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的资助政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能够顺利上学,未来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南宁市隆安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马景桂如是说。马景桂的父母均在家务农,家庭收入微薄,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他在校不仅可以免交学费,还能享受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奖学金、“雨露计划”等项目资助,2019—2020年获得的资助金为2 500元。
“‘十三五’以来,我市累计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发放各类助学资金8.34亿元,受惠学生106.52万人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政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享受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免除学杂费(保教费)政策,并按最高档次享受助学金资助。”近日,南宁市召开学生资助工作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南宁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汪述斌就“十三五”以来南宁市学生资助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介绍。
“三个全覆盖”帮助贫困学子圆梦
“我们家的三个孩子在学校都获得了资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的负担。”南宁市上林县皇周小学学生家长李桂桔告诉记者。2011年,李桂桔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她獨自抚养三个孩子(大女儿已读大二,二女儿读初一,小儿子刚上五年级)。由于没有正式工作,如今已经42岁的她靠在家附近的工地打零工挣钱,家庭经济较为困难。
“这个学期大女儿领到了2 150元的国家助学金,二女儿也领到了625元的生活补助,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帮助。”李桂桔说,“有了这些资助,我底气足了许多,只要孩子争气,不管怎么辛苦,我都要供他们继续读书。”
为了帮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圆读书梦,“十三五”期间,南宁市构建起了以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在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南宁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本级财政每年投入3 270万元设立了南宁市九年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项目、南宁市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资助项目、南宁市人民政府中等职业教育奖学金项目和南宁市师范类学生生活补助项目。
陆耀学是隆安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9级学生,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他获得了2019—2020年南宁市政府中等职业教育奖学金。“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自信心,未来我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取考上一所好的高职院校,将自己的所学回报社会。”陆耀学说。
与此同时,南宁市各县(区)也统筹本级财政和社会捐赠资金,结合本地实际设立县(区)级学生资助项目,促使南宁市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就南宁市来说,我市现行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一项受惠学生人数最多、资助范围最广和财政投入最多的教育制度安排,极大地提升了全市人民对教育的获得感。”南宁市教育局副局长谢海琼说。
完善的机制让资助工作更精准
“为实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的目标,我市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南宁市教育局学生资助办主任莫尧介绍。该市在全区率先成立市、县(区)两级学生资助机构,积极推动市属中小学校、职业学校成立学生资助部门,每个学校安排1—2名专职人员从事学生资助工作,建立起了市、县(区)、校三级联动的学生资助工作管理网络。
2016年,南宁市教育局制定《南宁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对象精准评估认定工作方案》,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评估体系,根据学生家庭状况评估得分高低确定资助对象和资助档次。马山县白山镇合群初级中学资助办主任杨济辉告诉记者:“学校对资助对象的评估不是老师说打多少分就打多少分,而是要按照评估标准进行,以申请材料作为依据,这样比较客观。”
南宁市教育局建立了多系统、多部门比对机制,及时、精准地确定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等特殊家庭学生名单供学校及时落实资助政策;各学校则采取班级逐人确认的“拉网式”排查方式,确保不漏一个需要资助的学生。
“做学生资助工作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做好宣传。”杨济辉说。他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来自农村的学生占很大比例,不少学生不愿意或不敢开口询问有关资助的事情,导致很多符合条件的学生不懂如何申请资助,这就需要老师们花更多精力进行资助政策宣传。
针对上述情况,南宁市通过开展资助主题手抄报和演讲比赛、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动画片、打造学生资助主题音乐MV等方式,多维度、高频次地宣传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提高学生、家长及群众对资助政策的知晓率、获得感和满意度。
资助育人迈上新台阶
“扶贫先扶志,这很重要。”隆安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资助办教师马生梁说。从事学生资助工作近十年,他见证了许多家庭贫困的学生因为获得资助而改变自己乃至家庭的命运,也因部分学生中途辍学外出打工而感到遗憾。
马生梁任教的学校里,家庭贫困学生约占全校学生的一半。在与家庭贫困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他有不少感悟:“除了要在经济上给予家庭贫困学生帮助,还要在精神上引导他们,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近年来,南宁市积极探索资助育人新途径,通过开展中职奖学金评选、“励志与诚信”教育活动、资助育人现场观摩会,以及组建受助学生公益团队、在南宁市第三中学和宾阳中学设立“筑梦班”、评选资助育人典型案例等形式,将日常资助工作与榜样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相结合,打造学生资助从经济保障型向能力发展型转变。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南宁市的学生资助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该市各级财政对学生资助的投入力度空前加强,资助规模直线上升,绝大多数贫困家庭子女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实现就业,带动整个家庭稳定脱贫和高质量脱贫,有效防止了低收入家庭因学致贫和因学返贫,切实提高了义务教育入学巩固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市教育系统将继续秉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不断提升精准资助水平,把党的惠民政策更及时、更广泛、更便利地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让他们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汪述斌说。
(责编 欧金昌)
“‘十三五’以来,我市累计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发放各类助学资金8.34亿元,受惠学生106.52万人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政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享受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免除学杂费(保教费)政策,并按最高档次享受助学金资助。”近日,南宁市召开学生资助工作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南宁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汪述斌就“十三五”以来南宁市学生资助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介绍。
“三个全覆盖”帮助贫困学子圆梦
“我们家的三个孩子在学校都获得了资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的负担。”南宁市上林县皇周小学学生家长李桂桔告诉记者。2011年,李桂桔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她獨自抚养三个孩子(大女儿已读大二,二女儿读初一,小儿子刚上五年级)。由于没有正式工作,如今已经42岁的她靠在家附近的工地打零工挣钱,家庭经济较为困难。
“这个学期大女儿领到了2 150元的国家助学金,二女儿也领到了625元的生活补助,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帮助。”李桂桔说,“有了这些资助,我底气足了许多,只要孩子争气,不管怎么辛苦,我都要供他们继续读书。”
为了帮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圆读书梦,“十三五”期间,南宁市构建起了以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在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南宁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本级财政每年投入3 270万元设立了南宁市九年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项目、南宁市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资助项目、南宁市人民政府中等职业教育奖学金项目和南宁市师范类学生生活补助项目。
陆耀学是隆安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9级学生,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他获得了2019—2020年南宁市政府中等职业教育奖学金。“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自信心,未来我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取考上一所好的高职院校,将自己的所学回报社会。”陆耀学说。
与此同时,南宁市各县(区)也统筹本级财政和社会捐赠资金,结合本地实际设立县(区)级学生资助项目,促使南宁市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就南宁市来说,我市现行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一项受惠学生人数最多、资助范围最广和财政投入最多的教育制度安排,极大地提升了全市人民对教育的获得感。”南宁市教育局副局长谢海琼说。
完善的机制让资助工作更精准
“为实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的目标,我市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南宁市教育局学生资助办主任莫尧介绍。该市在全区率先成立市、县(区)两级学生资助机构,积极推动市属中小学校、职业学校成立学生资助部门,每个学校安排1—2名专职人员从事学生资助工作,建立起了市、县(区)、校三级联动的学生资助工作管理网络。
2016年,南宁市教育局制定《南宁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对象精准评估认定工作方案》,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评估体系,根据学生家庭状况评估得分高低确定资助对象和资助档次。马山县白山镇合群初级中学资助办主任杨济辉告诉记者:“学校对资助对象的评估不是老师说打多少分就打多少分,而是要按照评估标准进行,以申请材料作为依据,这样比较客观。”
南宁市教育局建立了多系统、多部门比对机制,及时、精准地确定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等特殊家庭学生名单供学校及时落实资助政策;各学校则采取班级逐人确认的“拉网式”排查方式,确保不漏一个需要资助的学生。
“做学生资助工作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做好宣传。”杨济辉说。他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来自农村的学生占很大比例,不少学生不愿意或不敢开口询问有关资助的事情,导致很多符合条件的学生不懂如何申请资助,这就需要老师们花更多精力进行资助政策宣传。
针对上述情况,南宁市通过开展资助主题手抄报和演讲比赛、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动画片、打造学生资助主题音乐MV等方式,多维度、高频次地宣传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提高学生、家长及群众对资助政策的知晓率、获得感和满意度。
资助育人迈上新台阶
“扶贫先扶志,这很重要。”隆安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资助办教师马生梁说。从事学生资助工作近十年,他见证了许多家庭贫困的学生因为获得资助而改变自己乃至家庭的命运,也因部分学生中途辍学外出打工而感到遗憾。
马生梁任教的学校里,家庭贫困学生约占全校学生的一半。在与家庭贫困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他有不少感悟:“除了要在经济上给予家庭贫困学生帮助,还要在精神上引导他们,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近年来,南宁市积极探索资助育人新途径,通过开展中职奖学金评选、“励志与诚信”教育活动、资助育人现场观摩会,以及组建受助学生公益团队、在南宁市第三中学和宾阳中学设立“筑梦班”、评选资助育人典型案例等形式,将日常资助工作与榜样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相结合,打造学生资助从经济保障型向能力发展型转变。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南宁市的学生资助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该市各级财政对学生资助的投入力度空前加强,资助规模直线上升,绝大多数贫困家庭子女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实现就业,带动整个家庭稳定脱贫和高质量脱贫,有效防止了低收入家庭因学致贫和因学返贫,切实提高了义务教育入学巩固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市教育系统将继续秉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不断提升精准资助水平,把党的惠民政策更及时、更广泛、更便利地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让他们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汪述斌说。
(责编 欧金昌)