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程对于中学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养的培养和塑造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体育教育发展保持了高度重视。中学体育教育既要让学生们掌握健康知识与运动技能,又要发展学生们的健康意识、运动兴趣及体育习惯,持续推动终身体育的实现与发展。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成长烦恼、情感波动日益凸显,体育教育成为学生们自我突破的重要出口,体育游戏的选择与运用重点关注体育教育的趣味性,实现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及教学价值的全面统一。此次研究从“寓教于乐”视角入手,剖析中西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选择途径及应用策略。
体育游戲是体育与游戏结合后的重要产物,借助游戏载体将组织规律的体育活动整合,充分展现出活动的创新性并激活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体育游戏应用的根本目的是强化提升并陶冶情操,将健体和愉心更好地整合。体育游戏可以分为一般性游戏、辅助性游戏、放松性游戏等不同类型,它们的侧重点分别集中于提升学生兴奋度、配合体育教学、缓解身体疲劳等方面。
1 “寓教于乐”视角下体育游戏的选择
教育与娱乐的有机融合能够显著提升教育的趣味性,“寓教于乐”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既要关注教育目标及教学规划,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特点及实际需求,在体育教学中灵活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
1.1 以教学任务为依据
体育游戏是为了辅助体育教育顺利实施而创设的,教师在完成不同教学任务时应该根据任务的差异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有效提升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与完成效率。例如在篮球投篮教学之中,教师在体育游戏设计时必须要紧密围绕篮球素材展开,强化学生们的篮球感知和投篮手感;而在田径短跑项目教学中,教师则可以采用“青蛙赛跑”、“你追我赶”等游戏提升学生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1.2 以教学时段为依据
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上处于不同时间段时则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与状态,特别是学生们的注意力会发生改变,学习质量因此会出现波动。教师在不同教学时段可以选择不同的游戏方式,确保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例如在教学准备阶段笔者采用常规游戏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在教学实施阶段借助辅助游戏加速教学任务完成,在教学总结阶段借助放松游戏调整学生身心状态。
1.3 以场地状况为依据
中学阶段教师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相对有限,教师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并扬长避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展开游戏设计,突出核心资源特点。例如笔者在田径教学中发现操场周围有几棵大树,于是借助这几棵大树设计了“狡兔三窟”的游戏,学生们在游戏参与过程中逐步提升了田径运动能力,不会产生常规教学方式下的疲惫感。
1.4 以授课人数为依据
教师面对学生数量不同时能够选择的体育游戏同样存在差异,当课堂人数较多时教师可以选择“齐心协力”、“划龙舟”等等体育游戏,当课堂人数较少时教师则可以选择“小组对抗”、“追逐接力”、“双人射门”等等游戏,不同游戏类型适合不同人数教学对象,合理的选择与分配能够更好地达到“寓教于乐”效果。
2 “寓教于乐”视角下体育游戏的应用
2.1 准备环节
在体育教育准备环节应用一般性游戏能够让学生们获得更好的热身效果,快速放松身体肌肉并让身体做好运动准备,避免突然加大运动量导致学生出现受伤等意外。传统体育课堂上以健身操或慢跑等方式作为运动准备热身方式,但枯燥充分运用会导致学生兴趣降低。教师在准备环节引入体育游戏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兴趣,为下一步教学活动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足球教学课堂上,笔者首先沿着一条直线布置了7根长杆,杆与杆之间的距离为3米,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进行带球过杆接力,看看哪个小组用时最短。简单快捷的热身方式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同时也有效锻炼了学生们的足球运球能力,热身运动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
2.2 技术教学
体育游戏在技术教学环节的应用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借助体育游戏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枯燥而单一的状态,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全面提升,突出体育游戏灵活有趣的特质。例如在足球教学中,学生们在练习脚内侧传接地滚球时往往会遭遇困难,传统教学模式安排学生们两两一组进行传球训练,部分学生不仅未能提升技术,反而出现了兴趣降低现象。借助体育游戏能够拓展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们融入训练情境,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笔者设计了“捉老鼠”的游戏,学生们7个人分为一组并围成一个圆圈,足球就是一只“小老鼠”,一名学生扮演“猫”在圈中抓老鼠,其他同学则相互传球避免“老鼠”被抓到,如果谁的传球被“猫”抓到了,则由他替换抓老鼠。体育游戏的运用使得学生们的训练热情大幅提升,传球接球技术也得到显著提高。
2.3 结束环节
结束环节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放松身心,教师借助体育游戏能够让学生们逐渐平复。例如笔者在教学中选择“你我相互背”、“一起去登高”等游戏替代传统放松训练,学生们的身体、神经和情绪逐渐放松到常规状态。
(作者单位:宁波科学中学)
体育游戲是体育与游戏结合后的重要产物,借助游戏载体将组织规律的体育活动整合,充分展现出活动的创新性并激活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体育游戏应用的根本目的是强化提升并陶冶情操,将健体和愉心更好地整合。体育游戏可以分为一般性游戏、辅助性游戏、放松性游戏等不同类型,它们的侧重点分别集中于提升学生兴奋度、配合体育教学、缓解身体疲劳等方面。
1 “寓教于乐”视角下体育游戏的选择
教育与娱乐的有机融合能够显著提升教育的趣味性,“寓教于乐”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既要关注教育目标及教学规划,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特点及实际需求,在体育教学中灵活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
1.1 以教学任务为依据
体育游戏是为了辅助体育教育顺利实施而创设的,教师在完成不同教学任务时应该根据任务的差异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有效提升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与完成效率。例如在篮球投篮教学之中,教师在体育游戏设计时必须要紧密围绕篮球素材展开,强化学生们的篮球感知和投篮手感;而在田径短跑项目教学中,教师则可以采用“青蛙赛跑”、“你追我赶”等游戏提升学生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1.2 以教学时段为依据
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上处于不同时间段时则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与状态,特别是学生们的注意力会发生改变,学习质量因此会出现波动。教师在不同教学时段可以选择不同的游戏方式,确保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例如在教学准备阶段笔者采用常规游戏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在教学实施阶段借助辅助游戏加速教学任务完成,在教学总结阶段借助放松游戏调整学生身心状态。
1.3 以场地状况为依据
中学阶段教师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相对有限,教师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并扬长避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展开游戏设计,突出核心资源特点。例如笔者在田径教学中发现操场周围有几棵大树,于是借助这几棵大树设计了“狡兔三窟”的游戏,学生们在游戏参与过程中逐步提升了田径运动能力,不会产生常规教学方式下的疲惫感。
1.4 以授课人数为依据
教师面对学生数量不同时能够选择的体育游戏同样存在差异,当课堂人数较多时教师可以选择“齐心协力”、“划龙舟”等等体育游戏,当课堂人数较少时教师则可以选择“小组对抗”、“追逐接力”、“双人射门”等等游戏,不同游戏类型适合不同人数教学对象,合理的选择与分配能够更好地达到“寓教于乐”效果。
2 “寓教于乐”视角下体育游戏的应用
2.1 准备环节
在体育教育准备环节应用一般性游戏能够让学生们获得更好的热身效果,快速放松身体肌肉并让身体做好运动准备,避免突然加大运动量导致学生出现受伤等意外。传统体育课堂上以健身操或慢跑等方式作为运动准备热身方式,但枯燥充分运用会导致学生兴趣降低。教师在准备环节引入体育游戏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兴趣,为下一步教学活动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足球教学课堂上,笔者首先沿着一条直线布置了7根长杆,杆与杆之间的距离为3米,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进行带球过杆接力,看看哪个小组用时最短。简单快捷的热身方式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同时也有效锻炼了学生们的足球运球能力,热身运动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
2.2 技术教学
体育游戏在技术教学环节的应用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借助体育游戏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枯燥而单一的状态,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全面提升,突出体育游戏灵活有趣的特质。例如在足球教学中,学生们在练习脚内侧传接地滚球时往往会遭遇困难,传统教学模式安排学生们两两一组进行传球训练,部分学生不仅未能提升技术,反而出现了兴趣降低现象。借助体育游戏能够拓展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们融入训练情境,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笔者设计了“捉老鼠”的游戏,学生们7个人分为一组并围成一个圆圈,足球就是一只“小老鼠”,一名学生扮演“猫”在圈中抓老鼠,其他同学则相互传球避免“老鼠”被抓到,如果谁的传球被“猫”抓到了,则由他替换抓老鼠。体育游戏的运用使得学生们的训练热情大幅提升,传球接球技术也得到显著提高。
2.3 结束环节
结束环节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放松身心,教师借助体育游戏能够让学生们逐渐平复。例如笔者在教学中选择“你我相互背”、“一起去登高”等游戏替代传统放松训练,学生们的身体、神经和情绪逐渐放松到常规状态。
(作者单位:宁波科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