真理的观点,并树立这一信念,潜移默化中增强质疑精神,从而快速实现情感等教学目标。
  三、总结
  牛顿三大定律关系复杂,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教师需要根据内容合理制定教学策略,从生活实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引入新课。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微课或探究教学、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传统教学观念与固有思维中脱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实现牛顿三大定律知识融会贯通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物理思维,从而解决更多的生活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龙梅,张志芬.牛顿三定律的建立及意义[J].昭通师专学报,1988(S1).
  [2]刘小认.探索牛顿第三定律教学[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应该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但是笔者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了解与分析,得出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应用传统文化知识,为了使物理教师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掌握合理的应用方法,本文重点分析了传统文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以及其应用的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物理
期刊
摘 要:新课标指出: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聆听,积极参与听觉体验,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学会聆听,运用有效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是我们初中音乐欣赏课上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课;有效聆听;无效聆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新课标》中指出: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
期刊
摘 要:物理是初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门科目,并且,其主要的学习方法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使初中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情况下对物理进行深度的学习。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与物理学科的亲近。并且,初中物理教学方式需要实时更新,使得基础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物理实验教学法作为新时代物理学习方法之一,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学习物理的技巧。因此,物理的实验教学需要跟上时代的进步与发
期刊
摘 要:伴随我国的经济与文化的日益发展,基础教学水平也应随之发展,尤其是语文科目的教学质量,也应随着物质水平与科技手段的发展而逐渐提高。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的掣肘,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仍存在着诸如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师生互动匮乏以及课本内容脱离生活等等问题,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发展。情境教学法作为一项具有加强师生互动、将课本联系生活等等效果的教学方法则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因此,
期刊
摘 要:语文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三大学科之一,其教学课程的设置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语文这门学科中,作文教学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词量,才能更好地展现出作文的写作效果。在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用课外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的知识点,当然,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很重要,学生也应该自我培养阅读的习惯,每天阅读积累下来的知识宝藏对作
期刊
摘 要:数学是初中教育阶段主要的教学科目之一,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新课程改革将素质教育作为主要的教育形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科核心素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学会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在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满足培育核心素养的根本目标。本文将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渠道进行探析,期望能够提供一些有效的帮助。  关键
期刊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也是我国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在幼儿渐渐增长的过程中,会促进其进一步领会文化宝库中的精髓。此时,幼儿教师通过幼儿园主题活动这一手段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有效融合传统文化,可以让幼儿在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汲取文化精粹。文章将以毛南名族文化为着眼点,对其在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融合路径及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毛南民族文化;幼儿园主题活动;融合路径分
期刊
摘 要:现有形式下,课堂教学引导越来越被重视,高一化学教师也应该完善课堂教学引导计划,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高一化学是学生认识化学、了解化学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来引导高中生参与实际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高中生的化学素养。高一化学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认识化学物质、金属、非金属等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化学创
期刊
摘 要:法治观念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教育改革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学,同时还要结合知识内容做好实践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法治观念;培养探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具有重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所以教育专家对于目前的教学方式做出了改革。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来看,在语文学科中,教育首次将朗读的重要性列到了重点学习方法里面,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更好地从字里行间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成为了强有力的“工具”。下面是根据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及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